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高渗治疗(糖尿病高渗处理)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及应对策略——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可引发100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要规律、规范用药,不宜随意停药或盲目更换治疗方案。

1、定期自我监测血糖,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状态。有口渴、多饮、多尿、乏力、头晕等症状时,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及时化验血糖以及肝肾功能、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情况。

2、应激情况下如发生感染、外伤、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等,要加强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及时发现过高血糖,及早就医。

3、糖尿病患者发生呕吐、腹泻、发热等病症以及出汗过多时,要保持适度饮水量,避免引起脱水,同时积极就诊,治疗引发上述症状的相关疾病。

4、老年人由于机体对口渴的反应不敏感,要注意主动饮水,必要时可记录每日的出入量,便于进行调节,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5、对于生活不能自理者,进食时要防止食物误吸,卧床时注意适时翻身,避免发生褥疮。(北京地坛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补液方法

糖尿病昏迷前,主要表现为糖尿病症状如口渴、多尿和倦怠乏力等加重,以及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等。这主要是由于渗透性利尿失水所致。由于失水则见体重明显下降、皮肤粘膜干燥、唇舌干裂、眼窝凹陷、血压下降、心跳加快,甚则休克。所以针对此种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治疗首先需要补液。

由于严重失水、高渗状态为本症的特点,故迅速补液、扩容、纠正高渗为处理的关键。

1、补液性质

目前多数主张开始输等渗液,优点是大量等渗液不会引起溶血,有利于恢复血容量和防止因血渗透压下降过快导致脑水肿。具体按以下情况掌握:①对血压较低、血钠小于150mmol/L者,首先用等渗液以恢复血容量和血压,若血容量恢复血压上升而渗透压仍不下降时再改用低渗液。②血压正常,血钠大于150mmol/L时,可一开始就用低渗溶液。③ 若有休克或收缩压持续低于10.6kPa(80mmHg)时,除开始补等渗液外,应间断输血浆或全血。

2、补液剂量

一般按病人的失水量相当其体重的10%~12%估计。精确估计病人的失液量比较困难,实际上也不必要。

3、补液速度

按先快后慢的原则,一般头2小时输1000~2000mL,头4小时输液量占总失水量的1/3,以后渐减慢,一般第一日可补给估计失水总量的1/2左右。尤其是老年病人以及有冠心病者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补液,不宜过快过多。 经输液后血糖降至小于或等于13.9mmol/L时,液体可改为5%葡萄糖液,若此时血钠仍低于正常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

另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时,胰岛素使用及补钾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只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病人所需胰岛素量比酮症酸中毒病人小。

糖尿病高渗昏迷如何补救

糖尿病患者在高糖、脱水的环境下容易引起高渗性昏迷,与酮症酸中毒昏迷相比,其死亡率高且不易控制,因此高渗性昏迷重在预防。但如果不幸得了高渗性昏迷合并症,该如何补救呢?其实要点很简单,就是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进行补液,纠正高渗、高糖的状态。

纠正高渗

最初可按每小时 15~20 mL/kg 给予生理盐水1000~2000mL,再根据血钠和血浆渗透压的测定结果作决定。输注生理盐水后:

1. 若血浆渗透压正常,血钠浓度大于155mmol/L,可考虑输注0.45%氯化钠低渗液。一旦血钠开始下降,应立即改输等渗液。

2. 若血浆渗透压较低,血钠浓度小于155mmol/L,可首先用氯化钠等渗液恢复血容量和血压。

须注意的是,补液的速度应先快后慢,尤其是老年病人以及冠心病患者需特别对待。如无心衰,在开始的两小时,输液 1000~1500 mL,在开始的第 3~6 小时,输液 1000~2000 mL,以后逐渐减慢,一般第一日可补给估计失水总量的1/2左右。

(高渗昏迷时需补液来缓解脱水状态)

纠正高糖

糖尿病高渗昏迷时,治疗应用小剂量胰岛素,第一天剂量一般在100U以下,初始 0.1 u/(kg·h) 负荷,使血糖浓度每小时下降3.3~5.6mmol/L。若剂量过大,血糖迅速降低而体液补充不足,将导致血容量和血压进一步下降,加大患者死亡率。

经输液后血糖降至13.9mmol/L或其以下时,液体可改为5% 葡萄糖液,与胰岛素2:1~4:1使用,按胰岛素 0.05 u/(kg·h)的速度输注。若此时血钠仍低于正常,5% 葡萄糖液可替换为5%葡萄糖生理盐水。

在补液降糖的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患者的血钠、血糖水平,并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脑水肿、脑疝并发的可能。当患者病情改善、神志清醒时,可根据血糖、尿糖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并转为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