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蒲公英治糖尿病吗(蒲公英治糖尿病的方法)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蒲公英是抗癌之王,不仅能杀死癌细胞,还能降血糖?告诉你真相

蒲公英泡水包治百病?

武汉60岁的魏婆婆两个月前上了火,嗓子不舒服,干干的,在邻居的推荐下,她开始喝蒲公英茶来降火。别说,喝了几天还真的有效果,上火的症状消失了。

魏婆婆想着这么好的东西,应该经常喝,于是再也不喝白开水了,一口渴就喝蒲公英茶。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没想到两个月后,魏婆婆忽然闹起了肚子,腹痛不止,还拉肚子,情况严重,不得不到医院进行检查。

接诊的医生通过分析,马上找到了魏婆婆腹痛、腹泻的真凶,正是蒲公英茶。

“不是说蒲公英泡水有好处吗,怎么到了我这里就伤身呢?”魏婆婆疑惑地问道。

“蒲公英性寒,虽然泡水喝有好处,但是经常喝很容易引起腹泻肚子不舒服的问题。”医生严肃地告诉魏婆婆,“一周喝三四次就可以了。”

蒲公英泡水是民间流传最广的养生方式了,甚至还有说法认为它能抗癌、降血糖,传得神乎其神,其实蒲公英茶也不能随便饮用。

一、蒲公英是抗癌之王?两天就能杀死癌细胞?

关于蒲公英根在48小时内就能杀死98%癌细胞的说法最早来自于一个叫health eternally的英文网站,但是该网站并未提到具体的研究。经过进一步查证发现,该研究是由加拿大温莎大学的Pandey教授进行的,通过体外实验,蒲公英根部的提取液大面积地杀伤了癌细胞。

那么,蒲公英真的能抗癌吗?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左新河教授表示,用蒲公英泡水喝只是针对炎症导致的结节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对肿瘤并没有经过验证的治疗效果,如果发现肿瘤一定在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有很大的区别,实际上,目前对蒲公英的成分和应用还缺少深入的作用机制分析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对不良反应的数据分析数据也是缺乏的,大部分种类的蒲公英还处在物种鉴别阶段,还没有开展深入的研究。

二、蒲公英泡水,还能降血糖?

蒲公英中富含有维生素C、胡萝卜素、铁、钙、叶酸、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天然抗氧化物以及膳食纤维等,而且还含有蒲公英甾醇、蒲公英多糖、有机酸等营养物质。其中,蒲公英多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因此有些高血糖患者喜欢用蒲公英泡水喝。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鲜蒲公英中含有大量的草酸,直接泡水喝很难泡出蒲公英的有效成分,蒲公英必须要炮制后才可以入药。

三、蒲公英泡水要慎重,别乱吃

唐山市中医医院药学部的中药师谷峙樾提到,蒲公英虽然对人体有不少的好处,但是这几个禁忌要知道:

1、别大量饮用

就算是正常体质的人也不能大量饮用蒲公英泡水,通常每天的饮用量为3~5克比较适合。如果过量饮用蒲公英泡水容易损伤身体,甚至会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症状。

2、最好喝温热的

蒲公英泡水最好要趁温热的时候喝,如果放凉了就最好不要喝,否则容易导致腹泻等不适。

3、低血压的人少喝

用蒲公英泡水喝具有一定的降血压效果,因此低血压人群最好少喝。

4、脾胃虚寒的人别单独喝

蒲公英性寒,所以脾胃虚寒的人最好不要单独喝蒲公英水,可以加入温和的食物一起泡水,能起到中和的效果,比如可以加入姜片、红枣、玫瑰花等一起泡水喝。

四、蒲公英除了泡水,怎样吃有营养?

新鲜的蒲公英吃法多样,除了可以泡水喝之外,还可以凉拌、煮粥、做汤等。

1、凉拌蒲公英

将适量的蒲公英叶子清洗干净,焯水后切成小段,根据口味加适量的盐、香油、味精、蒜蓉等调味就能食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2、蒲公英粥

用新鲜的蒲公英和粳米一起熬成粥就可以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毒。

3、蒲公英猪肝汤

蒲公英在养肝明目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需要和猪肝一起做成汤来食用。将处理干净的猪肝切成薄片后加生粉进行腌制,然后起锅烧开适量的清水后放入蒲公英稍煮片刻,再加入适量的盐和芝麻油等,最后将腌好的猪肝放入,大火煮开后就能食用。

蒲公英在中医上也是一味良药,但是它的抗癌作用并不明确,盲目大量饮用蒲公英茶来养生,也可能会造成腹泻等不适出现,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学会正确食用蒲公英,用对是宝,用错可能就是毒。#头号周刊#

参考资料:

[1]岑丽航,肖瑞琳,李苗,王珍珍,常冰梅.蒲公英的抗癌抗炎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20,47(11):954-961.DOI:10.13220/j.cnki.jipr.2020.11.010.

[2]吃“鲜”的季节,“药草皇后”蒲公英怎么吃?.河北中医药.2021-03-04

[3]春天品野菜 怎能少蒲公英.中国家庭报.2017-03-0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糖尿病人要注意1痛1凉1肿,降血糖牢记2懂4戒

患上糖尿病之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可能会患上并发症,这对于身体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总结起来说就是“一痛、一凉、一肿”。

一痛:

就是指头痛。

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需要小心心脑血管疾病,而糖尿病患者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后,往往会出现如下的症状:

1、胸闷憋气、活动之后伴有胸痛、出汗以及心慌的症状。

2、出现发作性头晕头痛的症状。

3、腿部、足部发凉、发软,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以及痉挛性疼痛的症状。

4、记忆力下降、反应变得迟钝,甚至还可能出现偏侧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

一凉:

就是指下肢发凉。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病足,其原因之一就是足部与心脏的距离相对较远,因下肢营养血管血液供应减少,足部的营养供给不足,皮温降低。

总之,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明显的下肢发凉、感觉异常、足底发紧等症状,就要警惕糖尿病病足。

一肿:

就是指身体水肿。

糖尿病患者如果面部、眼部、脚踝以及四肢出现明显的水肿症状,就要警惕糖尿病肾病,而这种疾病在我们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要牢记“四戒、三懂”

四戒:

1、戒熬夜

睡眠质量降低、睡眠严重不足对于血糖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对血糖控制没有好处。因此糖尿病患者每天还是要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2、戒久坐

久坐伤身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长时间久坐会影响到身体血液循环与代谢,葡糖糖也不容易被充分利用,因此胰岛负担会增加,对血糖控制不利。

不论是否患有糖尿病,即便你的身体很健康,依旧要尽量避免久坐。

3、戒给自己施压

生活中其实每一个人压力都很大,不过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给自己压力过大,让自己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下,内分泌以及激素的分泌都会受到影响,血糖代谢就会容易异常,不利于降血糖。

4、戒懒

划重点!划重点!划重点!

糖尿病患者不要懒惰,这很重要。

懒惰让人变胖,肥胖也是患上糖尿病的诱因之一,所以在平时的饮食过程中,要限制脂肪以及热量的摄入,不要懒惰,适当运动,避免肥胖。

二懂:

1、懂饮食

糖尿病患者要懂得少食多餐,食物的选择尽量以清淡为主,食材的搭配一定要多样化,尽量不要总是一味地吃不含糖的食物。

2、懂喝水

水乃是生命之源,适当地正确饮水对于血糖、血脂以及血压的控制都有一定的益处,还可以起到排出毒素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降血糖,不妨在水当中加入一些蒲公英、桑叶,制成简单的蒲公英桑叶茶,对于降低血糖以及并发症的预防都会有一定的益处。

作者寄语:尽微薄之力,愿人人健康。非常荣幸也很开心为大家解答问题,我是牛小蘑医生,每天都会用自己的语言与专业知识为大家传递健康知识,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或者视频,请用您宝贵的双手,占用您一点点时间给我点个赞。如果您有什么问题咨询,请您在评论区留言。欢迎各位朋友转发、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有人说糖尿病喝蒲公英茶能降血糖,这是真的吗?专家告诉你答案

有人说,糖尿病人喝点蒲公英茶,血糖就能降下来。还有人说,蒲公英是“天然胰岛素”,喝了能“调理三高、清肝排毒”。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

仿佛一杯茶下去,糖尿病就能“喝走了”。但这话要搁中医馆外头听听还行,真要信了,那可就真成了“以茶代药”,脑子一热,血糖飙了都不知道。

这事儿啊,就像有人说“喝醋能软化血管”“吃苦瓜能降糖”。听着有点道理,其实大多是似是而非

说白了,这些说法就像是那种“看上去很科学”的伪装,一戳就破。蒲公英茶确实含有点营养,但要说它能“降血糖”,这就有点儿拔高了。用蒲公英茶来“降糖”,就跟拿吸管抽水泥一样——用错了工具,还费了劲

先别急着把蒲公英晒干泡茶,咱们先捋一捋,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蒲公英,在植物学上叫“Taraxacummongolicum”,是菊科植物,不少地方还叫它“婆婆丁”。

它里头确实有点“货”,比如黄酮、多酚、胆碱,还有点苦味素,这些成分在实验室里确实表现得挺活跃,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有一定作用。

但说它能“直接降血糖”,那是不靠谱的。

一些动物实验里,蒲公英提取物对小鼠的血糖有轻微影响,但这跟人类吃进去的那点“泡茶水”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你想想,实验室里是高浓度提取物,咱平时泡茶那是淡得像白开水。而且老鼠的代谢系统跟人又不一样,能不能转化成人体疗效,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再说了,糖尿病不是“喝点啥”就能好的。它是一个复杂的代谢紊乱问题,牵扯到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肝脏糖原合成、肾脏葡萄糖重吸收等等。

这就像一个多头怪,哪是你拿一杯蒲公英茶就能制服的?真要这么简单,糖尿病早就不是“慢性病”了。

蒲公英茶里确实有点抗氧化成分,能清理自由基,但这跟降血糖是两回事。

就像洗脸能清洁皮肤,但你不能指望洗脸能治痘痘。很多人喜欢把“抗氧化”跟“治病”画等号,其实这之间差着好几座山。抗氧化是个广义的健康支持作用,而不是特效药。

蒲公英茶喝多了,还有点小问题。它含有一定量的钾离子,如果本身肾功能不好,长期大量饮用,可能会影响电解质平衡

有些人还会对蒲公英过敏,喝了反而起风疹、拉肚子。这就像你非得吃芒果补维C,结果过敏了,反而不划算。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安慰剂效应”,就是说人一旦相信某个东西有用,身体就会有点“配合”地好转。

这也解释了为啥有些人喝了蒲公英茶觉得“精神好多了”“血糖好像降了”。但这并不是茶叶的功劳,而是心理的暗示在发挥作用。

从跨学科角度来说,这种“天然植物养生”的说法,更多是一种文化认知偏差。人类天生对“自然的”“纯植物的”东西有好感,这叫“自然偏好倾向”。

但偏好不等于科学。砒霜也是天然的,蛇毒也是纯植物萃取的,可没人把它当保健品喝吧?

蒲公英茶在传统医学中确实有点历史,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但这些作用是“辅助支持”的,不是“治疗主力”。

现代医学研究也没把它列入糖尿病管理的核心手段。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糖尿病管理指南里,没有哪一条提到“蒲公英茶”能替代饮食控制、运动管理和药物干预。

真正靠谱的血糖控制,还是得靠科学搭配饮食、坚持运动、规律作息。

不能指望一杯茶、一种食物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思路本身就像“指望买彩票发财”,偶尔能中,靠它生活,那就是幻想。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个常见误区:很多人以为“中草药”天然无害,喝点总不会有副作用吧?其实不然。

蒲公英也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尤其是黄酮和多酚类,长期大量摄入,对肠胃敏感的人群、孕妇、哺乳期女性,甚至老年人,可能会造成不适。

蒲公英可能与某些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比如它的利尿作用可能会影响一些药物的血药浓度,或者加重肾脏的负担。这些在正规医学研究中都有提示,不能忽视。

再来从化学角度讲,蒲公英中的菊粉确实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有助于改善代谢环境。

但这作用是“长期缓慢”的,不是“立竿见影”的。你今天泡一壶喝,明天血糖就降了?那是科幻小说,不是医学。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基本常识:糖尿病的核心问题是胰岛素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出了问题。就算蒲公英茶能稍微改善代谢,能不能改变胰岛素抵抗?能不能调节胰岛β细胞?目前没有明确证据。

喝点蒲公英茶养养生可以,图个心情舒爽也行,但千万别把它当成“灵丹妙药”。就像天天敷面膜不等于能逆龄二十岁,喝茶也不能替代科学控糖

糖尿病人最怕的不是高血糖,而是“自我安慰式管理”。以为自己喝了啥“神茶”,就能放开吃面条、蛋糕、甜饮料,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糖尿病是个需要终身管理的病,不是靠一时的“草根偏方”就能解决的。

建议大家面对这些“网红茶”“神奇草”,保持一个清醒的脑子。

任何宣称“能降糖”“能治病”的说法,首先都要问一句:“哪来的证据?有没有临床研究?有没有对照组?”别让健康变成了“听谁说了算”。

回到蒲公英茶,它不是毒药,也不是神药。合理饮用,有点利尿通便的作用,也能增添点生活仪式感。

但想靠它“降血糖”,那就像靠擦肩膀治肩周炎一样——听起来有点道理,用起来没啥效果

健康最怕的不是病,而是“误信”。相信了不该信的,放弃了该去做的,结果就成了“喝茶喝出并发症”。糖尿病管理靠的是系统工程,不是玄学

话说回来,茶可以喝,蒲公英也没问题,但请记得,它是茶,不是药;它是辅助,不是核心。就像饭后散步挺好,但你可别指望走几步路就能代替吃药,这逻辑不通。

提醒一句,科学是最好的“防忽悠利器”。不管是蒲公英、苦瓜、绿豆水,还是“网红食疗法”,都要先看数据、再看研究、最后看自己身体的反馈。别被一句“别人说有效”就带跑偏了。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李志刚,刘晓艳.蒲公英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0,34(3):312-315.

[2]崔玉兰,刘翠萍.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12):2892-2897.

[3]李静,张建军.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与生活方式干预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9):765-76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