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原始点(糖尿病原始点也能治好是否利害?)

体医健康杨指导 0
文章目录:

糖友多年抗糖路上完整有效的详细方案分享:原始点理疗+饮食运动

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全球糖尿病概览:全球每11个成人中就有 1位糖尿病人,患病人数4. 25亿,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约1. 144亿。每10秒就有 1人死于糖尿病,每30秒就有 1人因糖尿病截肢,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并发症。糖尿病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 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俗称“三多一少”症状,中医称为消渴症。 糖尿病是当代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顽疾之一。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糖尿病人“为天天吃饭吃药、顿顿进餐打针”而痛苦;有多少糖尿病人因服降糖化学物给器官造成严重损伤而伤心;又有多少患者为久治不愈的糖尿病以及并发症失去生活的勇气。很多糖尿病病人的致死致残并非单一的由高血糖造成,其实长期服用副作用很大的化学降糖药是一个严重的因素。

《美国医药卫生研究》指出:“服三年降糖西药对人体的损害相当于做一次大手术”。患了糖尿病存在巨大风险! 99%的患者将导致糖尿病并发症:A、15%的糖尿病患者将发生视力下降、甚至失明;B、10-20%的糖尿病患者将出现肾衰竭症状;C、50%的糖尿病患者将死于心血管疾病;D、100%的糖尿病患者肢端坏死是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病,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为了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日常生活要把血糖控制正常值3.9—6.1范围内。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真实案例我一个同学,一位创业者结合多年糖尿病控糖体验,总结糖尿病食疗及原始点理疗糖尿病控糖成功同时,增强体质体能。具体分享如下:

糖尿病治疗需要五驾马车缺一不可。

  1. 药物或胰岛素,根据治疗情况逐渐减少,甚至不吃药或不打针;
  2. 食疗;
  3. 合理运动。饭后锻炼身体,餐后1小时走步5000步(或饭后2小时用糖尿病原始点理疗仪理疗30分钟等于走5000步),或者打乒乓球等;
  4. 喝水;
  5. 血糖监测。

以上1、4、5、不过多介绍,重点介绍2、3部分。

糖尿病食疗介绍:

1、早上:皇帝的早餐

  • 第一步:水果。30克猕猴桃(一个猕猴桃1/3),用热水烫热吃或蒸熟吃;
  • 第二步:蔬菜。绿叶菜100克,先吃1/3,然后可以其他食物一起吃,木耳50克;
  • 第三步:蛋白。鸡蛋清1个,紫菜虾皮汤一碗;
  • 第四步:主食。熟燕麦片热水泡一碗。

2、中午:太子的午餐

  • 第一步:水果。30克黄苹果(一个苹果1/5),用热水烫热吃或蒸熟吃;
  • 第二步:蔬菜。绿叶菜100(韭菜、豇豆等)克,先吃1/3,然后可以其他食物一起吃;
  • 第三步:蛋白。清蒸鱼100克,紫菜虾皮汤一碗;
  • 第四步:主食。米饭 苦荞=1碗。

3、晚上:平民的晚餐

  • 第一步:水果。30克猕猴桃(一个猕猴桃1/3),用热水烫热吃或蒸熟吃;
  • 第二步:蔬菜。绿叶菜100克,先吃1/3,然后可以其他食物一起吃,木耳50克;
  • 第三步:蛋白。蒸鸡蛋糕1碗,紫菜虾皮汤一碗;
  • 第四步:主食。熟燕麦片热水泡一碗。

注意:吃饭顺序水果,1/3蔬菜,然后混食。

糖尿病合理运动介绍:
  1. 饭后1小时正常运动5000步,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自己调整。有的人运动有时不方便,可以购买一台糖尿病原始点理疗仪(网上价格1349元),饭后2小时理疗30分钟,等于走步5000步效果。
  2. 原始点理疗,每天喝姜汤,饭后1.5小时,自己给自己用原始点理疗一遍(具体理疗方法有视频免费观看,自己学习掌握),饭后2小时,用红豆袋给自己热敷,可以和糖尿病原始点理疗仪一起配合做。原始点学习,网上能收索到。
辅助其他病治疗方法介绍
  1. 辣木子。建议早晚各6粒,网上直接购买(价格20元左右一盒),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
  2. 脂肪肝。化脂汤30包(一个疗程),每天一包先温水浸泡15分钟,然后温水煮开20分钟,加上萝卜和芹菜各100克榨汁,混合均匀晚饭前喝下,连续一个月。根据自己病情可以一个疗程或2个疗程;
  3. 化节汤。有甲状腺结节,胆囊息肉,淋巴结节,子宫肌瘤,胳膊上脂肪瘤的,建议喝化节汤,30天一个疗程,早中晚各一次。
糖尿病原始点理疗仪使用方法

●选穴指导

◆ 贴片A放置:命门穴、肾俞穴

◆ 贴片B放置:左侧期门穴

◆ 探头C放置:右侧期门穴

◆ 探头D放置:上午放在左右的足三里穴,下午放在在左右的涌泉穴或者三阴交穴

◆ 仪器使用时间及次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运动是良医,科学促健康,健康靠自己。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第一运动健康金粉群在这里大家可以学习有价值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能够帮助大家解决日常生活中运动困惑、运动损伤、疼痛康复等,同时在健康管理过程用,运动与营养是我一直关注的两个方面。

阅读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点赞是一种动力,评论是一种态度,互动是一种缘分。

糖尿病的\u0026#34;元凶\u0026#34;已发现?喝酒没上榜,第一名许多人每天都在碰!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说起糖尿病,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吃糖太多?喝酒太勤?体重超标?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可能让你意想不到。最新研究显示,久坐不动这个看似无害的生活习惯,正悄悄成为糖尿病发病的头号推手。每天坐着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比你想象的那些"坏习惯"还要危险。

久坐这个"隐形杀手",比你想的更狠毒

现代人的生活模式几乎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坐着不动上班坐电脑前,下班坐沙发上,连吃饭都习惯坐着点外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成年人平均每天久坐时间超过7小时,其中办公室白领更是高达10小时以上。

这种"坐式生活"对身体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当你长时间保持坐姿时,身体的新陈代谢会明显放缓,肌肉活动几乎停止,血液循环变得缓慢。更关键的是,胰岛素敏感性开始下降,这正是糖尿病发生的核心机制。

简单来说,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负责打开细胞的"门",让血糖进入细胞被利用。久坐让这把"钥匙"变得不灵光,血糖只能在血管里"游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糖尿病。

为什么喝酒、吃糖都"败"给了久坐?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甜食病",觉得少吃糖、少喝酒就万事大吉。确实,这些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但它们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需要通过肥胖、代谢紊乱等中间环节才能"作妖"。

久坐的危害却是直接且持续的。哈佛大学的一项长达16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久坐少于3小时的人高出90%。这个数据比单纯的饮食因素影响更大。

即使你保持正常体重,经常锻炼,但如果工作中长期久坐,患糖尿病的风险依然显著增加。这说明久坐的伤害具有"独立性",不能简单地通过其他健康行为来完全抵消。

酒精虽然会影响肝脏代谢,但需要达到一定的摄入量和持续时间才会明显增加糖尿病风险。而久坐的"门槛"却低得多,每天超过6小时就开始产生负面影响。

身体的"求救信号",你接收到了吗?

久坐对血糖代谢的影响并非一夜之间发生,身体会发出一些早期预警信号。很多人误以为这些是"亚健康"的正常表现,实际上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征象。

餐后困倦感是最常见的信号之一。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会迅速处理餐后血糖,但久坐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让这个过程变得吃力,血糖波动明显,人就容易感到疲惫。

腰围增加也要引起重视。久坐容易导致腹部脂肪堆积,而腹部脂肪恰恰是最"活跃"的脂肪组织,会分泌多种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

还有一些不太明显的信号:口渴频繁但不是因为天气热,小便次数增加,皮肤容易感染愈合慢,这些都可能是血糖代谢出现问题的表现。

打破"坐式魔咒",其实比你想的简单

好消息是,久坐的危害是可逆的。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是轻度的活动干预,比如每坐30分钟起身活动2-3分钟,就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

"321法则"是目前最实用的干预方法:每30分钟起身一次,活动2-3分钟,坚持21天养成习惯。这样简单的改变就能让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改善。

工作中可以采用"站立办公"的方式,哪怕只是站着接电话、开会时起身走动,都比一直坐着好得多。有条件的话,使用升降桌,让站坐交替成为工作常态。

运动方面,不需要剧烈的健身训练。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步行就是对抗久坐危害最有效的方式。每天步行30分钟,分两次进行,效果比一次性运动1小时更好。

饮食上配合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绿叶蔬菜等,能进一步稳定血糖,降低糖尿病风险。

现代生活的"甜蜜陷阱",需要智慧应对

糖尿病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疾病,而是现代生活方式的综合结果。久坐只是其中最隐蔽也最普遍的危险因素。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预防。

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人群,减少久坐时间同样重要。药物治疗能控制血糖,但生活方式的改变才是治疗的根本。很多糖尿病患者通过减少久坐、增加活动,成功逆转了病情进展。

预防糖尿病不是要求我们回到"原始生活",而是在现代便利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久坐是现代生活的产物,但我们可以通过智慧和自律来降低它的危害。

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种投资。今天多站一会儿,明天就少一分患病风险。糖尿病的预防,就从这一站一坐的改变开始。

资料来源:
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7):846-855.DOI:10.3760/cma.j.cn112150-20220428-00428.
②. 李光伟,胡承.久坐行为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8):756-762.DOI:10.3760/cma.j.cn115791-20210315-00156.

“1.5型糖尿病”,您听说过吗

□本刊记者 崔宏远 通讯员 马乔博

■受访专家

李霞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马瑜瑾 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内分泌科主任

18日至20日,由洛阳市医学会等主办,河科大一附院、河南省遗传罕见病医学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20·河南省Ⅰ型糖尿病论坛(第二届)”“2020·中国洛阳·内分泌代谢性罕见病论坛”在洛阳召开。其中,临床表现介于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之间的成人Ⅰ型糖尿病,也被称为“1.5型糖尿病”,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病例

55岁的赵先生,因“口渴、多饮、多尿”就诊,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为15.1毫摩尔/升,诊断为Ⅱ型糖尿病。通过饮食、运动调节,并起始应用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列本脲(niào),血糖得到了控制。不过,半年后,他发现服用药物控糖效果越来越差,住院检查发现,其胰岛功能严重衰竭,这才被确诊为成人Ⅰ型糖尿病,也称作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定义

属于Ⅰ型糖尿病的亚型,发病机制与Ⅰ型糖尿病相似,具有隐匿、迟发、胰岛功能衰竭速度快等特点,临床表现介于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之间,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病率

在我国患病率较高,且高于经典Ⅰ型糖尿病。

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其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害所致。

易误诊

其发病初期,表现为Ⅱ型糖尿病的特点,且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不需要使用胰岛素。

预警

出现以下3个信号,提示糖友患的可能不是Ⅱ型糖尿病,而是成人Ⅰ型糖尿病。

信号1:体型偏瘦,大多数Ⅱ型糖友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

信号2:没有代谢综合征,大多数Ⅱ型糖友常伴有代谢综合征

信号3:联合用药后血糖仍飙升,大多数Ⅱ型糖友服用多种口服降糖药或是加大剂量可控制血糖

诊断

有赖于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其中,谷氨酸脱羧(suō)酶抗体是公认诊断最敏感的免疫指标。

①糖友年龄≥18岁

②胰岛自身抗体阳性

③诊断糖尿病后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④排除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治疗

降血糖;保护胰岛功能。初始治疗,如果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等处于可控良好状态,可考虑使用DPP-4抑制剂类药物,如西格列汀,并根据病情进展用胰岛素替换。

特别提醒

●成人Ⅰ型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避免加速胰岛细胞衰竭。

●在诊断为Ⅱ型糖尿病之前,如果患者有前面提到的相关预警信号,应常规筛查胰岛自身抗体,从而早期发现并正确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作者:崔宏远

来源: 洛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