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胃癌(糖尿病胃癌可以吃什么水果)

健康求知所 0
文章目录:

研究发现爱吃蒸菜的人,胃癌、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比同龄人低

本文185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阿姨今年刚满70岁,身体一直硬朗,血糖也正常。她常年三餐以蒸菜为主,几乎不怎么煎炸。上个月单位组织体检,医生惊讶地发现她的各项指标比很多五十出头的人还好。

不少人以为蒸菜“寡淡无味”,其实它才是最适合中国人肠胃的烹饪方式。最新研究显示,长期以蒸菜为主的人群,胃癌、糖尿病、全因死亡率明显低于同龄人。

这不是说吃蒸菜就能不生病,而是说明一种低温、少油、保留营养的饮食结构,正在影响我们的健康结局。

蒸菜,是不是比你想的更高级?

蒸菜的好处,不是“清淡”两个字就能概括的。它的关键在于:

第一,温度低。

蒸菜通常在100℃以内完成。相比煎炸高达200℃的温度,不容易产生杂环胺类致癌物丙烯酰胺这些有害物质。

第二,不用太多油。

蒸菜本身不需要额外加油,最多点几滴香油提味。这样能显著减少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的摄入,对胰岛功能和血脂控制都有帮助。

第三,营养更完整。

蒸的过程封闭、加热快,蔬菜中的维生素C、叶酸、多酚类抗氧化物损失更少。相比之下,煮菜容易流失水溶性营养,炒菜则容易分解热敏成分。

胃癌高发,和你怎么做菜有关

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尤其在北方地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约80%的胃癌与饮食结构相关。

诱发胃癌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亚硝酸盐,它广泛存在于腌制、烧烤、煎炸类食物中。尤其是反复加热的油和肉类蛋白,在高温下极易产生亚硝胺类致癌物

而蒸菜呢?没有高温焦化、没有反复油炸、没有腌制残留。就算是蒸肉,也不需要加入大量盐和调料,对胃黏膜几乎没什么刺激。

更重要的是,蒸菜适合搭配高纤维蔬菜,能促进胃肠蠕动,降低幽门螺旋杆菌的定植率,这对预防胃癌是非常关键的。

糖尿病风险,也藏在锅铲里

很多人控制血糖,还在纠结吃不吃米饭,反而忽略了怎么做菜才更重要。

研究发现,蒸菜饮食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

原因很简单:蒸菜少油、升糖慢、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相比红烧、油炸、糖醋这样高热量、高脂肪的烹饪方式,蒸菜降低了胰岛负担。

而且,蒸菜常伴随多吃蔬菜。每多吃一份蒸蔬菜,糖尿病风险可下降7%。这不是主观感受,是《中华糖尿病杂志》刊登的实证研究。

全因死亡率下降,不是玄学

很多人不太理解“全因死亡率”是什么意思。它其实指的是一个人因各种原因死亡的综合概率,是最能体现整体健康水平的指标。

一项对亚洲8个国家、超过30万人跟踪10年的队列研究发现:

以蒸菜为主的人群,其全因死亡率比以煎炸为主的人群低了17%。尤其在中老年阶段,这种差距更加明显。

原因也很直接:蒸菜降低了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病风险,减少了突发死亡的概率。

不是所有蒸菜,都有好处

很多人一听“蒸菜健康”,就开始乱蒸。其实蒸菜也要讲方法,不然不仅效果差,还可能适得其反。

第一,别只蒸肉。

蒸菜不是蒸红烧肉、蒸排骨。优先选择绿叶蔬菜、根茎类、豆制品、鱼类等低脂高蛋白食材。肉可以有,但得配菜,不能主打。

第二,别放太多调料。

很多人蒸菜前放盐、酱油、蚝油,甚至腌制一晚上。这样其实等于提前“化学加工”,不如吃炒菜安全。蒸菜的精髓在于原味。

第三,别蒸太久。

时间长容易破坏维生素,也会让菜变黄变苦。一般蔬菜蒸3-6分钟,鱼类8-10分钟,肉类15分钟以内即可。

适合蒸的,不只是菜

其实能蒸的食物远远不止蔬菜。合理搭配,还能做到营养均衡。

比如:

蒸鱼:蛋白质高,脂肪低,富含DHA。

蒸豆腐:高钙高蛋白,适合老年人。

蒸南瓜:膳食纤维丰富,升糖慢。

蒸鸡蛋羹:好消化,适合孩子和体弱者。

只要控制油盐用量,掌握好时间和温度,蒸菜也能做到美味与健康兼得。

改变饮食习惯,别等出问题再说

很多人饮食结构长期偏油、偏咸、偏重口,身体却没立刻出问题,就觉得没关系。但慢性病的发展是悄无声息的,等症状出来,往往已经晚了。

从今天开始,每天至少一顿饭选择蒸菜,慢慢减少高温油炸、腌制食品的比例,对血管、胰腺、胃黏膜的保护都是实实在在的。

蒸菜不是特效药,但它是最少副作用的“饮食干预”。

你吃的每一口,都会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吃得简单,反而活得更久。

参考资料:

① 梁超, 吴明. 膳食结构与胃癌发病关系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 28(1): 45-47.
② 李昕. 蒸食对蔬菜营养成分保留影响的研究[J]. 食品与健康, 2020, 12(3): 33-35.
③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S].
④ 张帆. 烹调方式与慢性病关系探讨[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9, 35(2): 201-203.
⑤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胃癌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2023)[R].

神药「二甲双胍」对肺癌有效?医生:确有此事,不过没那么简单

肺癌患者非常多,而且,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名列前茅。

在肺癌的各种种类当中,非小细胞肺癌更是常见的一种类型,甚至有研究显示这种类型的肺癌占全部的80%~85%。

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也不在少数,而且每年都有新发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二型糖尿病,甚至已经达到90%以上。

以前有很多研究都探讨过糖尿病和癌症的关系,发现二型糖尿病和胃癌结直肠癌,甚至是乳腺癌都有一些严重的相关性。

不过最近有研究发现,二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生胃癌的风险上会更加显著。

换句话说二型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肺癌。

不过传统的二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在应用的时候也有了新的发现,原来在对抗肺癌的道路上,二甲双胍的作用也是非常独特的。

那么可以通过口服二甲双胍来治疗肺癌吗?

查阅文献,发现确有此事,明天@康复Therapy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二甲双胍能治肺癌吗?

糖尿病患者可能都听说过二甲双胍这种药物,毫无疑问,这是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

但是对于肺癌患者,二甲双胍真的有用吗?

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应用二甲双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合并糖尿病的同时,中位生存期可以达到5个月。

没有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仅仅只有3个月。

要知道对于生存期的争取,两个月已经是很多的了。

在另一项研究中显示有682位合并糖尿病的晚期肺癌患者,发现他们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的人,生存期都要好一些。

很多研究都探讨过,莫非肺癌合并糖尿病的时候,口服二甲双胍真的有抗癌作用?

二、为什么二甲双胍能抵抗肺癌?

当然,这个问题科学家也非常好奇。

于是很多学者都进行了自己的推论。

  • 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有些人认为,二甲双胍可以激活这种物质,导致一种信号通路的产生?

进一步使抑癌基因P53磷酸化,于是增加蛋白质激酶p21的表达。

最终结果是,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逐渐抑制。

  • 2.改善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

目前,很多学者都认为,糖尿病影响肺癌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机制就是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

然而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的糖尿病药物,可以有效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这就会降低肺癌患者体内的血糖以及胰岛素水平。

因此也会显示出抗击肺癌的作用。

  • 3.促进肺癌细胞凋亡。

在一些研究中也可以看到,二甲双胍可以激活一些通路,最终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甚至诱导其凋亡。

  • 4.抑制相关炎症反应。

慢性炎症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一些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

而如果能够抑制这些炎症反应的话,确实能够做到破坏细胞的有利环境。

二甲双胍就有这样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且破坏癌细胞的微环境。

于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总结。

话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二甲双胍是多么好的一种抗癌药物,对肺癌肯定是非常有效的。

可是,可以用二甲双胍来抗击肺癌吗?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确实可以对肺癌有一些作用,不过想用二甲双胍作为抗癌药物,这条路可能行不通。

目前一些流行病学研究都显示,二甲双胍和二型糖尿病患者中,肺癌的发生确实有一些保护机制,并且很多时候会改善患者预后。

不过,正常人在没有合并二型糖尿病的情况下,患有肺癌的时候都不会尝试使用二甲双胍,类似的研究也没有。

同时,二甲双胍使用的剂量也很难掌握,也没有对研究人群进行更细化的分层研究。

总之,在没有发生糖尿病的患者身上,使用二甲双胍是非常不稳妥的行为。

而且,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探讨。

没弄明白的事物,请不要放在人身上操作,拿人做实验可不对。

不过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证实相关的问题,帮助癌症患者更加有效地恢复健康。

@头条健康#癌症离你有多远##哆咔医生超能团##癌症#

参考文献

[1]王高祥,徐美青,解明然.二甲双胍抗肺癌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20,23(04):282-285.

50多岁的女性请一定要注意,虽然不疼不痒,但可能是癌症

五谷杂粮虽好,但很多人都吃错了,这6个误区太常见

13岁孩子吃火锅,突然呕吐,而且肚子疼?竟然是胰腺出了问题

糖尿病患者最怕的事,疼痛麻木都不算什么,千万别截肢啊

糖尿病+膀胱癌+冠心病,这次又中招胃癌 这位杭州大伯是如何挺过来的

来源:钱江晚报

本报讯 晚期胃癌,本已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更何况孙先生(化名)还有糖尿病、心脏粘膜瘤、血栓,以及3年前做过膀胱癌手术、2年前安装过支架……所以,半年前,当孙先生得知自己得了晚期胃癌时,觉得这次凶多吉少。但让他欣慰的是,如今,不但手术、化疗都十分顺利,眼看曙光就是前面。

“亲朋好友都说,这是奇迹。”孙先生特别感谢的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综合肿瘤诊治中心(CCC中心)的医护人员。“如果没有他们的齐心协力,我绝对没有重生的机会。”

孙先生今年55岁,生活在杭城城北,一直习惯在杭师大附院看病。五六年前,他在该院查出了糖尿病,认准该院内分泌科的医生,他的血糖控制得挺好。然而3年前,他不幸患上了膀胱癌,最后经过该院泌尿外科专家手术,至今病情稳定。2年前,因冠心病加重,他又在该院心脏病中心放了支架……

孙先生说,他与杭师大附院好像有种特殊的缘分,每次健康危机,都有杭师大附院的医护人员为他保驾护航。

自从放了支架需要长期吃抗凝药,孙先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观察自己的便便。半年前的一天,孙先生看到自己的便便发黑,心里咯噔了一下,觉得十有八九是抗凝药致消化道出血了。然而,他上医院做了胃镜等相关检查,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原来他的胃里有个巨大的溃疡,2/3的胃里浸润有肿瘤,而且胃周还有淋巴结转移,晚期胃癌很快确诊无疑。

晚期胃癌 糖尿病 膀胱癌 冠心病 ……孙先生身上问题的复杂程度实在棘手。所幸,他最信赖的杭师大附院有个CCC中心,聚集了全院相关学科的高年资专家,根据复杂疑难肿瘤患者的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针对孙先生的情况,医院血液肿瘤科、肿瘤内科、胃肠肝胆外科、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放射科、病理科、肿瘤研究所等10来个专科的专家坐在一起商量方案。最终商定,在稳定其他病症的情况下,先上化疗,同时做基因检测,如果找到相关靶点,就可以用毒副作用更少的靶向治疗。

不幸中的万幸,检测发现血管靶向药可能对孙先生有效果。于是,治疗从单纯化疗转为化疗联合靶向药。4个疗程后,孙先生胃里的巨大溃疡愈合,胃周的淋巴结转移灶消失,肿瘤也明显缩小。6个疗程后,PET/CT显示胃里只有部分肿瘤残存。

一个半月前,孙先生做了全胃切除手术。“手术说说就一句话,可当时那个惊心动魄也确实少见。”孙先生的主管医生、杭师大附院血液肿瘤科主任陈小会说,“术前我们给病人做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在他的左心耳有一个血栓,再加上左心房的粘液瘤,手术风险很大。所以台上胃肠肝胆外科的主任在切胃,台下心胸外科与心血管内科的专家一直候着,万一有突发状况,随时准备抢救。还好整个手术过程都很顺利。”

“医生有高超的技术很重要,而医患间的沟通与信任同样不可或缺。这次我在杭师大附院治疗期间,虽然住的是血液肿瘤科,但其他科的医生不时来关心我的病情。”孙先生说着还撩起病号服,指着肚子上的手术切口说,“我有糖尿病,伤口愈合比别人要慢,内分泌科的医生隔三岔五就来查房,有时白天工作忙就晚上来,有时甚至是周末来,看我的刀口愈合得多好,一点感染都没有过。”

综合肿瘤诊治中心送30个义诊号

“近年来,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都在不断上升,肿瘤的治疗本身就是不断探索的难题,再加之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各种疾病的发生都年轻化,导致肿瘤患者同时有多种其他基础疾病的情况越来越多见,面对错综复杂的病症,光靠一个专科医生的力量毕竟有限,难免顾此失彼,有时患者好几个专科医生那跑下来,问到的医院往往很不一样,使得病人与家属更加焦虑。”杭师大附院业务院长、消化内科专家李国熊教授说。

“医院正是看到了这些复杂疑难肿瘤患者的困惑与需求,便决定成立CCC中心,把原先散落在各个专科的专家力量汇集在一起,全方位多层次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让患者少跑路少费时少花钱就能得到更优化的治疗。”

作为杭师大附院70周年院庆系列义诊活动之一,CCC中心也推出了30个免费号子,有需求的复杂疑难肿瘤患者可以扫码入群报名。 本报记者 何丽娜

本报通讯员 冯晓 金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