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玉竹与糖尿病(玉竹糖尿病人每天多少)

急救健康通 0
文章目录:

医生:这味药才是治疗糖尿病的“王牌药”,滋阴润燥,补津液

身边的糖尿病人越来越多了?有的是老年人,有的是中年人,甚至有三十几岁的小年轻,肚子还没瘦下来,血糖先飙上去了。

更让人抓耳挠腮的是,有的人明明已经控制饮食、坚持锻炼、吃了药,血糖还是时高时低,像坐过山车一样不带商量的。

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今天,我就要跟你聊聊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甚至“瞧不上”的老朋友——玉竹。别急着摇头,它可不是厨房里炒菜调汤的绿叶子,而是一味真正的“王牌药”——尤其在糖尿病这事儿上,它的作用,远比你想的深远。

你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图样图森破了

很多人对糖尿病的理解还停留在“不能吃糖”“多喝水多跑厕所”这类浅层面,其实糖尿病真正可怕的,是它像个慢性“内耗怪”,悄悄地掏空你身体的水分和精力

中医讲,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耗的是“津液”,伤的是“阴”。你可以这么想:身体就像一块湿润的海绵,糖尿病一来,海绵里的水分被一点点榨干,时间一长,干裂、萎缩、变硬,各种并发症就呼啦啦地来了,眼睛、肾、心脏、神经系统统统遭殃。

关键点是:光控糖没有用!

你只想着把血糖压下来,却不去“补水”“滋阴”,身体就像一台空转的发动机,早晚得冒烟。

这时候,玉竹就站出来了。

玉竹,不是你想的那么“平平无奇”

说实话,连不少医生都容易把玉竹给“看扁”了。有人说它太平和,有人说它作用不够直接,甚至有人觉得它就是个润喉的“配角”。

但真相是——玉竹就是那种低调中的狠角色

它的本事在哪?一句话:滋阴润燥,补津液不燥热

什么意思?我来掰开揉碎了说。

很多补阴、补液的药,比如生地、麦冬、天冬,虽然也好用,但体质虚寒、脾胃偏弱的人吃了容易腹泻、胃胀。而玉竹,它不寒不燥,温柔地补,不打扰地润,就像给干旱土地下一场不惊扰庄稼的“细雨”。

玉竹还有个隐藏技能:防并发症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玉竹富含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等活性成分,能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还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是的,没看错,它还能直接干点“正事”)。

它不像西药那样立竿见影,但它慢慢滋养,就像给被火烧过的土地一点一点种回绿荫,你能感觉身体在恢复,不再那么“干、燥、火大”。

现实生活中,玉竹是怎么用的?

说到这儿,估计你已经有点心动了。那玉竹到底怎么吃?哪里能买到?是不是喝点玉竹水就能降糖?

慢着,别急着冲进药店。

玉竹虽然性温平和,但也不是“百搭万能”。最适合的人群是——糖尿病早期、体质偏虚、口干咽燥、皮肤干痒、眼睛干涩的人

如果你血糖控制得不稳定,经常口渴、夜尿多、皮肤干痒甚至瘙痒难忍,或者嘴巴发苦、眼睛干涩,那你很可能是“阴虚燥热型”,而玉竹,正是对症的“钥匙”。

怎么用呢?有几个实用又靠谱的方法:

一是泡水喝。
玉竹15克,泡热水代茶饮,早晚各一杯,润而不腻,适合日常保养。

二是煲汤放。
和瘦肉、百合、莲子、山药一起煲,既滋阴又健脾,一家老小都能喝。

三是入药方。
比如经典的“玉竹汤”,配合黄芪、麦冬、沙参使用,调理糖尿病早期气阴两虚的状态,效果非常稳。

但注意了——不是所有糖尿病人都适合玉竹。如果你舌苔厚腻、口气大、大便黏腻,那可能是“痰湿”或者“湿热”,这时候玉竹反而会“添堵”。一定要辨证施治,别盲目跟风。

玉竹,是“药”,更是“食”

说个我自己的事儿。我有个老病人,姓刘,56岁,糖尿病7年,控制得还算可以,但一到秋冬季节就皮肤痒得坐立不安,脚后跟裂得像老树皮。

试了各种药膏都不行,我让他试试玉竹百合瘦肉汤,隔天一锅,连喝两个月。结果怎样?春天来了,他竟然第一次没抓破皮,连老婆都说他皮肤看着滋润了。

这就是玉竹的妙处。它不抢风头,却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托一把。

玉竹背后的“科学支撑”,不是民间传说

我们不能光靠经验说话,现在科学研究也站出来为玉竹“撑腰”。

一项2021年的研究显示,玉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缓解糖尿病造成的氧化应激。这可不是“道听途说”,而是实打实的实验数据支撑。

还有研究指出,玉竹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有益菌生长——你没看错,糖尿病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而玉竹在这方面能“润物细无声”地帮你打基础。

它不是“降糖药”,但它是你在糖尿病这条路上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

你可以不懂中医,但你得懂身体的“语言”

很多人说:“我不懂中医,听不懂阴阳五行那一套。”没关系,你不需要懂那些,你只需要学会听身体说话。

你是不是:

总口渴,但喝再多水也不解渴?

皮肤干痒,尤其一到秋冬就像蛇蜕皮?
眼睛干涩,看手机十分钟就累?
夜里起夜两三次,睡不好,白天没精神?

这些都不是“小毛病”,而是身体在说:“我太干了,快给我润点水。”而玉竹,就是那一口“润”。

最后的话,咱们掰开揉碎地说清楚

糖尿病不是“糖”多了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全身性的慢性耗伤过程,控糖是基础,养阴是根本,润燥是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玉竹不是主角,但它可能是你最靠谱的“配角”。就像生活中那个默默帮你收拾残局的人,不张扬,但一直在。

建议明确:

早期糖尿病人群,尤其伴有口干、皮肤干、眼干等“燥象”表现者,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玉竹进行滋养调理,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长期坚持,有助于延缓并发症。

你可以不吃玉竹,但你不能不懂自己的身体。

你吃过玉竹吗?你觉得它有用吗?或者你有哪些糖尿病的“偏方”想分享?欢迎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把经验攒起来。

文献参考:

1. 王红.玉竹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21,38(6):55-59.

2. 赵慧敏,李蓉.玉竹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中成药,2020,42(3):683-68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糖尿病人口干口渴,光靠喝水没用!这味中药,帮你补充津液

糖尿病人老是觉得莫名的烦躁,整天都觉得口干等症状,很多人只能不断喝水,但这只能暂时缓解口渴,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补充津液至关重要。玉竹就是很好的选择。

中医认为消渴病病机其中之一就是阴液亏损、燥热偏盛。而玉竹正好有养阴生津、润燥止渴、除烦的功效,能很好的缓解血糖高引起的不适。它能滋养肺胃之阴,肺主通调水道,胃为水谷之海,肺胃阴液充足,则能促进水液的代谢和分布,从而补充津液。而且玉竹搭配其他中药,效果更佳。

玉竹 沙参 麦冬,润燥控糖

沙参能清肺热、益肺气、养肺阴,补而不腻;麦冬能清心降火,润肺止咳。三者搭配,可增强润燥的作用,还可大大加强降血糖的功效。如果糖尿病人平时肺燥干咳,同时伴有口渴、乏力等症状,用这个搭配煮水喝,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糖尿病人常感口干,且伴有心烦、失眠、盗汗等症状,可试试用玉竹搭配百合和莲子一起煮水,能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缓解阴虚内热导致的不适。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莲子能益肾固精、养心安神。这三味药搭配,既能滋阴润燥,补充津液,又能清热安神,缓解糖尿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当然,玉竹虽好,但还是要在辨证的前提下使用,不要盲目用药,以保证安全有效。

无论多严重的糖尿病,记住这四个植物根茎,钻进脏腑里滋阴润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老周第一次来找我,是在一个灰蒙蒙的下午。他拄着拐杖,脚肿得几乎套不进鞋,眼神疲惫,嘴唇干裂。

“医生,我这糖尿病,怕是撑不过年了……”

那一刻,我心里一紧。不是因为他的病情多罕见,而是因为他脸上的绝望。糖尿病,不是绝症,但它最怕的,就是人先放弃了自己。

我给老周开了药,也开了话:“你这毛病,不是一天两天积下来的,但也不是一锤子买卖就能解决的。你得一点点把身体‘养回来’。”

他点点头,眼里多了一丝光。那天我还给了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四个植物的名字。他拿着纸条回家了,半年后再见,他的眼睛亮了,脚也轻了。

那张纸条上,写的是——黄芪、山药、葛根、玉竹

根茎里的智慧,藏着千年的养生之道

很多人以为控制糖尿病只有两件事:吃药、忌嘴。但糖尿病的根本是“内耗”,是身体的津液被一点点蒸干,是气虚、阴伤、燥热累积成山。

就像一棵树,光修剪枝叶没用,你得从根上养。而中医讲“药食同源”,很多药材本就是食材。黄芪、山药、葛根、玉竹,这四味根茎类植物,不是神药,但却是慢病调理里最稳妥的“修复工”

它们一个个,像老中医手里沉稳的笔,一笔一划,慢慢地,把被糖尿病折腾得干枯的身体,重新润起来。

黄芪:补气固表,糖尿病人的“护身符”

老周一开始最怕的,是感冒。一感冒血糖就飙,一发烧脚就肿。其实这是“气虚”的典型表现,身体防线太薄弱,外邪一来就被攻破。

黄芪,正是“补气”的大家。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胰岛细胞功能,对糖尿病人来说,它像一堵“防火墙”,帮你守住身体的大门。

黄芪还能“利水消肿”,对糖尿病引起的水肿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老周吃了两个月,脚终于能穿回原来的鞋了。

但要注意,黄芪不适合正在发热或有实热的人使用,这类人用黄芪,可能会“补上火”。

山药:补脾养肺,稳血糖的“润滑剂”

很多糖尿病人吃得不多,血糖却还是高,其实问题常常出在脾胃。中医说“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运化失常,糖自然滞留体内

山药最擅长的,就是健脾益肺、滋阴补肾。它含有丰富的黏多糖和黏蛋白,能帮助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平稳血糖

老周以前一天三顿都离不开米饭,后来我让他每顿加点山药泥,不仅饱腹感增强了,血糖也更稳定

山药的“温润”特性,就像给身体加了一层润滑油,让五脏六腑之间的运作更顺畅。而且它口感好,是糖尿病人最容易坚持下来的“药食”。

葛根:舒筋通络,调血糖的“活络剂”

糖尿病最怕两个并发症:一个是心脑血管病,一个是神经病变。早期的“麻、木、冷、痛”,很多人都当小毛病忽略了,其实那是身体在发出警告

葛根自古用于“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它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扩张血管有帮助。

特别是葛根中的“异黄酮”成分,能调节血脂、改善微循环。老周有一天突然跟我说:“医生,我这脚趾头,麻了两年,这几天竟然有点感觉了。”

那是葛根在“通络”。糖尿病的可怕不是血糖高,而是高血糖带来的微血管损伤。葛根就像一位“通络工”,慢慢清理血管的“淤泥”,让血液重新流动起来。

玉竹:养阴润燥,糖尿病人的“润肺糖”

糖尿病人的共性之一,是“干”。口干、咽干、皮肤干、眼睛干,整个人仿佛在“脱水”。这其实是阴液不足,津液被耗得太多。

玉竹是“润燥”的好手,它不像石斛那样寒凉,也不像麦冬那样黏腻,它温润平和,能滋阴生津而不滞腻

现代研究表明,玉竹含有的多糖类物质,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口干症状,同时对降低血糖也有一定帮助。

老周以前半夜总要起夜三四次,口干舌燥,自从每天煮点玉竹水喝,夜里能踏实睡到天亮

玉竹还有个妙处——润肺。糖尿病人肺气不足时,容易干咳、痰少、气短。玉竹能调理肺气,也间接缓解了老周的咳嗽。

不是灵丹妙药,但却是长久的陪伴

我一直在门诊上说一句话:糖尿病,不是你和药的战争,而是你和身体的和解

黄芪、山药、葛根、玉竹,不是灵药,也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神物。但它们扎根泥土,吸收天地灵气,通过温和的方式,一点点滋养你的五脏六腑

这些植物的根,像是大自然给糖尿病患者准备的一些“慢补剂”。不是让你躺着等好,而是陪你慢慢养、慢慢修。

老周后来常说:“我以前是拿药压血糖,现在是拿身体养血糖。”

别只盯着血糖,更要盯住生活

很多老年人看着血糖仪上的数字,心惊胆战,一天到晚活得像坐牢。血糖只是一个结果,你真正要调的,是生活的节奏,是心情的宽窄,是身体的润燥与否。

黄芪给你气,山药养你脾,葛根通你络,玉竹润你肺——这不是治病,是养命

这四样植物不是人人适合,也不是越多越好。糖友们在使用前,最好请医生根据自己的体质、病情来搭配使用。

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地说:糖尿病不是生活的终点,它只是提醒你,该慢下来,好好对待自己了。

尤其是慢病患者,更要相信“润物细无声”的力量。那一口汤、一碗粥、一杯茶,或许就藏着你身体的希望。

就像老周说的:“现在我不再追求‘血糖一下就降下去’,我只希望每天都比前一天舒服一点。”

多好。

参考文献:

[1]王彦芬,张继红.黄芪及其复方对糖尿病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3,48(01):12-18.

[2]汤丽丽,刘海燕,史静,等.葛根异黄酮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中成药,2022,44(08):2045-2050.

[3]李翠玲,刘婉婷.玉竹多糖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0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