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四大并发症)

中国青年网 0
文章目录:

健康杀手入侵 糖尿病患者小心慢性并发症

随着发病人数的不断增长,糖尿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不过很多人并不清楚,作为现代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糖尿病的最可怕之处,在于慢性并发症。

“发病10年后,三到四成的糖尿病患者至少会出现一种并发症。”武汉市第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任汉强说,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通常能及时发现,若控制得好,对身体的伤害较小。相比之下,慢性并发症不仅危害大,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还很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具体来说,最重要的四大危害就是失明、透析、截肢和死亡。而防治糖尿病,要从患者教育、改善饮食、合理运动、药物控制和病情监测五个方面着手,被称为“五驾马车”。

任汉强指出,健康的膳食要做到“总量控制、平衡膳食、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日常尽量低盐饮食,每人每天少于6g;保证充足的水果、蔬菜和高纤维食物;适当减少蛋白质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合理的运动则要记住“1、3、5、7”,即:选择1项合适的有氧运动、每天运动超过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次,运动时脉搏不超过“170-年龄”。在此基础上,每4-6个月测量一次,将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控制在理想状态,男性为25,女性为24。

提到药物治疗,任汉强特别强调,如果同时口服两种降糖药,3个月内仍无法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到低于7%,就建议及早启用胰岛素治疗,不要等到出现并发症时才后悔。理想的基础胰岛素,作用可持续24小时,平缓降糖,避免低血糖。

此外,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测各项指标,除了最重要的空腹和餐后血糖(或尿糖),以及每3—6个月要查的糖化血红蛋白外,还包括每年一次的血液生化检查、眼底检查、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系统和足部相关检查等。

糖尿病可引起的并发症又多危害又大 冬日如何预防呢?

自入冬后天气越来越冷,不论是年轻人还是糖尿病患者都更愿意选择待在家里,这种长时间不参与户外活动,身体能量得不到消耗,容易养肥人,而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冬天更容易使能量储备过多,在能量消耗又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血糖波动不稳定,造成冬天里糖尿病人的血糖普遍升高的情况。

糖尿病在冬日里的注意事项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想要安稳度过这个冬天,是需要掌握诀窍的。本期家庭医生在线有幸邀请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莫伟教授,他表示,天气的寒冷虽然能够促进身体的代谢速率,但对于糖尿病患者仍需留意几条注意事项:

1、饮食注意清淡,很多人喜欢选择冬日进步,但对于糖尿病人而言,为避免血糖浮动跨度大,饮食上还是应追求清淡为主。

2、加强体育锻炼也很重要。冬日寒冷,一方面可以选择在家做室内运动,另一方面,还可以选择一天里暖和的时间段再出门运动。通过加强锻炼可以帮助增强体质,加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3、重视血糖的日常监测。冬天糖尿病人的血糖浮动大,时刻监督血糖,可以及时根据血糖的变动随时调整用药方案,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可引起很多慢性并发症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将血糖控制在合格的范围内,因为血糖控制不好,最严重的是糖尿病因此带来与之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莫伟教授表示,因为糖尿病本身属于慢性疾病,血糖持续升高容易引起全身性的慢性并发症出现,依据慢性并发症的特点可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两大类,分别有:

大血管的神经性病变主要包括脑梗塞、中风、心梗等,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狭窄、动脉硬化鼻塞以及后期的坏疽,这些病变无疑对患者来说是带来了生命的威胁;

微血管方面常见的病变主要是眼底微血管出现损伤引起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疗,患者会因微血管持续性的眼底微血管出血,最后导致糖尿病人失明的恶果。

糖尿病并发症的冬日预防标准

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慢性有很多,除此之外,还会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人手脚、下肢周围的麻痹神经病、胃轻瘫、消化不良的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率失常的心脏方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男性的阳痿等等。糖尿病可引起的并发症很多,危害也很大。想要预防并发症,就要在冬日做好血糖的管控。莫伟教授提醒,想要预防并发症,管控好血糖正常,那么,饮食、运动、药物一个都不能停。

1、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避免高热量的食物。

2、运动方面糖尿病患者要提高重视度,因为只有结合运动才能提高治疗效果。但冬天天气冷,糖尿病病人也要避免神经受气温的影响带来血糖波动,这时可以选择室内的运动,对糖尿病治疗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3、日常做好血糖的监测工作,根据药物方面的治疗,和用药方面的特点进行及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稳住血糖,避免受糖尿病并发症的侵害。

糖尿病五大慢性并发症,如何及时发现?哪些检查项目定期要做?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几乎每10人当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本身其实并不可怕,但它可以给机体带来各种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能出现于身体的多个系统,比如肾脏、眼睛、神经以及心血管等等。

尤其是一些慢性并发症,发展往往比较隐匿,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甚至致死的罪魁祸首。

临床上,很多糖尿病的初期患者多把注意力集中在控制血糖相关指标上。但其实,除了血糖本身,大家也应该在疾病初期就建立起及早筛查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意识!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一说,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警惕的五类常见慢性并发症以及应该如何定期筛查。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所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以及功能障碍,据统计,我国可能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都合并存在糖尿病肾病。

尤其是在40岁以前就被确诊的这部分“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晚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肾病一旦发展到晚期,可以引起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最终迫使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

由于糖尿病肾病可以给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就显得很重要了。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对尿液和血液的化验检查。

根据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当中的指导:

确诊糖尿病的当时就应该对肾脏病变进行筛查,并且,此后每年都应该至少筛查1次。

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尿常规和肾功能血检,其中,尿常规关键要看尿白蛋白,肾功能血检需要关注血清肌酐水平以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

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UACR则是评价糖尿病肾病进展程度的一个关键指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很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同时,它也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病因。

而除了视网膜病变以外,糖尿病患者也是其他眼部疾病的高发人群。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白内障、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疾病的风险也都高于普通人群。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眼部疾病筛查很有必要!

根据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当中的建议:

在确诊以后应该尽快进行首次眼底检查以及其他方面的眼科检查。

对于暂时没有视网膜病变征象且血糖也控制理想的患者来说,每1-2年做一次眼部筛查即可

但对于已经发现了一些视网膜病变征象或视力已经受到影响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增加眼部筛查的频率。

如今,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眼底筛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准确度已经很高了,将来有望成为重要的筛查手段。

糖尿病神经病变

要说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当属糖尿病神经病变,病程在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神经病变的表现。

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当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多见的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

这类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是在双上肢或双下肢的远端出现对称性疼痛、麻木以及感觉异常

根据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建议:

对于刚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病程在5年以内的1型糖尿病患者都应该进行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筛查,并且之后每年都还要再筛查1次。

而神经病变的具体筛查一般包括5个体格检查项目:

温度觉和针刺觉检查主要反映小纤维神经情况;

踝反射、压力觉以及震动觉检查则常常反映的是大纤维神经情况。

如果您所就诊的内分泌科无法完成这些检查项目,可以到神经内科去开展这些检查。必要时,还可以找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做筛查。

糖尿病相关血管病变

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因此,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

每年都应该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因素,需要评估的内容包括:心血管疾病史、年龄、吸烟史、是否存在高血压或血脂异常、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腰围增大)、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肾脏损害(尿白蛋白增高)以及心房颤动等。

除此以外,有一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在临床上容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这就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

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不断增加,一般建议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常规筛查。

尤其是对于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以及糖尿病病程较长的这些患者而言,建议每年都至少筛查1次。

常规的筛查内容包括:下肢皮肤温度测定、间歇性跛行试验、颈动脉和股动脉杂音探查以及足背与胫后动脉检查。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测定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等指标来帮助判断。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属于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并且治疗费用高昂,它可以引起截肢甚至死亡。

根据统计,在我国三甲医院当中,超过1/4的截肢是因糖尿病足所引起的。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

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而言,每年都应该进行足部检查。

这些检查主要包括足部皮肤视诊、神经评估以及血管评估


最后,总结一下,糖尿病患者除了日常要关注好血糖水平以外,还要对糖尿病的五类慢性并发症引起重视。上面我们介绍到的这些检查项目大多并不复杂、费用也不是太高,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定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