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藁城糖尿病(藁城名医)

中国新闻周刊 0
文章目录:

疫情风暴眼中的小果庄:曾举办多场婚宴,部分村民集中隔离

河北疫情令人猝不及防。

据河北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1月7日24时,河北省现有本地确诊病例123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67例,累计死亡病例6例,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462例、境外输入病例36例。尚在医学观察本地无症状感染者18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5例。

从已公布的确诊病例来看,此次河北绝大多数确诊病例集中在农村地区,且多个村庄毗邻机场;相关确诊病例行动轨迹信息高频“场景”有婚宴、葬礼、会议、考试等,多人参加聚集性活动。

位于石家庄市藁城区的小果庄因此也备受外界关注。不过,当地村民至今不解,这个病毒从何而来,又是如何传染给当地村民的?

婚宴参加者:谁知道会有疫情

石家庄确诊病例中,不少来自藁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该村志愿者石龙(化名)透露,病例最早出现在村南和中间一带,后来各个地方都有出现。

(1月7日,村民拍摄的小果庄村路口。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1月2日下午,石龙最早得知村里出现疫情。当时他正和朋友吃饭,新乐市医院向小果庄村发布通知,他并没有在意,直到回村看到大量医务人员和警察,才确信了这件事。

随后,小果庄村开始连夜做核酸检测。石龙做完核酸检测,已经是3日凌晨三点多。回到家后,他基本没有睡着,翻来覆去提心吊胆,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被传染。“医生说没通知就没事,那两天就怕接到(医生)电话。”

首例确诊患者系该村61岁的田女士,确诊前,她于2020年12月20日前往新乐市农村姐姐家探亲,28日到附近饭店参加婚宴。5天后,该患者出现发冷、胸闷,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该患者儿子小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2月28日,家里一位远房亲戚结婚,母亲随村里人乘坐亲戚包的车辆,前往机场附近的一家饭店参加婚宴,午饭之后便返回,停留时间大概在3个小时。

此后,田母一直在家休养,没几天便出现不适。“当时都以为是感冒,但吃了感冒药也不见好,第二天早上(1月2日)我哥就送去了省二院”,小田称。

由于母亲发烧,医护人员做了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阳性。随即,小田收到哥哥的通知,叮嘱他不要出门,也不要再见外人,“确实吓到了,也很意外,我妈也不怎么出门,左邻右舍也没有感染的,怎么就被确诊了?”

作为密接人员,小田一家也迅速被转移到石家庄第五人民医院,他本人也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现在就是嗓子痛,发烧”。

被隔离后,小田还听说饭店一位厨师核酸检测呈阳性,但他也不清楚,到底是谁先被感染。但毫无疑问,婚宴聚餐增加了疫情扩散的风险。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2020年12月28日至1月2日,小果庄及周边村落还举办了多场婚礼,超过17例确诊病例参加,仅12月28日在机场路某酒店举办的婚宴上,就有7人确诊。另外,还有一名44岁女性确诊病例4天参加了3场婚宴。

网上还有传言称,首例确诊患者或在机场捡垃圾时感染,小田对此予以否认。他称,母亲患有糖尿病、脑梗等,身体本就欠妥,而且他们距机场还有一段距离,母亲也从没去过机场,“而且婚宴那个地方消费标准相对比较高,咱一般也都不会去消费。”

同村的张强(化名)一家人暂时“安全”,但他心里还是绷着一根弦——隔壁刘家佐村的姑姑姑父在6日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先前12月27日,两家同在增村镇牛家庄村参加了婚宴。

举办婚宴的是张强的表兄,他回忆,这场婚宴有几十人参与,且现场基本无人戴口罩。“谁知道咱这儿会有疫情,之前都控制了,农村人也就没了防护意识,而且去吃饭还戴啥呀。”

姑姑的检测结果出来后,张强也向村里上报了自己的行程记录,“咱也算是密接人员了,得配合工作,现在就等他们怎么安排。”

街头无人,村民异地隔离

地图显示,小果庄村距离藁城区约38公里,且紧邻石家庄新乐市和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据了解,该村总户数超过1000户,人口约在5000人。

随着确诊病例不断增多,1月5日起,小果庄村调整为高风险地区,6日起,整个藁城区成为高风险地区。

(1月8日,小果庄村街头。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多位小果庄村村民发布的视频显示,除了防疫人员,街道上基本没什么人,不少路口设卡,村口也有人员看守。有村民说道:“前几天还热热闹闹,今现在好像成了空城,静得离谱。”

在确定自己没有感染后,石龙报名做了志愿者,“搬东西、关卡看守、通知乡亲们做检测,能干嘛就干嘛”。3号之后,他基本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实在太困,就在防疫点的小屋里休息,接到通知便起身干活。

幸运的是,石龙负责对接的一百多名村民暂时都没有确诊。他的重点看护对象是一对年近90岁的老人,因为行动不便,子女也没赶回来,医护人员只好上门做了核酸检测,石龙则每天上门咨询状况。

截至7日,小果庄村已经安排了3场核酸检测,部分村民也被陆续转移至隔离点。石龙称,一部分人被转移到酒店,暖气、空调、洗漱用品等比较齐全;还有一批人被安置到附近一所中学,条件相对简陋。

张强则说,他们一家还在居家隔离,正在等待村里通知,目前生活物资齐全,暂时没有困难。也有村民没能提前购置生活用品,7日下午,村委会发放了副食、蔬菜等。

张强向中国新闻周刊发来的小果庄事务群截图还显示,已有村民和朋友为小果庄捐款捐物,“当我在喇叭里广播全体村民全部异地隔离,那一刻我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责任重大呀!我一定振作,给大家信心和力量,我要带领大家走出情绪的低谷,走出当前的困难环境。”该村书记路强发言称。

7日晚,中国新闻周刊联系路强,他称,目前村里情况相对较稳定,防疫和补给工作也在进行。因为接到新的工作任务,采访不得不中止。

被转至宾馆隔离的村民表示,一人一屋会有定期检测,有异常需及时上报,“管吃管喝啥都方便”。还有村民惦记,家里几只鸡无人看管,“但是疫情这么严重,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一位家具厂老板称,去年年初的疫情导致生意惨淡,原想趁着春节前再多赚点钱,但现在什么都不用想了,“都隔离了,咱也没辙,等疫情早点过去再说”。

疫情发生后,村民宋柯(化名)转发了网上一个段子:“全国人民认为疫区在河北,河北人民认为在石家庄,石家庄都以为疫区在藁城,藁城人民觉得在小果庄。”

由于共享了地理位置,不少好友纷纷表示关心,但一位同在疫区的好友却不认可这个说法:“河北人没有这样认为,河北人非常重视,就在自己身边”。

宋柯这才反应过来,“是的。”

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共体开展糖尿病日系列活动

在第18个糖尿病日来临之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的危害,了解控制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方法,近日,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共体先后走进贾市庄中心卫生院和区大有社区,依次开展了“联合国糖尿病日义诊”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中,来自内三科的医护志愿者免费为贾市庄村民和社区居民开展健康问诊、测血糖、测血压,并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答疑,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规范个体化治疗,指导其日常饮食、作息习惯,教大家掌握规范的血糖监测方法、注意事项等实用医疗知识。之后,志愿者还给当地居民进行了糖尿病知识健康讲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从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给予正确指导,比如便于居民记忆的“1234567口诀”,大家纷纷表示又对糖尿病多了一些了解。“还给俺们准备了早餐,你们医院真是贴心啊!”一位测完血糖的居民满意地说。

小服务大温暖。义诊活动切实将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加深了居民对糖尿病的重视程度,进一步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血糖监测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提升了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焦点访谈丨如何织牢农村防控网?总台记者探访藁城基层一线

石家庄藁城区是这次河北疫情中最为严重的区域,全域属于高风险地区。全省80%的病例都集中在这个区。从1月6日开始,藁城区全区对所有226个村庄、515个小区实行最严格的封闭管控措施。藁城区70多万常住人口中,近一半是农村居民。封闭管控之后,如何保障居家防疫的村民基本生活运转?还有村里一些老人、病人等弱势群体,他们遇到的生活、看病等难题如何解决?层层压力之下,最基层的村组织如何织密织牢基层一线防控网?不久前,记者来到藁城区廉州镇的系井村进行了蹲点采访。

系井村是石家庄市藁城区廉州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1000多户4000多人。尽管村里一直没有出现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密接者,但是,为尽早阻断疫情传播,打好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歼灭战,属于高风险区的藁城区全域都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从1月6日开始,系井村封闭了村口。村委会组织了近80位村民志愿者,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把守,严防村民以及与防疫无关的外来人员进出。

在严峻的防疫形势面前,大多数村民都能管住自己,实行严格的居家防疫。但仍有少数村民忍不住跑到村委会找村支书,希望能够出门上班或者办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被村支书拦了下来。

石家庄市藁城区廉州镇系井村党支部书记 张胜青:有八九十户在外工作的村民,没法管,你在我这里盖了章,说上班别回来,回来了不能进去,进去了别出去,咱没法管。

最后,这些在城里工作的居民都按规定选择吃住在单位不回村。封闭管理,当然也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记者采访时,有位村民因为孩子可能误食了消毒药品,担心耽误治疗,就找村委会求援。拿到村支书开具的通行证明后,这位村民急忙带孩子去医院看病。1月21日,镇里进一步要求各村庄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严防村民随意聚集、走动。村民不能出村,一些必须要办的事就落在了村干部头上。

因为出不去,村子里没有燃气了,大队安排专职人员代买气卡,这只是需要代办事项中最简单的一项。系井村4000多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800多人,还有不少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都离不了药。村卫生室是我国农村基层卫生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农村疫情防控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封村的日子越来越长,接近两周之后,一些村民家里储备的药品已经吃完,村医郑明雪就成了最忙碌的人。不能出村的村民把购药需求都统一提交给她,由她统一出门代买。1月20日这一天,郑明雪揣着收集上来的100多户村民所需的药品清单出门采购。

一连跑了好几家药房,都没有取到药,直到找到第三家药店的时候,一位药店的工作人员终于接下了郑明雪购药的单子。药店工作人员说,疫情发生以来,药店都是超负荷工作,每天处理各处交来的订单到深夜。

第二天一大早,郑明雪赶到药店去取药。因为人手和药品短缺等原因,这次药店能配到的药只有不到需求的三分之一。让她揪心的是,村里有位村民身患糖尿病,她所使用的胰岛素已经断药三天了,今天必须要配上。

最后,郑明雪终于在廉州镇卫生院取到了胰岛素。一回到村里,郑明雪顾不上休息,赶紧把胰岛素送到村民手中,这位村民因为断药,糖尿病所引发的并发症已经发作,药品送到,让她松了一口气。

有位村民因为误喷了84消毒液,身上出现过敏反应,郑明雪趁给他送药的机会,抓紧问问他的病情。

给村民代买药品,并不是件轻松的活儿。在采访过程中,郑明雪也不断接到村民催促询问的电话,有时候不免承受一些委屈。

石家庄市藁城区廉州镇系井村卫生室医生 郑明雪:不觉得辛苦,就是感觉这个事离我们不是很近,现在真的发生到我们身上,感觉很担心,心里愿意给老百姓做一些事,能买的药尽量买,但是有些村民不理解我们,觉得药比以前贵了,觉得以前买的药特别普通现在怎么买不回来,但是现在我们能给买的尽量都给买,也挺难。

严格的管控措施之下,村干部和志愿者最担心的是村里的独居老人。一位叫吴月英的独居老人身患多种疾病,不具备独自生活的能力,村干部马上赶到吴月英家中,动员她搬到女儿家去居住。

吴月英老人的女儿出嫁到了邻村,她过去主要是靠村里的亲戚和邻居帮助下生活。按照区里的防疫要求,要让吴月英老人顺利到邻村的女儿家居住,还需要和她女儿所在村进行沟通。在打通了所有的障碍后,村干部终于把吴月英老人送到了邻村的女儿家楼下,这是疫情之后母女俩的第一次见面。

通过和邻村干部协商,吴月英老人可以在女儿家居住到疫情结束。在封闭管理的同时,生活物资能不能及时保障,也是关系到民生基本需求的大事。记者在系井村了解到,这段时间以来,因为临近过年,绝大多数村民家里都备有基本的食品物资。但是村干部和志愿者还是特别担心一些老弱病残人群的生活物资保障。1月21日上午,廉州镇给各村的五保户、低保户配发了一些蔬菜,村支书要求各位村干部和志愿者在送到各家时,再了解一下这些老人的生活状况。

有位老人说,他的儿子在区里工作,疫情之后,儿子一直在区里坚守岗位,也回不了村子照顾他们,是村里负责包片的村干部一直在关照着他们。

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也是村里重点关注对象,老爷子身体不好,就在这天上午才通过村里协调,出村去医院更换了尿管,身边只有老伴一人照顾。

其实,村支书张胜青本人也是在带病工作。张胜青患有糖尿病,一天要打三次胰岛素,作为全村的主心骨,他说自己不能倒下,必须坚持到疫情结束、村庄重启的那一天。

石家庄市藁城区廉州镇系井村党支部书记 张胜青:说实在的我们这五个村干部,从1月4日开始都没有回过家,可以说衣服都没有换过,每天工作到一两点,我感觉最近血糖高了,我为了防控工作,还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农村地区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防控能力薄弱,防控意识容易松懈,防控难度大。这对农村基层组织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农村基层一线的防控网就要靠这些基层工作者去织密织牢。他们的工作看起来很平凡,干起来很繁琐很辛苦,但是肩上的责任却不是一般的大。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有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坚守和奉献,才能换来千家万户的平安。

制片人丨刘年 黄洁

编辑丨车黎 瞿贵祥

摄像丨 阮红宇

配音丨姚宇军

责编丨刘小萍 时瑶

剪辑丨邢永跃

(编辑 王鹤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