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传染配偶吗(糖尿病传染吗夫妻之间)
糖尿病不会传染?为什么夫妻双双患上糖尿病?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不会传染的疾病,而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夫妻双方一人先查出糖尿病,另一方也会跟着被查出患上糖尿病,这不仅让很多人感觉到奇怪,糖尿病不会传染,为什么夫妻也容易都患上此病。其实夫妻双双容易患上糖尿病,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导致。
哪两个原因是导致夫妻同时患上糖尿病的原因?
一、不良的饮食习惯
相信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发生和患者日常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也正是这因为这个原因让糖尿病在胖子家庭中并不少见,有研究发现多数的糖尿病人都处于肥胖的现象。而在生活中,有些夫妻两人都是比较肥胖而出现的糖尿病几率也是一样高,这是由于夫妻基本的饮食习惯都是相同的,而如果有着不良的饮食习惯就会影响到另一方,如妻子喜欢吃油腻时食物,在烹饪食物的过程就会偏向这一类,这样丈夫也会跟着喜欢吃这些食物,长期如此就会在这种不知不觉的影响下,如果一方查出糖尿病,另一方也容易患上糖尿病。
二、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
比如没有经常运动,运动是可以帮助消耗身体多余的能量,从而维持体重的正常,也能够防止血糖出现波动。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在吃完饭后就彼此窝在在沙发上看电视,没有经常起身运动,而这样就会让身体内多余的血糖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身体内,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就会让胰岛细胞的功能负担加重,就容易患上糖尿病。
另外在夫妻间如果一方比较懒,在平时没有怎么起身运动,就会影响到另一方,这样两人在彼此相处的时候就会一起懒,这样夫妻双方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也就会增加。或者是一个人不爱做家务,另外一个人也会跟着不爱做家务,这样就两个人就没有经常做家务的习惯,久而久之也就会让自己的体重上升而患上糖尿病。
温馨提示,虽然糖尿病不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但它是一种和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的疾病,如果一个家庭或者是夫妻两人间长期保持着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当的饮食习惯,这样如果一方查出糖尿病,另一方查出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增加。因此,在平时夫妻两人要互相督促,并且保持好的生活习惯,也要互相激励,这样才能够避免自己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会在夫妻间传染?!专家:记住这些方法,阻断传染
夫妻相未必是个好事,因为夫妻相的背后隐藏一个巨大的疾病隐患,那就是夫妻之间可能会“传染”上糖尿病。
但这种“传染”和传统意义上的传染不太一样,它不是通过病毒、细菌等疾病传播开来。糖尿病的“传染”,大多和夫妻、家人之间相似的生活方式有关。
那么,到底是哪些共同的生活方式会导致糖尿病的传染呢?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郭立新主任指出,糖尿病在夫妻、家人之间“传染”的原因主要涉及这三个方面:
1你干啥,我也干啥——变色龙效应
所谓变色龙效应,就是指我们习惯于模仿别人,会被他人潜移默化地所影响。
这是由于我们体内的镜像神经元所导致的。而夫妻之间几乎是一样的生活方式,包括大家的睡眠时间、运动方式,自然会容易相互影响!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个家庭中很多夫妻两个都胖,或者是夫妻两个都有同种疾病,这也是其中原因。
2你吃啥,我也吃啥——肠道菌群
除了生活习惯,饮食也是影响夫妻之间相貌和健康的重要因素。相同的饮食很可能导致相同的肠道菌群,每天吃的食物也差不多,一方得上糖尿病,另一方得上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3你笑啥,我也笑啥——相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老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因为地域环境等种种影响,夫妻之间也往往容易出现相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相似的情绪。
而精神因素在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的发生当中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我们老是处于一个负面情绪,应急激素就会分泌增长,而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儿茶酚胺激素,这些激素都是升高血糖的激素,所以就容易得高血糖。
一旦得了糖尿病就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的减少。此外,如果长时间伤口不愈合,皮肤潮红,手脚处总是干燥瘙痒也得警惕是否是高血糖的原因。
夫妻之间有一方有糖尿病的,另一方也建议进行检测。需要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这两个指标,很多人体检空腹血糖正常(<7mmol/L),但餐后血糖远超正常值,因为没有检测过,有高血糖也被忽视。
尤其是60岁以后的老人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非常重要。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提示血糖异常,建议去医院检查确诊。
专家推荐更精准控糖方法:持续葡萄糖监测
血糖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相当于我们的血压一样,随时在变动,只有掌握更多的血糖数据,我们才能精准控糖。
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由一个可以感知皮下组织液里葡萄糖浓度的感受器,和一个扫描感受器组成。这个感受器非常小巧,大概相当于一元的硬币大小,一般佩戴在左臂的近端,我们可以随时地去扫描感受器感知的血糖值,更好地监测自身的血糖。
建议:最好去医院咨询内分泌科专业医生后再安装持续葡萄糖监测仪。
下面几个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有效的控糖方法,希望糖友可以学起来:
1适当多吃膳食纤维
同等重量的食物中,纤维素含量高了,也就意味着碳水化合物低了,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高纤维素饮食不仅能增强饱腹感,还能减缓碳水化物的吸收,有利于平稳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魔芋、红果干、松蘑、茭白、笋、冬菇、银耳等食物都富含纤维素,在控制总摄入量的前提下,糖友可适当多吃。
2晒太阳
晒太阳时,人体内会合成维生素D,它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一方面,维生素D可以帮助提升血钙,而胰岛素分泌过程中需要钙离子。换句话说,维生素D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另一方面,维生素D能改善肌肉组织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也能辅助降血糖。
3在家就能做的运动
研究表明,不论何种强度的运动,均能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如果每天都进行规律的运动,糖尿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可下降15-60%。而若是将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则能达到最好的降糖效果。
下面几组动作是养生堂专家专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简单易行,在家就能做:
①动作一:扩胸伴脚后点
手拿弹力带,平举胸前,扩胸的同时一只脚往后点地,每次做20次。
②动作二:前后小步跑
往前跑一步再往后跑一步,每次做20次。
③动作三:侧跨步拳击
左脚侧前方跨一步的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同时左臂击出一拳,然后一起收回,右侧重复动作。一共做20下。
④动作四:弓箭步
迈出左脚,双手叠放在大腿上,利用自身体重,蹲下去收回来,做20下。提示:如果有膝关节不适的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勉强。
⑤动作五:脚跟脚尖走直线
脚跟连着脚尖走30米或者30秒往返,双手可以叉腰或抱胸,如果不能保持平衡,可以伸开双臂保持平衡。
对于想控制血糖的人,推荐在晚餐1小时后再进行运动,此时运动对餐后血糖降低作用效果最好。
糖尿病是传染病吗?为什么说一人得病,全家遭殃?答案很好理解
不少人表示,自己在四十来岁的时候被查出了糖尿病,一直都有好好的接受治疗,谁知道没多久之后,自己的另一半也被查出糖尿病。这让他有些怀疑,难道糖尿病是一种“传染病”?为什么一个人得病,家里人也会跟着得病?
首先,我们需要肯定的回答大家,糖尿病不是传染病。不存在因为你得病了,所以伴侣被你“传染”得病的说法。那有人要问了,既然它不是传染病,为什么我患病后没多久,我的另一半也查出了糖尿病?
一人得病,全家遭殃,往往和3个因素有关
诱因一:家族内相同的基因
在一家人中,可能因为遗传的因素,让人体内存在相同的基因,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会更高一些。比如在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中,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比较高。这一点可能让糖尿病患者出现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诱因二:生活习惯相近
这和很多夫妻病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关系。受到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夫妻两可能都存在久坐不动、懒得动弹的问题,或者受到相同的作息习惯的影响,都存在熬夜通宵、作息混乱的情况。受到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人体出现血糖波动的风险也比较高,诱发糖尿病的风险也比较高。
诱因三:饮食习惯差
因为是一家人,所以在吃饭方面往往相似性还是比较高的。如果一家人吃饭的口味都比较重、饭量比较大,并且进食的习惯比较差,经常出现不吃早餐、吃饭不规律等情况,那么出现糖尿病的风险确实会比较高一些。
在夫妻间,父子之间,这种因素导致糖尿病会“传染”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当你发现自己身边的人,都存在这样的进食习惯,或许在潜移默化中,你和糖尿病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了。
如果你能认识到糖尿病的出现和这些因素有关,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一家人中有一个人得糖尿病,其他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比较高了。
当家人出现糖尿病,你该如何预防?
很多糖友在家里往往是比较注重生活方式的调理的。光是自己注重健康生活还不够,最好带着家人一起调整生活习惯。
比如,在吃饭方面,糖友要严格的控制摄入的热量以及脂肪含量,减少高碳水食物的摄入,避免引发血糖波动。而对没有得糖尿病的家人来说,也可以配合糖友采取高膳食纤维,低糖低脂的饮食方式,只是可以略微宽松一些,不用过于严格的控糖。
还有,对家族中存在糖尿病史的人群来说,在40岁之后定期体检血糖也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糖尿病的出现也有一个前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及时的察觉到异常,也有望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理来逆转糖尿病。就不用后半辈子都靠降糖药来稳定血糖了。
由此可见,糖尿病并不是传染病。而一人得病,全家遭殃的说法其实和3个糖尿病的诱因有很大的关系。当你发现身边有人得糖尿病,也应该及时的引起重视,注重提前预防和提前筛查,以便于保护自己的健康。
参考资料:
1、一人得糖尿病,全家被“传染”?这些容易被“传染”的情况要知道·北京卫视养生堂·2018-11-15
2、全世界夫妻:听说过“夫妻相”,竟然还有“夫妻病”·光明网·2019-10-31
3、一人糖尿病,全家都要小心被“传染”!五条防控知识保护家人!·健康时报·201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