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如何检查是否得了糖尿病(如何检查是否得了心梗)

熊猫医学 0
文章目录:

如何确诊一个人是否患糖尿病?这3个诊断标准,每个人都应该懂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所以给人们带来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认为只要血糖升高,就是患糖尿病了,真的是这样吗?

并非如此。关于糖尿病,并非所有人所患的都是一类糖尿病,因为在诊断糖尿病的时候,也涉及到糖尿病的分型,并且对于糖尿病的诊断,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这3个诊断标准,每个人都应该懂。即使大家不学医,也应该牢记于心,帮助自己,也为了帮助身边更多的人。

1.监测血糖的标准

血糖是确诊糖尿病的直接手段,这种手段非常简单,只需要通过测得患者的手指血,就能够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那么,测手指血糖到了什么标准,才能够确诊是否属于糖尿病呢?在这里提醒大家,两个关键的数值需要记住,一是在空腹状态下,患者没有摄入任何食物,这个时候测得的血糖水平为7.0mmol/L以上,那么可以肯定患者有患糖尿病。

另外,如果不是在空腹状态下,患者摄入食物之后,测得的血糖水平超过了11.1mmol/L,也可以得出患有糖尿病的诊断。这两个数值主要是血糖水平,大家在平时可以通过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患糖尿病。

2.判断对胰岛素是否抵抗

胰岛素是人体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这种激素主要是降血糖,所以当这种激素分泌不足的时候,就可能会导致身体的血糖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血糖飙升,进而出现糖尿病。

但是,糖尿病并非都是因为胰岛素缺乏所致,在临床上,糖尿病其实分为两类。为了更好地区分糖尿病,在诊断的时候,分为I型和II型糖尿病,其中所谓的I型糖尿病,就是指胰岛素绝对缺乏,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所谓的II型糖尿病,就是指血糖的水平升高,是因为身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而导致的。所以,判断对胰岛素是否抵抗,也是对糖尿病进行分型的重要依据。

3.判断是否有“三多一少”

谈及“三多一少”,其实就是糖尿病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有全部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这些表现可以作为糖尿病的确诊方式。

所谓的“三多一少”,就是指多饮、多食、多尿,同时伴随有体重减轻,如果身体符合这样的趋势,基本也能够确诊糖尿病。结合血糖的监测,联合诊断可以得出更为精确的答案。虽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很多,但是希望大家记住。

另外,很多人都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好,才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慕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如何准确诊断糖尿病?最新指南:这3大点需要牢记,一个也别落下

说到糖尿病,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因为这种慢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大家对其也见怪不怪了。

关于糖尿病,人们能够得知并确诊该疾病,主要是通过血糖水平检测,但是并非所有的人在确诊糖尿病时,都需要通过监测血糖,这样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还会给诊断带来很多不便,可能大家觉得检测血糖,不就是在手指上取一下血吗?但若是每一次都这样,对于患者本身而言,会平添许多心理压力。

因此,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正确诊断糖尿病呢?了解完这3点,你就明白了。

1.先观察身体的特殊表现

糖尿病患者在最初不会有很明显的表现,这个时候直接监测血糖,很可能会得出阴性结果,那么怎样得知是否与糖尿病“结缘”了呢?其实,血糖升高还是会给身体带来一些特殊表现的,这其中就包括了身体的体重变化,通常会表现出体重减轻,与肥胖刚好相反,糖尿病患者会表现出多饮、多食,但是体重反而会下降。

另外,糖尿病患者在初期总是觉得口渴,所以喝得多了,尿也会随之增加,这样就会导致小便频繁。总之,观察身体的特殊表现,可以归结为“三多一少”,这是排查是否有糖尿病的初始表现。

2.再观察血糖的变化状态

血糖是血液中的糖水平,通常会在饭后表现出水平升高。但是,这种升高是暂时性的,因为食物中的糖分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血液中,最终会被身体吸收,所以饭后监测血糖水平,一般不会很标准。

建议大家在平时诊断时,保持空腹状态,血糖水平若在血糖空腹状态下超过7.0mmol/L,即可以确诊有糖尿病。

为了保险起见,建议连续三天观察自己的空腹血糖,如果连续超过了7.0mmol/L,基本上就可以确诊是糖尿病无疑了。所以,通过身体的表现,结合血糖的水平,可以很肯定的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患糖尿病的可能。

3.最后结合身体的并发症状

如果以血糖监测作为主诊断,那么在确诊糖尿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方面,一些辅助的表现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来讲,糖尿病患者到了病情发展的严重时期,可能会表现出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因为血糖处于高浓度状态时会使血管堵塞,继而导致血管坏死,影响到周围的血管和神经,所以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皮肤破溃,肢体的远端会有麻木、疼痛等不适,综合这些因素不难看出,糖尿病已经发展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所以,身体出现这些并发症的时候,基本上也可以确诊糖尿病了。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慕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了糖尿病?

临床上常用的血糖检测指标有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隔夜空腹(禁食8-10小时)次日早晨测的血糖值。

餐后2小时血糖:从进食的第一口开始计时到餐后2小时进行的血糖测定值。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空腹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溶液2小时测定的血糖值,需要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采血前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是目前为止评估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正常成人(孕妇除外)的血糖范围: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从血糖正常到糖尿病发生有一个过渡阶段,称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不仅预示可能会发生糖尿病,还提示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肿瘤、痴呆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会大大增加。

糖尿病起病较隐匿,不易被察觉,大部分患者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明显不适。如果只检测空腹血糖的话,部分空腹血糖正常但其他血糖指标异常的人群可能不会被及时发现,还有部分患者,虽已出现空腹血糖受损但无不适症状,所以并没有在意。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展为糖尿病,需要通过OGTT进行检测。 根据血糖数值再加上专科医师的临床判断,糖尿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管理。一旦确诊糖尿病,需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并接受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等多方面专业的指导。 (via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