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餐后血糖(糖尿病餐后血糖9.3正常吗)

魏向阳医生 0
文章目录:

控制好餐后血糖,是糖尿病人血糖达标的关键

#糖尿病# ##真相来了#—糖尿病的真相#

根据2019年糖尿病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人已经达到1.16亿人!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糖尿病人长期血糖控制的结果,它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综合作用导致的。且糖化血红蛋白很少受到短期内饮食或短期血糖波动的影响,客观性强。

一般评价餐后血糖达标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7%是则认为是达标!

餐后高血糖是中国患者的“通病”。

由于餐后血糖导致HbA1c升高和日间血糖波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等慢性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带来糖尿病管理难题。

控制餐后血糖有助HbA1c达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中降低餐后高血糖较突出的阿卡波糖100mg的多项研究也表明,它在有效降低PPG的同时,促使HbA1c达标,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安全性良好,是餐后血糖管理的理想选择之一。

医生提醒:糖友餐后喝水 小心血糖飙升

来源:【大河健康报】

很多糖友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糖尿病饮食的总原则之一是宜干不宜稀,宜硬不宜软。”因此,糖友尽量不要喝粥。但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不喝粥也一定要吃馒头、面包、米饭等主食。如果不喝粥的话,我们推荐的进餐模式之一是馒头或者全麦面包,搭配牛奶或者豆浆。

对部分糖友来说,因为不习惯喝牛奶,就自作主张改为喝水,认为喝水并不升高血糖,事实上并非如此。我认识的一位糖友晚餐吃了馒头、菜,因为不让喝粥,她很配合地照做了,但是食物太干,于是喝了水,结果看到晚餐后血糖显著升高,尽管很快也降了下去,但是血糖波动较大,并不平稳。

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她把水改为牛奶,同样的馒头、蔬菜配上了牛奶,她的晚餐后血糖明显改善了很多,血糖波动幅度显著下降。

水并没有热量,为什么还会让血糖升高呢?这是因为馒头配水之后加速了人体对馒头中淀粉的吸收,使得餐后血糖迅速升高,但是馒头配合牛奶,会延缓人体对馒头中淀粉的吸收过程,故而餐后血糖缓慢升高、缓慢下降。因此,糖友饭后喝水要谨慎。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史素琴)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餐后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控制到多少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我们知道,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这里说的控制血糖,既包括空腹血糖,也包括餐后血糖,还包括血糖波动。只有这3个方面都控制好了,才能达到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相对来说,空腹血糖是比较好控制的。而餐后血糖由于受饮食影响比较大,想控制得很理想,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控制好了,血糖波动自然就不会太大。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重要。

那么,餐后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不同年龄的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到多少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餐后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

从吃第一口饭开始,我们的餐后血糖就会逐渐升高,然后再慢慢下降。所以,餐后血糖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

不过,血糖并不会无限制地升高,因为我们体内的胰岛素会根据进食量,动态调整分泌量。

所以普通人无论吃多吃少,餐后血糖都会在一个范围内波动,不会升得太高。

那正常值是多少呢?

为了便于评估和比较,一般以餐后2小时血糖作为参考标准。所以,我们说的餐后血糖,指的是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大家记住2个数字:7.8和11.1。

  • 普通人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属于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前期的一种)。

另外要注意:测餐后2小时血糖时,要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而不是吃完饭开始。

2、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到多少?

刚才说了,普通人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超过11.1就达到了诊断糖尿病人的标准。那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到多少呢?

是降到7.8以下更好,还是不超过11.1就行了?

答案是:既不是7.8,也不是11.1,而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身体状况来制定

具体的餐后血糖控制目标,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这张表格:

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同的目标,是因为随着糖尿病人的病程增加,并发症会逐渐出现和加重,胰岛细胞的功能逐渐衰竭,餐后血糖的波动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容易出现低血糖。

而对于高龄糖友和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友,严重的低血糖会导致病情的迅速恶化。

为了尽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对于健康状况较差的糖友,血糖就不宜控制得过于严格,所以适当放宽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目标。

3、餐后血糖不达标怎么办?

如果你的餐后血糖一直不达标,可以从下面3个方面找找原因,一般都可以降下来。

1)饮食习惯

餐后血糖高,往往与饮食关系最大。

糖友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从饮食的种类、数量和进餐顺序,检查一下是否合理:

  • 有没有足够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虽然不能直接提供营养,但是可以有效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

对于糖尿病人 来说,全谷物、杂豆类、蔬菜等食物富含膳食纤维,一定要纳入一日三餐中。

油炸的食物热量极高,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 吃否吃得过饱

对于普通运动量的糖友来说,每餐吃七八分饱即能满足身体对热量的需求。

不吃得过饱,既能减轻胃肠负担,更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

  • 进餐顺序是否合理

不同的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所以进餐顺序也很重要。

要先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再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

青菜升糖指数最低,建议先吃一点垫垫肚子;然后吃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增加饱腹感;最后再吃升糖指数最高的主食,这时候已经有了一些食物打底,就不至于吃的太快太多,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

2)用药时间

有些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如果用药时间不对,降糖效果会大打折扣。

比如,门冬胰岛素、赖普胰岛素等超短效胰岛素需要在注射后立即进餐;而诺和灵、优泌灵等短效胰岛素则要在注射半小时后进餐。如果时间不对,降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再比如,阿卡波糖需要随餐服用,而且食物中必须有主食等碳水化合物,否则就起不到降糖效果。

如果您不了解这些,最好和医生确认一下,或者查阅药品说明书。

3)运动习惯

餐后适量运动能够有效改善餐后血糖。不过,要达到改善血糖的目的,对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都有讲究,不是随便选个时间活动几下就会有效果的。

  • 运动时间

研究发现,晚餐后1小时运动更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

  • 运动方式

糖尿病人建议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能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

有氧运动指的是像快步走、慢跑、太极拳、游泳等相对舒缓的运动。有氧运动可以消耗能量、改善心肺功能;

抗阻运动指的是像举哑铃、俯卧撑、深蹲等需要“用力”的运动。抗阻运动可以增加肌肉量,防止肌肉流失,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

  • 运动强度

糖友一般建议中等强度。即运动时感觉稍微有点吃力,心跳和呼吸比安静时加快,但不急促,第二天起床后不感觉明显疲累。

有氧运动建议每周150分钟左右,平均分配时间。比如:每周5天,每天30分钟。30分钟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分几次累计完成,根据自己的时间。

抗阻运动建议每周2-3次。不要连续做,最好有充足的时间间隔,防止肌肉过度疲劳。两次锻炼间隔≥48小时。

一般来说,如果从以上3个方面进行调整,血糖仍然不能达标,说明你的降糖方案已经不适应目前的身体状况了,需要找医生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