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糖尿病日主题(2021年全国糖尿病日)
《全家动员糖尿病防治倡议》发布,糖尿病防治需注重这些
在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健康教育中心13日在北京举办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当天发布了《全家动员糖尿病防治倡议》。 钟欣 摄
在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健康教育中心13日在北京举办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当天发布了《全家动员糖尿病防治倡议》。 钟欣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李亚南)据估算,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全家动员糖尿病防治倡议》13日在北京发布,提倡知晓个人及家庭成员血糖水平,如果家庭成员患有糖尿病,应注重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调查显示,中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从2002年的4.2%迅速上升至2012年的9.7%,据估算,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糖尿病前期人群约1.5亿。糖尿病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因此,中国健康教育中心13日发布《全家动员糖尿病防治倡议》,呼吁公众以家庭和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测为重点,提倡知晓个人及家庭成员血糖水平。让大家一起“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
倡议提出,家庭成员中如有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等,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应提醒家人及早预防。
此外,应实行健康家庭餐,养成防“糖”好习惯。注意均衡营养,掌握粗细搭配,合理安排食物重量,定时定量进餐。饮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糖少盐。
倡议还强调,应将运动融入工作和生活。老年人在家避免久坐电视前,适量增加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上班人群工作时避免久坐不动,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半小时以上的中等量运动。
如果有家庭成员患有糖尿病,建议在上述基础上做到:营造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让患有糖尿病的家人多接触令人快乐、开心的事情,感受生活乐趣;提醒患有糖尿病的家人按时、正确使用药物;定期监测患有糖尿病家人的血糖;家人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血糖过低现象,出现严重低血糖时,要及时就医。
倡议指出,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也就是俗称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自我的管理和家人的陪伴与照顾。
2019年11月13日,在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北京举办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以“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为主题。当天发布了糖尿病系列健康科普手册,为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专家库首批糖尿病防治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发布了《全家动员糖尿病防治倡议》。(完)
世界糖尿病日|全家总动员,远离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而引起。我国目前约有5千万糖尿病病人,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为了引起全球的警觉和醒悟,把每年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家庭与糖尿病”。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更多知识吧~
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
由于体内长期存在高血糖,糖尿病病人会出现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能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的感染,可以导致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和下肢坏疽。最严重的还会出现糖尿病高渗综合症,病人有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出现昏迷,死亡率高。
糖尿病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糖尿病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德国学者对WHO数据分析显示,2015年全球糖尿病经济负担为1.31万亿,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8%。其中,间接费用占总费用的34.7%,占全球GDP的0.6%。导致间接费用最常见的原因为劳动力丧失(48.5%)和死亡率(45.5%),其次为缺勤率(3.9%)和出勤率(2.1%)。
糖尿病的“家庭聚集性”
2018年糖尿病日的宣传主题为“家庭和糖尿病”,昭示和肯定了家庭预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巨大作用。然而,大伙不知道,糖尿病其实会“传染”,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
那糖尿病是怎么“传染”的呢?
说是“传染”有点言过其实,但是糖尿病的确是一种可以遗传的慢性疾病。下面,小编还是通过专业的解释和相关研究数据,来为大家捋一捋关于糖尿病遗传的那些事吧。
▽
有科学家曾经通过对15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2万名子女研究发现:如果某个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那么这个家族后代得糖尿病的风险大约是普通人的2~30倍。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发病的确存在遗传风险。
有数据显示:
父母双方一人有糖尿病,孩子的患病风险为40%;
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孩子的患病风险为60%;
同卵双胞胎,其中一个有糖尿病,另一个的患病风险高达90%。
但是,但是,但是,请注意:
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是指跟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相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患病几率更高,但并不代表一定会得糖尿病!!!
而且环境因素,如肥胖、体力活动、饮食习惯、性格特征等,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如果你家族中没有人患过糖尿病,请不要嘚瑟,因为如果你又肥又懒又馋又暴躁,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
这时,有小伙伴又要问了,如果配偶患糖尿病,另一半患病风险是不是会高?
2011—2012年有研究团队选取全国25个社区中34805对年龄在40岁或以上的夫妻开展调查,结果显示:与配偶为非糖尿病的调查对象相比,配偶罹患糖尿病的调查对象具有更高的概率罹患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且这种患病的风险不受年龄、教育水平、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和饮酒状态、体力活动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
辣么,40岁以下的年轻夫妻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请不要提前撒花,
因为……
并没有!
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长期静坐的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压力、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吸烟酗酒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心血管代谢病危险因素在年轻夫妻中的流行趋势更为严峻,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家庭聚集性”现象或许同样存在,因此更加需要引起警惕。
全家动员,一起预防!
为了有健康的体魄报效祖国,为了避免糖尿病的代代延续,以家庭为单位,全家一起总动员,行动起来,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抵制糖尿病的侵袭,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和蔓延!
01
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
糖尿病健康饮食的核心宗旨是“营养均衡、食不过量”,对健康人也同样适用。全家一起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能调理家中的患者,对其他家庭成员来说,也能预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中风等生活习惯病。
02
适当的运动,让全家动起来
和家人一起运动,不仅能增加乐趣,还是家庭成员联络感情的好时机。饭后一起围着小区遛狗散步;把家务分配给每个人;每周设定一个家庭外出运动日,爬爬山、骑骑车、游游泳,利用零散的时间,带着糖尿病病人,全家一起动起来!
03
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和抑郁症之间可能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起着积极作用。每个家庭成员的情绪都会互相影响,多注意自己的情绪,多关注患者的情绪。
04
一起关注,定期查血糖
家中有糖尿病成员的,其他家庭成员便要多关注血糖情况。糖尿病高危人群及家有糖尿病的家属,最好半年查一次血糖。
糖尿病虽可怕,但早发现早治疗,通过积极的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大多数的血糖异常都能逆转。请谨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饮食、积极运动,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
猜你想看
1
2
3
﹏
供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 毛玮
编辑:健康教育与传媒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家动员 共同防控糖尿病
11月13日,在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北京举办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以“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为主题,宣传糖尿预防、早诊早治及患者加强自我管理的理念及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推动糖尿病防治知识普及。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二级巡视员卢春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共同发布《全家动员糖尿病防治倡议》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在致辞中指出,糖尿病严重影响公众健康,通过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使人民群众认识到自身的健康责任,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于防治糖尿病,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认真落实国家卫健委决策部署,把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作为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开发了糖尿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糖尿病管理系列读本,宣传海报等系列健康科普材料,努力在传播糖尿病防治知识方面发挥作用。他指出,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希望更多的机构、专家、媒体、个人参与到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中来,为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做出贡献。
会上,发布了中心开发的糖尿病系列健康科普手册,为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专家库首批糖尿病防治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潘琦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倩颖副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郭启煜主任医师分别就糖尿病人的自我管理、膳食营养及糖尿病防治常见误区进行了讲解。
会上,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发布了《全家动员糖尿病防治倡议》,呼吁公众以家庭和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测为重点,提倡知晓个人及家庭成员血糖水平。
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
一、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超重与肥胖
2、高血压
3、血脂异常
4、糖尿病家族史
5、妊娠糖尿病史
6、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二、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三、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一)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二)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五)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四、糖尿病的预防
(一)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二)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四)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五、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一)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二)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四)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全家动员糖尿病防治倡议》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从2002年的4.2%迅速上升至 2012年的9.7%,据估算,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糖尿病前期人群约1.5亿。糖尿病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因此,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发布《全家动员糖尿病防治倡议》,呼吁公众以家庭和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测为重点,提倡知晓个人及家庭成员血糖水平。让我们一起“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
1.关注家人血糖,全家动员,预防和早期识别糖尿病
家庭成员中如有: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等,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应提醒家人及早预防。
关注家人血糖水平。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负荷2小时血糖≥11.1mmol/L,即诊断为糖尿病。
2.健康家庭餐,防“糖”好习惯
控制总热量,保持“收支”平衡。
均衡营养,掌握粗细搭配。
合理安排食物重量,定时定量进餐。
少食多餐,一日3-6餐。
高膳食纤维饮食,帮助减肥和通便。
饮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糖少盐。
限制饮酒,坚决戒烟。
3.将运动融入工作和生活
老年人在家避免久坐电视前,适量增加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工作时避免久坐不动。
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半小时以上的中等量运动。
如果有家庭成员患有糖尿病,建议在上述基础上做到:
1.营造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
让患有糖尿病的家人多接触令人快乐、开心的事情,感受生活乐趣。
多关心、多疏导,重视和关注患有糖尿病的家人。
2.提醒患有糖尿病的家人按时、正确使用药物
3.定期监测患有糖尿病家人的血糖
协助患有糖尿病的家人完成血糖、血压的测量和记录。
督促患有糖尿病的家人定期复诊,发现病情异常及时送医。
4.低血糖救治
家人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血糖过低现象。低血糖可导致不适甚至生命危险,也是血糖达标的主要障碍,应当特别注意。出现严重低血糖时,要及时就医。
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也就是俗称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自我的管理和家人的陪伴与照顾。只有全家上下动员起来,才能够有效防控糖尿病,保护好自己的家庭健康。
糖尿病认知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主要是吃糖或者甜食太多造成的。
提示: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误区二、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我还很年轻,也没有任何感觉,不可能得糖尿病。
提示:糖尿病有年轻化趋势,年轻人也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没有症状不可以排除糖尿病。
误区三、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药就可以了。
提示:得了糖尿病不能只服用药物,需要饮食、运动、自我监测、健康教育心理调适等。
误区四、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控制糖或主食的摄入。
提示: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每日膳食总热量和均衡营养。
误区五、控制血糖,越低越好。
提示:应设置血糖个体化控制目标,把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应过高或过低。
误区六、只要多吃点降糖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
提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
误区七、糖尿病监测,只需要检测血糖就够了。
提示:了解病情需要全方位监测,血糖监测只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误区八、虽然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没有感觉不舒服,可以不检查、不治疗。
提示: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需要及时正规治疗。
误区九、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不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了。
提示:糖尿病没有不舒适也需要终身治疗。
误区十、有些保健品能够治愈糖尿病。
提示:目前没有任何治疗可以治愈糖尿病,保健品既不能有效治疗,更不能治愈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