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怎么才会酮中毒(糖尿病怎么才会发现出来)
靠碳酸饮料和西瓜解暑,糖尿病女子吃出“酮中毒”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8日讯 夏日,很多人偏好冷饮、西瓜来降温解暑。市民雷女士也不例外,虽然有糖尿病病史,但她在饮食上毫不忌口,因腹痛、呕吐被家人送医,确诊为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过1周治疗,目前,病情已稳定,近日就将出院。
雷女士今年34岁,体型偏胖,平日饮食以高热量食物为主,尤其喜欢吃油炸、烧烤类食物,还喜欢喝可乐等含糖饮料,1年前,雷女士被检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但她并未引起重视,既没有规律服用降糖药物,也没有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和持续监测血糖数值。7月以来,雷女士总是感觉口干,认为是天气太热,就常常吃西瓜、饮用碳酸饮料来解渴,最近,她在家休息时突然感觉下腹部隐痛不适,之后,出现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等症状,被家人送到了市汉口医院内分泌科。
经医生检查,患者血糖达35mmol/L、尿酮4 ,血气分析提示为酸中毒,确诊为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医生迅速给予其胰岛素泵入及大量补液等降血糖、纠酸治疗后,患者血糖平稳下降,复查酮体消失,腹痛、口干的症状也得以缓解,病情逐渐稳定。
该院内分泌科胡淑芳主任介绍,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在突发感染、急性肠胃炎等情况下,脂肪代谢紊乱,产生大量酮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数据表明,25%的酮症酸中毒患者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会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胡淑芳主任提醒,近年来,糖尿病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而酮症酸中毒是造成年轻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大因素,高热量饮食习惯、体重超标,都是令糖尿病更加危险的因素。她建议,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控制体重,定期体检,做到有效控制糖尿病病发。糖尿病患者应谨遵医嘱,按时按量进行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不得随意中断胰岛素治疗或减少剂量。(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潘文晶 喻晶晶)
【编辑:彭向东】
什么情况预示糖尿病友“酮”中毒了?
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产物,包括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丙酮。是生理状态下机体除葡萄糖、脂肪以外的另一种能量来源。
生理意义:
正常情况进食后,由肝脏产生很微量的酮体,循环中的代谢底物主要是葡萄糖和脂肪酸。但是在禁食状态下,酮体迅速成为体内的主要能源之一,特别是大脑的重要能源。
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利用脂肪酸,而计提的主要能源是以三酰甘油形式储备在脂肪组织中的,而已糖原储存的能源很少(只能维持不到24小时的能量需求),在禁食时,大脑只能利用有脂肪酸转变的酮体作为能源,从而保护大脑在低血糖时不会引起功能受损。
B羟丁酸在饥饿时能够减少尿素氮的排除,即,可以保护肌肉避免分解和防止长期负氮平衡时的恶化作用,即可以抑制骨骼肌的分解。
虽然机体在饥饿时产生B羟丁酸和乙酰乙酸有生理意义,但是它们都是强酸,当其产生大于利用的时候,代谢性酸中毒就会发生。
正常人生理状态下体内酮体含量很少,一般小于0.6mmol/L,不会引起酸中毒状态。
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就是说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酮体过多导致酸中毒。
关于能量的代谢的调节,简单的说就是两个方面,胰岛素(储能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用能激素。在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一应对能量的不足,而胰岛素分泌几乎是很少甚至是停滞。这是生理状态下的。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那只是胰岛素单方面的问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出现,基本上都是胰岛功能比较差(很差),加上有升糖激素的过度分泌,才会导致如此严重的状态,有书上说就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比值”问题。
说的再明白一些,就是:不管是饥饿还是应激状态(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多),会动用储备能量,也就是脂肪能量。脂肪分解代谢旺盛,游离脂肪酸经过系列过程会产生乙酰辅酶A这一中间产物。乙酰辅酶A的何去何从,取决于胰岛素的作用,当胰岛素作用很好的时候,它会经过几个途径:1、合成脂肪能量继续储存起来;2、与草酰乙酸合成为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3、进入糖异生,生成葡萄糖。
而当胰岛素有问题时,上述途径会产生“短路”不通畅,酮体会相对蓄积增加。
当血酮达到3--5mmol/L的时候,就会导致酸中毒。
酮体产生高到一定程度,会从尿中排除一部分,此时监测尿才会发现时“尿酮体”。这里面也有“肾酮阈值”的问题,也存在血酮正常而尿酮阳性的状态,同时也会有血酮升高而尿酮阴性的结果。
上述都是基础知识,说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考察一些基本数据:
1、血糖数值------用以分析胰岛功能;
2、进食时间------用于分析饥饿与否;
3、用药-----------胰岛素会抑制酮体生成,如果使用的是剂量较大的二甲双胍或者苯乙双胍(已经正式下文通知生产了,但是,很多“秘方”可能还再用),要考虑减少剂量或者暂停;
4、有无应激因素;
5、尿酮体的多少,有无症候。对于尿酮体 -- 的,能够正常进食的,多饮水,积极监测,血糖偏高的,要和医生沟通是否增加胰岛素剂量。对于酮体 以上的,最好到医院进行处理。
临床上经常有尿酮体 -- 就立马要求住院的,医生没有大的责任,只能说是缺少些经验,但是,住院后的风险肯定会低于放纵其回家。在当前的紧张的医患关系之下,此举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何况很多医院监测血酮并不能及时。
正常人也会出现酮体的,糖尿病人出现酮体会更普遍,不必惊慌,但是必须要高度重视。
当糖尿病人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外伤、腹痛等状态的时候,因更积极就诊,要想到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因为:一旦错过时机,导致酮症酸中毒昏迷,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
当糖尿病人自测血糖,大于13.9--16.7mmol/L的时候,要及时就医,这说明胰岛功能很差了,如果再有一些应激事件,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会很大。
血糖正常而尿酮阳性,主要就两点:1、饥饿性酮体(主食吃得太少,呵呵),2、肾酮阈值降低(比如一些孕妇)
肥胖人要想减肥,不产生较多一点的酮体,哈哈,恐怕很难。
关注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进群学控糖技能!
警惕糖尿病酮症的几大诱因
最近我科连续收了几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人如:
病例一
甘婆婆86岁,5天前在家摔伤,肱骨骨折,在家未处理,清晨家属发现甘婆婆昏迷,由120送入我科,入科查血酮:Hi,血糖:Hi。
病例二
黄阿姨,58岁,一天前还在打麻将逛街,第二天乏力来我院就诊,查血酮1.3mmol/L,血糖23mmol/L。查体:全身多处皮肤溃烂。
这两个案例都是血糖高/血酮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那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呢?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循环中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以及升糖激素(如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升高引起的,以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明显升高,当血糖大于33.3mmol/L时可伴有高渗状态。常见于1型糖尿病,部分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也可以发生。
常见的诱因有以下几点:
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各种应急的反应:包括外伤、骨折、急性的心脑血管意外、手术,甲亢等。
饮食不合理:如血糖控制差的,还暴饮暴食,进食过多的含糖食物或者高脂饮食。
精神状态:严重的精神刺激、高度的紧张、兴奋、激动,过度的熬夜疲劳,都会对血糖造成血糖很大的影响,导致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妊娠和分娩,尤其是分娩时。
药物或者其他疾病的影响:如库欣综合症或者风湿免疫患者服用了糖皮质激素也可诱发酮症酸中毒。
温馨提醒:如果发生了口干、烦渴、呼吸有烂苹果味等应及时到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