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吗(糖尿病是心血管内科吗)
糖尿病为何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三高”患者得看看了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那么,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呢?“三高”患者又该如何进行健康管理呢?
糖代谢异常本身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尤其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产生的比如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症状。
那么,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联呢?如果患上糖尿病,首先它会造成患者血管内膜的损伤。血管内膜损伤以后,血液中含有的血脂成分尤其是胆固醇,会通过损伤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在里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这种斑块会越长越大,使血管出现狭窄甚至闭塞的状况,从而造成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的情况发生。
如果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在大脑的血管中出现,就会造成脑血管病,甚至脑卒中、脑出血。如果出现在外周血管,也就是肢体的血管中,就会引发肢体的缺血甚至坏死。
其实,不仅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危险因素也会诱发心血管疾病,比如有高血压、肥胖症及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还有年龄增长,这些原因都可能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是在损伤了血管内膜以后,促进了血脂尤其是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高胆固醇血症本身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血管损伤的情况下,胆固醇更容易沉积在血管里面,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对于高血糖、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这样的“三高”人群,又该怎样进行健康管理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造成心血管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高”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增加活动量,多锻炼身体,每天最好有30~4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周至少五次。另外,饮食方面要节制,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总而言之,管住嘴、迈开腿、多运动,戒掉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生严晓伟
糖尿病为何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三高”患者得看看了
来源:人民网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那么,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呢?“三高”患者又该如何进行健康管理呢?
糖代谢异常本身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尤其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产生的比如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症状。
那么,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联呢?如果患上糖尿病,首先它会造成患者血管内膜的损伤。血管内膜损伤以后,血液中含有的血脂成分尤其是胆固醇,会通过损伤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在里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这种斑块会越长越大,使血管出现狭窄甚至闭塞的状况,从而造成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的情况发生。
如果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在大脑的血管中出现,就会造成脑血管病,甚至脑卒中、脑出血。如果出现在外周血管,也就是肢体的血管中,就会引发肢体的缺血甚至坏死。
其实,不仅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危险因素也会诱发心血管疾病,比如有高血压、肥胖症及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还有年龄增长,这些原因都可能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是在损伤了血管内膜以后,促进了血脂尤其是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高胆固醇血症本身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血管损伤的情况下,胆固醇更容易沉积在血管里面,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对于高血糖、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这样的“三高”人群,又该怎样进行健康管理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造成心血管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高”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增加活动量,多锻炼身体,每天最好有30~4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周至少五次。另外,饮食方面要节制,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总而言之,管住嘴、迈开腿、多运动,戒掉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生严晓伟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仅仅控制血糖远远不够
糖尿病不仅仅是一种代谢障碍,更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糖尿病的管理需要我们有耐心、多方面进行。也许日常生活你并未觉得糖尿病给你带来任何不适,但长期缺乏有效的管理带来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却是危害重大的,甚至导致致残、致死事件的发生。对于糖尿病的管理需要我们重视。
带来的并发症众多,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多部位,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往上可以累及脑血管、眼睛,中部可以累及心脏、肾脏、胃肠道,下部可以累及下肢、血管、神经,对人体的伤害是全身多范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单就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就比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之多,且仅仅通过血糖的控制并不能明显减低死亡风险。现全世界已达成共识:认为针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患的管理需要是全面的评估和综合的控制,需要从筛查、控制危险因素甚至治疗等多方面入手,以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
糖尿病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它代谢障碍的发生风险越高,而由此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也就越高,因此对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患,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做好筛查及评估:推荐糖尿病人群每年完善血脂、血压、肾功能、尿白蛋白、心电图等相关检查,若发现问题或存在明显胸部不适,必要时可完善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检查,以做到早发现。
生活方式方面: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使BMI<24
血糖达标方面:空腹4.4-7.0mmol/L,非空腹<10mmol/L
高血压达标方面:糖尿病人群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之间,对于年龄>65岁人群可适当放宽至140/90mmHg。措施:控制生活方式 药物降压(其中ACEI和RB类为首选)。
血脂达标方面:将LDL-c作为首要控制目标,有冠心病的人群使LDL-c<1.8mmol/L,无冠心病的人群可放宽至LDL-c<2.6mmol/L。措施: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首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
针对糖尿病相关心脑血管疾病,我们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去除危险因素,我们还有相关的二级预防。
首先一级预防:针对有糖尿病心血管高危因素但还未发生血管粥样硬化的人群,比如年龄大于50岁并且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可选用阿司匹林预防。
其次二级预防:针对已经发生血管粥样硬化的人群,预防措施同样为阿司匹林。
糖尿病表面上是温柔的,但引起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却是致命的,做好相关筛查、治疗及预防,是每一位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管理中必要的一步,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