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ed的诊断(糖尿病ed 是什么意思)
糖尿病ED的4个原因及6个对策
李先生刚过40岁,自己创业。伴随着事业的成功,人也开始发福,1米75的个头,体重却将近200斤。
5年前体检李先生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由于工作较忙,加上也没感觉不舒服,一直没有系统治疗。
渐渐地,他每次房事都力不从心,草草了事,直到这时,李先生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遂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糖尿病性阳痿。
糖尿病性阳痿是咋回事
糖尿病性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但却没有引起李先生足够的重视。一般医生将从糖尿病患者40岁起就开始询问性功能情况,发现糖尿病性功能障碍及早治疗。
勃起功能障碍(ED,旧称“阳痿”),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资料显示,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发病10年内发生ED,12%的患者是在因ED就诊时才发现患有糖尿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糖尿病病程的延长,ED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ED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信。
糖尿病性功能障碍可分为性欲低下、勃起障碍、 早泄 、射精异常及高潮缺乏等,其中男性患者以勃起障碍或阳痿 多见,女性患者以性欲低下常见。
导致性功能障碍的4个原因
心理性改变:在糖尿病阳痿中约有25%~35%属于心理性阳痿,部分病人有明显的情绪抑郁 ,且这种改变先于阳痿的发生。另一部分病人则在阳痿中有心理因素成分,使原先并不严重的阳痿逐渐加重。
神经性改变: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十分广泛,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与生殖器官有关的神经组织受损是导致阳痿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管病变:糖尿病的血管损害包括大血管改变和小血管改变,阴部大血管硬化及阴茎微血管改变,甚则微血管闭塞,也是糖尿病性阳痿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长期吸烟、酗酒及服用某些药物(如受体阻滞药、抗抑郁药等)也可诱发ED。
防治糖尿病ED的6项措施
1.心理治疗: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过大也是导致阳痿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治疗可使患者重新获得自信,适合于所有的糖尿病性ED患者。
2.纠正代谢紊乱,防治神经及血管病变:要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危险因素,特别是要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即空腹4.4-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许多患者在血糖控制满意以后,性生活的满意度随之明显提高。
3.药物治疗:糖尿病阳痿大多与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有关,治疗药物可以选择枸橼酸西地那非或他达那非。枸橼酸西地那非不得与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异山梨酯(消心痛)等合用,否则有可能导致严重高血压而出现意外。
该药可提高阴茎海绵体的血流量,增强并维持阴茎的勃起功能,有效率超过50%,是糖尿病性ED的首选药物,但每天最多服用一次,最大剂量是100mg(1片),建议空腹服用,服药30分钟后起效,作用时间可维持4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患者如果接受性刺激,阴茎可以获得勃起。
需说明的是,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以引起阳痿,如性腺内分泌功能障碍、神经病变等。此时需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性激素替代治疗、神经营养治疗等。
4. 机械装置治疗:如国外兴起的阴茎内置放假体、阴茎负压吸引等方法,疗效比较可靠,副作用少,尤其适合于老年人。
5.避免使用一些可能导致或加重阳痿的药物,如受体阻滞药、抗抑郁药物。
得了糖尿病系统治疗是关键,性福问题是大事,不要讳疾忌医。
作者:杨井金 主治医师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国家代谢性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审校:张美彪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国家代谢性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得了糖尿病一定会有ED吗?糖尿病ED怎么治疗?
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目前30~40岁年纪就确诊糖尿病的人并不在少数。糖尿病有多种并发症,并有可能增加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确诊了糖尿病一定会有ED吗?糖尿病ED可以怎么治疗?
糖尿病男人ED发病几率比普通男性高3倍糖尿病是ED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ED整体发病率比普通人高2~3倍,ED发病时间比普通人早10~15年。全球糖尿病男性ED患病率约59.1%,中国糖尿病男性ED患病率约64.2%,预计到2025年,国内糖尿病ED患者将达到4,000万。
在我国,糖尿病ED诊断、治疗并未得到关注。高达63%的糖尿病男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关注到ED相关问题,67%患者因疏忽或羞于开口等原因并未进行后续治疗。
因此,确诊糖尿病后如果不能及时干预,有可能导致ED发病时间提前、发病率增高。
糖尿病通过多种途径诱发ED糖尿病通过多种病理过程诱发ED,包括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神经病变、激素水平异常、血管病变等。
1、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是内衬于血管表面的一层细胞,可分泌多种活性成分,如内源性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I2(PGI2)等,共同调节血管及海绵体平滑肌舒张与收缩。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影响NO释放,导致无法“起立”并保持,继而出现ED。
2、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导致机体发生神经病变,使支配“起立”的神经传导通路发生障碍,大脑的指令无法有效传达过去;同时,神经病变还会导致NO的有效生成量减少。
3、激素水平异常:国外有研究表明,雄激素水平异常可导致※功能下降。高血糖环境会使促性腺激素等分泌减少,影响睾酮合成,使睾酮水平明显下降。
4、血管病变:高血糖导致血脂代谢异常,血液粘稠度增加,出现血管粥样病变,血管腔狭窄、甚至出现血栓,使丁丁部位血流变慢,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还可影响静脉闭合功能,导致血液灌注受阻,最终导致ED发生。
体内长期高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诱发ED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预防糖尿病ED上,及时确诊、及时治疗,并长期控制血糖在达标水平内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其他还可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增加锻炼等同步调理。
如果已经出现ED,可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对于糖尿病ED患者来说,目前临床治疗ED的一线推荐药物PDE5抑制剂按需服用同样适用。以第四代阿伐那非来说,与大部分降糖药之间基本不会产生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不影响降糖药的药效,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合理使用,按需治疗ED。
综上所述,糖尿病会增加ED发病率,且国内大部分人并不重视糖尿病ED诊治,导致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通过有效的临床治疗,可以使大部分糖尿病ED得到改善,提高夫妻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卢元帅, 徐宁, 杨茂光,等.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 023(008):1476-1478.
与男性ED诊断密切相关
美国4800万男性真实世界观察研究显示:“年龄及勃起功能障碍(ED)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的关系”,明确ED与非E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并对每个年龄阶段的两组患者进行并发症发病率的比较。该研究历时6年研究观察发现,ED的诊断率为6%,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在50-59岁年龄段发病率为34.79%,达到高峰,60岁以后转为下降。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抑郁症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呈这一变化趋势。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症与ED的诊断密切相关。与非ED男性相比,ED男性在各个年龄阶段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症的可能性更高。其中,心血管疾病约为18%,糖尿病约为24%,抑郁症发生率约为11%,以往研究报道三种疾病的发生率分别约为13%、20%和11%。
在近日举行的以“预防慢病,幸福家庭”为主题的“慢性疾病与男性健康”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张志超教授表示,该研究结果提示,ED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的风险增加有关,并且可以预测这些合并疾病。同时ED与心血管疾病等慢病共病条件并不仅限于老年人群。因此,在ED诊疗过程中,应考虑多方面系统性疾病的情况,检测合并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症等这些严重疾病潜在的可能性,即使年龄低至30岁的ED患者亦如此。
福建医科大学一附院男科主任周辉良教授表示,将ED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抑郁症精神障碍疾病相关联,为临床ED治疗提供数据支撑与策略思路。未来ED诊疗,男科与心血管科、内分泌科及精神科多学科协作将是必然。
北大三院男科主任姜辉教授表示,不育可作为男性健康的标尺,需要引起患者及医生的注意。而男性不育患者死亡率的增加包含了一系列严重健康问题,应引起重视。中国性学会性学研究院和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未来将以“男性健康”为切入点,联合推进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防治。既做到慢病防治,又帮助患者重建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