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肾病V期)

39健康网 0
文章目录:

确诊糖尿病肾病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医生常常跟糖尿病患者说的就是,糖尿病本身不会危及的人的生命,所以控制好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才是糖尿病治疗的意义所在。

都说久病成医,相信很多患者对这种疾病都很了解,有的甚至比有些医生还清楚,但是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想必还是有很多患者不清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1、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来确诊:这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重要指标之一;一旦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2、眼底检查:倘若患者在诊断时有必要,那么就还可做作荧光眼底造影,这时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变。

3、一旦患者体内的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那么病情就是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4、尿糖定性检查:该检查方法是为了及早的筛选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较简易的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5、一旦患者体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那代表患者的病情已是糖尿病肾病晚期。

【糖尿病肾病】,哪项指标能尽早识别?2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就得查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据统计,我国可能有高达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目前,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引发慢性肾脏病与终末期肾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好在,假如能及时发现并尽早干预,那么,完全有希望明显延缓甚至阻止肾脏功能的恶化。不过,糖尿病肾病在早期阶段的发展比较隐匿,常常容易被忽视。因此,如何才能在早期就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这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了解的知识。

这篇文章就来系统并全面地给大家讲解,确诊糖尿病以后多久需要开始针对性地筛查糖尿病肾病;通过哪些关键的检查指标可以尽早发现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日常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原创内容,创作不易!希望路过的朋友们帮忙关个注、点个赞!看完这篇文章,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何时开始筛查【糖尿病肾病】?

2021版《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有明确提到:

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5年以内就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概率很低,因此,推荐病程在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做糖尿病肾病的筛查。

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则完全不同,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具体时间往往难以确定,有接近1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刚刚确诊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尿蛋白水平的升高。因此,2型糖尿病在刚一确诊的时候就应该及时筛查糖尿病肾病了。

2021版《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

此外,不论是对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旦启动了针对糖尿病肾病的筛查,之后平均每年都应该至少筛查1次!

每次筛查 要看哪些指标?

按照医学上的定义,所谓【糖尿病肾病】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两项条件的其中之一:

一,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 mg/g

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¹·(1.73 m²)⁻¹

并且,这些指标的异常需要持续至少3个月的时间

2021版《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

这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其实就是拿尿液检查当中的【尿白蛋白】除以【尿肌酐】所得到的比值;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一般是用血液检查当中的【血肌酐】水平来作估算。

因此,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就明确指出:筛查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是做尿液检查与血液检查,主要看尿检化验单上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以及血检化验单上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最为关键!

一般而言,当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60 ml·min⁻¹·(1.73 m²)⁻¹时,往往意味着肾脏功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受损。严格来说,这时候的糖尿病肾病其实已经不算是处于早期阶段了。但相对的,尿蛋白水平的升高却往往会在糖尿病肾病的更早期就出现!

不过,研究发现,仅仅只是检测尿液当中的白蛋白,这很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而拿尿液当中的肌酐水平来对白蛋白水平进行浓度上的“校正”以后,则可以让得出的结果更为准确。这就是为何在筛查糖尿病肾病的时候,一定要特意去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而不是只看【尿蛋白】就可以的。

也就是说,要想尽早发现糖尿病肾病的迹象,那么,大家需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这项指标上。它的升高,往往会比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要出现得更早。

当然了,也并不是只要发现【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水平升高,就代表一定存在糖尿病肾病。原则上,单次筛查发现这项指标升高,最好是在3-6个月内进行重复检测,假如3次不同的检测中出现了至少2次异常,才可认为确实存在糖尿病肾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

应对糖尿病肾病,除了“被动”地定期筛查以外,也可以“主动”地进行预防。

第一,维持血糖稳态、减少血糖波动。

研究发现,血糖长期升高或反复剧烈波动都会加快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而通过合理使用降糖药并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从而维持血糖稳态、减少血糖波动,这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基础。

第二,使用有肾脏保护效应的降糖药

近年来,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降糖药的选择理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医生在挑选降糖药的时候不再把【血糖控制】作为唯一考量,而是会更积极地去兼顾【心肾保护】。

比方说,对于肾脏风险较高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医学指南就推荐优先使用“列净类”降糖药(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或“肽类”降糖针(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利拉鲁肽等)。因为,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这两类药物在降糖以外,还具有非常明确的肾脏保护效果。

第三,控制血压,必要时尽早使用“普利类”/“沙坦类”药物

除了血糖以外,“血压不好”也是促进肾脏损伤的一项重要因素。尤其是有相当比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还同时合并有高血压。

因此,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最好是控制到“<130/80mmHg”。对于血压尚未达标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尽早使用“普利类”/“沙坦类”降压药。因为,这两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还具有保护肾脏的功效,它们也是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标准治疗药物之一。

第四,避免其他可能损害肾脏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高尿酸血症、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服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以及吸烟、缺乏运动、高蛋白或高盐饮食等等。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从确诊开始就需要一直警惕的一种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要想尽早发现这一问题,每年复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这项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而除了筛查以外,日常也要积极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年8月 第13卷 第8期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图文作者打造计划#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违者必究!---

(糖肾 二)糖尿病肾病的确诊、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发病年龄的提前,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水涨船高”。从近十年开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慢性肾炎在肾脏病中的发病率。

相比慢性肾炎而言,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是相对可以控制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方式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生;退一步说,即使得了糖尿病,我们可以通过长期、规律、规范地控制血糖,也可以尽可能地避免高血糖对中小动脉造成损害,从而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就一定不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还与基因、遗传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最重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指由于糖尿病并发的肾病,不包括糖尿病合并肾病)的确诊:①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时间≥5年,②尿微量白蛋白超标,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通过眼科眼底镜检查确诊)。由于糖尿病肾病不建议行肾穿刺活检术,所以糖尿病肾病的确诊主要是通过以上三点,其中第②点最为重要。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会并发糖尿病肾病,约1/3糖尿病会并发糖尿病肾病,其中1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概率较2型糖尿病较高。也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肾病都会进展到尿毒症,与临床治疗、遗传等因素有关。

一旦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需要对糖尿病肾病进行分期:I期,糖尿病初期,肾小球高滤过是此期的突出特征,肾体积增大,肾小球入球动脉扩张,肾血浆血流量明显增加,肾小球内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升高。II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以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尿蛋白排泄率多数正常,也可间歇性增高,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或正常。III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出现持续的微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GFR还正常。IV期,临床糖尿病肾病型,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尿蛋白逐渐增多,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肾病综合症。V期,尿毒症期,多数的肾单位闭锁,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降低,血肌酐升高,血压升高。其中第III期最为关键,也就是说当糖尿病肾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超标时,标志着肾功能要“每况愈下”了。

不得不说,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要比慢性肾炎更严重、更顽固、进展更快。原因一是高血糖使得全身的中小动脉变性、通透性增加,这些损害是不可逆的;二是临床治疗糖肾可以说是无药可用,肾内科常用的激素、免疫抑制剂在治疗糖肾时完全是“废了”,因为糖肾与肾小球肾炎发病机理完全不一样。所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得糖尿病,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及糖肾的患者来说,长期、规律服药,控制好血糖等相关风险因素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