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脚痛(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吃什么药)
为什么糖友们一到晚上更觉得脚疼呢
血糖一定要控制稳定,医生永远都会不厌其烦地把「好好控制血糖」这一条作为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叮嘱头条,当然这就离不开每一天的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好好配合用药!脚麻、脚痛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痛的一种常见症状。但是有不少糖友给阿牛哥留言说:白天感觉倒还好,一到晚上反而疼得不行,晚上睡觉有可能被一阵刺痛惊醒,从脚趾到脚背,就像很多针一起扎,严重时连被子触碰都疼。医生听着也为糖友们感到心疼,那么为什么糖友们晚上会觉得脚痛脚麻更强烈,同时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或者缓解这种疼痛呢?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的一种危害很大的足部并发症叫做糖尿病足,不少糖友以为只有得了外伤不认真护理导致感染才会发生糖尿病足,但是其真正的病因却还是在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末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引起下肢血管病变或皮肤微血管病变,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并难以愈合而造成足部疼痛、足部溃疡及足部坏疽等。
刺痛、麻木、发凉、趾间变紫这些都是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不少糖友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仍然觉得腿部寒冷,甚至要用棉物包裹取暖,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这几个症状,是在提示糖友脚部已经开始出现周围神经痛并发症了。那为什么夜间疼痛感更剧烈呢?这是因为白天糖友走动多,不必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加上白天外界刺激多,身体的感觉神经没有那么灵敏,所以对疼痛感比较迟钝。
但是一到晚上身体处于放松休息的状态,大脑皮层对神经末梢传来的刺痛感会更加灵敏,加上长期维持一个姿势导致被压迫的部位血液循环不畅,所以有些糖友在晚上会疼得更厉害,脚都不敢挨着床,只能拿靠枕垫在小腿下面,使脚悬空,才能舒服点,甚至有的要服止痛药才能入睡。
然而止痛药液只能缓解一时之急,非长久之计。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延缓甚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血糖一定要控制稳定,阿牛哥永远都会不厌其烦地把「好好控制血糖」这一条作为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叮嘱头条,当然这就离不开每一天的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好好配合用药!
可以适当补充营养神经的成分,例如维生素B1、B12、甲钴胺、谷维素、辅酶A等。
平时可以多做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事,例如睡前用温水泡泡脚、避免下肢着凉;对小腿和足部进行简单轻柔的按摩;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多去游游泳,在水中倒着行走。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糖尿病手脚麻木刺痛怎么办?两味中药,调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中,若手脚开始出现麻木、刺痛感,往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信号,表明病情已有所发展,不及时治疗有发展成糖尿病足,坏疽,截肢的风险。糖尿病患者这种手脚的异常感觉,在中医看来,可归因为“气血瘀滞,经络不畅”,是糖尿病病久未愈,邪气侵扰肢体末端所致。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手指、脚趾麻木不仁,甚至如针刺般疼痛,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糖尿病病情复杂的表现之一,因此,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今天,和大家介绍两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调理作用的中药——鸡血藤与桑枝。鸡血藤,以其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特性著称,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因供血不足导致的手脚麻木、疼痛;而桑枝,则擅长祛风湿、通经络,对于糖尿病引发的末梢神经病变尤为适宜。
中医认为,这两味药合用,能够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促进气血运行至四肢末梢,从而减轻手脚麻木、刺痛等症状。在临床上,我也常将鸡血藤与桑枝配伍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调整。
举个例子,我有一位患者,男性,55岁,糖尿病病史10年,近半年来出现手脚麻木、刺痛,夜间尤甚,严重影响睡眠。患者同时伴有口干口渴、乏力、神疲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中医辨证认为,此属气血不足,经络瘀阻之症,治疗应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
药用:鸡血藤,桑枝,当归,赤芍,地龙,蜈蚣,黄芪,党参。
方中重用鸡血藤、桑枝两味药,并辅以当归、赤芍以补血活血,地龙、蜈蚣以搜风通络,黄芪、党参以益气扶正。整个方剂旨在补气血、通经络、止疼痛,全面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
患者经过两个月时间的治疗,手脚麻木、刺痛的症状明显缓解,睡眠质量得到改善,整体精神状态也有所提升,目前正在治疗当中。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临床所见病症复杂,治疗上需要结合每个人的症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用药,才能取得好的临床疗效。
需要注意:以上涉及中药及中药方剂,需要在专业中医医生辨证指导下应用,患者不可私自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导致病情的加重正在。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夜间脚痛排查糖足!应尽早检查神经和血管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糖尿病足治疗中心执行主任、主任医师 徐海林
本报记者 李珍玉
有些糖友反映,晚上睡觉时感觉足部会出现一阵阵刺痛,从脚趾蔓延到脚背,严重时脚都不敢盖被子。白天感觉还好,可一到晚上常常疼得难以忍受,这是为什么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糖尿病足治疗中心执行主任、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徐海林说,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足痛,说明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了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痛,甚至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足。
通常糖尿病患病10年左右的患者,有约一半会出现脚部周围神经病变,容易发展为糖尿病足。患者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末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引起小动脉闭塞症或皮肤微血管病变。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偏高,血管弹力和收缩力降低,血液黏稠度增高,造成下肢血流不畅甚至管腔阻塞。肢体上主要有肢体缺血症状,早期患者常有发麻、怕冷或发热等感觉异常;当有较大的血管病变引起下肢缺血时,就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管壁变窄导致下肢主要动脉压力降低,血管供血不足,夜间平卧时由于没有重力作用的帮助,更加降低了动脉血向下肢远端末梢的灌注压,从而导致足部缺血性神经痛。
徐海林建议,糖友足部出现袜套感、皮肤颜色改变等,要及时就医检查,进行反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神经学检查,如四肢腱反射、10克尼龙丝触觉检查,必要时可行神经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进行踝/肱指数测定及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下肢缺血部位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