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脚气是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脚气是糖尿病足的现象吗)

李欣教授 0
文章目录:

脚气会引发糖尿病足吗?糖足有哪些早期症状?这些糖友不可忽视

糖尿病足对于患者身心健康有着严重影响,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诱发糖尿病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脚气能否引发糖尿病足”是患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虽然脚气和糖尿病足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同样是糖尿病足诱发因素之一,患者朋友一定不能马虎,应该及早进行针对治疗。

一、 脚气会引发糖尿病足吗?

脚气虽然跟糖尿病足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也是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之一。很多抗真菌药对脚气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免疫力低下,治疗时要慎用激素类药膏或含激素类药膏,还有一些洗剂,洗完后会使足部脱皮,建议糖友也不要用。对真菌起到杀灭作用的是抗生素,而激素不但没有杀菌作用,还会成为真菌生长的养分,助长真菌繁殖。激素类软膏更多用于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一些人用于治疗脚气也能起效,是因为软膏中所含的激素成分能够缓解脚气引起的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但症状缓解了,脚气并没有彻底治好,很容易复发。

糖友用激素类药膏治疗脚气,只会使病程延长,治愈更困难。而一些洗剂,如足光粉,洗完脚后,会使脚部皮肤脱落。糖友的抵抗力本来就弱,脱皮后,无疑又少了一层保护屏障,容易感染。

最后,专家提醒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脚气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脚气引起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在平时应穿宽松、舒适、透气性好且能吸汗的袜子和鞋子。还要注意足部卫生,发现有脚气感染迹象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千万不可自行上药处理或用手抓挠。

二、糖友自我检查糖尿病足的方法

1、重触觉

用大头针(或缝衣针)钝的一端轻轻触碰脚部皮肤,看是否有感觉,如感觉差表示触觉减退。

2、轻触觉

棉花捻成尖端状,轻轻划过脚底皮肤,看自己是否可以感觉到,如果没有感觉则表示轻触觉消失或减退。

3、温度感觉

用凉的金属体轻轻触碰脚部皮肤,检查脚部皮肤是否感觉到凉;用37℃至37.5℃的温水浸泡双脚,是否感觉到温热,如果没有感觉,表示双脚已有明显的温度感觉减退或缺失。

4、动脉血管的检查

该项是糖尿病足症状的重要依据,用手指轻触脚背靠近脚踝处皮肤,寻找有无足背动脉搏动及搏动的强弱,可与正常人足背部动脉搏动情况进行比较。如摸不到或脉搏很细弱,表示足背动脉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常提示在足背动脉上端有大动脉血管狭窄或梗阻,糖尿病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三、糖尿病足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1、患者的组动脉搏动减弱、消失。主要是由于长期的糖尿病导致了患者的足部血液循环受阻,由 此导致疾病的发生。

2 、手足麻木、刺痛、烧灼痛或感觉丧失。感觉丧失一般是神经病变所致,但突然动脉血管堵塞也可以使下肢失去感觉;

3 、糖尿病足患者早期足部下垂的时候,足部会因此变成紫红色,血循环很差,使足部微血管扩张,而 且因动脉血压很低,血流缓慢,血液的颜色透过较薄皮肤,使足部皮肤呈紫红色。

4、糖尿病足患者早期还会因此导致间歇性跛行的发生,主要是患者下肢供血不足,患者行走一段时间 之后下肢乏力,严重的会出现小腿疼痛,这也是足部缺血的一种常见表现。

5 、糖尿病足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的原因,很容易导致足部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骨骼以及肌肉会因此 发生变化,肌肉萎缩、屈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爪状趾等足畸形,导致危害的发生。

四、糖尿病足日常如何护理?

1、足部宜动不宜静

动则血运增加,静则血运缓慢。足部经常按摩或适当活动,可以促进其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但不可过量活动,以免增加足部负荷。这也是对糖尿病足冬季护理措施有哪些的介绍。

2、饮食要健康

患者每天都要吃饭,而日常饮食一定要保持健康主和合理。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有了这些方法也能做到糖尿病的护理。

3 、足部宜暖不宜寒

入冬后,糖尿病患者足部应注意保暖,可采用多种恰当的取暖方法,以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血液及营养供应,加速酸性代谢产物的排泄。但在取暖时应防烫伤。

4、穿鞋袜宜合适

由于重力作用,下肢静脉回流较之躯干上肢阻力大,若鞋袜过松可致局部静脉瓣负荷量增加,影响静脉回流量及速度;但鞋袜过紧则压迫血管,致使血流阻力加大,对动静脉血流均不利,既不利于血供也不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

5 、观察病情变化

糖尿病的病情一般较平衡,但是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所以要注意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很多,因此要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每日测血压2次,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因高血压可加重视网膜病变。更要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防止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观察体重及尿量的变化:每周测体重1次,每日记出入量和小便次数,并注意尿的颜色、气味,随时留置标本,以备检查。

6 、足部宜净不宜污

特别在冬季宜每日用温水洗腿足,勤清洗更换鞋袜,保持足部清洁;及时清理鞋袜内异物,防止足部硬伤发生;注意清洁足部着力点角化组织,以免有碍血运而致过度角化使皮肤形成囊泡、感染促发溃疡。

脚出现这3个症状就要当心了,可能是糖尿病足来了,别大意

现代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越来越精细,患有“三高”的人群也逐渐扩大。高血糖就是“三高”中的一种,而且很容易导致糖尿病。膳食不合理,血糖过高无法控制都有可能诱发糖尿病,而且糖尿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一种。如果您的脚出现这3大症状就要当心了,可能是糖尿病足要来了,别大意。

1.脚出现发冷或者发麻

糖尿病足初期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不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初期症状就是脚发冷、发麻,如果不好好治疗还会发痛,甚至严重到无法行走。

2.脚的皮肤变干

脚上皮肤变干的原因很多,夏季常吹空调,皮肤干燥、缺水,脚气等都有可能使脚的皮肤变干。但如果是突然变干,还是要留心看是不是糖尿病足的前兆,因为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容易缺血,会出现肌肉萎缩,从而导致脚部皮肤干燥。

3.脚部出现溃疡、烂皮

一般出现这个症状的时候,就说明糖尿病已经比较严重了,一般来说,脚的溃疡分为三种:神经性、缺血性以及混合性,最容易出现在前脚掌的位置。如果这时候还不引起重视,认为只是普通的伤口,就很容易出现坏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延误治疗。

脚上若有以上3大症状,就是在暗示你糖尿病足要来了,要小心。不论目前是不是糖尿病患者或者三高人群,都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提高警惕,看看自己是不是糖尿病高发人群,糖尿病高发人群主要有以下3种:

1.家属中有患糖尿病的病史。

2.身材比较肥胖。

3.年龄较大,身体机能下降。

以上几种只是比较典型的糖尿病高发人群,糖尿病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年轻、不肥胖就放松警惕。脚上有这3大症状,就是在暗示你糖尿病足要来了,要小心。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梁耀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脚部出现3个异常,暗示糖尿病足可能来了!别视而不见,尽早治疗

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足应该不陌生;因为,它是众多糖尿病患者心中的“噩梦”。一旦糖尿病病情得不到控制,引发糖尿病足,它的致死率也致残率是非常高的,有的人群甚至会因为糖尿病足不得不进行截肢。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在糖尿病的早期没有及时地发现,没有及时治疗,以至于病情变得严重。

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出现了糖尿病足,在早期一般会出现什么症状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糖尿病来临时,脚部会出现3个异常

1、脚部皮肤溃疡

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近来出现脚部皮肤溃疡,在排除脚气的情况下,多半是糖尿病足的表现。这是因为体内的血糖含量升高,从而导致皮肤溃破。一般比较常见于前脚掌的位置。

这类伤口一般很难愈合,且反复出现,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溃疡严重很容易导致坏疽。

2、双脚麻木,感觉迟钝

如果出现脚部毫无缘由的麻木,疼痛,或是感觉功能缺失、减退,对周围的一些痛觉、触觉、温度感知降低,像是洗脚的时候泡热水,就像是泡温水一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糖尿病足来临了。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下肢活动障碍。

这时,因为体内的血糖升高,会促使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周围神经性病变,从而引起脚部的不适感,

3、脚部发痒

当脚部出现瘙痒感,大部分人会认为是脚气,但是如果本身患有糖尿病,而脚部长期出现瘙痒就需要警惕了,有可能是出现糖尿病足了。是因为体内的血糖过高,身体循环速度减慢,导致大量的糖分积聚在身体中,刺激到皮肤,从而诱发皮肤出现瘙痒。同时脚部的皮肤也比较干燥,容易脱皮。

这几类人群是糖尿病足的高发人群:

①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群

②长期血糖控制比较差的人群

③患糖尿病超过10年的人群

④患糖尿病之后,对自己的足部护理不好的人群

⑤出现神经病变、足畸形病史

⑥以往有过足部溃疡或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