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什么疾病(糖尿病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是)
糖尿病最严重的几个并发症,发生时有这些症状,早防早避坑
糖尿病最关键的是要防并发症,尤其是那些悄无声息却又致命的并发症。正如有医生形象比喻的那样,健康人的血液如同清澈见底的溪流,滋养着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而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却因糖分过高而变得黏稠,仿佛被污染的河流,日复一日地侵蚀着身体的各个器官,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损伤。这一比喻深刻揭示了糖尿病并发症的严峻性,提醒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糖尿病并发症:无声的杀手
糖尿病并发症之多,高达百余种,其中六种尤为严重,它们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更是导致残疾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了解这些并发症的早期预警信号,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无异于掌握了一把自救的钥匙。
1. 糖尿病眼病:光明之路的绊脚石
糖尿病眼病,尤其是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患者出现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视力持续下降等症状时,切莫忽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它们很可能是视网膜血管受损、渗出、出血的前兆。此时,及时就医,接受眼科专业检查和治疗,是保护视力的关键。
2. 糖尿病心脏病:潜伏的致命威胁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胸闷、憋气、心悸、头晕或乏力,尤其是活动后症状加重,这些症状虽不典型,却可能是心脏在发出求救信号。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神经并发症,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这更加剧了病情的隐蔽性。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心脏相关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 糖尿病肾病:沉默的肾衰前奏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泡沫尿、夜尿增多、晨起眼睑浮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实则是肾脏功能受损的早期表现。由于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隐匿,常规尿常规检查难以发现,因此,定期进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沉渣检测及肾功能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并干预糖尿病肾病至关重要。
4. 周围神经并发症:痛痒难耐的折磨
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症状包括下肢麻木、蚁行感、烧灼感等,严重时甚至影响睡眠。这种病变往往从双脚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且夜间症状更为明显。定期筛查和及时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温水泡脚、泡手,也有助于改善末梢循环,缓解症状。
5. 下肢血管病变:行走的枷锁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行走困难甚至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行走后下肢疼痛或酸胀,休息后可缓解,这是下肢血管病变的典型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能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最终可能连基本的行走都成为奢望。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接受血管相关检查和治疗,以延缓病情发展。
6. 糖尿病足:致残致死的阴影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致残、致死率高居不下。足部皮肤干痒无汗、肢端刺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等症状,都是糖尿病足的早期预警信号。由于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大、费用高,且往往伴随严重的感染和组织坏死,因此,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患者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外伤和感染,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健康总结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了解并发症的早期预警信号,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致死率。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守护生命之河的清澈与纯净。
糖尿病的五大危害,个个都非常严重
今天看了2个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差不多,且尿常规都是酮体( ),也就是都糖尿病酮症了。区别是一个是糖尿病10年的年轻女性,另一位是刚发现糖尿病的中年男性。我都建议这两位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年轻女性是拒绝的,中年男性接受了。
这位年轻女性都糖尿病10年了还是不在乎,而且这次已经并发了糖尿病酮症(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有没有酸中毒还未知,非常让人惋惜。
所以,今天我再为大家普及一下糖尿病的五大危害。
一、心脑血管
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心血管疾病了。糖尿病人的死亡原因多为心血管并发症。糖友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的2〜8倍。
糖尿病人的大血管病变往往更广泛、更严重、发病年龄更早。在血糖水平尚未达到可诊断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时,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就已经增加了。
脑血管病不是糖尿病所特有的,但是糖尿病特别是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是引起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人发生脑血管病变比非糖尿病者高4〜10倍。脑血管病变造成糖尿病人致残和死亡的问题,在我国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
糖尿病人脑血管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在糖尿病性血管病中,主要为多处脑血栓形成,而脑出血相对较少。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的另一个特点是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是由小动脉病变引起,多因脑基底节区深部穿通动脉阻塞所致,脑梗塞后液化,1〜3个月后,液化组织吸收,遗留直径0.5〜15毫米的空腔。
临床表现,常因反复出现的轻度卒中发作而呈现脑皮质萎缩,记忆力和智力降低,较严重的是出现痴呆、偏瘫、运动失调、行动困难等生活不能自理情况,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二、下肢血管
血糖的长期控制不佳会导致下肢血管病变,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皮肤外观的变化,后逐渐引起下肢循环障碍,导致糖尿病足,严重的可能需要截肢。
三、肾脏
当高血糖影响到肾脏的血管时,尿中白蛋白排泄会增加,并逐渐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水平升高,最终发生肾衰,需透析或肾移植。
糖尿病人应该定期复查尿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四、眼
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是视网膜病变。据国内文献统计,糖尿病人中有视网膜病变者最高达36.6%,40岁以上者为84%,失明者占7%。糖尿病病期超过20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达到90%以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减少眼底出血。如果已到晚期,失去治疗时机,容易发展至失明。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半年去眼科查一次眼底,以便及时发现眼底病变,及时治疗。
五、神经
糖尿病未被控制会损害全身神经,导致疼痛、肢体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也会出现诸如心慌、头晕、便秘、腹泻、恶心等自主神经受损的表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医生总结:糖尿病危害大,糖友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一旦患上糖尿病应该马上治疗。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啥?不是心梗、不是脑梗,多数人都不知道
上周出门诊的时候,碰到一位老人,他说他现在四肢的远端都感觉麻木,已经2个月了,问我是不是患上了脑梗死。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脑梗死一般不会出现对称性的改变,绝大多数都是一侧肢体出现了感觉或运动方面的障碍。而这位老人家却是四肢都有问题,而且还很对称。当时,张医生就得出了2个结论:
1、这位病人患的疾病,大概率不是神经外科的疾病
2、这位病人应该患有糖尿病之类的代谢性疾病
于是,张医生就建议他先去内分泌科检查,如果除外了内分泌科的疾病,再回到张医生这里做进一步的检查。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不免会感到好奇,张医生不是已经排除了脑梗死的可能了吗?为啥还让他回来呢?这是因为现代医学没有绝对的结论,小概率事件不等于没有,万一真是一个双侧大脑同一位置的同时梗死,我们不就漏诊了吗?所以,话不能说得太死。您看看,医生当久了也是蛮滑头的。
就如张医生预料的一样,最后,这位老人家被诊断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很多朋友可能对这个诊断不太熟悉,但您知道吗,这可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它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 程、血糖控制状况、肥胖、胰岛素抵抗和慢性低度炎症等很多因素相关。
大多数医生都认为,病程 10 年以上的朋友易患上这种疾病。主要症状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的神经功能改变。大多数朋友都会表现为弥漫性神经病变,这种表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多发性神经病变,表现为侧远端对称 性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最常见类型为大神经纤维和小神经纤维同时受累,部分可为以大神经纤维或小神经纤维受累为主的临床表现。(2)自主神经病变,这个厉害,可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 还可出现体温调节、泌汗异常及低血糖无法感知、 瞳孔功能异常等。
也有朋友会出现单神经病变:可累及单颅神经或周围神经。 颅神经损伤以动眼神经受损最为常见,表现为上睑下垂,睁不开眼睛,其他的颅神经损害还可能出现包面瘫、眼球固定、面部疼痛及听力损害等。单发周围神经损伤包括尺神经、正中神经、股神经和腓总神经等。同时累及多个单神经的神经病变为多灶性单神经病变,需与多发性神经病变相鉴别。多发性神经病变多表现为对称性改变,从这一点大多数都可以区别开
还有一种神经根神经丛病变,最常见的为腰段多发神经根神经丛病变,常表现为单侧、以肢体近端为主的剧烈疼痛,伴有单侧、近端肌无力、肌萎缩。这也是非常痛苦的一种并发症,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放任不管,任其发展,甚至有可能发展到肢体坏死,需要截肢治疗。
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这么严重的并发症,为何很少有人提及呢?张医生认为,朋友们忽视这种并发症的原因,是因为它早期的症状并不重,不会给生活带来太大的困惑,这就使得很多朋友不会及时就医,错过了治疗的关键节点。
其实,指南上早就指出,2型糖尿病确诊时,1型糖尿病在诊断后5年,不论您有没有症状,都应该进行筛查,随后至少每年筛查 1 次。当然,有典型症状的朋友更易于发现和诊断,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但高达 50%的患病朋友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
没有症状的朋友往往会通过医生的体格检查做出诊断,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很多朋友会感到好奇,一点症状没有,医生就能查出来问题,你们西医不是一直标榜着“循证医学”吗?失去了辅助检查,你就敢诊断疾病,而且是啥症状都没有的疾病?
有这种想法的朋友,说明您对西医的了解太浅薄了。中医有:望闻问切;西医则强调:望触扣听。西医在查体这方面,也很厉害的,只不过现在被各种辅助检查掩盖了。有点跑题了,咱们回到今天的问题。
医生一般会为这类朋友检查踝反射、痛觉、震动觉、压力觉和温度觉这5项检查。针刺痛觉 和温度觉检查反映的是小纤维神经情况,踝反射、震动觉和压力觉常反映的是大纤维神经情况。
聊到这里,问题就又来了,医生到底是怎样诊断这种疾病的呢?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其次,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才出现的病变;再次,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这类疾病的表现相符。看上去是不是特别简单,但是这里也是有陷阱存在的,我们需要排除一些情况。
尤其当存在病情进展迅速、病变部位不对称、运动功能损伤明显重于感觉功能损伤等情况时,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病变,比如如颈腰椎病变、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等;除此之外除此之外有维生素 B12 缺乏;病毒感染等;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 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在排除过程中,神经肌电图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在诊断以后,我们需要根据病人不同的表现,来对其分层:
① 确诊的多发性神经病变:有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症状或体征,同时神经传导速度降低;
②临床诊断的多发性神经病变:有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症状和1项阳性体征或有 2项以上阳性体征伴或不伴症状;
③疑似多发性神经病变:有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症状,无体征或无症状,但有 1 项阳性体征;
④亚临床多发性神经病变:无症状和体征,仅神经传导速度降低
除了多发性神经病以外,还有自主神经病变,内容更加精彩,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就先不聊了,让我们单独留个时间,来聊自主神经病变的问题。
#头条首发大赛##头条创作挑战赛##脾胃养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