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不是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是不是尿毒症)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与肾病如何区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则可能会引起糖尿病肾病。目前尿毒症病人当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病人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
一: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后期并发症表现。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有合并泌尿系感染、合并肾病综合症、合并肾小球等。
二:如何区别糖尿病肾病与慢性的肾病?
1.从糖尿病病史看
糖尿病肾病可以结合糖尿病病史来看,一般来说,一型糖尿病一般发展到五年到十年。二型糖尿病在初发的时候,可能已经有肾脏的累积。糖尿病肾病一般在糖尿病起病5年以上,从微量蛋白尿到显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就可以考虑患者是糖尿病肾病。
2.尿常规检查中蛋白尿增多
糖尿病肾病早期是没有症状的,只会有微量的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病人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增多,主要是白蛋白增多占60%以上,最终会发展变成肾功能不全、尿素氮、肌酐升高等。这是鉴别糖尿病肾病和其他类型肾病的一个区别。
三. 糖尿病肾病如何治疗?
1.定期检查 早干预
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一般进展比较快,糖尿病肾病相对更难发现,早期的微量蛋白尿很重要,是有可能逆转的,所以一定要早干预。需要注意的是微量蛋白和尿肌酐比值,一旦发现30-300毫克/克就已经是糖尿病肾病三期。糖尿病肾病一旦进入四期一般是不可能逆转,只会进展到终末期肾病。
2.控制血糖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首先需要控制血糖。可以选用胰岛素治疗,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9%之间。
3.控制血压。使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
4.控制血脂。控制血脂也是控制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总胆固醇<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
5.合理的饮食治疗
限制蛋白的摄入量,饮食上尽量少吃一些含有胆固醇和脂肪类太高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损害就一定是糖尿病肾病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2型糖尿病中约5%的患者在诊断为糖尿病时已经存在糖尿病肾病。一般要明确是否为糖尿病肾病,需要满足以下3点:①有长期的糖尿病史;②出现微量的白蛋白尿;③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对于一些不典型的患者,比喻说糖尿病史比较短;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小球滤过率在短期内快速下降或尿蛋白在短期内快速升高;尿沉渣见很多的红细胞;或存在其他系统的症状体征;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2-3个月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30%等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行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根据肾穿刺活检的结果,糖尿病患者存在肾脏损害,一般有3种情况:①明确为糖尿病肾病;②不是糖尿病肾病,而是其他的肾脏疾病;③糖尿病肾病合并其他的肾脏疾病。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存在肾损害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肾病,这也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存在肾损害时需要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因。
糖尿病到糖尿病肾病到底有多远?
最近有朋友问,被诊断为糖尿病,就一定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吗?一直在控制血糖,也还控制得不错,怎么还是发展成了糖尿病肾病?相信这也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的疑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到糖尿病肾病有多远。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蛋白尿或者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但并不是糖尿病患者得的肾病都被称为糖尿病肾病,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患有膜性肾病等原发性肾病,也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自身有其他的疾病而以引发肾病,比如高血压肾病、尿酸性肾病等。所以还是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复查,看看病情有没有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糖尿病的类型有关。1型糖尿病的患者在诊断5年后就可能会出现尿蛋白升高的情况。而2型糖尿病发展速度很难预测,临床发现7.2%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为糖尿病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尿蛋白的升高,出现了肾损伤。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的时候就应该进行一次筛查,之后每年也应至少筛查1次。如果血糖等其他因素控制不好的话,那么这个进程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
糖尿病引起肾损伤之后,微量蛋白尿期→大量蛋白尿期→肾功能减退→尿毒症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处在微量蛋白尿期的时候,及时治疗是有逆转机会的。因此做好筛查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很多糖尿病患者按时服用降糖药物,但还是发展成了糖尿病肾病,这个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因为一些患者只是在医院检查的时候测个血糖,而医院的相关检查往往要求空腹。空腹血糖数值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数值是不一样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多次进行血糖检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评估自身血糖的波动。
大家在测量血糖的时候,可以参考这个范围:一天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不超过4.4mmol/L,三餐后2小时血糖与对应餐前血糖差值绝对值的平均值不能超过2.2mmol/L。
关于“糖尿病到糖尿病肾病到底有多远”这个问题大家明白了吗?有任何不懂得问题都可以给我留言,我看到后会认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