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各省(糖尿病各省分布)
全国糖尿病地图来了!这些地区糖尿病高发,竟与当地人的吃有关!
中国糖尿病人数全球第一!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2017年全球约4.25亿成人患糖尿病,中国占1.14亿。意味着全世界超1/4的糖友来自中国!
而这1.14亿人口,又分布在祖国各地……
首先看看你的家乡,糖友多吗?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东北、西北地区,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糖友往往相对较多!
而大数据发现,一些省份的饮食喜好或与糖尿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几种吃法,或与糖尿病有关!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二次全国学术会议上,分享了自己带领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的“国人饮食行为图谱”,发现:
▼ 煎炸食品、烧烤食品倾向与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及BMI(体质指数)正相关;
▼ 甜食与糖尿病患病率正相关;
▼辣口味食品倾向于糖尿病患病率负相关。(这一条算是好事儿)
宁光院士
▍1. 东北、华北人:爱吃煎炸、烧烤食品
煎炸食品、烧烤食品倾向与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及BMI(体质指数)正相关。可以简单理解为爱吃煎炸、烧烤的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而高纬度地区居民倾向于食用煎炸食品,尤其是冬季寒冷地区的居民喜欢煎炸食品,如东北和华北地区。
↓↓↓图中红色越深,表示越倾向于煎炸或烧烤口味。
▼ 喜欢吃煎炸口味: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以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等。
▼ 喜欢吃烧烤口味: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北京、河北、海南等。
煎炸、烧烤食品往往油脂较多,一般植物性油脂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后,其中一部分不饱和脂肪会变成饱和脂肪,不仅吃多了对血管不利,而且吃多了也容易发胖。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而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超重或肥胖。
而且很多人都喜欢半夜“撸串”,几个人围一桌吃点烧烤,喝点小酒,然而,夜宵过后直接睡眠,身体消耗热量少,就容易囤积脂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研究显示,与晚7点前吃晚餐相比,晚11点吃夜宵会让身体存储更多脂肪。
然而相反的是,美国研究者发现,坚持吃煮、炖、蒸食物,不食用烧烤、煎炸或烘烤食物,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素抗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2. 经济发达地区:爱吃甜食和烧烤
甜食与糖尿病患病率正相关。可以简单理解为贪吃甜食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而据数据统计,烧烤食品和甜食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受欢迎;夏事炎热地区的居民喜欢甜食,但是不喜欢辣食品。比如上海、江浙一带菜品相对偏甜。
糖可快速提供能量,但超量也相对易形成脂肪。研究表明,肥胖、龋齿甚至糖尿病人的增多确实与糖的经常超量摄入有正相关的影响。
果脯、甜点、肉铺、红烧菜品、糖果、果酱、果冻、蜜饯、雪糕、冰淇淋、含糖饮料……都是含糖大户。就拿甜饮料来说,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报道并不少见。
过多的甜饮料是“棺材盖儿上的另一枚钉子”,虽然摄入过多糖分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不过,它会让人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给我们的胰腺系统造成很大负担,哪天胰腺一旦累了,无法分泌胰岛素,就会诱发糖尿病。而且饮料里的高糖分还不耽误长肉,超重、肥胖都找上来了。
▍3. 西南西北地区:爱吃辣
辣口味食品倾向于糖尿病患病率负相关。可以简单理解为爱吃辣的人,倾向于糖尿病患病率低。
高海拔地区居民喜欢麻辣食品,但是不喜欢烧烤食品和甜食。一般喜辣地区多分布在西南及西北地区。
↓↓↓图中红色越深,表示越倾向于辣口味。西藏、湖南、青海、陕西、重庆、四川等都是比较喜辣的地区。
宁光院士在采访中强调“我不是让大家去吃辣,但从研究中来看,麻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小编猜测,也许与喜欢吃辣的地方,不太喜欢吃甜食和烧烤也有关系。
总之,一句话就是说,“适当吃辣,少油炸”!当然糖尿病不仅与吃有关,它更是一种生活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糖尿病!
糖尿病医生,这样预防它!▍1. 一周必须有足够的运动
达到一定强度的运动对成年人预防糖尿病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要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一周最好达到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最好再每周增加两次阻力运动,即举哑铃、做拉力器运动等健身器械运动。只有配合这样的运动才能增加肌肉能量,真正做到预防糖尿病。
比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医生在平时都会佩戴智能运动手环,记录一下每天走的步数。
▍2. 定期关注腰围和体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医生认为,日常还要关注自己的腰围和体重,这能起到对糖尿病的预警作用。脂肪多分布在腰、腹等部位的肥胖者,这些人要格外当心糖尿病的造访。
可以关注一下自己的腰臀比,腰臀比是预测肥胖的一项指标,比值越小越健康。一般女性比例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属于健康范围。但当比值大于1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大。
▍3. 控制食物的总热量
预防糖尿病,控制每天的总热量是关键,还有要限制高糖食品、高油食品等垃圾食品。
中国人主食已经吃得过多了,要注重吃全谷物、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天然谷物,少吃一些加工食品。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主任高珊说:“平时我在家里做饭时会在大米中加一些谷物,粥里加入芸豆等豆类,吃这些食物还是非常有营养的。我很在意自己的饮食,会严格控制每天的热量摄入。”
▍4.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精神因素主要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神经系统,所以,中医认为长期精神刺激可以导致气机郁结。
糖尿病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代谢病,内分泌——免疫——神经网络系统发生了变化会导致胰腺功能损害,劳心劳神损坏了我们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也会引起代谢问题。
参考资料:
① 健康时报网《宁光院士:中国糖尿病患者增加有三大主因》
②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宁光院士发布国人代谢指数 可评估心血管发病概率》
③ 东方网《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糖尿病未来肯定能被完全治愈》
④ 健康时报网《国人摄糖量30年升5倍 你吃了多少“隐形糖”》
⑤ 健康时报网《内分泌医生这样防糖尿病》
全国糖尿病地图来了!这些地区糖尿病高发,竟与当地人的吃有关!
中国糖尿病人数全球第一!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2017年全球约4.25亿成人患糖尿病,中国占1.14亿。意味着全世界超1/4的糖友来自中国!
而这1.14亿人口,又分布在祖国各地……
首先看看你的家乡,糖友多吗?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东北、西北地区,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糖友往往相对较多!
而大数据发现,一些省份的饮食喜好或与糖尿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几种吃法,或与糖尿病有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二次全国学术会议上,分享了自己带领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的“国人饮食行为图谱”,发现:
▼ 煎炸食品、烧烤食品倾向与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及BMI(体质指数)正相关;
▼ 甜食与糖尿病患病率正相关;
▼辣口味食品倾向于糖尿病患病率负相关。(这一条算是好事儿)
▍1. 东北、华北人:爱吃煎炸、烧烤食品
煎炸食品、烧烤食品倾向与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及BMI(体质指数)正相关。可以简单理解为爱吃煎炸、烧烤的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而高纬度地区居民倾向于食用煎炸食品,尤其是冬季寒冷地区的居民喜欢煎炸食品,如东北和华北地区。
↓↓↓图中红色越深,表示越倾向于煎炸或烧烤口味。
▼ 喜欢吃煎炸口味: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以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等。
▼ 喜欢吃烧烤口味: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北京、河北、海南等。
煎炸、烧烤食品往往油脂较多,一般植物性油脂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后,其中一部分不饱和脂肪会变成饱和脂肪,不仅吃多了对血管不利,而且吃多了也容易发胖。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而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超重或肥胖。
而且很多人都喜欢半夜“撸串”,几个人围一桌吃点烧烤,喝点小酒,然而,夜宵过后直接睡眠,身体消耗热量少,就容易囤积脂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研究显示,与晚7点前吃晚餐相比,晚11点吃夜宵会让身体存储更多脂肪。
然而相反的是,美国研究者发现,坚持吃煮、炖、蒸食物,不食用烧烤、煎炸或烘烤食物,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素抗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2. 经济发达地区爱吃——甜食和烧烤
甜食与糖尿病患病率正相关。可以简单理解为贪吃甜食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而据数据统计,烧烤食品和甜食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受欢迎;夏事炎热地区的居民喜欢甜食,但是不喜欢辣食品。比如上海、江浙一带菜品相对偏甜。
糖可快速提供能量,但超量也相对易形成脂肪。研究表明,肥胖、龋齿甚至糖尿病人的增多确实与糖的经常超量摄入有正相关的影响。
果脯、甜点、肉铺、红烧菜品、糖果、果酱、果冻、蜜饯、雪糕、冰淇淋、含糖饮料……都是含糖大户。就拿甜饮料来说,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报道并不少见。
过多的甜饮料是“棺材盖儿上的另一枚钉子”,虽然摄入过多糖分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不过,它会让人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给我们的胰腺系统造成很大负担,哪天胰腺一旦累了,无法分泌胰岛素,就会诱发糖尿病。而且饮料里的高糖分还不耽误长肉,超重、肥胖都找上来了。
▍3. 西南西北地区——爱吃辣
辣口味食品倾向于糖尿病患病率负相关。可以简单理解为爱吃辣的人,倾向于糖尿病患病率低。
高海拔地区居民喜欢麻辣食品,但是不喜欢烧烤食品和甜食。一般喜辣地区多分布在西南及西北地区。
↓↓↓图中红色越深,表示越倾向于辣口味。西藏、湖南、青海、陕西、重庆、四川等都是比较喜辣的地区。
宁光院士在采访中强调“我不是让大家去吃辣,但从研究中来看,麻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小编猜测,也许与喜欢吃辣的地方,不太喜欢吃甜食和烧烤也有关系。
总之,一句话就是说,“适当吃辣,少油炸”!当然糖尿病不仅与吃有关,它更是一种生活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糖尿病!
糖尿病医生,这样预防它!
▍1. 一周必须有足够的运动
达到一定强度的运动对成年人预防糖尿病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要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一周最好达到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最好再每周增加两次阻力运动,即举哑铃、做拉力器运动等健身器械运动。只有配合这样的运动才能增加肌肉能量,真正做到预防糖尿病。
比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医生在平时都会佩戴智能运动手环,记录一下每天走的步数。
▍2. 定期关注腰围和体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医生认为,日常还要关注自己的腰围和体重,这能起到对糖尿病的预警作用。脂肪多分布在腰、腹等部位的肥胖者,这些人要格外当心糖尿病的造访。
可以关注一下自己的腰臀比,腰臀比是预测肥胖的一项指标,比值越小越健康。一般女性比例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属于健康范围。但当比值大于1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大。
▍3. 控制食物的总热量
预防糖尿病,控制每天的总热量是关键,还有要限制高糖食品、高油食品等垃圾食品。
中国人主食已经吃得过多了,要注重吃全谷物、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天然谷物,少吃一些加工食品。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主任高珊说:“平时我在家里做饭时会在大米中加一些谷物,粥里加入芸豆等豆类,吃这些食物还是非常有营养的。我很在意自己的饮食,会严格控制每天的热量摄入。”
▍4.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精神因素主要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神经系统,所以,中医认为长期精神刺激可以导致气机郁结。
糖尿病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代谢病,内分泌——免疫——神经网络系统发生了变化会导致胰腺功能损害,劳心劳神损坏了我们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也会引起代谢问题。
来源:健康时报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调查发现:北方糖尿病发病率高,南方却比较少,差距体现在哪?
曾有研究发现,糖尿病作为一种基础代谢性疾病,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都不相同。在中国的成年人中出现糖尿病的概率为12.8%左右,现有糖尿病患者约1.3亿人。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出现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国内近50%的人都存在血糖异常的情况。
而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在研究者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在我国的不同地区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同。在南方地区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北方。在全国范围内最低的糖尿病发病率为贵州,只有6.2%。而患病率最高的是内蒙古,高达19.9%。
为什么北方地区糖尿病的患病率高,南方却比较少?差距体现在哪?或许一些生活的习惯上能看出端倪,不妨多了解。
中国幅员辽阔,在不同的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是不同的。北方人的食量大多是高出南方人不少。在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小吃:地三鲜、乱炖、大碴子粥等食物中含有的脂肪、碳水等物质是比较多的,可能给人们带来的代谢负担是相对比较大的。这些食物中的淀粉、高碳水等成分都会在人体内转化成葡萄糖,最终诱发血糖升高。
人体内的营养代谢等也是相互牵制的。油脂多了、盐分多了或者淀粉等多了,对于代谢类疾病的影响也是相互的。北方人长时间吃口味比较重的食物,饭量也比较大,就会在无形之中增加诱发糖尿病的风险,或许这就是北方糖尿病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如果把北方人和南方人分在一组内,很明显能看出北方人的骨架大、体重比较大。而南方人更小巧纤细一些。从调查上来看,北方人体重超重、肥胖的概率也是比较大的。北方一到秋冬季节,外面的温度比较低,很少能有机会进行运动,宅在家里久了就可能引发肥胖。
而肥胖人群出现糖尿病的风险也是比较高的。在体型比较胖的人身上,糖分代谢、血脂代谢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人体内的胰岛素的活性对于稳定血糖的作用也会产生影响,从而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
北方人的酒桌文化和南方人的茶文化相比,自然也是增大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因素之一。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习惯由来已久,而这样的习惯对于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的概率也是比较高的,这也是慢性代谢性的疾病在北方高发的诱因之一。
相比之下,南方人更喜欢喝茶,茶叶中的茶多酚等物质能够帮助改善身体内的循环,帮助消化吸收,分解脂肪,对健康比较有好处。得益于这样的差别,南方人比较不容易引发糖尿病。
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南方比较少出现糖尿病。如果你想预防糖尿病,或许可以从这些角度来着手。避免饮食口味过重,增加日常的运动量,避免长期饮酒这样的习惯都是人们可以做到的。
调查发现北方地区糖尿病发病率比较高,而南方却比较少,分析后差距就体现在这些方面,如果你能都避开,或许也能预防糖尿病,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