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误判糖尿病(误诊为糖尿病后吃药治疗后有什么危害)

医师报 0
文章目录:

发现 | 儿童和成人1型糖尿病常被误诊,会增加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风险

点右上角“关注”,给你更多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1型糖尿病常常被误诊,而这可能增加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风险。

这是一项在线调研,共有2526名成人参与,其中78%自身有1型糖尿病,22%为1型糖尿病患儿的父母或监护人。

在成人和儿童中,1型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过度口渴、疲劳、尿频和体重减轻。

然而,其他症状因年龄而异。成人比儿童更容易出现视力模糊、阴道酵母菌感染、 手脚发麻和溃疡愈合缓慢。

另一方面,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更容易出现胃痛、恶心/呕吐和流感样症状。

在整个队列中,24%的患者报告了最初的误诊。38.6%的成年人和16%的儿童漏诊了1型糖尿病。

在856名成年期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受访者中,76.8%最初误诊为2型糖尿病;流感或其他病毒感染仅占误诊的8.6%。相比之下,在1670名儿童中,53.7%最初误诊为流感/病毒感染,19.1%误诊为链球菌/细菌感染。

总体而言,66.1%的患者在诊断时住院,40.9%的患者有DKA经历。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发生DKA及需要静脉输液。

与正确诊断的患者相比,漏诊的患者发生DKA的可能性高17.6%,不过这一关系仅在儿童中显著。

据介绍,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青少年,在过去的20年间,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增加近4倍。

笔者建议患者应该到正规权威的医院进行检查,以免误诊。

欢迎合作与投稿,我们的工作邮箱:30615367@qq.com

10名患者9个错?血糖,你真的会测吗?

指尖血检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日常必备基本功。看似简单,但细节颇多,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数值失准,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造成误判。

下面先跟随几道题目,来看看您对指尖监测血糖有多了解?

1.测血糖前,对指尖进行消毒的消毒剂应该选择

A:酒精 B:碘伏

答案:A

解析:对指尖进行消毒时,必须选用酒精来进行消毒,不能使用碘酒、碘伏等消毒剂,否则会对试纸造成干扰,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

2.如果采血针刺过手指后,血液不能很好地流出,可以用手适当地挤压手指,以帮助血液流出吗?

A:不可以 B:可以

答案:A

解析:当血液流出量不够时,可以将采血针的级别调高,以增加针刺深度;或者换用所需血液更少的血糖仪。不能够挤压手指,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组织液的渗出,稀释血液,使测量值不准。

3.正确的测量血糖顺序应该是?

A:指尖消毒→安装、调节采血针→安装试纸→采血→吸取血液测量

B:安装试纸→安装、调节采血针→指尖消毒→采血→吸取血液测量

答案:A

解析:一些试纸采用的是葡萄糖氧化酶法,这种试纸对氧气相对较为敏感,易受氧气干扰。建议先进行其他步骤再取出试纸,以尽量减少氧气对测量值的干扰。同时,先进行手指消毒还可以延长酒精的挥发时间,避免酒精残留造成血液不能聚集成滴,以及避免残留酒精对准确性的影响。

4.血糖试纸上都会标注有叫做“质控范围”的数值区间。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血糖值,测量出来才是准确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解析:试纸上的质控范围是用来检测试纸和仪器是否准确的。有时购买血糖仪和试纸时,厂家会配有两瓶质控液。这两瓶质控液是一种模拟血液成分的液体。用试纸检测两瓶质控液时,如果数值分别落在试纸上标记的两个质控范围内,说明试纸和仪器是准确的,并不是说只能测量这个范围内的血糖。

5.采血针必须一次一换,不能重复使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采血针会沾染血液和体液,所以必须一次一换。就算只有一个人使用,也不能够重复使用,否则会带来感染风险。

6.购买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血糖试纸,为了方便收储,可以将所有的试纸集中在一个容器中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解析:就算是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试纸,也不可以集中收储,应当放在原容器内。光、氧气、温度湿度都会对试纸产生影响,开封后一定时间后就会失准。而且有些仪器不同批次试纸在使用前需要调码,混用会造成测量数值失准。所以,新购买的试纸在未使用前,应当保持密封状态不要打开。

7.一般来说,推荐使用哪个手指进行采血?

A:无名指

B:食指

答案:A

解析:由于无名指使用频率低,且痛感相对较弱,一般推荐使用无名指进行采血测量。不过也并不绝对,在日常测量中也要经常轮换手指,避免“抓着一只羊薅毛”。通常来说,左右手的十个手指都可以进行采血,但要结合自身情况,尽量选择使用频率较低、状况较好的手指进行采血。

8.为了保证手指清洁,应该在测量前洗手,并且洗完手后立即测量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正常清洁情况下,不需要特意在测量前洗手,用酒精进行消毒即可。如果在测量前洗手,要一定等双手充分晾干后再测量血糖。

9.为了保证数值准确,可以多买几个品牌几种型号的血糖仪来对比数值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合格、有效、正常使用的试纸和血糖仪一台就够了,不需要其他血糖仪来进行参比。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血糖仪之间往往没有可比性,而且也不经济。

尿常规中的3项检查反映糖尿病病情,你得关注

尿常规是一项常见检查,方便快捷,价格低廉,其中的3个指标与糖尿病病情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

  1. 尿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血糖的水平。

  2. 尿酮体,在排除没有糖尿病酮症的情况,来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

  3. 尿蛋白,防止早期的肾脏病变。

如何理解上述指标呢?

1.尿糖有加号,说明什么

血糖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尿糖,它是对血糖水平高的一个大致评判。它不能反映低血糖的水平。

此外,尿糖也有不准确的时候。

  • 如果肾脏受损了,血糖不高的时候,葡萄糖也有可能被漏到尿里,形成尿糖。

  • 如果肾脏这个闸门不灵了,血糖即便是升高,也无法开闸泄洪,尿糖依然是阴性。

  • 此外,女性在怀孕期间,肾脏也会出现问题,同样有葡萄糖漏到尿里,尿糖出现加号。

在上述情况中,尿糖的有无,都会对血糖做出误判。可见,尿糖有加号,还需要结合血糖水平综合判断。

2.酮体有加号,说明什么

  • 如果尿酮体轻度增高,或是一个 号,预示着酮症的可能。

  • 如果两个 号或者以上,一般就代表着酮症已经出现了。

产生酮症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持续高血糖,另一个是血糖控制得当的情况下,饮食控制太严格,需要适当增加每日吃饭的量。

这两种情况应区别对待。

3.尿蛋白有加号,说明什么

尿蛋白是否有加号,可以反映出有没有糖尿病肾病,或者糖尿病肾病处于什么阶段了。

尿常规的尿蛋白如果是阳性,或者有 号,往往表示尿里的蛋白已经很多了,常见于肾脏损坏,尿路感染的情况。

如果一次检查增高,不要着急,在反复化验2-3次,如果几次都增高了,才说明有问题。

需要进一步做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或是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

如果发现得早,积极干预,或许可以扭转肾脏受损的局面。

白细胞和红细胞增多的意义

除上述指标外,尿常规检查还需要关注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增多的情况。

  • 尿白细胞增多:如果尿里白细胞明显增高,常提示存在尿路感染,要多饮水,同时要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尿路感染多见于女性。

  • 尿红细胞增多:尿里的血少的话,只能通过化验看到红细胞增多,或是潜血阳性,或是红细胞有 号。如果尿里的血量多到一定程度,尿液可能会呈现红色,这就是肉眼血尿。

  • 这些情况常见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是妇科的一些疾病。女性糖友在月经期间不建议查尿,往往会混杂月经。

尿常规,小检查可以反映大问题,你得会看。

作者:余希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