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先头(糖尿病人头痛的原因)
为什么糖尿病人足部一个小小的伤口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有些糖尿病人来到中心的糖尿病足工作室,会产生很大的疑问,为什么我的脚明明只有一个很小洞,却在工作室被大大地切开?另外一些患者发现,脚上的一个小小的伤口,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愈合,而另外的一些人却发现,仅仅是剪脚指甲时留下的一个小小的伤口,几天之后自己的脚就变成像猪头一样,到处流脓,而且臭气熏天,苦不堪言。这是为什么?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和病人们交代一下我们人足部的解剖结构:足部间隔在4和7处左右;跖足底的4处较大的间隔在内侧、外侧、中央足底区和足底深部。这些将足部分隔为小腔隙的韧带、肌肉、血管、骨骼,在高葡萄糖的作用下,早就千疮百孔,同时细菌释放的各种组织酶、蛋白酶等的作用下土崩瓦解,就如同一个分隔有序的城堡,洪水来临的时候,一旦门或者墙被打开了,其中的房间里马上就充满了含有各种细菌的污水,而细菌又借着污水的力量,进一步冲垮新的门或者墙,如此这般恶性循环,足部各个有序无菌的腔隙就不停的被污染、被感染,尤其是碰到致病力强毒力大的细菌,在几天之内就可以攻陷整个足部的各个腔隙,甚至跨过踝关节,到达小腿。
另一方面,高葡萄糖的作用使足部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部位局部的抵抗力严重下降,无力约束或者阻止细菌的高歌猛进的“闪电战”,而且糖尿病人伴有的下肢血管病变,使得远方支援足部的部队、足部抵抗力量所需要的补给等也不能及时运到需要的地方,以补充消耗的抵抗力,因此,人体对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反应越来越被动。
但是,由于足部皮肤,尤其是足底的皮肤非常结实,细菌分泌的蛋白酶、组织酶无法打开缺口,因此,不能表现出明显的坏死、红肿等现象,仅仅只会出现压痛、局部皮肤发热等,对于非专业的人士甚至没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低估足部感染的严重程度,等足底出现了严重感染的征象的时候,感染的先头部队可能已经快到膝关节了,很可能造成需要高位(踝关节以上)截肢的后果。
因此,仔细评估糖尿病足患者足部伤口的大小和深度是糖尿病足专科医生的基本功,也是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没有这方面知识的非专业人士,最好不要随便作出一些不负责的判断和评论,以免干扰了患者病情的判断和耽误了治疗。
对于钻山打洞的细菌,如同躲在深山老林的土匪,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们暴露在阳光之下,或者用炮轰,或者用水冲,或者用毒气熏等等,因此,就出现了本文一开始所描述的情况,看起来非常小的伤口,却被切成一个大大的创面,然后涂抹填塞各种敷料。
无论是病人、家属还是医生对于这种方法最大的顾虑就是,这样暴露伤口,在糖尿病的状态下能够长好吗?会不会有很多副作用?
对于严重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3级以上),最传统最经典截肢,而且为了确保截肢平面能够1期愈合(拆线时就愈合),一般需要离开感染侵犯的平面有一定距离,中间有一部分是健康的组织,因此,截肢平面都设计得非常高,这样能确保治疗的效果。
但采取切开引流的方法,配合全身治疗及局部正确敷料的治疗,可以使感染伤口原地愈合,使切除的足部组织非常小,最大可能地保存患者足部的功能,使患者痊愈后能够生活自理或半自理,因此,这种治疗是典型的以时间换空间、以时间换功能的方法,实践证明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是一种弊少利多事半功倍的方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糖尿病足中心正式入驻头条 #清风计划# ,欢迎广大同道、同仁及糖友、病友关注!
「大进讲糖」高胆固醇是破坏糖尿病患者血管的“主攻手”
糖尿病心梗找上了中青年人
40岁的张先生,两年前发现糖尿病,但仗着年轻一直没当回事,天天单位家庭两头跑,工作重,压力大,饮食不注意,从来不运动,吸烟喝酒也没少。
平时,他忙起来的时候会有点胸闷不舒服,但是休息下就好了,所以也没上心。昨天晚上他突然剧烈的胸痛,浑身大汗,再也撑不下去才赶紧去了医院,一检查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植入1枚支架才捡回了一条命。
人们为张先生死里逃生而感到欣慰之余,不禁要问,这么年轻,不就是糖尿病嘛,怎么会突然心梗?糖尿病怎么会连累心脏呢?
为什么糖友中心梗、脑梗高发?
最终夺去近七成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不是糖尿病,而是心脑血管病!其中胆固醇水平,尤其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是预测糖尿病患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最危险因素,其重要程度在血糖因素之上。
控制胆固醇必须要有“C”计划:
所谓C的含义-Cholestrol-Center即要将胆固醇管理置于中心位置,控制简单、获益显著。
LDL-C是糖尿病大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作为冠心病和卒中两大疾病的庞大潜在人群,其胆固醇控制水平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施行控制胆固醇“C”计划,将胆固醇置于首位管理十分重要!
胆固醇是引起心梗、脑梗的主攻手
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发生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本病变形式是粥样斑块,而其最主要的成分是“坏胆固醇”。
当高血糖这个“先头部队”破坏了血管内皮保护层,血管壁等于“城门洞开”,血液中过多的“坏胆固醇”就会透过被破坏的血管内皮,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斑块,最终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危及生命。
每10位糖尿病患者中约有7位最终死于冠心病和脑卒中。临床医学研究也证明,糖尿病患者在同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水平下,患心肌梗死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人群的2-4倍。
临床上大量糖尿病患者说得出自己的血糖是8.0,还是9.0,却完全没有听说过“坏胆固醇”也需要“达标”,这就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不少医生也是紧盯血糖值的多,常常忽略“坏胆固醇”管理。致使糖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新策略:胆固醇第一,血压第二,血糖第三。
控制糖化血红蛋白(A)、控制血压(B)和控制胆固醇(C)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三大要点。
既往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多以控制血糖为首,但若不重视控制胆固醇,心血管病并发症的预防就会成为空谈。三大危险因素中胆固醇对生命质量影响最大,控制最简单、获益也最大,应该放在首位管理;其次是血压,最后才是糖化血红蛋白。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除非存在高血糖危象及其他问题,否则首先要关注胆固醇水平而非血糖水平。因为胆固醇的控制比较容易,先将胆固醇控制好,从而将大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压制住,再控制血压血糖。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在初诊糖尿病的同时就要筛查血脂。
糖尿病患者控制胆固醇,记住“三大纪律”
① 必须用生活方式干预联合他汀类药降“坏胆固醇”:
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伴有1个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等)的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血脂不达标,应该使用他汀类药降低胆固醇,按照这个标准,大约80%的糖尿病患者必须启动他汀治疗。
② 必须使“坏胆固醇”降至合理的目标:
糖尿病未得冠心病时,LDL-C需降至低于2.6mmol/L,因为降至这一水平时,不会形成新的斑块;当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且有斑块形成时,LDL-C必须降至1.8mmol/L以下,最好降至1.4 mmol/L以下,因为降至这一数值时可以缩小斑块体积,从而打破高LDL-C→斑块增大→心血管疾病发作的恶性循环,避免心血管事件。
③ 必须长期使用他汀类药,不可在血脂达标后随意停药:
由于人体内约80%的胆固醇是人体自行合成,LDL-C升高绝大多数都是内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所以靠减少胆固醇摄入或者减肥控制血糖都无济于事,必须使用他汀类药才能降低LDL-C。控制达标后,一旦停药,LDL-C又会升高,血管的损坏将重新开始,所以千万不能随意停药。
降脂药物目前主要有:
① 抑制坏胆固醇合成药物:如他汀类,PCSK9抑制剂;减少坏胆固醇吸收的药物:如依折麦布。
② 主要针对降甘油三脂的药物:贝特类和鱼油。
③ 天然调脂药物血脂康:兼具有降胆固醇和降甘油三酯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病预防作用的研究证据最为充分,是糖尿病患者调脂药物治疗的基石,推荐糖尿病患者以他汀类药物为起始药物,但考虑到中国人群应用他汀后出现肌痛,肝酶升高的副反应比例较欧美人群要高,因此建议选择温和、天然、全面的调脂方式,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
糖尿病患者在遵守“三大纪律”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事项:
例如服用他汀类药时要注意剂量、定期监测肝功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目前很多糖尿病患者胆固醇的管理是个短板,需要提高对胆固醇控制的认知,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用药,坚持使用他汀类药的时间越长,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收益就越明显。
全球领先的糖尿病创新药企,华领医药缘何跑出加速度?
今年来,受疫情刺激影响,生物医药板块在资本市场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上半年,一度走出一波大牛市行情,但随后在下半年进入较长的回调期,市场表现乏善可陈。
不过在第四季度开始后,随着市场对海外疫情二次爆发的担忧,生物医药板块逐步呈现回暖之势,国内外机构观点普遍认为,板块前期调整已经到位,海外疫情或将进一步刺激迎来新的行情,尤其是国内疫情影响逐步减弱背景下,板块整体基本面修复,行业景气度进一步提升,在多重利好支撑下,已进入布局良机。
后疫情时代持续利好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同时在国内政策、资金等多重加码下,中国医药创新迎来绝佳发展时期。近日,华领医药(02552.HK)陈力博士在《第一财经》频道上针对上海张江产业园医药产业发展,国内生物医药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生态变化进行了深度分享。作为一家从上海张江走出来的全球领先的糖尿病创新药企,华领医药(02552.HK)受益于中国生物医药环境的跃迁在医药创新上取得了亮眼成绩,公司重磅产品也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那么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环境的变化,对于华领这样的创新药企而言又意味什么?其投资机会又在哪里?
1、从张江科学城看中国医药创新环境的升级发展之路
坐落于上海浦东一隅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谁也不曾想到在2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田园风光,然而也正是这样一块不起眼的地方,如今已是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高地。
作为率先试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吃螃蟹的人”,张江在医药创新领域展现了惊人的发展速度。据悉,当前我国每批准三个一类新药,就有一个源自于张江。此外,这里还是CRO研发外包服务最活跃的生物医药创新地,其拥有从研发、临床、周试、量产的完整产业链。
从无到有,从有到高精尖,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张江科学城在医药产业上取得的瞩目成绩实际上也是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环境实现高质量飞跃的一枚缩影。而在这之中,政府层面的支持与重视,以及不断完善的产业环境更是重要的助推因素。
在访谈中陈力博士提及,当时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决心建立有助于生物医药研发创新的生态环境,其中张江是他们要重点进行培育的,而在早期,通过引进药物研究所、建立药物筛选中心、甚至于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等不断构建与完善药物创新平台机制体系,这些都为创新药企能在此落地,建立好的创新环境、科研环境,为整个医药创新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也正是基于此,资本的进入更进一步推动了张江整个生物医药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
而从排头兵张江再纵观之全国,近年来,不论是从药品监管、医保调整、政策倾斜、人才技术投入、国内投融资环境等来看,对于医药创新的倾斜与支持都在给国内医药创新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以创新药政策来看,在研发层面不论是临床审批与国际接轨还是为创新药审批开辟绿色通道等政策均给医药企业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支持,而在医保层面等,让更多国产创新药进入医保带动放量更是直接对新药研发的支持与鼓励。可以说,当下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已经开启了一个全面创新的阶段。
2、华领医药从中国医药创新土壤跑出的创新标杆
在张江聚集的众多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里,华领医药无疑是其中在医药创新领域跑出来的先头部队,实际上其同时也是张江乃至中国医药创新环境升级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
而这一切也要从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力与张江的不解之缘说起。
早在2001年,陈力作为美中药物协会的主席带团参加上海国际生物医药论坛,顺道来到张江参观。彼时这里除了几家规划在建的“国字头”科研单位仍然还只是一片空地。而到了2004年,在罗氏任职的陈力回国参与罗氏中国研发中心的建立,而该中心也恰好落地在张江。
数年后,陈力离开罗氏,创立华领医药,并经过长达十年的自主研发,最终打造出了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多扎格列艾汀(dorzagliatin),该药物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一代基础药物,临床试验表明,其既可以作为单药使用又可与现有抗糖尿病药物联合使用,商业价值非常高。
目前,该药物已经进入上市前冲刺阶段,今年10月13日,华领医药宣布,经过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体系审核和现场核查后,公司已获得由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在研多扎格列艾汀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这也意味着多扎格列艾汀将进一步加速新药上市申请(NDA)进程,并为上市后药品的商业化生产供应和未来产能的逐步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令市场瞩目的还有,今年8月17日,华领医药宣布与世界500强、全球糖尿病治疗领导企业之一的德国医药巨头拜耳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就多扎格列艾汀在中国达成商业合作协议,华领医药将负责产品的临床开发、生产供应、一级商分销、注册和药物警戒等工作;拜耳则作为多扎格列艾汀中国独家推销商,负责其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推广和医学教育等活动,华领医药也因此而获得3亿元首付款,还将获得最高41.8亿元的里程碑付款。
与行业巨头的合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华领医药国际一流的研发创新能力得到了认可,也更展现了该款新药巨大的商业前景。相关观点指出,借助拜耳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强大的销售网络,以及其在中国糖尿病治疗中的领先地位,多扎格列艾汀有潜力成为中国市场新一代治疗糖尿病的拳头产品,造福中国广大的糖尿病患者,而一旦出海在国外成功上市,市场机会还将更为广阔。
3、结语:
9月28日,在第五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出感慨“当前中国创新药行业可以说是进入了黄金时期”,作为全球制药行业创新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中国目前已经跨入全球医药创新第二梯队,在接轨国际的路上快速前行。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与最具前景的市场中,张江无疑是幸运的,其是中国医药创新环境升级发展的重要体现,其同时承载着引领中国生物制药创新的巨大期望,携手华领医药等一众优质企业在全球医药创新竞争中加速赶超。而之于华领而言,其同样也将是幸运的,作为中国医药发展史上概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的重要代表,不论是从政策角度出发,还是市场环境及资源而言,其势必也将得到更多的支持,未来前景广阔。
对于投资而言,要找到具有巨大投资价值的公司,势必先要找到合适的土壤,从行业角度来看,医药行业向来是出牛股的地方,根据相关统计,全球首100家企业中,就有16家是医药股,而排名第十的市值也在千亿美元起步。而再从医药龙头诞生的土壤而观之,当前中国医药产业创新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等变化,未来势必还将有更多的优质创新药企跑出,华领医药凭借重磅创新药物的研发成功,已经初露锋芒,未来伴随商业化的落地,后续前景也将具备想象,投资前景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