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张力(糖尿病专家张力教授图片)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会慢慢毁掉肾脏!若有这5种早期症状,及早干预还能逆转

很多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不是死于超高的血糖,而是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其他器官病变。

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等。

其中,糖尿病性肾病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该病不仅会加重高血糖,控制不好还会演变成尿毒症,造成糖友死亡。

不过,好在该病变进程较缓,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以下5种症状,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若出现,务必及早干预,还来得及。

糖尿病是怎么把肾脏毁掉的?

在了解5种早期症状之前,我们先了解糖尿病是如何伤害肾脏的。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量变:出现了蛋白尿

我们的肾脏像一台清除代谢废物、毒物的过滤机器。

当体内血糖浓度过高时,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身体会刺激肾脏,让其过滤更多的血液,好让一部分血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不过,这就像是让一个滤水器超强度工作,过滤效果会慢慢变差,像蛋白质这样的有用物质也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2)质变:肾功能开始下降

肾脏过滤速度变慢,直接导致大量血糖堆积在肾脏血管中,造成血管损伤,肾功能下降。临床上,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60,基本可以判断为肾功能下降。

这5个症状,提醒你务必要开始关注肾脏健康

(1)腰酸、腰痛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脏血流量增加,负担过重,患者会出现腰酸、腰疼的感觉。

(2)出现尿蛋白或尿液中泡沫增多

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出现障碍,有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而尿蛋白增多时,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常会漂浮一层细小泡沫,且不易消失。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泡沫尿。

(3)下肢、眼睑水肿

肾功能受损,身体里的水、钠无法排出,只好积聚在身体内。

如下肢、眼睑等部位,就容易出现浮肿。

(4)皮肤瘙痒

肾功能下降后,体内堆积的尿素、肝酐等代谢物只好堆积在体表,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

(5)血压升高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会进一步损伤肾功能,二者互为因果。

这5件事做好,肾脏健康不恶化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可以减轻肾脏压力,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10.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内。

(2)挑选安全的降糖药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阿卡波糖以及胰岛素都比较安全,可以放心使用。

已经出现蛋白尿的糖友,只要肾小球的滤过率大于45,也是可以使用二甲双胍的。

(3)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血压高的糖友降压药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

这两种药都是针对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的,能降尿蛋白、延缓肾损害。

(4)避免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适量补充建议以好消化的白肉为主。

(5)定期检查微量蛋白尿

2型糖友在确诊后要立即筛查是否出现肾脏病变,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确诊5年后筛查。筛查频率为1年1次。筛查内容包括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

当尿蛋白呈阴性时,再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敏感,如果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钟,说明已经出现了早期糖尿病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学会用这6种器械锻炼,降血糖、调血脂、降血压效果都很好

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不仅降血糖、调血脂、降血压,还要塑形,就办理了健身卡。对于初次去健身房的糖尿病患者,又不想请私教练习,应如何做呢,本文就告诉您方法。

有氧运动:跑步机 椭圆机

1.跑步机

如果您喜欢走路或跑步,可以选择跑步机做有氧运动。初学者可以选择5左右的配速,随着练习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配速。

如果选择走路,速度又不能太快,可以增加跑步机的坡度,增加难度,这样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能量更多。注意使心率保持在中等强度(170—年龄)范围内。

如果您的膝关节不好,或者身体比较胖,可以选择椭圆机做有氧运动。

因为膝盖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跑步>椭圆仪>自行车。

2.椭圆机

正确的椭圆机使用方法:

双手轻握器械上方的扶手;手随着脚依次向前进行蹬踏运动;注意脚后跟不要离开踏板,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的位置;等手脚的运动达到比较协调的程度后,再逐渐增加手的推力和拉力。

每次运动前要有5分钟热身运动,运动后有5分钟的整理运动,中间运动时间保持30分钟为宜。

抗阻运动:腹 胸 背 臀

除了有氧运动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做力量锻炼。很多糖尿病患者看到健身器材无从下手,其实可以通过一看二调三试四练的方式使用健身器材。

1.腹肌训练器

这个组合器械叫腹肌训练器,就是消除大肚腩,打造马甲线、小蛮腰的器械。如果不会用,可以按一看二调三试四练的模式开始运动。

一看:每一个组合器械都在醒目位置标明几个信息:一是什么器械,比如上面这个就标明“腹肌训练器”;二是标有人体肌肉的目标肌群图示,比如这个腹肌训练器就在腹肌处涂红,就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训练的位置;三是有简单的动作说明。

二调:由于每个人的训练负重不同,所以组合器械都有配重片 ,可以通过一个插栓,快捷、方便地调节负荷大小。

比如“腹肌训练器”就从12.5千克开始、35 千克、42千克等等依次递增,锻炼时先从小重量开始,以一组能完成8~12次力竭为宜;另外一些器械,还需要调整座椅或训练凳的高低、前后等。

三试:每一次做动作时,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非常重要,新手有时在器械上,为了完成大重量的动作,弯腰弓背,躯干前后左右晃动,不稳定既造成其他肌肉替代发力,又容易受伤。比如卷腹这个动作就需要保持骨盆及下肢稳定。

在动作还原时,器械配重片不发生碰撞,肌张力不消失。特别提醒的是,新手往往放松过快,配重片被冲击得咣当作响。

需要注意,动作节奏为2-4秒地缓慢放松,保持肌肉张力不放松,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四练:坐于训练凳上,双脚自然分开,手放于头部两侧,向前至腹直肌充分收缩,向后还原至初始位置。

向前2-4秒,向后2-4秒,呼气发力,吸气还原。每组8~12次,中间休息30~60秒,每次做5组。

2.练胸——器械坐姿夹胸

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先调节器械)坐于训练凳上,双脚自然分开脚尖向前,膝盖朝向脚尖的方向,收腹骨盆保持中立位,挺胸肩胛骨后缩下降,脊柱保持正直,背部、臀部紧贴于训练凳上,躯干保持稳定,双手正握闭握训练把手。

动作幅度与安全提示:向前至双臂自然伸直,胸大肌充分收缩,向后还原至初始位置,器械配重片不发生碰撞,肌张力不消失。向前双臂伸直时,肘关节不超伸不锁死,肩胛骨保持稳定,躯干保持稳定。

3.练背——器械坐姿划船

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先调节器械)坐姿,大腿靠紧训练垫,使下肢固定,双手窄握距,正握闭握训练把手,双臂自然伸直。

动作幅度与安全提示:向后时肘关节略超过身体,背阔肌充分收缩,向前还原至双臂自然伸直,器械配重片不发生碰撞,肌张力不消失。向前双臂伸直时,肘关节不超伸不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肩胛骨保持稳定, 腰背挺直不弯腰弓背,躯干保持稳定,不可前后晃动。向后2-4秒,向前2-4秒

4.练腿练臀——史密斯器深蹲

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站姿,双脚略宽于肩,双手宽握距正握闭握杠铃,放于颈后斜方肌上部,屈膝大腿与地面平行或臀部略低于膝关节。

动作幅度与安全提示:向上至身体直立,膝关节自然伸直,股四头肌充分收缩,向下还原至大腿与地面平行,向上时膝关节不超伸不锁死,向下时膝关节不超过脚尖,运动过程中膝关节不外翻不内扣,脊柱保持挺直,不弯腰弓背。

如果你是第一次到健身房,建议先从这些固定器械开始。一看二调三试四练,因为它们的轨道是固定的,图示清晰、相对安全,能更好地帮助你找到肌肉的发力感觉,是糖友健身房初学者最适合的训练方式。

备注:动作图示照片选自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健身教练》一书,在此致谢!

作者:牟利宁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 主任护师

济南营养学会秘书长

山东省首届健康大使

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五级)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世界哮喘日:哮喘还需“心药”医

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是“世界哮喘日”,今年刚好是5月4日。

目前,虽然经济水平提高、环境污染改善、生活方式逐步现代化、哮喘治疗药物不断更新问世,但是哮喘及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并没有降低,反而逐步提高。

随着哮喘相关防治知识的不断推广,很多人都对哮喘有了科学的认识,然而,很多人不知道,除了环境因素,其实心理、情绪也会诱发哮喘,除了用药和避免接触过敏原,还不能忽略控制情绪。

哮喘与心理情绪关系密切

心理、情绪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而哮喘的发作亦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影响情绪,两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临床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上,有部分患者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原因诱发哮喘发作,入院后经医务人员安抚后,症状明显改善,这提示哮喘与心理、情绪的关系密切。

进一步研究发现,有些哮喘患者神经敏感性高,某些心理障碍可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在心理应激的情况下,激素和神经肽分泌增加,作用于免疫系统发生哮喘。另外,人在过度紧张如恐惧、哭喊时,会出现过度通气,更多干冷空气进入气道,气道内水分损失过多,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从而诱发或加剧哮喘;哮喘的发作及加重反过来又可加剧过度通气,形成恶性循环。

哮喘影响心理情绪的因素

对哮喘的认识不准确:很多患者往往认为得了哮喘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或者认为自己得的是绝症,总是担心哮喘随时发作,因而产生各种恐惧、紧张、悲观的情绪,对治疗亦逐渐丧失信心。

哮喘症状引起不安:哮喘发作时出现的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可直接影响患者心理、情绪,尤其是当患者体验过哮喘发作时因过度通气、低碳酸血症诱发的脑血管痉挛、脑供氧不足等产生的窒息感时,更容易引发不稳定的心理、情绪。

药物影响:某些哮喘治疗药物可能引起心理或情绪改变,如国内常用的茶碱类药物,对某些患者可存在轻度中枢兴奋作用,引起情绪、心理变化。又如部分哮喘控制欠佳的患者口服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时,可产生情感障碍。

环境影响:很多哮喘患者因为自身疾病的原因导致社交活动减少、社会角色弱化,逐步产生失助感或抑郁心情。若患者周围的人对哮喘疾病不理解,对待患者有偏见,也会加重这种心理、情绪障碍。

破除误区的负面影响

在心理层面上,要想减少哮喘发作,患者必须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哮喘发作的诱因、主要症状、缓解急性发作的方法等,以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减少负面情绪、心理的影响。对以下这些常见误区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误区一:滥用抗生素

哮喘是呼吸道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若无并发细菌感染,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即使是重度哮喘患儿,只要不发热、没有肺炎,也不应使用抗生素。以抗哮喘性炎症药物为主,辅以气管舒张药物及抗过敏药物。可控制95%以上患者的症状。滥用抗生素,对患者有很大的副作用,如造成菌群失调,导致药源性腹泻;造成细菌耐药,加大今后的治疗难度等。

误区二:哮喘缓解期间未用维持量长期治疗

哮喘的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总原则为:发作期治“标”,(对症治疗),尽快解除气喘症状;缓解期治“本” (对病因治疗),目的是提高人体免疫抗病力、抑制多种触发因素,预防哮喘发作。因此,维持剂量须持续治疗2-3年,不可在哮喘暂时不发作时过早断药。

误区三:忌讳激素疗法

激素的合理应用表现在:①在哮喘重度发作时,应静脉滴注较大剂量的激素(冲击疗法),症状控制后剂量应逐渐减少,几天内逐渐停用。短期内应用较大剂量激素,加上合理停药,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②轻、中度发作时,应用激素气雾剂。实践证实:吸入气雾剂是安全的,因其为局部用药,故不良反应小。

吸入激素疗法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首选方法,因为吸入的激素只是作用于气道局部,并且激素的吸入量仅为口服的几十分之一。社会上对吸入激素治疗的顾虑,实际上是误将口服激素的副作用加在“吸入疗法”上。对于重度或急性发作患者,需要口服或静脉注射激素治疗,但其用药疗程较短(仅几天),故不良反应较少。

误区四:滥用激素疗法

与上相反,部分医生不分哮喘病的轻重缓急,一有哮喘就滥用激素疗法。但激素长期应用后,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正确方法应为:严格掌握激素药治疗哮喘的指征,特别是对一般轻症患者,绝不滥用。而对慢性、顽固性哮喘,或反复发作的哮喘,长期维持量的激素吸入疗法是抵抗气道炎症、避免复发的极为有效的措施。

误区五:停药过快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目前并没有根治方法,目标只能是长期良好的控制,包括控制其急性发作、使病情不再恶化、没有活动受限等。研究显示,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和良好的自我管理,哮喘可以得到最大程度控制,甚至长期不发作。

然而,在急性症状消失或者较轻时自行停药,是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激素药的停药应当在哮喘症状缓解后,缓慢、阶梯状地减用,再逐步减量地用上5 - 10天,呈阶梯状逐次进行使机体逐渐自行生成内源性激素,千万不可一下子全部停用,骤然停药必然产生“停药综合征”,加重病情。

误区六:患了哮喘就不能运动

临床上,的确有部分患者是“运动性哮喘”,即运动是单独的诱发因素,但一般是指剧烈运动。对多数哮喘患者来说,只要接受了规范治疗、注意避免环境刺激因素,可以做到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也可以参加一般的体育运动。#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