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抗癌(糖尿病癌症治的是什么)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糖友患癌几率比常人高1倍!高血糖为什么会“促发”癌症?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据2018年统计,全球范围内有180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患者因癌症死亡,而且,未来的几十年里,发病率还将持续上升,而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高达4.25亿,每11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该病,500万人死于糖尿病,12%的全球卫生支出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它的并发症上。

那如果有一天告诉你,这两大疾病互为影响,互为关联,是否会引发你新一轮的恐慌呢?在日本糖尿病学会和日本癌症学会发布研究成果声明,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为无糖尿病人群的1.2倍。

而美国糖尿病协会则在2010年发表报告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癌症的风险要比无糖尿病人高20%-50%。

同一时间在中国的一项慢病前瞻性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最高,最高可达2倍。

糖尿病是如何发展成为癌症的?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临床统计,糖尿病患者患癌几率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背后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直到2018年7月19日,我国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施扬/石雨江教授发布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科研成果揭示了背后的原因。

简单来说,人在生下来后就带有一群抑癌基因,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发生和生长,其中有一个基因叫做TET2蛋白就是属于这一群中的一个。

研究发现,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DNA上的5mC向5hmC修饰的转化,在癌细胞中可以明显的发现5hmC水平出现广泛的下降,间接说明TET2抑癌功能在下降,在临床上,可用来判断癌症恶性的程度高低。

好了,这还不是最可怕,可怕的是在糖尿病患者的体内也发现了5hmC水平出现明显下降,进一步发现,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抑制身体内一种叫AMPK蛋白激酶的活性,导致了TET2Ser99磷酸化与TET2蛋白稳定性降低,从而减少了TET2蛋白生成5hmC,上面已经说到,一旦5hmC生成减少,则意味着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降低,发生肿瘤的风险增高。

糖尿病患者容易导致哪些癌症风险增加?

当然并非所有的癌症种类都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肝癌、胰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患病的风险最高。

专家认为,肝脏本身就参与血糖的调控,高血糖反过来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从而糖尿病成为肝癌的独立发病因素,而胰腺作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器官,影响更为明显。

此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女性糖尿病患者患任何癌症的几率都比男性高6%,怀疑是雌激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糖尿病患者可用二甲双胍防癌症

糖尿病人除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外,积极控糖在预防癌症上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而其中,研究显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患癌的风险低于使用其它降糖药物的患者。

石雨江团队表示,主要是二甲双胍能增强TET2的活性,从而对肿瘤达到抑制作用。

中国学者率先发现糖尿病与癌症之间新通路 助力癌症防治

研究人员揭示了一条新的糖尿病高血糖和癌症内在关联的表观遗传通路,并阐述了新的二甲双胍在抑制肿瘤中的表观遗传作用机理。复旦供图

中新网上海7月19日电(记者 陈静)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比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也在降低癌症风险上展现出优良成效。

在糖尿病和癌症这两种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仍未被科学研究发现的联系?为何防治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也能够在预防癌症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复旦大学19日披露,该校生物医学研究院施扬/石雨江教授团队的创新成果重新审视致癌背后的原因,为糖尿病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一条不同于以往代谢视角的新通路。

据介绍,研究不仅揭示了糖尿病与癌症之间确实存在着传导通路,还指出,部分糖尿病治疗药物也能有效地降低部分癌症爆发的风险。该项研究对于理解糖尿病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肿瘤防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更多可能。

这项重大科研成果北京时间1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据透露,该课题由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哈佛布雷根医院合作完成。

据悉,直至今日,癌症依然是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究其根源,导致癌症的原因有许多。除了为众人所熟知的DNA序列突变与基因遗传,还有许多来自于基因密码之外的因素。如水、空气、营养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对人体遗传性状进行调控,使得一部分健康基因组产生非正常表达,甚至是“失语”。当身体内原本坚固的抗癌防线逐步失去效用,患癌症的风险自然也就增高了。

营养环境是如何影响癌症的产生呢?石雨江团队经实验发现,在环环相扣的连锁反应之下,高糖环境最终会破坏5-hmC(一种表观遗传新标志物)表观抑癌修饰的生成。表观抑癌修饰变少了,患病风险自然大大提高。

既然糖尿病与癌症之间确实存在着传导通路,那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药物是否也同样对预防癌症有一定帮助呢?为了验证猜想,石雨江团队以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为例进行了实验。 研究发现,二甲双胍通过一系列过程对肿瘤生长达到抑制。

研究团队发现,少摄入糖分,保持体内血糖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对防治部分肿瘤有着积极作用。此项研究也将为更多临床研究和预防癌症的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石雨江表示,自己和团队所做的不过是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打开一扇全新的窗户,后续完善与临床应用仍有待不断探索。石雨江表示:“做科研就像是许多学者共同绘制一幅画作,一步步点亮科学未知的地图。有人为画作添上鼻子,有人画一双眼睛。我们每个人所做的其实都只是这幅画作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但是当这些微小的拼图一块块连接在一起时,科学的图纸就会变得越来越宽阔。”(完)

癌症伴糖尿病患者,既要补充营养又需控制血糖,两边为难怎么办?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可引起广泛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肿瘤合并糖尿病时,其糖尿病症状往往被肿瘤的临床表现所掩盖,只有在进行常规的生化检验时才被发现。肿瘤合并糖尿病是一种护理起来很棘手的患者,饮食护理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合理地控制饮食,均衡营养,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饮食护理要贯穿糖尿病防治的始终,既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又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护理方法

规则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通过合理地控制饮食,使患者的血糖、尿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以改善或稳定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一般来说,按患者理想体重(kg)和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确定其所需饮食。理想体质量简易公式为:理想体质量(kg)=身高(cm)-105或理想体质量(kg)=[身高(cm)-100]×0.9。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较之单纯肿瘤患者的要求更为严格。

肿瘤属消耗性疾病,加之部分肿瘤患者感到面临死亡而悲观绝望,情绪不稳定,过度进食,引起急性代谢紊乱,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做好饮食护理和指导,尤为重要,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为宜,而糖尿病不宜选择高热量食物,此时要与营养师配合,制定出不同患者的相应饮食计划,合理搭配膳食,改进烹调方法,做到定时、定量、定餐。患者还须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减少不良刺激,禁食生、冷、干、炸、烤、煎及辛辣食物,多喝水,多吃萝卜、蒜苗、生黄瓜等可产气增加肠蠕动的食物,控制零食,嗜烟酒者要劝其戒除,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

如患者有进食梗阻症状,则应禁食,给予静脉高营养。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后,继续按医嘱用药与进食,使之懂得饮食疗法是一项基本治疗方法,以及控制饮食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从而心理上主动接受并配合治疗,长期坚持治疗,将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样可以延年益寿。

化疗期间的饮食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病情、饮食习惯等因素,指导其饮食科学搭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蛋白质的供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大肉、豆腐、豆浆、鸡蛋等,增加主食营养丰富性,比如小麦面条加鸡蛋,豆腐瘦肉末汤,大肉或鱼肉饺子等;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取量高于机体消耗量。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化疗患者消化系统功能异常议胃肠道功能障碍为主,胃肠蠕动变慢,导致消化不良,食欲降低,此时应多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粗粮、蔬菜、水果为主,比如萝卜、山楂、南瓜、香蕉、等为主,主食以面条、各类粥为主。同时,砸具有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作用,可帮组缓解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症状,因此应增加砸的摄取,比如进用富砸矿泉做饭,食用富砸鸡蛋、富砸麦芽等。

食物烹饪的时候应做到色香味俱全,以调动患者食欲,蔬菜能不切的可以不切,能能煮的不炒,能整吃的不磨碎,一般薯类、蔬菜等不要切得太小或成泥状。宁愿多嚼几下,肠道多运动,对增强胃肠动力、血糖控制有利'在化疗期间,患者应多饮水,以加速机体对化疗药物的代谢,同时还能纠正因频繁呕吐所致的水电解质紊乱,但对于存在心功能不全者,应注意饮水量,避免出现心衰。

化疗患者由于药物作用,往往存在造血能够障碍,出现贫血症状,机体免疫力下降,应增加黑木耳、香菇、银耳、金针菇、灵芝等的摄人,另外还可给予甲鱼、鲫鱼、鸡、鸭等炖汤食用,也可在熬制小米、大米、玉米等粥的时候加人薏苡仁或黄芪,以促进白细胞数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对癌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溶解、破坏等生理作用,同时,薏苡仁中镁含量较高,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赖氨酸抑制和减轻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

另外,花生仁、红枣等对促进红细胞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很不错的食材,应增加其摄取量。对于食欲减退者,可给予山楂茶代饮,睡前饮牛奶,用芦笋熬粥食用,均可改善睡眠质量,预防肿瘤细胞扩散等,同时还有效控制了糖份的摄人,避免高血糖的发生,对稳定患者血糖具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