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57(糖尿病57岁早上空腹血糖)

医脉通心内频道 0
文章目录:

57岁糖尿病患者,突发意识丧失,你想到病因了吗?

病例简介

57岁男性,既往糖尿病史,因“短暂性意识丧失”送诊。医护人员发现其血压低、缺氧、间歇性意识障碍。患者否认胸痛,伴有呼吸困难。

体格检查显示,患者病情危重貌,出汗,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呼吸频率35次/分,收缩压60 mmHg。心前区高动力状态,右心室隆起,听诊无杂音、肺音清,双下肢水肿。

血清乳酸6.8 mmol/L、肌酐1.6 mg/dl、肌钙蛋白68 ng/ml(正常值≤20 ng/ml)。动脉血气分析显示,在100%吸氧的情况下,pH为7.32,PCO2为26,PO2为86。初始心电图,如图1所示。

图1 急诊心电图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该如何治疗?

病例分析

心电图显示V1和V2导联ST段抬高,I、II、III、aVF及V3-V6导联ST段压低。aVR导联ST段抬高,呈S1Q3T3 型,肺型P波。心电图鉴别诊断包括前间壁心肌损伤和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

给予肝素、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血管加压药和气管插管治疗。D-二聚体>20000 ng/ml。急诊冠脉造影显示非阻塞性病变。肺动脉造影显示双侧肺血栓栓塞,左肺动脉完全闭塞,右肺动脉次全闭塞,如图2。

图2 肺血管造影(前后位)显示左肺动脉完全闭塞,右肺动脉次全闭塞,主肺动脉和双侧肺动脉有较大的充盈缺损

尝试应用猪尾导管和硬导丝进行机械碎栓取栓后未能使肺动脉再通。由于严重的持续低血压,启动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阿替普酶治疗。24h后的CTA显示持续性双侧PTE(图3),遂行手术取栓治疗。

图3 直接机械取栓失败及静注阿替普酶后的CTA图像

注:主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可见大的充盈缺损,左肺动脉无血流,右肺动脉血流极少;ECMO后,患者行血栓切除术

术后心电图如图4所示,急诊心电图所示的异常已缓解。经过6周的治疗后,患者出院。对遗传性高凝状态的评估结果为阴性。

图4 血栓切除术后心电图

注:I导联的大S波和Ⅲ导联的Q波已消失,aVR、V1和V2导联的ST段正常化;侧壁导联的T波倒置仍存在

初始心电图显示V1、V2及aVR导联ST段抬高,呈S1Q3T3型,侧壁和下壁导联ST段压低。结合体格检查显示的右心室压力超负荷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强烈提示PTE。急性ST段抬高的心电图模式与PTE的院内并发症(OR=4.2)及死亡(OR=6.3)风险增加相关。PTE患者无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与预后良好相关(与有缺血性改变相比,OR=0.13)。

PTE的其他心电图指征包括V1导联的QR型、QRS碎裂波,Ⅲ、V1和aVR导联的ST段抬高。PTE心电图的荟萃分析显示,V1(OR=5.14)和aVR导联(OR=3.3)的ST段抬高为院内并发症的预测因素。当≥7个导联出现T波倒置时,临床恶化的OR为16.8。此外,肌钙蛋白水平升高也可预测PTE死亡率。本病例表明心电图的缺血性改变与急性PTE的临床恶化密切相关,提示患者应进行更积极的治疗。

知识链接:肺栓塞的治疗

一旦肺栓塞确诊,应立即开始抗凝治疗。对于需要进行溶栓、导管导向治疗或栓子切除术的患者而言,应首选普通肝素。一旦达到血流动力学稳定,直接口服抗凝剂便为低危和中-高危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可考虑进行系统性溶栓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

尽管未观察到短期死亡率的显著性降低,但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仍建议高风险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进行系统性溶栓治疗,以改善血流动力学、逆转右心室扩张、预防血流动力学失代偿。然而,系统性溶栓治疗与大出血相关,包括6%的大出血和3%的颅内出血。有系统性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可进行半剂量溶栓治疗,以改善右心室应变和肺动脉压力。

1.导管导向治疗

考虑到系统性溶栓治疗的大出血风险,可进行导管导向治疗,以减少溶栓药物的剂量或避免溶栓药物。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导管导向溶栓治疗和机械血栓切除术。总体而言,导管导向治疗的相关风险较低,颅内出血风险为0.35%,主要并发症风险为4.6%。指南建议,有相对禁忌证的中-高危肺栓塞患者使用导管导向溶栓治疗;建议有绝对禁忌证或溶栓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导管导向血栓切除术。

2.外科栓子切除术

对于有溶栓治疗绝对禁忌证、溶栓治疗失败或在溶栓治疗前有可能导致死亡的心源性休克患者,推荐外科取栓治疗。对于右心血栓或血栓穿过卵圆孔(运送中的血栓)的患者,手术取栓被认为是一线治疗。手术取栓的风险取决于患者的基线血流动力学状态和合并症,据报道其风险≤11%。

3.机械循环支持

高危肺栓塞和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或血流动力学衰竭的患者,应考虑进行机械循环辅助支持治疗。当与上述治疗相结合时,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是有效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生存率和低并发症风险。VA-ECMO可提供完整的血流动力学支持,与氧合器结合(输出量高达5-6L),为患者提供氧合和通气支持。重要的是,VA-ECMO可绕过肺循环,降低右室预负荷,减少右室扩张,且不影响肺动脉压力。在肺栓塞病例中,还描述了使用心脏泵的右心室支持治疗。在肺栓塞患者中,尚无研究比较这些装置与VA-ECMO的疗效和安全性。

4.支持性护理和随访

若患者无法耐受抗凝治疗,则指南建议使用下腔静脉过滤器。目前,前瞻性试验尚未证明,在抗凝治疗时联合使用下腔静脉过滤器是否有益,但可在严重、移动或近端DVT患者中使用。对于可回收过滤器,应尽快移出。

此外,患者应进行门诊随访,以评估肺栓塞复发,指导进一步抗凝策略,进行全面的凝血功能评估,并评估可能的持续性右心室功能障碍和慢性血栓栓塞疾病。

文献索引:

[1]Stephen C. Infanger, G. Neal Kay. A Chief Complaint of “I Am Going to Die!”. Circulation. 2020; 141: 1927–1929.

[2] Management of PE. ACC. Jan 27, 2020.

身体出现4个症状,或说明糖尿病在恶化,别不当回事

得了糖尿病二十年,查出癌症,是巧合还是必然?

李大叔今年57岁,得了糖尿病二十多年了,上个月因为腰痛、血尿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PSA明显升高,做了前列腺穿刺后确诊为前列腺癌。

李大叔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患上了癌症,整天琢磨,联想到自己的糖尿病,总觉得癌症和糖尿病有关系,糖尿病碰上癌症,究竟是不是巧合呢?

一、研究:糖尿病或会增加多种癌症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上海相关数据库的信息,就2型糖尿病和患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展开了研究。研究人员选取了共超过41万人次的2型糖尿病受试者,这些受试者在2013年7月~2016年12年期间均无癌症病史。随后研究人员对受试者随访至2017年12月,共有8485名受试者新确诊癌症。

此次研究表明,和正常人相比较:

1、患有2型糖尿病的男性,患癌风险增加了34%,风险最高的为前列腺癌,增加了86%。总的来看,糖尿病会增加男性多达11种癌症风险。

2、患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患癌风险增加了62%,风险最高危鼻咽癌,增加了2倍以上。总的来看,糖尿病会增加女性多达13种癌症风险。

近期,大庆研究,也发现糖尿病和癌症有着紧密的关联,糖尿病患者患癌的风险比正常人增加了2.34倍,患癌风险的增加在平时血糖波动大的患者身上更加明显。

糖尿病为什么会成为这么多种癌症发生的“帮凶”?究其原因,主要和两点相关。

二、糖尿病为何会成为癌症“元凶”?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杜时雨表示,糖尿病会从多个机制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其中这两个非常典型。

1、高血糖的影响

长期高血糖会给体内正常器官带来慢性刺激,还会影响到身体的能量代谢,从微观上对DNA带来损伤,会很大程度的促进正常细胞癌变。

2、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在细胞分化、增殖以及人体生长发育上都有重要促进作用。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会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合成,导致体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减少。其生物活性会因此而增加,继而起到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

此外,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异常升高均会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从而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增加肿瘤血液供应,让肿瘤在体内可以“茁壮生长”。
值得强调的是,糖尿病是癌症一个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我国有1.29亿糖尿病患者,也不是人人得癌症,也有很多癌症患者血糖正常。介绍这项研究只是在提醒大家做好血糖管理,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管不好,病情持续恶化,肾病、心脏病、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都可能找上门来。

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现这四个异常症状时,警惕是病情持续恶化发出的信号。

三、身体出现这些表现,要警惕是不是病情在恶化

1、血糖居高不下

服药治疗、改变生活习惯之后,血糖依旧无法达标的话,很可能是在警惕病情恶化,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经常感染

糖尿病会损伤患者的免疫系统,使患者日常发生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如若在短时间内发现身体感染次数增加、需要较长时间恢复等,一定要警惕,较为常见的为尿路感染、酵母菌感染等。

3、手脚有刺痛麻木感

血糖长期控制不利会导致全身神经受到影响,特别是手脚会出现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麻木、刺激感,也有一些患者会有神经痛症状出现,神经痛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意部位。

4、三多一少症状加剧

糖尿病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饭量、尿量、饮水量增多,体重减轻,在血糖控制稳定后这些症状也会逐渐稳定。近期如若发现这些症状持续性的出现,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一定要警惕是病情恶化导致的酮症酸中毒、尿崩症等引起。

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治愈糖尿病,大部分患者需要终生服药控制血糖。而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甚至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对于年轻人而言一定要及早进行糖尿病预防工作。

四、一半成年人正在迈向糖尿病,做好预防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有50.1%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每天新增的糖尿病患者超过1.6万人次,且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无论是出于防癌还是控制疾病的角度,想要预防糖尿病发生,做好这五件事非常重要。
1、管住自己的嘴

生活中的一日三餐都要定时定量的吃,特别是早餐一定不能省略,食物的选择上要注意多吃全谷物、少吃主食、多吃豆制品以及多吃果蔬。同时还要注意减少摄入甜饮料,日常的饮品建议以水为主,也可以适当地喝一些绿茶,对于预防糖尿病发生很有好处。

2、迈开腿

体重超标会大大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建议普通人日常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这样做可帮助保持健康体重,促进胰岛素敏感性。

3、控制体重

日常可关注自己的腰臀比,这个数值是预测肥胖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值越小说明越健康。一般情况下,女性的腰臀比应该保持在<0.85、男性<0.9,超过这个数值时则要及时减重。

4、戒烟

每天吸烟量20支以内,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88%,同时还会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为了健康着想,还是要尽早戒烟!

5、控制情绪

情绪会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下容易导致气机郁结。而糖尿病本身就是内分泌系统失调所致的代谢病,不良的情绪会促进代谢问题发生,也容易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是个常见的疾病,但是却会给健康带来非常大的威胁。预防它其实并不难,从生活上的一些细节去做出改变即可。看完文章的你,做好改变的准备了吗?

参考资料:

[1]《这不是开玩笑!中国有一半成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光明君.2018.4.11

[2]《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也增加,尤其是这类癌症!管好这些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保健时报.2021.11.10

[3]《研究显示糖尿病可能致多种癌症风险升高》.光明网.2019.5.2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57岁大叔血糖从13.5降到7.8,医生:他的降糖习惯,值得学习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随之发展的还有人类的基础疾病,今天我们要说是其中之一的糖尿病。全球每十个人中就有四人死于糖尿病,既然它如此严重,那能不能摆脱它呢?

大叔患上糖尿病,血糖水平飙升到13.5mmol/L

57岁的胡大叔与妻子相依为命,30年前胡大叔也是长得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后来胡大叔赶上了做生意的热潮,吃苦受罪,如今将生意打理的十分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长期陪客户吃饭喝酒,胡大叔的身材慢慢变得肥胖,惹了一身的坏习惯,身体素质也慢慢下降。

前几年胡大叔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平时特别容易口渴,上厕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胃口也好,因为平时太忙了,胡大叔并没有把身体的表现当回事,该吃吃,该喝喝。

时间一长,胡大叔的身体出现了频繁乏力的现象,而且半夜醒来时口渴得要命起,来疯狂喝水,体重也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直到有一天,胡大叔在家突然晕倒。

妻子见状赶紧送胡大叔去医院,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了胡大叔患上了糖尿病,血糖水平飙升到13.5mmol/L,这次突然晕倒可能是大脑缺乏氧气引起的,医生告诉胡大叔的家属,幸好送来及时,经过抢救还能恢复生命。

醒过来的后胡大叔 很是后怕,可是又很疑惑,他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患上了糖尿病,因为自己的身体一向不错。

医生和胡大叔解释,年轻时身体再好也不能不懂节制,上了年纪后,身体中的各项器官功能都逐渐衰退,再加上如果经常吃太重口味的饮食,尤其是甜食,平时不运动也会导致三高问题的出现。

胡大叔听了以后连连点头,立即配合医生接受治疗,那么这个病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吃糖太多不良饮食习惯所导致的吗?

当然不只是,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患者的身体变化。

糖尿病的病理变化

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或者作用缺陷,所引起的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多系统的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的病变,功能减退以及衰竭。

发生糖尿病时,葡萄糖不能被利用随尿排出,产生高渗性利尿的效果,患者口渴明显。

另外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胰高糖素分泌增加,加重了高血糖。糖尿病患者肠道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胰高糖素样肽1(GLP-1)分泌也是减少的,而GLP-1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所以GLP-1分泌减少也加重血糖升高。

而且现在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肾脏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也加重了高血糖。

57岁大叔血糖从13.5降到6.8,医生:他的降糖习惯,值得学习

由此可见,胡大叔患糖尿病并不是吃糖太多的原因,更多的是自身身体的变化,随后医生立即给胡大叔注射了胰岛素。

住了一段时间院以后胡大叔就出院了,回家后胡大叔按照医生的嘱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再次去医院检查时,没想到胡大叔的血糖竟然从13.5降到了6.8,医生看了以后都连连夸赞胡大叔降血糖的方法值得大家的学习。

1、控制饮食

想要降血糖,就需要通过饮食来控制糖分的摄入,也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做到减少甚至是不吃高热量和糖分多的食物,还要做到少食多餐的饮食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身体内胰岛素的含量。

虽然说要少食多餐,但们每天的饮食也必须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做到饮食均匀搭配,每天多吃些绿色,健康的蔬菜,少量的新鲜肉类,还有一定量的五谷杂粮,可以多吃些瘦牛肉之类的高蛋白食物,还有菌类。

如果自己不知道要怎么搭配饮食,也可以让医生给你设定一个饮食治疗方案,制定好方案就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去执行。

2、运动方面

每天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使身体更加强壮和健康,而且运动可以燃烧人体摄入的多余营养物质,有助于能量的消耗,还利于控制体重。

在餐后一小时左右进行适量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助于维持餐后血糖值,但是不要空腹或是运动量过大,有可能会造成低血糖。

3、心情愉悦

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或是别的因素,总是容易焦虑、暴躁。

其实这样是对人体健康很不利的,因为在生气的时候,人体的情绪会十分激动,这会直接导致神经系统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

若是人体内的激素水平分泌过多,就会导致血糖值出现升高,所以胡大叔在查出自己血糖高后就决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愉悦的心情才能带来健康的身体。

4、配合医生治疗

回家以后,胡大叔就按照医生给自己的叮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严格按照医生的话做,还会定期测量血糖,对自己的血糖值有一定的把握。

确诊为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大家要做的就是在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法的前提下,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该纠正的一定要及时纠正,各位“糖友们”不要拖延治疗的最佳时机。

总结:

一些正确的降糖习惯大家该学习的还是需要学习,胡大叔一个快六十岁的糖尿病患者都能够坚持的降糖习惯,相信大家也都能够坚持下去,保证血糖维持在一个正常值,才会拥有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