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沏茶(糖尿病泡茶喝的偏方)

小荷医典 0
文章目录:

给糖尿病患者推荐的6种中药代茶饮,还不快收起来!

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就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而中药代茶饮应该是我国茶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如菊花茶清头明目,苦丁茶除热降压,薄荷茶解暑清热,麦冬茶养肺利咽。这些保健茶不仅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还为我们养心怡神,祛病延年发挥了作用。

那么,中药代茶饮适合于糖尿病患者吗?

一般的说来,糖尿病人是可以用中药代茶饮的,但不是所有的糖尿病人均适合或都需要,还是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决定,这同样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有是证用是药”,比如菊花茶用于肝热所致的眼睛红赤或眼睛分泌物多等证,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经常腹泻,属于脾虚证者,就不能饮用。又如人参茶适合于气虚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倘若用于肝火旺胃火盛的患者无异于火上浇油。还有苦丁茶,如给予胃寒患者就好比雪上加霜。所以不能认为中药代茶饮适合所有的糖尿病人。

患者如何自己选择适合的代茶饮?

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茶:

1.糖尿病患者经常有口干舌燥、面红目赤等证,可饮用菊花茶、薄荷茶或莲子心茶以清热明目、清心肝火。

2.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出现便秘,可饮用决明子茶、麻子仁茶以润肠通便。

3.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出现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脾虚可饮用大枣茶等。

4.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经常感到心烦急躁、头晕目眩、口苦舌干,可饮用菊花茶、薄荷茶或夏枯草茶,以清肝泻火降压。

5.糖尿病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出现心悸心慌者可饮用酸枣仁茶、合欢茶以养心安神。

6.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脂血症,可饮用决明子茶、姜黄茶、生山楂茶等以祛脂活血。

代茶饮的中药会不会影响西药的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茶水和药物不能一起用。不仅是西药,还包括了中药。主要是因为茶中有些物质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一般主张服药2小时内不宜饮茶。但我们说得是中药茶,这些中药茶是否可以和西药一起用,是否会影响西药的作用,目前还不得而知,在没有科学的依据之前,中药茶最好不要和西药一起服用,起码要间隔1小时左右。

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梁晓春

有人说糖尿病喝蒲公英茶能降血糖,这是真的吗?专家告诉你答案

每当春夏之际,“蒲公英”这种野菜就成为了大家的“热衷食物”;说起蒲公英,大多数人都在研究其降血糖、治痛风、抗癌等“治病功效言论”,然而,这种所谓的“功效”并非事实,存在科学漏洞。关注蒲公英,它是一种不错的可食之物,但并不是“治病之物”。借些许文字,培养您科学看待问题的“态度”。

吃蒲公英、喝蒲公英水,并不能降血糖、抗癌:

蒲公英是一种“野菜”不假,但它也仅仅只是一种野菜。

需要您明确的是:蒲公英和其他普通食品是一样的,食(饮)用它可以品鉴美味,也可以摄入到某些营养物质,但是真心不存在“治病”的作用。

血糖的升高与很多方面因素都有关系,靠食物并不存在“明确、靠谱的降糖作用”;如果说喝蒲公英水就可以降低血糖,那还要“降糖药物”干什么?

再来说抗癌等一些治病的作用,蒲公英中的某种物质可能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被证实有抗癌、治疗疾病的作用,但动物实验仅仅是动物实验,它与人体并不能直接替换;蒲公英中所含的某种营养素的量其实非常有限,我们单次食(饮)用蒲公英的量又非常有限,两个“有限”所造成的结果就是“靠我们日常生活中喝的那点蒲公英水、吃的那一丢丢蒲公英并不会起到治病的作用”。

另外,蒲公英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比较普通,无论是维生素还是矿物质元素,再或是那些植物活性物质,在其他普通食品中同样含有,没有必要过分推崇。

言于此,你应该明确:
  1. 和甜饮料等一些不健康饮品相比,“蒲公英水”更值得大家选择品鉴,但要保证蒲公英的安全性。
  2. 饮(吃)蒲公英完全可以,但不要把它当成“治病良药”。
饮用蒲公英水,该注意的细节:
  1. 对于蒲公英水而言,可以喝,但不能盲目饮用,单日饮用“蒲公英水”的量不建议超过500毫升。
  2. 饮水要注意温度,饮用“接近于体温的水”,最高温度不建议超过65摄氏度。
除了饮水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吃蒲公英:
  1. 蘸酱吃:别太咸,少吃点。
  2. 焯水后凉拌吃:焯水一分钟,加少量的调味品拌着吃。
  3. 与肉食搭配,蒸包子食用:荤素搭配,当以主食。
  4. 蒸着吃:不错的美味品鉴方式。

蒲公英,可以吃,但并不神奇;安全品鉴,不给自己找麻烦;希望您用理性的态度看待任何一种食物(药食同源的物质),科学食用并汲取营养。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简便、有效!中医推荐五个糖尿病泡茶方

编者按:糖尿病泡茶方是其临床常用的一个简便方式,符合中医简便、有效的原则。五个泡茶方介绍给糖友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泡茶方。(以下方剂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
  • 本文转载自首都中医,内容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微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删除。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