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通宵糖尿病(糖尿病可以通宵工作吗)

新华网 0
文章目录:

上夜班更易患糖尿病?研究人员称连续熬夜有害健康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外媒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研究人员在《PNAS》杂志发表文章称,连续熬夜会打乱一百多个不同的蛋白质的“时刻表”,其中包括与新陈代谢和血糖相关的化合物的内部时钟。

报道称,6名年龄不到30岁的健康男性参与了此次试验。

头两天,试验参与者起居正常,然后将他们逐渐转到相反的模式:夜里活动和吃饭,白天睡八个小时。

专家们每四个小时对他们的血液做一次化验。通过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研制的设备看到了1000多个蛋白质活动的“时刻表”,打乱生活秩序导致129个化合物变形。

例如,出现了促使肝脏发送更多的糖进入血液的胰高血糖素。研究表明,夜间精神倍增能促使这个活跃性达到顶峰:这就说明为什么上夜班的人比正常上班的人往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经常通宵小心糖尿病 2性糖尿病日常有哪些要注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对于年轻人女性朋友来说,经常加班加点是比较正常的事,不过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不要因为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过度疲劳而使糖尿病疾病有机可乘,而且不少人发现经常熬夜身材不但没有瘦反而胖了一点了。那么,经常通宵会导致2型糖尿病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对长期值夜班的人群进行了长期随访调查,结果发现,从事夜班工作3年以上的女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了20%;而从事夜班工作超过20年的女性,2型糖尿病和老年痴呆风险增加了60%。

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糖尿病高危人群来说要注意避开糖尿病的诱发因素,调节平时的饮食结构和运动方式,尽量不要一休息就呆子屋子里不喜欢出去玩,这样也是很容易患上一些疾病的。对于经常需要熬夜工作的女性朋友要适当的调节身心,缓解身体压力。工作压力和轮班工作促进妇女2型糖尿病的发生。在男性中,工作要求高、工作紧张度高以及积极的工作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2性糖尿病日常有哪些要注意

注意一:2型糖尿病患儿首选二甲双胍

该病例患者为儿童,且属于2型糖尿病,选用降糖品种时要格外注意,一般首选二甲双胍。因为该药物是第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且二甲双胍在临床上使用多年,是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降糖药。

注意二:2型糖尿病患儿不宜选择磺酰脲类降糖药

格列本脲属于磺酰脲类降糖药物,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儿童使用也容易引起低血糖,也不宜选择使用。

注意三:使用胰岛素要严格把握使用指征

对于儿童来说,使用胰岛素相对是安全的,但要有明确的使用指征,不能够盲目使用胰岛素。对于饮食控制不佳、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使用胰岛素;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也可使用胰岛素。另外,当一些儿童糖尿病很难区分是1型或2型时,为了尽快控制血糖,可以考虑选择使用胰岛素治疗。当存在严重感染、外伤、大手术等严重应激情况时,也可选择使用胰岛素。

注意四:注意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不良反应可能会更敏感,因此要注意使用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低血糖反应。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低血糖对大脑发育有显著的影响。另外,应注意降糖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尤其是α-糖苷酶抑制剂因其胃肠道反应明显容易不被儿童和青少年接受。另外,使用格列本脲还会引起造血系统损害,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值得临床医生关注。

经常通宵可能会致2型糖尿病

经常通宵会导致2型糖尿病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对于年轻人女性朋友来说,经常加班加点是比较正常的事,不过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不要因为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过度疲劳而使糖尿病疾病有机可乘,而且不少人发现经常熬夜身材不但没有瘦反而胖了一点了。那么,经常通宵会导致2型糖尿病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对长期值夜班的人群进行了长期随访调查,结果发现,从事夜班工作3年以上的女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了20%;而从事夜班工作超过20年的女性,2型糖尿病和老年痴呆风险增加了60%。

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糖尿病高危人群来说要注意避开糖尿病的诱发因素,调节平时的饮食结构和运动方式,尽量不要一休息就呆子屋子里不喜欢出去玩,这样也是很容易患上一些疾病的。对于经常需要熬夜工作的女性朋友要适当的调节身心,缓解身体压力。工作压力和轮班工作促进妇女2型糖尿病的发生。在男性中,工作要求高、工作紧张度高以及积极的工作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2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癌风险升高

对日本成年人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癌症,特别是某些特殊的组织,例如胰腺和肝脏。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9.8万名糖尿病男性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患癌症的几率比无糖尿病的男性高27%。同时,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可能容易患某些癌症。

专家指出,2型糖尿病可以产生过量的胰岛素(高胰岛素血症),促使肝脏或者胰腺的癌细胞生长,同时,糖尿病也可以改变性激素的水平,易引发女性的卵巢癌和男性的前列腺癌。因此,糖尿病患者对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大警觉性。

糖友易患癌的原因

1、机体为了维持一个比较正常的血糖水平,自我调节机制会让胰岛β细胞“超负荷工作”,这会诱发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既是降血糖的激素,也是促进细胞增殖的生长因子,高胰岛素血症会增加肿瘤的风险。

2、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数人比较胖,爱吃高脂肪、高蛋白或腌制、烧烤的食品。这些食物,特别是高脂膳食会增加肠癌风险。

3、高血糖作用。糖友的血糖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这些恰好是肿瘤细胞的“营养来源”。

4、长期的糖毒性、脂毒性会损害机体。如高血糖可能诱发糖尿病性胃轻瘫,导致胃动力不足、胃酸分泌减少,由此,胃负担加重,一些食品中的成分转化为致癌物,并在胃中的逗留时间延长,再加上高血糖会影响胃部血供,这都可能成为“培育”胃癌的土壤。

从源头上治理糖尿病

不是人人宜做减肥手术,但通过减肥来控制甚至治疗糖尿病,却逐渐成为内分泌科医学专家的攻关目标。

当然医学减肥治疗糖尿病,前提是病人本身的胰腺功能未受损坏。这是由于医学减肥是从解决营养过剩的源头着手的。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糖、蛋白质和脂肪,前两者可直接吸收,而脂肪则需要贮存于肝脏,然后由胰腺这个“搬运工”从肝脏“仓库”搬至人体各部位。如果营养过剩,脂肪最先在肝脏堆积,然后是人体活动不足的肚皮、臀部、后背等,最后堵在血管里。而“搬运工”也越来越吃力,因为“路远量大”,表现出来就是胰岛素功能下降。

打胰岛素、促泌剂等都是从增加“搬运工”这一治标原理出发的。而医学减肥,则是先减体脂,再减血脂、肝脂,通过医学体检、科学治疗、长期跟踪指导的“组合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脂肪体内体周堆积,等于为“搬运工”减工作量,胰腺功能自然得以减轻甚至恢复。

减肥难是公认的,徐谷根表示,医学减肥组合十法可变难为易:包括心理治疗、埋线抑制食欲、针灸减重、贴耳减肥、运动疗法、饮食调理、日记疗法、药物疗法、洗肠疗法、干细胞活化等。据悉,医学减肥组合十法以7~14日为一个疗程,并且成效无关男女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