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求医(看一下糖尿病的治疗)
糖友之声 | 一年痛苦艰辛的求医之路!
作者介绍:大家好,我是小祝,今年42岁,家坐落在北京市的一个远郊密云县。我是农民出身,曾做过文字录入员和汽车检测员,家里兄弟姐妹五个,从小生活非常困难,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挣工分,年龄很小就要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喜欢静静地听歌曲,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就一切都忘记了。
2011年上班的时候,我发现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三多一少”的现象,走路就象踩棉花似的没有力气,然后才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到县医院一查,空腹血糖高达13.4,我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当时的我仿佛觉得天塌了一般,那么的无助,从此开始了药物治疗。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我照常上班,照常那样的忙忙碌碌,该怎么吃就怎么吃,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直到2014年11月5日的那一天,我的右眼出现了几个黑点,开始我并没有在意,以为是上火了,老公说可能得飞蚊症了。没敢耽搁赶紧去县医院眼科看病,医生查了眼底,说是眼底出血了,问我是不是有糖尿病,我说有,医生说这是糖尿病合并病症的“视网膜病变”。这时我的空腹血糖仍然超10点,医生说马上就得造影,造影前你必须把血糖降到空腹8点以下。这让我非常着急,怎么才能把血糖降下来呢?回来的时候我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如果我真的看不见这个世界,看不见花开落,连自己的衣食起居都依靠别人的照顾了,那么在这个世界上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是我开始加大了药量并在饭后做走步的运动,血糖很快降到了8点以下。终于能造影了,结果很快出来了,医生说是有很多出血点和新生血管,先考虑用激光治疗,看看能不能把出血点封住。这时我的眼睛视力明显下降,激光治疗的效果并不好。我的心痛苦极了,原来看起来很简单的家务活也做不了了,重担一下子落到了老公的肩上。每天他都要上班、买菜、做家务,还要开车带我出去,到人少的马路上陪我散步降糖。那段时间血糖总是控制不好,什么甜的东西都不敢吃了,老公上网查什么饭适合我吃,什么菜适合我吃,最后给我蒸杂粮饭吃,吃一些拌菜,糖总算是降下来了,可是营养却又跟不上了,查全血时好多项目数值都不合格。记得那时吃的很少,开始时总觉得饥饿,后来等把胃饿小了也就习惯了。
到了12月份的时候,我的左眼也开始出现了一条黑线,医生说这种毛病如果一只眼坏了,另一只眼早晚也得坏。十几天以后,视力下降特快,右眼大面积出血,长满了增殖膜,象在白纸上打翻了墨水瓶似的,什么也看不清了。随后两眼交替出血。老公这时急坏了,上网查询说北京一家中医院可以治疗这种病。2015年1月份我们去了那家医院,那时我的医保卡还没有下来,一个月药费要八千多元,我不想拿了,因为太贵了,可是老公说什么也不听我的话,说只要能治好我的眼睛,卖了房子也给我治病,一连拿了三个月的中药。
到了3月下旬,我的医保卡终于拿下来了,拿药便宜了很多。开始吃中药时 ,眼里的出血暂时得到了控制,但是却时好时坏,一只眼里的血刚吸收回去了,另一只眼里的血很快又出来了,两只眼交替的出血和吸收,让我的心情象做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的,心里总是感觉没底。到了4月份两只眼睛更重了,我已经看不清脚下的道路了,也不能自己上下台阶了,我只能自己呆在家里。五月份了,好多花都争相开放,我最喜欢看五颜六色的花了,可是那万紫千红的景象我再也看不清了,只能模模糊糊的看见花的轮廓,这时我多想有一双手搀扶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让我看见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这一切都不可能了,万念俱灰,我想到了死,我才四十多岁,怎么要承受这样的煎熬。在老公没有空的时候,懂事的儿子会搀扶着我出去散步,星期天会把全家的衣服都洗干净,他也快中考了,学习也非常紧张,可是他还是细心的照顾我。我还有未成年的儿子,还有疼我的老公,我怎么忍心离开他们。后来老公在网上好不容易挂上了同仁的特需号,专家说只能手术了,左眼已经网脱了,不能再等了,右眼还能在撑一段时间,可能在本院做排不上队,我给你介绍一家私立医院,也是我主刀,手术费要六万多,我们平常百姓怎么拿的出。在中医院拿药时问专家,他说不要手术,吃中药可以把网脱吃上去,我信以为真,每天吃三袋中药,一天就要三百多元。可是到县医院一照片子,网脱没有一点好转,反而累及到了黄斑,如果再不手术,马上就要失明了。在2015年4月份的时候,我又去县医院看病,正好赶上北大医院的眼科专家张士杰博士来我们县医院出诊,当时就建议左眼先手术,但是需要先把血糖控制好了。我当时还在犹豫不决,没有马上答应。因为手术有风险,做了有的人可能有所好转,有的人可能维持现状,有的人可能会看不见了,当时我的心乱死了,说回去考虑一下。老公依然那样忙碌,依然开车带我出去散步,这时我知道了血糖高是祸根,只有把血糖降下来,病才会有所好转 ,老公上网查询关于糖尿病的知识慢慢地念给我听,我知道了糖尿病要少食多餐,营养均衡,于是我管住嘴,迈开腿,从此血糖得以控制。
2015年6月9号,我又到北大医院去找张医生看病,张医生说还是做手术吧!即使看不见了也要做,这是为了保住眼球,要不眼珠就瘪了,那时多难看呀!我最后决定手术,我还这么年轻,我必须赌一把。6月11号,我在北大医院做了左眼玻切手术。这时的老公心里也很难受,因为他既要陪我手术,又要担心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也在病重住院,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儿子也面临中考,一家子的重担都压在老公的肩上,可是老公却没有一句怨言。我刚做完手术时,开始时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感觉到一点光亮的反应,医生说没关系, 慢慢就会恢复好的。又过了几天,眼睛渐渐的可以看见点东西的轮廓了。我一个人住在医院里,左眼还不能看清东西,右眼里又都是血。有一次因为左眼眼压高,我晕倒了,把医生和护士吓坏了,他们赶紧叫救护车拉我去急诊照CT,回来护士细心的照顾了我一晚上。当时我多么希望老公能在我的身边,我要是醒不过来了,那就是生离死别呀!在医院住了22天,我终于可以看见0.07的视力了,张医生说我可以出院了,我当时高兴极了,回到了家里,由于我眼里的气泡还没有完全吸收,我依然还要趴着睡觉,依然低头走路,可是我左眼的视力一天天的有变化了,逐渐可以看清东西了。这时儿子中考的通知书接到了,儿子很争气的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他真的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我的心情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经过3个多月的恢复,我的左眼视力达到了0.5以上。可是右眼依然反复出血,最后我再一次下了决心,在11月19号在北大医院做了右眼的玻切手术,医生护士全都细心的护理,使我终于可以看见东西了。我开始相信医学真的是发达了,在小小的眼球上都可以动手术。在此我要感谢北大医院眼科张士杰医生和病房里的那些医生和护士们,是他们用精湛的手术和精心的护理,让我重新的看见了这个美丽的世界。现在我的左眼视力0.6,右眼视力1.0。每当早晨醒来看见第一缕温暖的阳光的时候,每当我能够给儿子做饭、收拾屋子、买菜的时候,每当出去散步,春风徐徐地风吹在我的脸上,看见身边的车辆、行人的时候,我都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的亲切,心里感觉暖暖的。我终于又可以走出家门,去看那红的花、绿的草,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冬天树梢上洁白的雪花,世间的万物都能清楚的呈现在我的眼里。
这就是我一年多来艰辛治病的经历,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对眼底患病的糖友们有所帮助。
征稿
zhenggao
一、作品要求
文章内容为糖友控糖经验。
文章必须是作者原创。
题目自拟,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健康。
二、投稿方式
QQ:625113537
邮箱:625113537@qq.com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吧!
微信公众号:控糖卫士
血糖“居高不下”,五驾马车立功——“老糖友”省二院求医记
70多岁的魏阿姨(化名),患2型糖尿病已有30年,一直坚持治疗,但近半年血糖数值“居高不下”。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经过医生精心治疗,几天后,血糖达标,心情激动的魏阿姨一再向医生表达谢意。
30年坚持治疗
近半年血糖“居高不下”
据魏阿姨自述,她自患上2型糖尿病以来,始终在与高血糖抗争,前二十年口服降糖药,后十年胰岛素治疗。从服用药物,到每天2针预混胰岛素,再到每日4针胰岛素,经历了一轮又一轮“血糖下降-不满意-调方案-再下降-再不满意……”的循环。整体血糖值不断升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也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
近半年,其空腹血糖一直大于10mmol/L,餐后有时高于20mmol/L,魏阿姨无奈中寄希望于住院调血糖,于是入住医院内分泌科。
10天精细调整
实现血糖平稳达标
完善相关检查后,医生发现魏阿姨近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高达14.85mmol/L,属糖毒性状态,好在仍留存一些胰岛功能,使血糖平稳达标存在可能。医生鼓励魏阿姨规范饮食,配合药物,力求血糖达标。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董秀丽带领韩云凤、侯文潭两位医师,根据魏阿姨情况为她量身制定了一个治疗方案。初期,先进行短时间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令血糖更快更平稳地下降,尽快解除糖毒性;后期,为提高治疗依从性,尝试调整为每日2次胰岛素注射 口服药降糖。
三位医生一方面精细地调整方案,另一方面医护团队合作,全面运用“糖尿病五驾马车”对患者开展“糖尿病教育”,指导“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经过10天的精心治疗,魏阿姨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
糖尿病危害大
ABC综合达标很重要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有的患者认为就是血糖高点儿,不难受也就不重视;有的因为长期控制效果不佳,从而放弃了达标的想法。事实上,糖尿病对身体的破坏是长期性的,且其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重要器官,比如肾衰竭、心梗、心衰、脑卒中、失明等。因此,进行科学的自我管理,积极寻求医生帮助,实现血糖达标的同时保护胰岛功能十分重要。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治疗策略应当是综合性的,力求实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B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以及体重的控制,即ABC(血糖、血压、血脂)综合达标,将会更有效地避免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
在临床治疗中,有的患者担心胰岛素具有成瘾性,其实,对于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显著修复β细胞功能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随着糖尿病群体日益庞大,一些降糖效果又好又不引起低血糖的、具有心肾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也在不断涌现,让医生有了更多的选择。魏阿姨在短期强化后,医生根据其情况选用了一种注射次数少的胰岛素,再一次实现了血糖达标。
目前,糖尿病还是一个终身病,糖友们不能因没有任何不适,而忽视它的危害,也不能因日常“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的繁琐而试图简化,亦不能将糖尿病等同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降糖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遇有急性病情况、手术、血糖不达标时需要进行及时调整。只有坚持做好比较“麻烦”的自我管理,实现血糖、血压、血脂“ABC”综合达标,才能避免糖尿病并发症带给身体的真正“麻烦”。(通讯员:郭玉环 王晓敏)
胰岛素抵抗、血糖难控制、合并症多?专家给出解决方案
在糖尿病医院,经常会遇到一些肥胖的患者,他们伴有胰岛素抵抗、且血糖波动大以及由此而引发了多种合并症,许多患者因此而感到手足无措,前来求医问药。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副主任医师、宋淑华主任说,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减弱,这不仅可能引发高血糖,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并增加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风险。那么,面对这一系列健康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宋淑华主任今天就为您详细解答:
01
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饮食总量
宋淑华主任说,解决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让血糖更稳定,首先要从饮食入手,因为饮食是治疗的基础。患者应当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这些食物会加剧胰岛素抵抗。相反,应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糙米、全麦面包)、蔬菜、水果和豆类。这些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使血糖波动更加平稳。
此外,将饮食分为多个小餐,避免大量进食或过度饥饿,也是维持血糖稳定的有效方法。患者可以尝试每日三餐加两次小零食的方式,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如苹果、樱桃、燕麦等,这些食物有助于稳定血糖波动,长期坚持可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02
适当运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同时,宋主任还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她说,运动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另一大利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同时,搭配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引体向上等,也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肌肉量,而肌肉是消耗葡萄糖的主要组织,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
宋主任建议,运动应选在餐后半小时进行,这样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葡萄糖的利用,避免血糖急剧升高。对于老年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应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03
药物治疗,科学控制血糖
宋主任强调,对于胰岛素抵抗严重的患者,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甲双胍是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常用药物,它通过抑制肝葡萄糖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此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吡格列酮,也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需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水肿等。
近年来,新型降糖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和SGLT-2抑制剂在临床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司美格鲁肽不仅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还能减轻体重,改善β细胞功能,从而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于合并超重、肥胖以及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的三药联合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
宋主任提醒糖友们,以上用药方案只是举例而言,糖尿病友不可以擅自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并遵医嘱用药,方可达到良好的疗效。
04
控制基础疾病,综合管理代谢状态
宋主任分析道,胰岛素抵抗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积极控制这些基础疾病对于改善胰岛素抵抗至关重要。
因此,控制血压也非常重要,这样可减轻血管压力,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有助于减少脂肪在细胞内的堆积,从而提高胰岛素的作用。通过综合管理这些基础疾病,可以从多方面改善身体的代谢状态,进而缓解胰岛素抵抗。
05
定期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测是治疗胰岛素抵抗不可或缺的环节。宋主任提醒 患者要加强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同时,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也很重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定期监测,患者和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血糖、血压、血脂的异常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策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此外,定期检测胰岛素水平,评估胰岛素抵抗的改善程度,也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06
中医调理,辅助改善代谢功能
另外,中医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瑞京糖尿病医院 中医科由名老中医李蔚主任亲诊,会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制订一些中药方剂,可帮助患调节气血、改善脏腑功能,从而间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瑞京医院还开展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疗法也可能对身体的代谢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07
心理调节,保持乐观心态
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波动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心理调节也是治疗胰岛素抵抗的重要一环。
宋主任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同时,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也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状况。
08
生活方式干预,全方位管理健康
除了上述具体措施外,宋淑华主任建议患者还应从生活方式上进行全面干预。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些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状况。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因短期内的效果不明显而放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