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干燥(糖尿病干燥综合征)
糖尿病会引起的皮肤干燥、干裂,该如何应对?看看这些护理方法
#关注糖尿病# 最近,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咨询我皮肤护理的问题,诉苦到:“因为身患糖尿病,所以很怕冬天的到来,冬天到来意味着烦人的问题产生,皮肤容易干燥,脱屑、瘙痒难受,一不留意就容易感染,感染后伤口很长时间才能愈合。”糖尿病是目前很多人患上的一个疾病,它会伴随很多并发症状,其中包括皮肤干燥症,很多人可能对于糖尿病为什么会造成干燥皮肤以及以及出现了干燥皮肤怎么进行护理是不知道的。针对这个问题,老伍详细跟大家讲解一下: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皮肤干燥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糖尿病会造成干燥皮肤,这个我们人体的皮肤结构包含有表皮、真皮以及皮下组织等。水分从真皮层输送至角质层,角质层含有天然保湿因子,若水分从角质层蒸发,表皮水分会缺失,水分补充与蒸发达到平衡才是好的。而糖尿病的出现很多时候会使人体处于高血糖水平,那样容易导致组织流失水分,导致皮肤缺水,干燥皮肤就出现了。
糖尿病引起的皮肤干燥症护理不及时,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干燥皮肤的屏障功能不良,容易出现皲裂的情况,细菌容易入侵,感染风险增加,并发症风险增加。如容易导致神经损伤、足部对疼痛敏感度降低、血供减少、对抗感染和愈合伤口的能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皮肤出现这些干燥症状,如果不及时护理就可诱发更严重的后果。比如皮肤干燥会引发皮肤瘙痒,患者就会去抓去挠,很容易造成破损、感染,甚至溃疡。而糖尿病患者下肢一旦出现伤口的话,愈合起来是比较慢的。
另外,足底出现老茧也可能会诱发压力性溃疡。这个患者的前脚掌的中间存在老茧,老茧就是一块很硬的皮肤,会对皮下组织形成长期的压迫,进而导致皮下出血。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茧会变的越来越脆弱,最终有一天老茧破了,就形成了压力性溃疡。
如果有继发性的营养性的血管性和神经性病变方面的紊乱,干燥症状便会出现。除了令人生厌的皮肤外观外,很可能出现其他的后果。会增加微生物(各种细菌如念珠菌)的粘附。由于粗糙角质层的错综复杂的环境使得生物群落(各种不同数量的微生物群体)的聚集增加。角质层弹性的降低导致微损伤的形成,从而为传染物提供了进入点。干燥症还使皮肤瘙痒加剧,对某些糖尿病患者造成不便影响。可见要做好护理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进行皮肤护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指出,对于干燥皮肤,须使用皮肤护理膏或霜进行护理,但不能用在足趾间;因为普通乳膏用在足趾间容易造成残留,增加足部感染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出现了干燥皮肤的情况要及时重视起来的,注意每天清洁你的肌肤,切勿使用碱性的清洁剂,要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清洁后彻底擦干皮肤,特别注意趾间护理。
每天检查皮肤是否干燥,是否有可能导致感染的红点。咨询皮肤病医生,是否有感染或者伤口。
在寒冷和干燥的季节要进行特别的护理。饮用充分的水来为肌肤补水。干燥皮肤可以用润肤霜,保湿剂,加湿剂和软化剂来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很少有美容产品是专门针对控制糖尿病干燥症的,可以遵从医嘱使用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护肤霜等。
糖尿病导致了干燥皮肤应该得到及时的治疗,干燥皮肤不单令人生厌,而且会引起不愉快的皮肤瘙痒,并为不受欢迎的微生物群体提供了藏身之处。糖尿病干燥症的治疗须能够改善患者的质量,提高预防性的抗感染措施。
更多皮肤疾病、用药、护理知识,可关注@老伍说药,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共同促进合理用药。
#糖尿病##我要上头条##2019生机大会#
糖尿病人经常口渴怎么办?4个小妙招可帮你来缓解!
一、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糖尿病人经常会出现口渴的现象,实际上是和血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血糖的升高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也就会让尿量增多,从而让细胞失去水分,最后导致口渴的现象发生。因此糖尿病人经常口渴是因为自己的血糖处于上升的状态,所以想要止渴就要先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二、做好饮食调理
糖尿病人在平时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酸味的新鲜蔬果,如山楂、猕猴桃等,这些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充分的咀嚼可以有效的刺激唾液的分泌,从而缓解口渴症状。
三、调理好环境
糖尿病人要注意环境的调理,要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以及湿度的平衡,这样可以防止身体水分流失过多而感觉到干燥,从而导致口渴的发生。特别是在冬季干燥的时候糖尿病人可以使用加湿器来保持环境的湿度平衡。
四、不口渴的时候也要多喝水
一般来说,当正常人的身体缺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口渴现象。而糖尿病人会因为口渴中枢神经长期受到刺激,就会让身体那对缺水的敏感性下降,这样在身体缺水的情况下也感觉不到口渴,所以糖尿病人在感觉不到口渴的时候也要适当的饮水。喝水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能够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也能够让血糖稳定。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才能够降低口渴症状出现的现象。另外在平时要适当的喝水,不过要注意尽量饮用白开水,不要用饮料或者其他饮品代替白开水,只有白开水才能够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而且能够起到降低血液中血糖浓度,如果用饮料或者饮品代替白开水,反而会让血糖出现上升而不能稳定。
糖尿病友如何应对便秘?看看好方法
糖尿病控制不好,会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除了这些,其实便秘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大约2/3的糖友都有便秘,那糖友为什么会出现便秘呢?发生便秘又该如何缓解呢?
01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便秘?
一、与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多以糖尿病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常见。而人体正常的肠道蠕动,正常的排便是受神经支配跟调节的,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可能会出现肠蠕动减少、腹胀、水分重吸收增加,大便就比较硬、干结、难排,出现便秘的症状;
二、饮食不合理。
糖友如果吃的太少,或者饮水不足、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摄入不足,都会影响肠道蠕动,给顺利排便造成障碍。
三、降糖药的副作用。
许多糖尿病患者每天依靠降糖药维持血糖的稳定,而这些降糖药无论是口服的,还是注射的胰岛素,药物的副作用均会对人体胃肠道产生损害,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胃肠蠕动,导致排便困难。
四、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他们年龄高,存在多种疾病,需长期卧床,导致腹肌收缩无力,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另外,还有一些病人活动量少,也会有影响。
五:负面情绪影响。
由于长期患病,糖友很容易情绪低落,而大量的研究表明,不良情绪会抑制胃的正常运动与分泌,也会抑制肠道蠕动,从而导致便秘发生。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便秘不仅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甚至烦躁焦虑,还可导致痔疮、肛裂,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的原因,而一旦糖尿病患者发生便秘,又合并心脑血管病时,用力排便还可引起脑血管破裂,心脏猝死,肠破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倍加重视便秘防治。
02
糖尿病患者如何缓解和预防便秘?
1、饮食疗法:多饮水,多食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如芹菜、丝瓜等。适当吃一些瓜果及“产气”食物,如豆腐、笋、萝卜等,都可以促进肠蠕动,利于通便。同时,还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油腻的食物。
2、按摩:每日揉腹、做收腹提肛运动,提高排便能力。腹部按摩(尤其对有关穴位)有助于胃肠道蠕动、消化与排泄。腹部按摩应沿大肠走向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形按摩,可促进大肠蠕动,有机械推动粪便前行的作用。
3、增加运动:久坐不动是诱发便秘的不良行为,所以,糖友要想预防便秘,应该适当增加活动量,可以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慢跑等。便秘者可重点加强腹肌力量的锻炼,如收腹抬腿、仰卧起坐、下蹲动作等,以促进肠蠕动。对于卧床患者适当增加活动量,指导床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
4、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排便的习惯。良好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是预防疾病的万能药,糖尿病病人一定要克服焦躁、忧郁等坏情绪。另外,还应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每日或隔日1次);但注意每次蹲厕所的时间不要太长,便意不强烈时千万莫用力排便,当心诱发脑出血、心肌梗塞。
5、药物疗法。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逐步使血糖平稳达标,血糖控制得越好,便秘的治疗效果也越好。另外,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建议医生开一些促进肠胃的药物,帮助治疗便秘。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