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农活(糖尿病农户)

中国家庭报 0
文章目录:

有糖尿病,就去干农活

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团队正在京大附属农场进行实证研究,干农活是否能改善糖尿病。研究人员认为,培育植物等对于心理治疗具有一定效果,对于生理治疗的效果尚不明确。干农活不仅可锻炼身体,也让不擅长运动的人能够持续投入其中。现在已有医院开始以干农活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

在京都府木津川市的京大附属农场,3名糖尿病患者身着工作服,一边接受着农场指导员的指导,一边采摘着颗粒饱满的豆荚。他们反复蹲下再站起的动作,30分钟便收获了满满一筐大豆。其中来自京都市东山区的齐藤雅子(75岁)说道:“在田地里既能享受收获的喜悦,又能锻炼身体。”

这是京都大学以糖尿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的研究项目。每周一次,召集60-70岁的患者,调查干农活是否能改善血糖值。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和饮食等生活习惯的改善很重要,养成习惯并非易事。京都大学的池田香织表示:“造成饮食生活等管理困难的是压力。干农活能使身体自然而然地运动,对身心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编译/王一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老王患糖尿病20年,坚持“3多1少”,无并发症,不妨了解一下

老王患糖尿病20年,坚持“3多1少”,无并发症,不妨了解一下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障碍疾病,即血糖(葡萄糖)升高,接着从尿液中流走,所以尿里有糖。具体讲,与人的生活习惯,营养过剩有关,故被谑称为“富贵病”。有很多人也将其叫做“生活方式病”。所以在平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同时生活中也要注意,或许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老王今年72岁,与我父亲同龄,检查出患有糖尿病有20年了。他仍然健康,而且没有发生过糖尿病并发症,老人生活在农村,还坚持种田。按照医生的嘱托,每餐饭前都要注射一支胰岛素,然而才吃饭。由于去医院不方便,老王便自己给自己注射,每天都会进行血糖测量,血糖也基本稳定。对于老人为什么20多年如一日,能稳固控制血糖,没有并发症?老人说出了医嘱,除了注射胰岛素之外,那就是坚持“3多1少”的生活原则,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1、多运动

要多些运动但是不能过于激烈,比如饭后多散步,比较舒缓的有氧运动是最合适。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老王来说,根本没有运动健身的概念,但是他却非常勤劳,经常干农活,自己种了2亩地,自家活干完了,在农忙的时候,还会去帮助他人来干些农活。每天收工后会遵循医嘱去公路边走走。找些人聊聊天,生活也非常有限。

2、多进行血糖监测

老王每天都会进行至少一次的血糖检测,采取空腹检测,这样能够第一时间比较准确地知道自己的血糖情况,每天的血糖变化,而一旦血糖过高,也能及时调控。建议糖尿病患者,多监测自己的血糖。

3、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绿色蔬菜,每天进食蔬菜应该不少于一斤,烹调方式多以蒸煮炖为主,减少煎炸炒等高温烹调方式。

另外要和大家说明的是,市面上的“降糖食品”五花八门,建议您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刻意关注它的标签信息;尽量选择增加了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的食物,当然听从医生的建议,一般不会错。

少吃主食、甜食、咸食

糖尿病患者尽量每天少吃些主食,米饭、面食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糖类,但是又要满足人体的能量需求,必须要吃,因此要控制好量比。而对于甜食,特别是加工的精糖,最好不要碰,对于盐也要减少摄入量,不要吃太咸。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遵循医嘱,按时用药,随时健康血糖情况,一般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生活控制好有益于控制血糖,然而无论是调理生活,还是多吃某些食物,运动等方式,都不能代替药物。但凡说到得太过绝对都是不科学的,即使是药物控制也需要每天监控控制情况,因此医嘱非常重要。

患糖尿病15年,他是如何打赢持久战的

2005年我罹患Ⅱ型糖尿病,迄今15年了,血糖始终控制在6~7.1毫摩尔之间。记得北京一家大医院的内科医师曾撰文称:65周岁以上老年人血糖控制在7.5毫摩尔以下属于正常。由于我血糖比较稳定,血压也比较正常,至今我没有任何并发症,头不昏,眼不花,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许多人说我从外表看只有60多岁,不像是76岁的高龄老人。我长期保持血糖稳定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按时定量吃药糖尿病人要终身吃药或注射胰岛素,才能保持血糖稳定。我每天一日三餐在饭前或餐中吃药。如需要外出,中午不回家吃饭,就随身带上中午吃的药,防止漏服。由于担心几年都吃同样的某几种药会产生耐药性而使血糖升高,我就更换新药。我现在口服两种药:达美康(早晚各吃一片)和盐酸二甲双胍溶片(日服三次,每次2片),治疗效果非常好。服用二甲双胍片不仅可降血糖,还有降体重的作用。我长期保持标准体重。我每三个月到医院抽血查一次血糖,如血糖偏高或偏低,则遵医嘱适当增减口服药剂量。我吃药用白开水吞服,从不喝茶,也不抽烟喝酒。

二是严格控制饮食这是控制血糖稳定最关键的一点。如果不控制饮食,管不住嘴巴,药就白吃了。我大弟比我小两岁,患糖尿病不到两年,老是要吃饱喝好,吃药和打胰岛素血糖都降不下来,两年内已经住院治疗糖尿病六七次了。我长期一日三餐吃的是一粗两细:早餐吃一小碗玉米糊,中、晚餐各吃100克以内白米饭。肚子吃不饱,我就多吃蔬菜充饥。如果当天要做重体力活,我就吃150克米饭。我吃菜以蔬菜加豆腐为主,炒菜只用植物油,不用猪油。我每天吃一个鸡蛋,三四天吃一次50克瘦猪肉和少量鱼,以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我不喝牛奶,不喝一切罐装、瓶装饮料,口渴只喝白开水。我不吃甜食,特别是不吃产自热带的、含糖量高的香蕉、荔枝等水果。有时肚子实在饿了,我就吃一个约100克的苹果,或者吃一把从炒货市场买来的不含糖的炸蚕豆。

三是适当锻炼糖尿病人不能老是在家里坐、躺着,一定要进行锻炼,如爬山、散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我出门探亲访友或办事,只要天气好,不管远近,我都骑自行车去。骑车时脑、手、脚并用,是最好的锻炼。我闲暇之余,坚持爬山,或快步走两公里。我宅居农村,家有田地,常帮做一些农活。我能挑起百斤重桶装粪水,给庄稼蔬菜施肥浇水,不觉得累。

四是读书看报,心态好我酷爱读书看报,视为一种乐趣,从而排解因病产生的悲观苦闷,快乐生活每一天。我不打扑克麻将,否则玩几个小时下来,人很疲劳,会使血糖升高。

只要坚持把血糖控制好,同样能健康长寿,我就是例证。(安徽岳西汪志豪76岁)

专家点评

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内分泌科主任廖斌:我觉得这个患者的亲身体验非常值得其他糖友学习。应该说,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他基本都做到了。他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非常好,所以尽管他患病这么多年,也几乎无任何并发症,值得肯定。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内分泌科医生都会给患者做健康教育。关于糖尿病的健康知识,我想只要是得了几年糖尿病的人,多多少少都可通过医生的讲述了解到。现在了解这些知识的互联网渠道也非常之多。但关键在于患者重不重视,听不听医生的,自己怎么具体操作。

患者的心态也很重要,就是要正确认识糖尿病,有科学、积极的态度。有些糖友患病后心态很消极,出现抑郁、焦虑情绪;有些糖友则放任不管、麻痹大意,生活上照样我行我素。

目前,医学界无法根治糖尿病,患者要有与疾病打持久战的准备。有些患者短期内各方面做得不错,但时间一长又有点坚持不下去,尤其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做得不太好。这位读者最大的优点是能持之以恒地控制血糖,非常可贵。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