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灼热(糖尿病灼烧感怎么解决)

健康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皮肤瘙痒,咋用中药治?

糖尿病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以皮肤瘙痒为主,或伴有继发性抓痕、结痂、色素沉着及继发湿疹样和苔藓样变等,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在西医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糖尿病皮肤瘙痒可分为局限性瘙痒和全身性瘙痒。局限性皮肤瘙痒常属于中医的“阴痒”、“肛门作痒”等,全身性皮肤瘙痒可归为中医“风瘙痒”、“痒风”等范畴;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则称为“血风疮”。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以血瘀风动为标,以肝、脾、肾亏虚为本,临床治疗时大致分成五种证型。

风热郁滞肌肤证

突起风团、丘疹、瘙痒、灼热等,周身皮肤瘙痒剧烈,病情缠绵,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法:解表清热,消风止痒。方药:乌蛇祛风汤加减。

血热动风证

手足瘼癃,皮肤掀红瘙痒,剧者搔破后可有血痕,受热痒增,遇冷痒减,伴有口干、心烦,夏季高发,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药:止痒熄风汤加减。

阴虚血燥证

皮肤干涩,瘙痒,抓痕,血痕满布,舌红,苔薄或少,脉弦细。治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下焦湿热证

小便淋漓灼痛,皮肤瘙痒,好发于下身,舌红,苔白腻或薄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内阻证

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皮肤瘙痒剧烈,抓破后乌血流溢,皮疹呈暗红色,散布全身,或凝聚结块,或融合成片,舌质暗,苔薄,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消风止痒。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链接:外治瘙痒亦有方

穴位注射:对外阴瘙痒者,可取会阴、血海(双侧)、肝俞(双侧),用异丙嗪做穴位封闭。

苦参酒外洗:苦参、百部、野菊花、凤眼草、樟脑,将前四味药装入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0mL泡7天后去渣,然后加樟脑溶化后备用。用毛笔外涂瘙痒处。若女性外阴瘙痒,可用苦参、蛇床子、石榴皮、明矾水煎后洗患处。

文/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徐丽梅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

每天夜里反流、反酸、烧心,“烧心病”即胃食管反流病如何根治?

【患者私信】

您好医生,我父亲说浑身热,但是并不发烧,年前去多家医院看病,都是确诊慢阻肺,在胸科医院住院治疗慢阻肺。但是,目前老爷子说依旧浑身烧的上,而且晚上时有憋气,据胸科医院大夫说,他是慢阻肺轻度,不至于晚上憋气影响睡眠,而且查的心脏也没什么大问题,请问这会不会是胃食管返流病导致的啊。而且,最近又说右侧肋部和背部胀痛,又做了肝功能等检查也没有问题,请问胃食管返流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吗?感谢!

【患者私信】

医生,我不返酸,不烧心,只是打嗝,咽喉痛,是不是返流引起的?吃了咽炎药都没用,又吃了一个月胃药还是不好

【患者私信】

我每天夜里都反流用什么药,谢谢!

【患者私信】

医生你好,我这个胃食管反流已经很久了,只是我没有太在意。因为宅在家里感觉严重也不能去医院就在家吃了两个月的药。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到了半夜还是会有反流现象。我想咨询一下我还需要吃点什么药?谢谢你

分析:之前有位患者测酸发现严重的胃酸,

超过100分就是重度的反流,分数达到163分,非常严重。钡餐发现有反流,

测压非常明显的食管有疝,

贲门几乎没有压力,

一点压力带也没有,然后做了微创手术,

术中确实有疝。手术以后反酸烧心立刻缓解了,

因为把阀门一收紧了,他不反流了,效果非常好 ,

对于这种经久不愈的发酸烧心

一直靠药来压制或者吃药不管用患者,

一定找胃反流专科医生做一个检查,

很可能是食管里有疝,这种人反应非常严重

消化科只是吃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

本来通过微创手术能解决的,

你要吃一辈子的药得不偿失

药都有副作用而且药只是延缓病的发展,

病还在继续进展,还会将来造成一生的病得不偿失

不光造成精神的负担经济的负担,

而且将来还会造成一些并发症,

如果你觉得我讲的有道理

请及时点赞评论转发,

如果你身边有类似的病人

反酸烧心一直不理想,一定找专科医生做评估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原理”

食管和胃的结合部叫“贲门”,在靠近贲门的食管下端有括约肌,这里本来起到一个阀门的作用,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胃酸就不会反流到食管,当胃食管反流发生时,胃内容物就会反流到食管腔内,由于胃中的酸性液体,反流到食管就会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等疾病。但由于该病的症状多样性,很容易在临床上被误诊。

胃食管反流病的危害

胃食管反流病若不及时治疗,还有可能引起食管溃疡、食管狭窄,进而诱发食管腺癌,而反流支气管则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哮喘等;不但在消化道产生许多疾病,还可导致咽喉炎、声带炎、中耳炎等问题。有的患者胸口痛,误以为是患了冠心病,进行了错误的治疗;有的患者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从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胃食管反流不控制,5年内发生心梗的风险甚至达到了正常人的6倍。

研究表明:有100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胃食管反流有关

将近30%的胃食管反流患者表现为消化外症状:慢性咳嗽、哮喘、气管炎、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鼻炎、鼻窦炎、咽炎、胸骨后痛、打鼾,甚至还有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加重等问题出现。

#南方健康超能团##健康真相馆##清风计划##头条健康#

古人也得糖尿病,是的!古郎中用5个食物榨汁,不花钱的降糖药

糖尿病并不是现代人专属的疾病,古人也会得。

只不过古代没有血糖与糖尿病一说,古人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

那是因为糖尿病常常有多饮多食多尿的表现,古人将这种表现归结为消渴。

上消者多饮,中消者多食,下消者多尿。

《中国2型糖尿病的防治指南(2020)》明确将糖尿病列为消渴。

“相如病渴妨文赋,想像甘寒结小红。”这是诗人雷渊的《梨花得红字》

司马相如得了消渴症,想象着山梨熟了,甘甜冰凉美味,生津止渴。

据说,司马相如多次以身有消渴为借口推辞当官。

可见古人早已有糖尿病,那他们是怎么治疗的呢?

《温病条例》中有一方,用梨 荸荠 鲜苇根 麦冬 藕捣成汁代茶饮,被称为“五汁饮”,我们来了解一下。

《温病条例》:甘寒清热,生津止渴。治太阴温病,热灼津伤,口渴。取上五汁,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甘微酸,凉,入肺、胃经,清肺胃之火,也就是中上焦之火,可治上消和中消。

梨甘凉,能够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故能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

《唐本草》:"主热嗽,止渴。"

《纲目》:"润肺凉心,消痰降火。"

《本草通玄》:"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荸荠

味甘;性寒,肺;胃经。荸荠,就是我们吃的马蹄,甘甜甘甜的,有喉咙痛,口渴,咬几个下去就不渴了,喉咙也好多了。

它能够清热生津;化痰。治疗口渴;咽喉肿痛;痰热咳嗽;消渴。

《别录》:"主消渴,痹热,热中,益气。"

《日用本草》:"下五淋,泻胃热。"

《本经逢原》:"治酒客肺胃湿热,声音不清。"

马蹄和梨一样是凉的,胃寒,有寒痰等不宜食用。

芦根

苇根又称芦根,甘,寒,归肺、胃经。能够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它能清肺热,又能清胃热,善于治胃热呕吐。在我们这里要用鲜芦根。

《别录》:"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

《天宝本草》还认为其有清心益肾的作用。

《天宝本草》:"清心益肾,去目雾,头晕,耳鸣,夜梦颠倒。"

甘,寒,凉血散瘀,止渴除烦,用于热病烦渴。此外藕还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平时吃点酸辣藕片,真的是能够增进食欲。

《滇南本草》:"多服润肠肺,生津液。"

《本草拾遗》:"消食止泄,除烦,病后热渴。"

《别录》:"主热渴,散血,生肌。"

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能够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可清心、肺、胃火,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阴不足之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总结:将梨 荸荠 鲜苇根 麦冬 藕捣成汁代茶饮,能够生津润燥,五汁饮中诸味多为果蔬,药食两用。

糖尿病(消渴)上消型以多饮为主,小便较多、色黄,咽干灼热,食量如常,舌红少津、苔黄而干。多采用生津止渴、清热润肺的方法调整,可用五汁饮。(《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1期)

#健康养生##健康科普大赛##谣零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