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介(糖尿病介入手术是怎么治疗的?)

四川广播电视报家周刊 0
文章目录:

到底什么是糖尿病?哪些人群容易得?

《 猫 大 夫 简 介 》

缪中荣,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其撰写的科普读物《漫画脑卒中》获得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金奖,并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推荐2016最佳图书。

大医生说防疫 | 糖尿病患者阳了,需注意

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力普遍较低,并且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因此,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同时,还有可能加重糖代谢紊乱,造成感染蔓延引起肺炎,或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那么,糖尿病友应当如何做好健康管理呢?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说说这方面的话题。

上线大医生:张志明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期话题:糖尿病患者阳了,健康提示

感染发烧对血糖有何影响

一方面,感染发烧作为一种应激反应,可刺激机体分泌大量的应激性激素(如糖皮质激、肾上腺素、胰高糖素等等),这些“应激性激素”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可导致血糖显著升高,严重者甚至可诱发“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另一方面,发烧会引起机体不适、食欲下降,患者进食量往往比平时少,这样又可能造成血糖下降。

此外,焦虑失眠、活动减少、进餐及用药不规律等等也会对血糖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这期间患者血糖波动往往比较明显,有可能升高,也可能下降。

感染新冠用药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且出现新冠感染常见的症状,如:发烧、咳嗽等症状,当涉及口服相关药物治疗。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退热药与含有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避免同时服用,同类和同种药物避免重复服用。

2、服用退热药物后注意适当多喝水,避免用药后大量出汗脱水。

3、一些含片、冲剂或止咳药液含糖,尽量选择相应的不含糖或低糖产品(如溴己新片、氨溴索片、乙酰半胱氨酸片、右美沙芬片、肺力咳胶囊等),或者注意监测用药后血糖变化。

4、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降糖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建议正常服用后观察胃肠道症状,若有胃肠道反应,则考虑暂时停药,若血糖不达标建议找专业医生咨询。

5、患者居家期间进行体温监测,根据症状在选择用药,使用药物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尤其肝肾功不全者,排除用药禁忌症后再安全用药。

如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或经至少3天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或基础疾病加重且不能控制等身体明显不适的糖尿病患者,尽快到医院就诊。

适时调整降糖药用量

感染高烧可引起应激性的血糖升高,此时要适当增加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随着体温回落及应激因素解除,要及时减少降糖药用量,以免引起低血糖。因此,患病期间用药量不能一成不变,而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适时调整药量。

生病期间如何保持血糖平稳

糖尿病会增加新冠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为了减少风险,糖友们需要做到:

1、需要备足当前使用的降糖药或者胰岛素,好好遵医嘱,吃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

2、确保让自己血糖达标,建议将血糖控制在如下的范围内:

静脉血糖:空腹4.4~7.0mmol/L,非空腹<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

而对于特殊时期的老年糖友来说,血糖控制目标需要更加个体化,这个时候就可以适当高一些。

大 医 生 介 绍

张 志 明

副主任医师 硕导,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分会委员,福建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兼秘书,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基地秘书,福建省卫生报健康大使。

加拿大华裔患糖尿病风险激增 营养师:改变生活习惯

中国侨网11月13日电 据加拿大《明报》报道,加拿大有350万人患有糖尿病,包括华裔在内的少数族裔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是白人的2倍。糖尿病教育项目负责人表示,过去半年,便接受了逾600个转介个案,当中绝大部分为华裔。

个案急增,主因是病人意识提高外,医生如今除了转介糖尿病人外,就连高风险病人与糖尿前期病人亦不会错过。面对个案大增,但政府拨款自2010年至今便未曾增加,项目负责人兼注册营养师Jabeen Fyazi承认资源承受一定压力。

注册营养师许楚珊提醒,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是关键阶段,若患者及时发觉并改变生活与饮食习惯,往往可及时扭转。但患者不易察觉问题,尤其是一些较年轻的成人容易忽略身体变化,偏偏近年糖尿病者有年轻化趋势。

许楚珊表示,华裔易患糖尿,除基因外,亦与华裔以粥、粉、面、饭为主食有关。由于这些饮食淀粉质含量高,易令血糖上升。其他原因还包括长期睡眼不足及无法调节生活压力。

她解释,当遇上压力时,肾上腺上升,便分泌更多糖份应付压力,但糖份未被消耗,久而久之,便出现胰岛素不耐症,即使血糖偏高,胰岛素亦不能有效处理﹔加上大部分人会利用饮食如酒﹑朱古力来释放压力,亦加深问题的严重性。她表示,糖尿病患近年有年轻化趋势,不限于发生在60至70岁的长者身上,30至40岁的患者亦有。

许楚珊指出,只要糖尿前期的病患(即空腹血糖在6.1至6.9)如及时发现问题,改变生活及饮食习惯,便能控制情况。否则,病患便可能在1至5年内(视乎个别病人身体状况)演变成糖尿病。

但糖尿前期不易被察觉,尤其是较年轻的病患者处于工作搏杀期,又以为自己身体壮健,容易疏忽身体变化。体重突然急升或急跌﹔异常疲倦,无法集中精神等,都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症兆。

所谓改变生活习惯必须四管齐下﹕减少食用淀粉质﹑多吃蔬菜﹔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压力处理及避免长期睡眠不足缺一不可。

家庭医生Jeffrey Habert表示,糖尿病患出现中风或心脏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至4倍,原因或与血管壁被破坏有关,但糖尿病患对此认知不足,忽略了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