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脓血(糖尿病脓血症能救活吗)

智慧小红花0m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腹泻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健康科普排位赛#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经常发生闹肚子不舒服,没怎么吃饭,这时候如何治疗?有什么反应?会引发什么样后果?

一.糖尿病患者并发腹泻,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首先得获得患者用药信息,服用降糖药情况,有些降糖药可以引起患者腹泻,如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等。二甲双胍(为例)是糖尿病诊疗指南所推荐的治疗T2DM的一线用药, 但在其使用的前10周易发生明显的胃肠道不良事件, 例如腹泻、恶心反胃、呕吐、腹痛等[1]。二甲双胍应用广泛,降糖作用确切,单药应用不会发生低血糖,还能抑制食 欲,减轻体重,减少肥胖。但部分患者服用后会 出现腹痛、腹泻。此时只要停药腹泻即止,不必应用止泻药。若停药后仍 无好转,应换用其他降糖药物治疗。

2.患者为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也有可能为合并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2]: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神经病变, 尤其是胃肠自主神经病变,使胃肠蠕动变缓,胃排空减慢,食物堆积在小肠,造成细菌过度生长, 肠道菌群失调,由此造成小肠蠕动过快,引起腹泻。胆囊神经病变,可使胆囊排泄障碍;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均可造成脂肪吸收不良,引起腹泻,粪便内还有脂肪样油脂。

3. 细菌感染引起:糖尿病患者可通过不洁食 物和水感染沙门菌、痢疾杆菌引起腹泻,夏季多 见。患者粪便呈水样,甚至有脓血和黏液,伴有 恶心、呕吐、腹痛、发热。腹泻严重时,患者可 能出现脱水,加重高血糖,造成酮症酸中毒危险。 此时应针对细菌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并及时补充 液体。单纯应用止泻药不能奏效。此时应结合临床诊断配合实验室检查以确诊。

糖尿病患者腹泻原因复杂,而且腹泻多为间 歇性,连续腹泻几日后,肠道内粪便排净,腹泻 停止。之后,胃肠道食物残渣再次积存,又有腹泻。有些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若非细菌感 染,应用抗生素与止泻药效果不佳。腹泻无规律, 易发生低血糖。

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降糖药物,鼓励患者少吃多餐很有必要。老年患 者特别要防止脱水和低血压。

二.糖尿病药物治疗如何治疗

如果排除降糖药和细菌引起的腹泻,那就是糖尿病所引起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病性腹泻。据 统汁,约有20%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症状。导致糖友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血糖不稳定。还有糖尿病患者甚至以慢性腹泻为首发症状,迷惑性强,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其实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血糖控制得不好,易造成 胃肠功能紊乱[3]。

糖尿病性腹泻的特点是呈间断 或反复发作,时间从数小时至数月 不等。糖尿病性腹泻很少伴有腹痛 及下坠感,是其另一特点。

糖尿病性腹泻发生的原因与小 肠吸收功能不良有关。已经被消化 的营养素不能很好地被肠道吸收, 肠腔内渗透压升高;糖尿病患者小 肠运动迟缓,加上血糖升高的环境 使肠道细菌过度繁殖,造成菌群失 调;过多胆汁进入肠道产生刺激;糖 尿病人胰腺功能不佳,胰脂肪酶 泌不足;等。糖尿病性腹泻是这些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最重要的 是严格控制血糖达标。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性腹泻多见于血糖控制 不佳的患者,所以有效地控制血糖 并保持血糖稳定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基础,临床主张及早、合理地使用降糖药(结合2型糖尿病胰岛素使用标准)。

用药参考:1.通过呼吸氢检查,不难发现细 菌过度繁殖综合征。对此可口服抗 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进行 有效治疗。也可服用益生菌,如双岐 杆菌、地衣芽孢菌等,注意不要与抗 生素同时服用。

2. 对于腹泻次数较频者,可用洛派丁胺(易蒙停)每日 6~12 毫克,分 2 次口服;亦可用鞣酸蛋白口服 帮助收敛。

3. 有脂肪泻者应进低脂肪膳食。 可酌用胰酶制剂,如达吉、康彼身、 胰酶散、多酶片等,以加强脂肪消 化。此外,蒙脱石散、硫糖铝、消胆胺 都有吸附胆汁的作用,前二者还有 轻度的止泻作用,可酌情服用[6]。

患者为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测血糖(社区或自测),及时问诊医生,腹泻情况有无腹痛(判断为哪种腹泻),如果血糖较高,超过空腹血糖 > 16.7 mmol/L 或最高血糖 > 22.2mmol/L(平时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建议继续进行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必须经过医生辅导剂量与血糖测试),如果患者没怎么吃饭,此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糖果、饼干等食物)预防低血糖发生(胰岛素ADR为低血糖、过敏反应、体重增加,用过者主要注意低血糖)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有心慌、心悸、出汗、手抖以及饥饿感,同时伴有情绪焦虑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有时候还会有神识改变,头晕、头痛、认知障碍,严重者开始出现抽搐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时候可能表现为行为异常或者其他非典型症状,常会认为是精神病的发作,而且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以后,可以出现没有任何先兆的低血糖昏迷。对于清醒的患者,可以给予葡萄糖水救助,如果没有葡萄糖水,可以给方糖、糖水或者是含糖的水果、饮料,含糖的碳水化合物进行救治。对于低血糖严重的、已经昏迷的患者,可以给静脉葡萄糖输注。

如果患者测血糖,发现血糖不高,没有达到应该注射胰岛素水平,那就不用注射胰岛素,采取以往用的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对于腹泻对症应用药物治疗,如(第三部分 药物参考)

糖尿病患者腹泻原因复杂,而且腹泻多为间 歇性,连续腹泻几日后,肠道内粪便排净,腹泻 停止。之后,胃肠道食物残渣再次积存,又有腹泻。有些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若非细菌感 染,应用抗生素与止泻药效果不佳。腹泻无规律, 易发生低血糖。

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降糖药物,鼓励患者少吃多餐很有必要。老年患 者特别要防止脱水和低血压。

参考文献

[1] 杜素雅. 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胃肠道安全性评价. 四川医学.2018,39(4):368-374.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3,46(11):787-789.

[3] 吕若琦. 糖尿病患者腹泻是咋回事.解放军健康,2017.4:38-38.

[4] Ismail-Beigi F. Palhogenesis and glycemic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les mellius : a physiological approach[J]. Arch Iran Med, 2012, 15(4):239-246.

[5] 潘晓晖 童南伟. 中外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新诊断2 型糖尿病降糖治疗的 几个困惑问题.临床内科杂志,2018,35(4):286-288.

[6]李增烈. 糖尿病性腹泻有特点. 家庭医学,2018,5:28.

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原来,这些才是糖尿病最可怕的后果……

糖尿病可怕吗?很多人认为它并不可怕,因为它太常见了。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9年11月最新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第9版)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20~79岁成人中约1.164亿患糖尿病。换算一下,大概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糖尿病人。

可是,糖尿病又很可怕。

2019年,全球约有420万成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当于每8秒就有一个人因它死亡。更为严峻的是,一项大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成年糖尿病患者平均寿命减少了9年。

高血糖,让全身变“酥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发症是绕不开的话题,因为,一旦疏于对健康的监管,血糖就容易悄咪咪地升高。

而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一旦糖尿病病人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时,这些并发症就要来了。

2010 年,据美国糖尿病学会统计数据显示,病程在 3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 46% 以上;5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 61% 以上;10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 98%。

所以,2020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指出,糖尿病治疗的终极治疗目标为——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01

心脑血管病变——致死致残

糖尿病所致的心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都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微血管病变,俗称“糖网”,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病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致盲原因。

据研究表明,患病15年后,70%以上患者会合并视网膜病变。如果超过30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发生“糖网”。

03

糖尿病肾病——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在早期阶段,症状常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而一旦病情进展到晚期,就会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

据了解,在临床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有一半是糖尿患者。

04

糖尿病足——截肢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如治疗不及时或者病情严重,可能会需要截肢。

05

糖尿病神经病变——多种不适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受损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病变。

常表现为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泌汗障碍、心率过快、排尿困难、胃肠道不适等。遗憾的是,这种病变在治疗上相当困难,所以其重点还在于预防发生和控制发展。

逃不掉,就该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易解,并发症难除。然而很多糖尿病人在平时不注意,直到眼睛、排尿等都出现了一些异常,还不知道自己的血糖已经快控制不住了!

其实,当机体某一组织器官受到高血糖影响而发生病变时,往往会提前发出预警信号,而我们也可以凭借“异常信号”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

01

来自四肢的信号

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手脚麻木,或疼痛,或感觉异常,如灼热感、蚁行感、手套袜套感、脚踩棉花感、对冷热及针扎感觉迟钝或完全没有感觉等,需要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02

来自皮肤的信号

糖尿病患者出现全身皮肤及外阴顽固性瘙痒、皮肤真菌感染(如手癣、足癣、股癣、甲癣等)、毛囊炎或疖痈、皮肤不明原因地起水疱,且反反复复、久治不愈,需要警惕糖尿病性皮肤病变。

03

来自口腔的信号

糖尿病患者出现口腔烧灼感、口腔黏膜干燥、牙龈红肿压痛、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症状,或是出现牙龈反复肿胀、出血、牙周脓肿、牙槽骨破坏、牙齿松动移位和脱落等牙齿问题,要警惕糖尿病牙周病。

04

来自眼睛的信号

视力模糊、眼底出血、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眼脸下垂、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此外,如果眼睛出现视物模糊、眼前出现黑点或有飞蚊症、视物变形、复视或视力减退,也提示可能出现了糖尿病眼病。

05

来自心脏的信号

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神经受损,在发生心绞痛、急性心梗时,往往没有明显疼痛症状,只是表现为胸闷、憋气、心悸、头晕、乏力,活动后症状加重。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一定要警惕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问题。

06

来自消化道的信号

当糖尿病人出现上腹部饱胀、顽固性便秘;或是出现顽固性腹泻,但又不伴有发热、腹痛及脓血便,需要警惕长期血糖过高。

07

来自肾脏的信号

肾脏损伤后会出现肾功能受损和蛋白尿,引起小便泡沫增多,随着大量蛋白从尿中排出,会出现颜面及浮肿。

因此,当患者出现尿里泡沫增多及浮肿时一定要考虑到糖尿病肾病。

08

来自性腺的信号

血糖高可导致神经及血管病变,从而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以往性功能正常的中年男子,发生阳痿或勃起不坚时,可能出现了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

据调查,男性糖尿病合并阳痿者约占50%。

平时,我们很难把这些疾病的小细节与糖尿病联系起来。但是,早期发现这些糖尿病并发症信号,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继续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此外,定期去医院进行复诊检查也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哦。

爹爹患糖尿病20年没控制,右脚竟烂出鹌鹑蛋大的血窟窿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媛 通讯员史威韡)“每次医生给老伴清理腐烂的伤口时,我都被臭得头发晕,可他们却毫不嫌弃,蹲在病床边两个小时,一边清理伤口,还一边安慰我们,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昨日,陪着老伴来医院复查的叶婆婆感动地说。

69岁的叶婆婆家住青山区钢花新村,老伴江爹爹今年70岁。叶婆婆说,老伴年轻时曾被查出过糖尿病,当时接受治疗后就没再管了。近20年,老伴身体状况一直很好,每年体检血糖稍微有点高,也没太在意。直到今年2月,老伴的右脚小趾突然肿了,又红又痒,到医院打了消炎针,又开了涂抹的药。没想到一周后,整个脚背肿得像面包,鞋子袜子都穿不上了。当时正好要过新年,老伴不愿意上医院,于是就用白布将脚裹着,一直拖到了春节后。3月4日,老伴不仅半条腿都肿了起来,还发起了低烧。女儿女婿将动弹不得的老伴背到了武汉市普仁医院,一检查,血糖爆表,已经超过了血糖仪的最高值,于是住进了内分泌科病房。

“当时医生剪开包裹脚的白布,发现老伴的脚已经烂了一个大洞,脓血汩汩地往外流,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恶臭。”想起当初的情景,叶婆婆仍觉得不寒而栗。她说,当时医生说可能要截肢,老伴死活不同意,躺在床上疼得撕心裂肺的叫,而且还有肺部感染,上吐下泻,无法进食,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该科副主任医师冯光勇介绍,接诊时爹爹的糖尿病足已经非常严重了,脚上的创口有鹌鹑蛋大小,已经感染到骨头,引发了骨髓炎,第五根跖骨坏死,这种情况最简单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截肢,但考虑到老人以后的生活质量,他们决定采取更为费劲的“保守治疗”,就是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冲洗和吸出创面的脓血,然后剔除死骨腐肉,再采集自体血分离出血小板,加上特殊药物,一起注射到创面,促进创面肉芽生长。

之后,冯光勇和同事周锋每天轮流为江爹爹清创换药,由于江爹爹的情绪非常紧张焦虑,白天病区人一多,老人的情绪就不稳定,不太配合治疗。于是他们就利用晚上下班时间,乘病区人少的时候,为老人进行清创。

“冯医生和周医生特别耐心仔细,每天都蹲在老伴的病床边,用镊子、剪子一点点地将烂肉、碎骨剔除,一次至少要两小时,那么难闻的气味他们仿佛浑然不觉,没有一点嫌弃的样子,还一边治疗一边跟老伴聊天,安抚他的情绪,转移他的注意力。”叶婆婆说,当时看到这种情况,她感动地流泪了,真的是比自己的家人都贴心。

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目前江爹爹的创面已经完全愈合,已经可以正常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