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吃完糖尿病(吃完糖尿病药物大便时干时稀)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餐后仍感到饥饿或为糖尿病征兆

【环球网综合报道】俄罗斯《消息报》援引 “Medikforum”网站报道称,英国医生马修卡普霍恩(音)在《Express》期刊上发表文章称,餐后经常感到饥饿或为糖尿病的征兆。

卡普霍恩表示,及时关注餐后进食欲望非常重要,一顿丰盛的晚餐在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6小时的饱腹感,如果正常进食后仍然感到饥饿,那么就有必要前往医院进行就诊。

他还称,睡前出现强烈的饥饿感是代谢紊乱或血糖水平升高的标志。有糖尿病倾向的人在没有食用过多含盐量高的食物的前提下,除了会感到饥饿外,还会伴随持续性口渴的症状。“ 如果人体不能正常吸收糖分,也会感到饥饿,在这种情况下仍需及时就医,确诊是否为糖尿病” ,卡普霍恩还补充说。

早些时候,医生们还提示糖尿病患者,过多的白天睡眠会导致血糖升高。(实习编译:严蕊亭 审稿:李姗岚)

英国医学家发现,进食后常感到饥饿很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

据俄媒5月1日报道称,根据英国医学家马修·卡佩洪(Matthew Capehorn)的说法,如果一个人开始觉得通常情况下的进食已经无法喂饱自己,而且如果他经常在睡前吃零食的话,那么有必要去医院就诊,查明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图片来源: kati imageBROKER.com , Globallookpress

他强调,丰盛的晚餐可以让人有持续六个小时的饱食感。而如果经常在就寝时有强烈的食欲,则表明血糖水平升高了。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吃咸的食物,也会让人有饥饿感的同时持续感到口渴,这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大显性特征。

“倘若人体不能正常吸收糖分,则可能会感到饥饿。在这种情况下,值得考虑去医院诊断是否患上了糖尿病。“卡佩洪这样说道说。

新闻来源:俄罗斯权威媒体,译者彼得堡的肥天鹅

专家说 | 餐后两小时血糖15以上怎么办?这里早8点到晚10点有人答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病,是一种长期的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理与管理。但如何进行有效的长期管理,对全世界的医生以及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个挑战。众多医界人士在这条路上孜孜以求。今天,天津医科大学朱先彝纪念医院的陈莉明陈院长分享的主题,就是关于糖尿病管理的一个新模式的探索。

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变成15以上,怎么办?

“三一照护”糖尿病管理这个新模式中,三个一指的是三个一体化。现在具体说说“三一照护”怎么实现。

首先,院内院外的信息壁垒,需要打通起来。作为一个医生,肯定希望能够管理好患者在院外的一些情况。比如说,上午出门诊,但是患者在下午,晚餐前后,甚至睡觉前后出现的问题,谁来管?现在就急需把这个壁垒打通。有些患者就诊时间非常有限,做完了化验检查,没有及时打印,只能够通过手机进行查询。这也是把院内信息和院外的通过互联的技术能够联系起来。所以这样的一个实现,也就是院内院外的一体化。

线上线下结合也是一样,患者把一些情况记录到手机上,通过云平台可以上传很多的个人信息,包括患者的饮食、早餐等等,拍照上传上去,包括监测的血糖,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及时地得到专业人士在线上的指导。

比如一位患者吃完晚饭了,测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变成15以上了,这时就会有专业的专家给予指导。

三甲社区,可以有绿色通道。社区医生遇到棘手的问题或者难处理的患者,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地转诊到上级医院。具体的框架,云平台特别重要,所有的信息能够做到共享是因为大家都把信息传到了云平台上了。哪些信息呢?患者在家里或者在家属的帮助下上传个人信息,包括血糖、血压、他的饮食、运动。

与糖APP把患者信息与医生连接起来

还有一些患者在社区医院,或者是在代谢病专科医院,可以了解到他在院内的信息,也可以在云平台上共享。所以社区的数据,还有在专科医院、三级医院的数据,以及患者在家里监测的这些内容,都可以实现。靠什么呢?靠一个非常出色的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对于医生来说,手机上有一个叫与糖APP医生端,可以与患者手里叫与糖APP患者端联系起来。

所以用户端监测的内容,在云平台上得到了社区医院的医生,以及三级医院医生的分享来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样的一个软件可以帮助患者管理日常生活,来进行数据的收集、采集,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处理。在这样一个团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医生,除此之外,还有营养师、患教师、运动教练,来帮助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也就是说,有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来进行在整个覆盖到更多院外的情况,进行一个管理。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问诊,患者有个问题发到网上,不是哪个专家捕获到了替患者回答一下,而是患者自己的专业医生,比如说患者住院期间,管理过他的一个主任。在患者出院以后,还是可以继续得到那个主任的指导。这是“三一照护”与众不同的一个特点。

教师和营养师是“三一照护”模式另一支撑

除了医生团队以外,更强大的是患教师和营养师。作为医生,他的角色是干什么呢?他首先要评估一下患者的病情,而且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他量身定制一个他的治疗模式,治疗方案。还有一个是全程管理。比如说月复诊,一个月来一次,应该做哪些化验检查,还包括什么呢?还包括一个季度,比如说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达标了,控制在7以下,团队也监测了患者空腹和餐后的血糖值,都符合指南的要求,没有必要经常到三级医院,完全可以到社区医院取药。

三个月去医院一次,叫复诊,一个季度的复诊。还有年度的复诊计划。这是靠医生团队来制定的。

作为团队更强大的,叫赋能的这样一个卫教团队,是一个非常好的助手,来帮助医生解决线下的问题。在日常门诊当中,医生不会讲得这么细致的,但又是患者非常关注的一些内容。比如医生出诊的患者,对于他从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整个的使用,包括乃至胰岛素的注射。有很多很多的栏目,每次医生在门诊等候的时候,就诊的时候,要等候的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个时候,他可以和卫教团队进行学习,这也是一个特色。

除此之外,患者回到家里有些问题,都有线上的患教师从早晨8:00到晚上10:00回答他的问题,进行一些互动和交流。

护师团队负责院外管理,跟踪患者病情

除此之外,院外管理的护师团队,是跟踪患者的病情,并且进行提示患者应该下次复诊了,或者应该监测血糖了。当医生看到患者测出来的血糖,比如已经到低血糖时,护师团队会联系他,告诉他,赶紧处理,低血糖非常危险等等。这是对于医生团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补充和支持。

患者在就诊前,在就诊当中,以及诊疗之后,都是一个非常规范的流程管理到糖尿病患者。除此之外,很多患者在基层社区治疗的时候,他的经过也可以得到专科医院的医生帮助辅助,支持他。医生之间有互动,遇到患者有任何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及时地进行转诊。所以形成一个专病诊疗的医联体。这样的医联体是一个相对紧密的医联体。

陈莉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院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内分泌、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清风计划#汇聚海上名医,连接人与健康

#超能健康团#

商务合作及投稿:yang.zhang@gzenhan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