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味精糖尿病(味精糖尿病吃了会困吗)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吃味精虽无害 但长期过量吃易发胖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是谷氨酸与钠结合成的盐,谷氨酸也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氨基酸,即使不吃味精,人体也能自身合成谷氨酸,参与蛋白质与糖的代谢,对大脑皮质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起到良好作用。谷氨酸钠在超过120℃时,容易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无害,只是没有鲜味而已。味精加热到270℃时才会分解破坏,在一般食品的烹调温度条件下,味精是稳定的。

国际上的权威机构围绕味精的安全性做了大量评估研究,目前都没有发现味精能产生某些危害。只有个别动物试验发现:在“大剂量”摄入下,对某种非常敏感的老鼠可能会产生神经毒性。不过要达到这种效果,所需要的剂量远远高于人类食物中的量。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会表示,除1周岁内婴儿外,其他年龄儿童都可食用味精。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得出了“现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无害”的结论。我国也完成了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得出与国际上一致的结论,即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安全以正确使用为前提。建议不要长时间、习惯性过量食用味精。因为味精中含有大量的钠,高钠饮食容易造成肥胖,还可能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患病风险。

(摘自《家庭医药杂志》)

糖尿病不能吃鸡精、味精吗?原因是什么?

近几年来关于味精、鸡精的害处说法很多,很多人认为这些调味品是一些化学物质,吃多了对身体有害,也有的人认为正常人吃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糖尿病病人吃了鸡精、味精就很可能不利于疾病发展,这些说法其实都不是绝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味精、鸡精都不是有害的化学物质,而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粮食、淀粉等原料产生的,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物质,并不是有害物质,所以即使日常吃了这些鸡精、味精,对身体并没有伤害。

但是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在哪个方面都成立,如果摄入过多的谷氨酸钠,当然对身体是会有一些影响的,比如儿童摄入过多会影响到骨骼发育等。

其二,鸡精以及味精中所含有的谷氨酸钠是谷氨酸和钠盐的结合,这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其实并没有多大影响,反而对那些糖尿病同时伴有高血压或者高血压肾病的病人有帮助,因为单纯的只加了味精或者鸡精的菜,比直接加入钠盐之后的盐分摄入量要少。

但是一般建议如果是食物里面已经放了盐之后,就尽量不要放味精或者是鸡精了,因为同时放这些调味料会增加钠盐的摄入。

既然不用担心糖尿病病人吃一些鸡精或者味精会不会影响血糖了,那么糖尿病病人是不是就能毫无忌惮的随便吃呢?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糖尿病病人的食物摄入需要考虑到适量问题,这个不仅是指食物的数量和重量,还关系到组成等,所以如果糖尿病病人的饮食管理需要特别限制调味料的话,建议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毕竟专业医生可以对每个不同的病人全面考量和评估。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彦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这4种调味料糖尿病人能吃 太意外了

调味料,是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材。缺了它,大部分食物就会变得索然无味。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的人群,哪些调味料能用又不会引起血糖波动呢?

这4种调味料糖尿病人能吃 太意外了!

1、味精

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但是味精对糖友的影响并不大,只有当严重的心脏衰竭引起水肿而需要限制钠的摄入时,谷氨酸钠即味精才有限制的必要。所以糖友们也可以享受美味的汤羹啊。

2、酱油

酱油含有异黄醇,这种特殊物质有降低人体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功效。因此糖友在炒菜的时候不妨放一些酱油调味。但是酱油的盐分含量比较高,大约5ml酱油等于1g盐。糖友们的饮食普遍需要限盐,所以使用酱油后应适当的减少使用盐的分量,方能达到控制盐的摄入量的目的。

3、甜味剂

糖作为调味品,在做菜时少量添加有提鲜、上色的作用。但对于糖友来说,是不是一定要禁糖呢?糖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自不必说了,作为折中的做法是可以使用甜味剂代替。甜味剂是指有甜味的口感,但又不是糖类,故不会影响血糖的物质。

4、醋

醋是人们餐饮中常用的调味品,也是糖友们适宜多用的调味品。研究发现,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前喝两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习惯喝醋,最好饭前吃点放醋的凉拌菜。但是,醋是酸性食物,会使一些药物失效,所以忌与碳酸氢钙、碳酸钙、红霉素、磺胺类药物同服。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在烹饪糖尿病食疗的时候可以加入哪些调味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