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爆裂(糖尿病爆发是什么意思)

厦门日报 0
文章目录:

大爷玩手机玩“炸”了!血管爆裂,生命垂危!竟是因为这种常见病

晚上睡觉前很多人都习惯先刷会手机

才能比较好入睡对不对~

但最近在浙江

患有高血压的老蔡(化名)就因为这个睡前习惯

血管爆裂脑出血,生命垂危

虽然救回了命

但老蔡因为这次脑出血导致右侧肢偏瘫

手机玩着玩着 突然没了反应

老蔡今年51岁,患上高血压已有五六年了。虽然有高血压,但是老蔡却并不当回事儿,平时也没按医嘱按时定量地吃降压药,所以血压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家人担心老蔡的身体,苦口婆心,但是老蔡我行我素,家人也拿他没办法。

别看老蔡已经是年过半百了,但是还有着一颗童心,特别喜爱玩手机游戏,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几乎每天都要抱着手机玩上好几个小时,尤其是晚饭后,经常抱着手机一直玩到深夜实在困得扛不住了,才肯放下手机睡觉。

3月21日晚,老蔡和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游戏。晚上11点,老蔡觉得头晕头痛,这才上床休息。

可是,老蔡倒在床上不久,妻子就发现了异样:只见老蔡躺下没多久就一动不动,脸色很难看,任凭家人怎么喊他都没反应。家人赶紧呼叫120送到医院抢救。

送到医院一查,诊断老蔡的病症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当时神志不清,血压200/130mmHg,左侧基底节血肿破入脑室,出血量达40多毫升,病情危重必须尽快手术。”

医生连夜为老蔡实施了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术后第三天,老蔡神志就转为清醒了。但他却发现自己右侧肢体动弹不了了,不受自己的控制。

医生介绍,这是因为老蔡脑出血留下的右侧肢体偏瘫的后遗症。

医生表示,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像老蔡这样高血压病多年,高血压没得到控制,一旦碰到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过量运动、情绪激动、气温骤降等诱因,极易引起血压飙升,导致脑出血。

“高血压控制不好,就会引起很多并发症,比如脑出血、脑梗塞、心脏衰竭、肾衰竭等。但只要正规治疗,也是可以很好地控制的,从而避免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医生建议,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就要按医嘱及时服药,同时必须规律作息,不要让熬夜玩手机成为诱发高血压脑出血的诱因。

今天是世界高血压日

您对高血压这种慢性病了解多少呢?

高血压的可怕之处不在血压本身

而在于高血压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高血压控制不好

可能会引起脑出血、脑梗塞、心脏衰竭、肾衰竭、

慢性肾病、眼底出血等并发症

但只要正规治疗,也是可以很好地控制的

比如说,遵医嘱好好服药

不要擅自减药甚至停药

同时还要规律作息

今天日报君也给大家介绍一种对抗高血压的饮食法

让您吃起来更健康~

得舒(DASH)饮食

得舒(DASH)饮食连续六年获得美国年度最佳饮食方式的称号。

长期坚持 DASH 饮食方式,可以使收缩压降低 7~12 mmHg,是控制血压有力的帮手。除此之外,还能预防骨质疏松、癌症、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

为了好记,给大家总结了一个顺口溜:

精米不如吃粗粮,多喝牛奶少盐糖。

水果蔬菜不要忘,少油多鱼更健康。

1

精米不如吃粗粮

粗粮比精米白面更有营养,比如钾、B 族维生素。在同样吃饱的情况下,把粗粮当主食,热量更低,营养更多样。

● 喜欢喝粥的,用燕麦、绿豆、红豆、玉米等煮的杂粮粥来代替白粥;

● 蒸白米饭的时候,去掉原来一半的白米,用黑米、糙米或者各种豆类代替;

● 用蒸紫薯、土豆、红薯、南瓜,来代替白米饭、馒头作为一顿的主食。

2

多喝牛奶少盐糖

过多的糖,也会增加糖尿病发生的风险,给已经发生高血压的身体雪上加霜。

● 选择低钠盐、低钠酱油等;

●尽量选择清炒、清蒸的做菜方式,少用烧烤、煎炸、红烧、糖醋的方式;

●每天喝 300 mL 牛奶,超重的人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容易拉肚子的人选择酸奶;

●拒绝各种甜饮料,包括各种含糖乳饮料、益生菌饮料。

3

水果蔬菜不要忘

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尤其是含有丰富的钾,可以对抗钠的升血压作用。

● 绿叶菜和瓜果类蔬菜结合,每顿至少吃一盘蔬菜;

●巧用蔬菜本身的味道,少放调料,比如用新鲜番茄代替番茄酱;

●用水果代替其他的零食来加餐;

●不喜欢吃水果的,可以用新鲜水果榨汁喝,但不要加糖。

4

少油多鱼更健康

脂肪不是敌人,但吃太多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选择对健康更有益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

● 把禽肉和瘦肉的皮和脂肪去掉之后再烹饪;

●做菜时选择植物油,尽量不用动物油;

●可以选择一些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鱼类,比如三文鱼、鲱鱼或金枪鱼;

●日常零食选择原味的坚果,或者把坚果加入日常菜肴。

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综合:钱江晚报、高血压医生

编辑:施璐玮 值班主任:林燕贞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昵称微信号厦门日报xiamenribao厦门招考xiamenzhaokao厦门晚报xmwb597城市捷报chengshijiebao海西晨报haixichenbao台海杂志taihaizazhi厦门网xmnn-cn遇见婚恋网yujianw520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厦门日报App

瞬间爆裂!浙江一女子疼到尖叫,罪魁祸首又是它!很多人正在用

最近,

不少人起床后发现腿上

莫名出现了红斑或水泡

不碰都疼得厉害,

还隐隐地发胀!

就诊后

医生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最近是否在使用热水袋?”

近日浙江刘女士

原本白净的大腿上

突然起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水泡,

又红又肿又刺痛,

部分皮肤还有剥脱,

而引起这一切罪魁祸首

还是因为一只普通的热水袋!

热水袋突然爆裂

女子大腿深二度烧伤

近日,32岁的刘女士(化名)晚上睡觉前把冲满了开水的热水袋放入被窝中。谁知,就在她钻进被窝把热水袋放到腿上时,热水袋毫无征兆地爆裂了!滚烫的开水全部喷洒到腿上,疼得她大声尖叫。

刘女士随即在家人陪同下赶到浙江宁波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急诊科就诊。接诊的李宝俊医生发现,刘女士的两条大腿内侧可见成片红肿,起了数个大大小小的水泡,部分表皮还有剥脱,周围皮肤有渗液,为双大腿浅二度到深二度烧伤。

医生立即给予创面清创消毒,烧伤膏外敷创面保护,预防感染等治疗。由于烧伤面积较大,刘女士住院治疗。经过精心治疗,刘女士创面修复良好,已回家康复。

普通热水袋因为经济实惠、使用方便,是不少居民冬日居家取暖的选择之一。普通热水袋虽然不会像充电热水袋一样因使用不当发生漏电、短路、爆炸等风险,但也会因橡胶老化发生漏水、爆裂等情况。刘女士的那只热水袋就是因为使用年限较长,发生了老化,突然爆裂。据了解,一周内北仑区人民医院已收治了2例因热水袋爆裂烫伤的患者。

使用热水袋时

更应注意防止低温烫伤!

除了要使用质量合格的热水袋、及时发现并更换老化热水袋以外,宁波北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马瑞提醒广大市民,使用热水袋时,更应该注意防止低温烫伤。“简单来说,低温烫伤就是你觉得这个热水袋不烫,但是在同一个部位放久了,热量囤积,就把皮肤烫伤了。尤其是老年人,身体的感觉不像年轻人那么灵敏,更容易出现低温烫伤。”

近来就有不少人遭受了低温烫伤之苦。

近日,江苏的赵先生捂着热水袋入睡,醒来发现左小腿处刺痛,起了水泡。经诊断,尽管赵先生被烫伤面积小,但深度已达三度。据悉,三度深度皮肤已烫熟,愈合极慢,有时甚至要手术。医生表示,每年冬天是低温烫伤高峰,热水袋低温烫伤占两成,使用时要有保护套与皮肤隔离。

警惕:不烫也能伤人!

这四类人更易“受伤”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陈俊帆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在大家的印象中,烧烫伤多是接触了高温物体,如开水、热油、热汤、烧烫的锅沿等,之后形成的。

其实不然,当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物体,也很有可能造成烫伤。比如,45℃的低热物体接触皮肤30分钟以上,就有可能出现烫伤。这种烫伤,就是“低温烫伤”。随着温度的升高,损伤也相应加重。

陈医生表示:

•幼儿

•老年人

•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偏瘫、截瘫、意识不清等患者

•醉酒的人

他们最易因末梢感觉迟钝、意识模糊等原因引发低温烫伤。

更可怕的是与“高温烫伤”不同,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没有高温烫伤敏感。但也正因为温度不高,伤口很难察觉,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看上去不太严重。但创面较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者会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

据了解,例如热水袋、插电式电暖器、“暖宝宝”、取暖灯等取暖设备,以及过热的电子设备、“充电宝”等,通过直接接触或是照射方式都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后该如何处理?

宁波北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马瑞提醒,一旦发生烫伤,市民应立即做好紧急处置措施:

•保持镇静,将烫伤部位用清洁的流动冷水轻轻冲洗;

•在充分冲洗后,可以在冷水中小心除去衣物,如果衣物粘住皮肉,不能强行剥去,可用剪刀剪开

•如果烫伤的部位依旧十分疼痛,可将烫伤的部位持续浸泡在冷水中30分钟及以上,以缓解疼痛;

•在上述简单处理后,务必及时送医,以免留下永久伤害。

“烫伤烧伤有可能造成疤痕增生,影响美观。严重烧伤如果恢复不理想,后续有感染,创面发生腐烂、坏死,就可能要做植皮手术。”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陈俊帆主任医师建议:

立即采用流水对创面进行淋洗、冷敷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等冷敷。一般来说,持续时间最好达到20分钟以上,直至创面不感疼痛或疼痛显著减轻为止。但皮肤绝对不要直接接触冰块或用冰水冲淋,以免发生局部冻伤,进一步加重伤势。

如果发现局部已经有水疱形成或者表皮破溃,建议立即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切忌涂抹任何有颜色的药水或涂抹酱油、牙膏等奇怪的东西,以免影响对创口的判断,甚至进一步的感染。

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综合自宁聚、健康杭州、@我苏特稿、科普中国等

瞬间爆裂!浙江一女子疼到尖叫,罪魁祸首又是它!很多人正在用

最近,

不少人起床后发现腿上

莫名出现了红斑或水泡

不碰都疼得厉害,还隐隐地发胀!就诊后医生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最近是否在使用热水袋?”近日浙江刘女士原本白净的大腿上突然起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水泡,又红又肿又刺痛,部分皮肤还有剥脱,而引起这一切罪魁祸首还是因为一只普通的热水袋!

热水袋突然爆裂

女子大腿深二度烧伤

近日,32岁的刘女士(化名)晚上睡觉前把冲满了开水的热水袋放入被窝中。谁知,就在她钻进被窝把热水袋放到腿上时,热水袋毫无征兆地爆裂了!滚烫的开水全部喷洒到腿上,疼得她大声尖叫。刘女士随即在家人陪同下赶到浙江宁波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急诊科就诊。接诊的李宝俊医生发现,刘女士的两条大腿内侧可见成片红肿,起了数个大大小小的水泡,部分表皮还有剥脱,周围皮肤有渗液,为双大腿浅二度到深二度烧伤。

医生立即给予创面清创消毒,烧伤膏外敷创面保护,预防感染等治疗。由于烧伤面积较大,刘女士住院治疗。经过精心治疗,刘女士创面修复良好,已回家康复。普通热水袋因为经济实惠、使用方便,是不少居民冬日居家取暖的选择之一。普通热水袋虽然不会像充电热水袋一样因使用不当发生漏电、短路、爆炸等风险,但也会因橡胶老化发生漏水、爆裂等情况。刘女士的那只热水袋就是因为使用年限较长,发生了老化,突然爆裂。据了解,一周内北仑区人民医院已收治了2例因热水袋爆裂烫伤的患者。

使用热水袋时

更应注意防止低温烫伤!

除了要使用质量合格的热水袋、及时发现并更换老化热水袋以外,宁波北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马瑞提醒广大市民,使用热水袋时,更应该注意防止低温烫伤。“简单来说,低温烫伤就是你觉得这个热水袋不烫,但是在同一个部位放久了,热量囤积,就把皮肤烫伤了。尤其是老年人,身体的感觉不像年轻人那么灵敏,更容易出现低温烫伤。”

近来就有不少人遭受了低温烫伤之苦。

近日,江苏的赵先生捂着热水袋入睡,醒来发现左小腿处刺痛,起了水泡。经诊断,尽管赵先生被烫伤面积小,但深度已达三度。据悉,三度深度皮肤已烫熟,愈合极慢,有时甚至要手术。医生表示,每年冬天是低温烫伤高峰,热水袋低温烫伤占两成,使用时要有保护套与皮肤隔离。△视频自@我苏特稿

警惕:不烫也能伤人!

这四类人更易“受伤”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陈俊帆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在大家的印象中,烧烫伤多是接触了高温物体,如开水、热油、热汤、烧烫的锅沿等,之后形成的。

其实不然,当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物体,也很有可能造成烫伤。比如,45℃的低热物体接触皮肤30分钟以上,就有可能出现烫伤。这种烫伤,就是“低温烫伤”。随着温度的升高,损伤也相应加重。

陈医生表示:

•幼儿

•老年人

•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偏瘫、截瘫、意识不清等患者

•醉酒的人

他们最易因末梢感觉迟钝、意识模糊等原因引发低温烫伤。更可怕的是与“高温烫伤”不同,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没有高温烫伤敏感。但也正因为温度不高,伤口很难察觉,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看上去不太严重。但创面较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者会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

据了解,例如热水袋、插电式电暖器、“暖宝宝”、取暖灯等取暖设备,以及过热的电子设备、“充电宝”等,通过直接接触或是照射方式都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后该如何处理?

宁波北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马瑞提醒,一旦发生烫伤,市民应立即做好紧急处置措施:

•保持镇静,将烫伤部位用清洁的流动冷水轻轻冲洗;

•在充分冲洗后,可以在冷水中小心除去衣物,如果衣物粘住皮肉,不能强行剥去,可用剪刀剪开;

•如果烫伤的部位依旧十分疼痛,可将烫伤的部位持续浸泡在冷水中30分钟及以上,以缓解疼痛;

•在上述简单处理后,务必及时送医,以免留下永久伤害。

“烫伤烧伤有可能造成疤痕增生,影响美观。严重烧伤如果恢复不理想,后续有感染,创面发生腐烂、坏死,就可能要做植皮手术。”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陈俊帆主任医师建议:

立即采用流水对创面进行淋洗、冷敷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等冷敷。一般来说,持续时间最好达到20分钟以上,直至创面不感疼痛或疼痛显著减轻为止。但皮肤绝对不要直接接触冰块或用冰水冲淋,以免发生局部冻伤,进一步加重伤势。

如果发现局部已经有水疱形成或者表皮破溃,建议立即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切忌涂抹任何有颜色的药水或涂抹酱油、牙膏等奇怪的东西,以免影响对创口的判断,甚至进一步的感染。(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