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毁了(糖尿病这辈子被毁了)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会慢慢毁掉肾脏!若有这5种早期症状,及早干预还能逆转

很多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不是死于超高的血糖,而是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其他器官病变。

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等。

其中,糖尿病性肾病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该病不仅会加重高血糖,控制不好还会演变成尿毒症,造成糖友死亡。

不过,好在该病变进程较缓,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以下5种症状,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若出现,务必及早干预,还来得及。

糖尿病是怎么把肾脏毁掉的?

在了解5种早期症状之前,我们先了解糖尿病是如何伤害肾脏的。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量变:出现了蛋白尿

我们的肾脏像一台清除代谢废物、毒物的过滤机器。

当体内血糖浓度过高时,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身体会刺激肾脏,让其过滤更多的血液,好让一部分血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不过,这就像是让一个滤水器超强度工作,过滤效果会慢慢变差,像蛋白质这样的有用物质也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2)质变:肾功能开始下降

肾脏过滤速度变慢,直接导致大量血糖堆积在肾脏血管中,造成血管损伤,肾功能下降。临床上,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60,基本可以判断为肾功能下降。

这5个症状,提醒你务必要开始关注肾脏健康

(1)腰酸、腰痛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脏血流量增加,负担过重,患者会出现腰酸、腰疼的感觉。

(2)出现尿蛋白或尿液中泡沫增多

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出现障碍,有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而尿蛋白增多时,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常会漂浮一层细小泡沫,且不易消失。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泡沫尿。

(3)下肢、眼睑水肿

肾功能受损,身体里的水、钠无法排出,只好积聚在身体内。

如下肢、眼睑等部位,就容易出现浮肿。

(4)皮肤瘙痒

肾功能下降后,体内堆积的尿素、肝酐等代谢物只好堆积在体表,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

(5)血压升高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会进一步损伤肾功能,二者互为因果。

这5件事做好,肾脏健康不恶化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可以减轻肾脏压力,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10.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内。

(2)挑选安全的降糖药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阿卡波糖以及胰岛素都比较安全,可以放心使用。

已经出现蛋白尿的糖友,只要肾小球的滤过率大于45,也是可以使用二甲双胍的。

(3)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血压高的糖友降压药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

这两种药都是针对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的,能降尿蛋白、延缓肾损害。

(4)避免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适量补充建议以好消化的白肉为主。

(5)定期检查微量蛋白尿

2型糖友在确诊后要立即筛查是否出现肾脏病变,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确诊5年后筛查。筛查频率为1年1次。筛查内容包括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

当尿蛋白呈阴性时,再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敏感,如果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钟,说明已经出现了早期糖尿病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原来,这些才是糖尿病最可怕的后果……

糖尿病可怕吗?很多人认为它并不可怕,因为它太常见了。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9年11月最新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第9版)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20~79岁成人中约1.164亿患糖尿病。换算一下,大概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糖尿病人。

可是,糖尿病又很可怕。

2019年,全球约有420万成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当于每8秒就有一个人因它死亡。更为严峻的是,一项大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成年糖尿病患者平均寿命减少了9年。

高血糖,让全身变“酥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发症是绕不开的话题,因为,一旦疏于对健康的监管,血糖就容易悄咪咪地升高。

而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一旦糖尿病病人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时,这些并发症就要来了。

2010 年,据美国糖尿病学会统计数据显示,病程在 3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 46% 以上;5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 61% 以上;10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 98%。

所以,2020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指出,糖尿病治疗的终极治疗目标为——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01

心脑血管病变——致死致残

糖尿病所致的心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都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微血管病变,俗称“糖网”,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病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致盲原因。

据研究表明,患病15年后,70%以上患者会合并视网膜病变。如果超过30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发生“糖网”。

03

糖尿病肾病——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在早期阶段,症状常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而一旦病情进展到晚期,就会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

据了解,在临床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有一半是糖尿患者。

04

糖尿病足——截肢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如治疗不及时或者病情严重,可能会需要截肢。

05

糖尿病神经病变——多种不适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受损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病变。

常表现为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泌汗障碍、心率过快、排尿困难、胃肠道不适等。遗憾的是,这种病变在治疗上相当困难,所以其重点还在于预防发生和控制发展。

逃不掉,就该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易解,并发症难除。然而很多糖尿病人在平时不注意,直到眼睛、排尿等都出现了一些异常,还不知道自己的血糖已经快控制不住了!

其实,当机体某一组织器官受到高血糖影响而发生病变时,往往会提前发出预警信号,而我们也可以凭借“异常信号”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

01

来自四肢的信号

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手脚麻木,或疼痛,或感觉异常,如灼热感、蚁行感、手套袜套感、脚踩棉花感、对冷热及针扎感觉迟钝或完全没有感觉等,需要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02

来自皮肤的信号

糖尿病患者出现全身皮肤及外阴顽固性瘙痒、皮肤真菌感染(如手癣、足癣、股癣、甲癣等)、毛囊炎或疖痈、皮肤不明原因地起水疱,且反反复复、久治不愈,需要警惕糖尿病性皮肤病变。

03

来自口腔的信号

糖尿病患者出现口腔烧灼感、口腔黏膜干燥、牙龈红肿压痛、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症状,或是出现牙龈反复肿胀、出血、牙周脓肿、牙槽骨破坏、牙齿松动移位和脱落等牙齿问题,要警惕糖尿病牙周病。

04

来自眼睛的信号

视力模糊、眼底出血、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眼脸下垂、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此外,如果眼睛出现视物模糊、眼前出现黑点或有飞蚊症、视物变形、复视或视力减退,也提示可能出现了糖尿病眼病。

05

来自心脏的信号

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神经受损,在发生心绞痛、急性心梗时,往往没有明显疼痛症状,只是表现为胸闷、憋气、心悸、头晕、乏力,活动后症状加重。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一定要警惕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问题。

06

来自消化道的信号

当糖尿病人出现上腹部饱胀、顽固性便秘;或是出现顽固性腹泻,但又不伴有发热、腹痛及脓血便,需要警惕长期血糖过高。

07

来自肾脏的信号

肾脏损伤后会出现肾功能受损和蛋白尿,引起小便泡沫增多,随着大量蛋白从尿中排出,会出现颜面及浮肿。

因此,当患者出现尿里泡沫增多及浮肿时一定要考虑到糖尿病肾病。

08

来自性腺的信号

血糖高可导致神经及血管病变,从而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以往性功能正常的中年男子,发生阳痿或勃起不坚时,可能出现了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

据调查,男性糖尿病合并阳痿者约占50%。

平时,我们很难把这些疾病的小细节与糖尿病联系起来。但是,早期发现这些糖尿病并发症信号,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继续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此外,定期去医院进行复诊检查也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哦。

21岁大学生患糖尿病:纵欲,正在毁掉你的生活

文 |金子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ID:FranklinReadingClub)

我们与疾病的距离,比想象中更近。

“你还年轻,可以随意透支身体”

是最大的谎言

近日,家住江西新余的21岁大学生小海,因为食欲不佳、反胃前往医院检查。

本以为只是小毛病,没想到诊断结果竟然是糖尿病,一家人都非常吃惊。

21岁,糖尿病,这不是开玩笑。

他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虽然不抽烟不喝酒,但饮食习惯不好。平常不怎么爱吃水果蔬菜,不爱喝水,常常把可乐、饮料当水喝,每次提回来两大瓶的饮料,几天就喝完了。

孩子体型有点肥胖,但因为年轻,也没太在意。

后来他总感觉口干,身体不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医院验血从他体内抽出的血样,有一半都是油状的血脂。

这位大学生的母亲说:“听了这个结果我心里也好难过,怎么可能这么年轻就得了这种病?”

实际上,这不是个例,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年轻人最爱的高热量饮食、习惯性熬夜、久坐不动,都是健康杀手。

我们与疾病的距离,比想象中更近。

如果总把饮料当水喝、爱吃零食、不运动、经常熬夜,身体逐渐被消耗,久而久之,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明明知道健康很重要,年轻人还在各种作死?

有一个高赞回答说:因为总觉得自己年轻。

当你仗着年轻,对身体无所谓,以为吃外卖、喝饮料是犒劳自己、享受生活。

但不知,所有的挥霍,都已经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然后在某一天报复回来。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就有透支身体的资格。

这届年轻人

已经不敢看体检报告了

2019年12月,32岁的网红视频博主毒角SHOW突然住院,检查出患糖尿病。

他的体检报告更是触目惊心:除了糖尿病,还有重度脂肪肝,甲状腺交织囊肿,肝肾功能老年状态......

32岁,本应该是很难和这些可怕的字眼沾边的。

究其原因,一是饮食不健康,二是作息颠倒。

熬夜的时候,他常常一边喝可乐,一边啃汉堡,一边剪片子。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啥油大啥好吃,我吃啥,青菜啊一概不吃,拿着饮料当水喝。”

为了剪辑视频,他常常半夜开始工作,直到凌晨五点。

最后发展到“不到凌晨五点,根本不困”。

有多少年轻人也是这样的生活习惯?

外卖可乐,嘴巴是爽了,付出的代价却未免太大。

叔本华曾说过:“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只有在病床上躺过,才会明白:只有身体是自己的,只有健康最重要。

《中国青年报》曾经联合问卷网做了一项调查,主要面向18-35岁的青年人群,选项包括了:

一边无休止熬夜,一边勤勤恳恳地护肤;


一边无节制饮酒,一边泡枸杞水;


叫着最油的外卖,却吃着大把大把的保健品。

2000名参与调查的受访者,82.3%的人觉得上面这些行为很普遍。

网友说:“这届年轻人,已经不敢看体检报告了。”

永远不要对健康心存侥幸

糖尿病、高血压、癌症......这些曾经是“老年病”,现在都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我的表弟20岁,正在读大学,就已经有高血压。

去年,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因为白血病去世,这让我既悲痛,又一时间难以相信,因为她还很年轻。

根据抗癌协会调查统计,在我国,癌症发病年龄提前了15-20年。

过去癌症的发病年龄主要在50-80岁,现在,已经提早到了35-55岁。

科普中国网发过一篇文章《一文看懂糖尿病: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患病?》,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我国有1.14亿糖尿病患者。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糖尿病,20~40岁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占比6%。

这不是危言耸听。

实际上,年轻人患病的新闻不在少数。

深圳25岁小伙小峰被查出胃癌,而他并没有胃癌家族史。

江苏泰州,一个29岁的小伙,把饮料当水喝,患上严重的糖尿病,引发了视网膜病变,需要手术治疗。

一个17岁的小姑娘,突发急性胰腺炎进了ICU,而她本身就有糖尿病和高血压......

村上春树说:

“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你可以对身体健康开玩笑,疾病和死亡却不会跟你开玩笑,只会来真的,而你却斗不过它。

对待健康,永远不要心存侥幸。

有句话说:这世界上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深以为然。

有些结果,或许可以在明天挽回,亡羊补牢;有些后果,却再也无法回头,后悔莫及。

珍惜身体,也是在珍惜家人

方舱医院的“小品哥”夏斌因为创作短视频在网络走红。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演小品、拍视频,最初是为了逗妻子开心。

夏斌的妻子,27岁的岑朦,是一名室内设计师。

2019年,岑朦被确诊为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癌症,医生说:“目前没有见过有活过5年的。”

2月份,夫妻二人又先后感染新冠肺炎。夏斌还陪着妻子剃了光头。

虽然他们二人都很乐观坚强,但妻子的癌症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岑朦说:“我想活得更好,活得更久,我想在家人身边待得时间更长一点。”

回忆起之前的生活,夏斌感慨:快乐的日子太短暂,快乐比痛苦还痛苦。

看了他们的故事,既为二人不离不弃的爱情感动,又为被癌症打破的幸福感到惋惜,毕竟她只有27岁。

《我是演说家》节目中,26岁美女投资人周西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当她在凌晨得知自己患癌后,想要给妈妈打电话,却又在拨出号码的一瞬间按了取消。

那一刻,她害怕让妈妈知道自己生病的事。

电影《婚纱礼服》中,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单亲妈妈和她的孩子,这位妈妈是婚纱设计师,因为工作很忙,她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在得知自己患癌后,妈妈一心想要把一切都给孩子,她为女儿买游戏机、熬夜做紫菜包饭,带女儿去野餐,希望女儿能和同学交朋友。

然而,无论怎样弥补,她终归觉得遗憾,因为她再也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

生病不是一个人的事,一旦你受伤害,家人是最痛苦的人。无论你的父母子女是近在眼前,还是远在千里之外,都免不了牵肠挂肚。

照顾好自己,就是保护家人。

人生苦难重重,没病没灾,就已经是一种幸福。

生活的残酷在于,一切都来得猝不及防,当不幸降临的时候,没有任何征兆。而我们想要的一切,都需要有“健康”这个大前提。

健康不是要你放弃一切

在《每个人的战争》一书中,作者指出,维持健康并不是一件艰难耗时的事情,不过就是变一种生活方式。

不需要你天天去健身房、不需要你练出马甲线,多走路、多站站,减少久坐时间就好;


不需要你只吃水煮蔬菜,营养均衡、控制高糖高热量饮食就好;


不需要你调整成老年人作息,别熬到半夜不肯睡就好。

一年一次的体检,是我们对自己健康最低的保障。

正如李开复曾在一个演讲中所说:

“每一个人的健康,其实不是要放弃一切。对年轻人来说,你是可以努力工作的,一个礼拜拿3、4个小时维护你的健康。”

不要再把饮料当水喝,这场赌博你输不起。

“你还年轻,可以随意挥霍身体”,是最大的谎言,请不要再用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意外,来警醒自己。

年轻的时候,请将些许时间投资在你的健康上,人生只有一次,请善待自己的身体,愿你永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