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冻死(糖尿病人冷)
突破100例!看南医大二附院零下150度超低温“冻死”胰腺肿瘤
扬子晚报网6月22日讯(通讯员 陈艳萍 记者 杨彦)6月21日至22日,2019南京·首届国际进展期胰腺癌高峰论坛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江苏培训基地第三次年会在宁召开,记者了解到,会议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办,邀请了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及国内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高水平中心的顶级专家,囊括胰腺外科、肿瘤科、介入科、影像病理及护理等各个相关专业。会上同时进行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胰腺中心分中心授牌仪式。会上专家提醒,胰腺“邻居”众多,位置隐蔽,胰腺癌早期发现率很低,但仍然有一些信号预警癌症的出现,比如没有家族史却突发糖尿病,超过三个月看不好的“胃病”,都有可能是胰腺出了大问题。
胰腺癌能根治手术的比例不足20%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业内预计,到2030年胰腺癌将成为第2大癌症死亡原因。据统计,目前临床能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比例不足20%,对于进展期胰腺癌目前还没有公认有效的治疗标准,整体治疗效果差。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胰腺中心主任钱祝银教授指出,对超过80%进展期胰腺癌人群的有效治疗,是提高胰腺癌整体预后的关键。
钱祝银表示,多学科(MDT)已成为肿瘤疾病推荐的诊疗模式,但在进展期胰腺癌领域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交流仍比较少,缺乏统一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此次论坛的召开,正是为了促进进展期胰腺癌领域多学科交流合作,使进展期胰腺癌的治疗更规范更符合循证医学的原则。
氩氦刀冷冻消融,止痛还延长了生存期
据悉,针对进展期胰腺癌,目前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案包括全身化疗、局部放疗、冷冻消融、不可逆电穿孔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领域的研究也在迅速发展。南京医科大学胰腺中心钱祝银教授潜心研究,创新性地将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应用于局部进展期的胰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技术其实试将一根针穿刺到肿瘤部位,针尖零下150度左右的超低温会瞬间形成一个冰球,将肿瘤细胞灭活。这一新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抑制并延缓肿瘤的局部生长、改善患者消化道梗阻的症状,有效缓解顽固性的癌性疼痛,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记者了解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胰腺中心从2017年1月起,正式开展胰腺癌的术中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目前共进行了103例手术,其中“双微创”腹腔镜下冷冻消融19例。该中心前期统计的临床资料表明,术中冷冻消融安全可控,术后并发症低,症状缓解率高。术后生存期较传统单纯放化疗有较明显延长,该中心前期随访满12月的病例生存率超过50%,目前最长生存期27个月,至今存活。
据悉,目前由该中心积累的胰腺癌术中冷冻消融单中心病例数居国内第一,国际领先。
专家提醒:牢记口诀,排除“胰”虑
和其它器官不同,胰腺深居腹膜后,肝脏在它的右上方、脾脏在它的左上方、它的前方是胃和结肠、它的后方是重要的血管、神经、肌肉和脊柱。正是因为胰腺被严严实实的包裹在这些人们熟悉的脏器中间,所以,它一旦有任何症状,往往早期表现为其周围脏器的不适症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人们忽视了对胰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持续性的消瘦、治不好的胃病,没有家族史却突发糖尿病,都可能是胰腺癌早期表现症状。
而专家在多年的临床中,总结出一个五句口诀,提醒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非胰腺专业的临床医生提高警惕,高度重视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牢记口诀 排除“胰”虑
反复发作中上腹饱胀不适,千万别仅当作胃肠疾病
反复发作腰背部酸痛不适,千万别仅当作骨科疾病
中年以后突发的血糖升高,千万别仅当内分泌疾病
突然出现皮肤巩膜的黄染,千万别仅当作肝脏疾病
反复发作的急慢性胰腺炎,千万小心胰腺癌在作怪
冻死79人!台湾明明气温零上十几度,却为何经常冻死人?
按照人们的一般常识,地处亚热带-热带一带的台湾地区,应该是气候湿热宜人才对。但是根据台湾媒体自己报道,台湾近日又发生了批量冻死人的事件。由于寒流袭来,全台湾这几日因寒冷而猝死的人达到了79人之多。这消息实在是吓了人一跳。更让人吃惊的是,台湾现在气温还在零度以上,白天甚至还有十几度。为什么一个寒流过来,台湾地区就会死那么多人呢?
台湾地区持续降温,人们都穿上了厚衣服
按照台湾地区的气象部门发布的消息,受寒流影响,2月19日以来,台湾地区平均气温在直线下降,最低可能降到6摄氏度以下(橙色警告)的县市包括台南以北、澎湖、金门;高雄市及花莲县等热带地区的平均最低气温也有可能降到10摄氏度以下。
这几天整个台湾岛从南到北,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因寒冷问题而入院的情况。比如桃园市一天就有27人疑似因冻入院,其中一人死亡。彰化县则有64人,其中4人死亡。这几天总的疑似因寒冷而死的人数已经高达79人。
很多人都奇怪,地处南方甚至热带地区的台湾地区,怎么会因为一个寒流就死亡这么多人呢?况且台湾地区的人均GDP高达3万美元,按理说也属于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为什么寒流一来,都会发生多人冻死冻伤呢?
台湾地区的低温导致众多人死亡
事实上,不仅仅是今年如此,每年冬天,台湾地区都会发生各种原因导致的冻死冻伤事件。比如2010年3月26日,台湾气温骤降,仅台北市8小时就有8人因低温身亡。2013年11月28日大降温,全台湾就有超过20人因寒冷猝死。
2016年1月24日,台湾地区桃园市、新北市等地就有大约40人被冻死。2018年1月7日-15日,短短一周内出现了300多人因寒冷而死亡的惊人纪录,导致台北市殡仪馆冰柜爆满,甚至“一柜难求”。2021年1月7日,有25人因低温猝死……
如此高的死亡率实在让人吓了一跳。可再一看当时的气温,多是在零上10度左右。这就很让人奇怪了,要知道,在中国大陆地区,北方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甚至40度的都有,但是也鲜少发生一夜之间几十人被冻死的情况。
为什么在台湾地区每年都会发生这样的事呢?有人认为原因是台湾地区的气候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大多数当地人都是不耐寒冷体质,很怕冷。但同为一海之隔的福建就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故,福建那里温度和台湾地区差不多,可也没有发生数十人一夜之间猝死的事情。
排队买东西的台湾民众都已换上了厚厚的羽绒服
也有人认为,台湾地区的湿度更大,导致“湿冷”更加让人难受。这一说法比较有道理,因为台湾岛四面环海,受到海风的影响很大。而且台湾多山,树林又多,这些情况决定了台湾地区湿度大的特点。一旦气温降低,那么无孔不入的冷空气会随湿气一起袭来,体感温度会非常冷。
另一方面,台湾地区人民因为饮食习惯等原因,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比较高。一旦气温骤降,患者的血管会剧烈收缩,进而引发猝死的状况。所以台湾地区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病的患者,在气温下降时都特别注意保暖。一旦不小心,就会发生猝死现象。在台湾死于气温下降的人,大多数都是因为这种疾病突发而导致的死亡。
严寒中的台湾民众
台湾地区每年都有因为气温原因而发生死亡的事故,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特别妥善的解决。有人认为是台当局对民众的生命过于漠视,宁可花大价钱去买福岛的“核食”和美国的“瘦肉精牛肉”,也不往民生这里投资一分钱,让大家过个暖和的冬天。如果台当局再不重视的话,这种寒流一来就死人的现象,看来还会在台湾地区持续很久。
作者/郭老师
更多军事国际相关事实,以及观点评论请关注,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长津湖“冰雕连”的幸存者,四肢被截,有过甜蜜的爱情,今年87岁
老覃上周写了《我对电影<长津湖>不满:英雄不应被遮遮掩掩,没有必要美化敌人》一文,文中提到了长津湖“冰雕连”的幸存者周全弟。
随后,老覃又写了《王直:毛主席亲选入伍的兵,脑筋活,他的师在长津湖仅冻伤400人》一文,文中对“冰雕连”一词作出过解释:因踏冰卧雪而成建制牺牲的连队。
可以想象得到,在50年一遇的严寒气温下,在长津湖地区大面积受冻的我志愿军9兵团, 除了成建制的“冰雕连”外,也会有“半个冰雕连”、“冰雕排”、“冰雕班”。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周全弟并不属于“冰雕连”的幸存者。
因为,成建制被冻死的三个连分别为20军59师177团6连、20军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
这三个连队中,只有27军80师242团5连的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幸免,其他战士全部被冻死在阵地上,境况悲壮,摄人心魄。
周全弟时为第26军77师231团1营2连战士,他所在的连队奉令在黄草岭埋伏,准备截击抗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与美第七师31团。
全连战友身上穿的都是在华东军区领的只有一斤半棉花的单层棉衣,根本无法抵御零下40度的严寒。
更加要命的是,因为出兵仓促,他们随身携带的干粮有限,在冰天雪地里埋伏了三天三夜后已经耗光,只能依靠雪水充饥。即他们挨冻忍饥程度达到了人体极限。
当敌人进入了埋伏圈,冲锋号响起,全连有半数以上的勇士没法从阵地上跃起。
周全弟所在的第26军77师231团1营2连算是“半个冰雕连”。
周全弟出生于1934年6月,四川省南部县人,该年只有16岁——他是在1949年6月被国民党军队拉的壮丁,大西南解放后,他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强烈要求参军,从而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话说回来,1950年10月,上级考虑过周全弟年龄太小,而且身体单薄,想把他留在国内,不随队行动。但人小志气高,积极写申请,强烈要求参战。
这样,比步枪高不了多少的他和战友们一起跨过了鸭绿江。
那一年,朝鲜的冬天实在太冷了,尤其是高原地带,气温降到零下四五十度,大雪如盖,天地肃杀。
身体单薄的周全弟,经过三天三夜的埋伏,四肢遭受严重冻伤,冲锋号吹响时,他也想爬起来冲锋,无奈四肢已经僵硬、麻木,不听使唤,根本无法动弹,他只好眼巴巴地看着战友从自己身边冲过……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一发炮弹落在他的身边,随着轰炸声响过,他陷入了昏迷。
当他再度醒来之时,时间已经过去了7天7夜了,他身处东北35陆军医院,双手双脚已经被截去了。
医生和护士眼含热泪地告诉他,他的四肢都已经被冻到坏死,为了不让病菌通过坏死的细胞危及他的命,只能在他昏迷的情况下,没有征求他的同意,进行了截肢手术。
没有了手脚,这辈子还怎么活?!
只有16岁的他,根本无法承受这样巨大的打击,精神瞬间崩溃。
接下来的好些天,他企图用绝食的方式来自杀。
医生敏锐地掌握了他的心理变化,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们连129名战士都在寒冷和战斗中牺牲了,你是你们连唯一的幸存者,你要振作起来,你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全连而活!”
医生的话让周全弟陷入了沉默。
为了稳定周全弟的情绪,医院院长和政委都来看望他,安排医护人员对他进行精心照顾,并护士给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脚飞行将军》《把一切献给党》等励志书籍。
渐渐地,周全弟的斗志被点燃,重新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1950年12月,他被转到徐州的医院继续治疗。
在徐州疗养期间,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练习用断腿走路、练习用断臂打理自己生活上的一切。
两年后,即在1953年,他作为一级伤残军人来到位于成都新繁镇(今属成都市新都区)的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
他的英雄事迹,他的斗争精神震撼了很多年轻人,因此获得了“中国的保尔”的称号。
经常有热心青年给他写信。
其中,一个名叫曾凡顺的姑娘在信中对他表达出了爱慕之情。
曾凡顺对他的爱,非常执着,信写了一封又一封。
之前周全弟的所有回信,都是请人代写的。
但曾凡顺的来信越来越频繁,他坐不住了,决定用两条残臂夹笔练写字。
就这么着,为了写情信,他爱上了书法,练就了一笔好字,还成为了书法家。
当然,他也收获了那一份属于他的爱情。
他和曾凡顺登记结婚的时候,伤残军人休养院里热闹非凡。
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独臂将军贺炳炎也专门前来道喜。
贺炳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曾凡顺说:“新郎官是这么重的残疾,你一定要考虑清楚,结了婚就要和他厮守一生一世喔。”
曾凡顺略带娇羞却又无比坚定地说:“他为了我们才残疾的,他的残疾光荣,我要照顾他一生一世。”
婚后,曾凡顺给周全弟生育了三个儿女,给了周全弟一个幸福的家。
可惜的是,2001年,曾凡顺患上了不治之症,遗憾地离开了人世,时年只有68岁。
2020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这一年的10月31日,时年86岁的周全弟参加了一档名为《老兵你好》的电视节目,他举起半条残臂,铿锵有力地对着镜头大声说:“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周全弟,向祖国报到!”
这一幕,看哭了无数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
这一幕,在当天被被各大网站疯狂刷屏。
周全弟在节目说,他一生之中有两大遗憾:一、没能在朝鲜的黄草岭上站起来和战友一起冲锋;二、没能留住妻子在身边再多享受几年福。
节目的最后,已经身患糖尿病的他,乐观自信地说:“我一定要活到抗美援朝出国作战80周年纪念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