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毛糖尿病(糖尿病汗毛加重)
糖尿病人脱发有原因,主要是这4个原因!
脱发相信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一件事,它不仅影响外观也在提醒着自己的身体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糖尿病人,在生活中有多数的糖尿病人有脱发的现象,这让他们特别的困扰,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脱发,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应对。其实糖尿病人出现脱发是有原因的,一般是以下这几个原因导致,糖尿病人可以详细的了解,并且采取方式面对。
糖尿病人脱发是哪些原因导致?
一、长期的高血糖
由于糖尿病人大多数身体内的胰岛素容易发生抵抗,就容易让葡萄糖堆积在血液中,进而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上升而让血管出现损伤,在血管出现损伤后就容易让血液的循环出现障碍,就会让毛囊中的营养和氧气缺乏,也就会影响到毛发的正常生长,从而导致脱发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所引起的脱发,糖尿病人可以通过控制血糖,并且改善血液循环让血液能够正常的供应,进而改善脱发的现象。
二、降糖药的影响
一些口服降糖药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脱发的现象,所以糖尿病人在服用降糖药后如果有出现脱发的现象,就要及时咨询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调整药物或者使用其他药物。
三、免疫系统紊乱导致
免疫系统紊乱是糖尿病人出现脱发的常见原因,糖尿病人由于自己的免疫力比较弱,就会导致免疫系统出现紊乱,就容易让细菌侵入头皮并且大量的繁殖,从而导致毛囊炎的发生,进而毛囊被破坏而出现脱发的现象。于免疫系统紊乱所导致的脱发,糖尿病人要增强自己的体质,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并且防止头皮出现感染,增强毛囊的抵抗力,进而起到防止脱发,改善脱发的效果。
四、激素水平变化导致
有一些糖尿病人还会伴随着其他内分泌疾病的出现,如甲状腺、腺垂体等疾病,而这些内分泌疾病会让身体的内分泌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导致毛囊出现萎缩而导致大量脱发的发生。如果糖尿病人在伴随着其他内分泌疾病后出现脱发的现象,就要到医院做一次全身的检查了解身体是否存在一些激素变,才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调理,进而改善自己脱发的情况。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要知道自己出现脱发是有一定的原因,在出现脱发后要及时寻找原因,并且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应对,才能够让自己改善脱发的现象,防止自己大量的脱发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影响。
长胡子、体毛多的女性,最好排查这种妇科病
对有些女生来说,毛发真的是一件困扰的事。在需要的地方(头上)缺席,却在嘴唇上、小腿上、手上、腋下……这些地方肆意生长。
除了遗传因素,毛发茂盛还可能是疾病的信号。《生命时报》邀请专家,介绍如何初步鉴别这种病,并给出应对方法。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彭丹红
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生殖遗传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张 丹
体毛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症状除了遗传因素,激素水平也会影响毛发的生长。女生发生多毛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占到了70%~80%。
受雄激素影响,身体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脸上莫名出现了小胡子,体毛多、黑、粗,大部分分布在身体中央部位,例如双乳之间、肚脐周围,腹股沟、大腿内侧,这也和睾酮水平过高有关。
脸上的痤疮迟迟消退不了,还会传染到背部、胸部,这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睾酮水平过高导致的。
不仅不孕,可能发展为癌
从青春期开始,一个正常卵巢里,每个月会有3~10个小卵泡发育,经过“优胜劣汰”,最“突出”的那颗卵子脱颖而出,完全成熟被排出,并释放大量孕激素,子宫内膜从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
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却充斥了10多个卵泡,没有一个卵泡可以发育成熟,无法排卵,不能产生孕激素,导致月经不规律,没法受孕。
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雌激素不断刺激子宫内膜生长,但没有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无法脱落,就会不断增生,很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病变,甚至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另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血液中会出现胰岛素增加的现象,也会进一步产生胰岛素抗性。因此,容易出现糖尿病与肥胖的问题,也容易出现心血管相关的疾病。
多囊会找上各年龄段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会伴随女人的一生。青春期、生育期、围绝经期最为常见。多囊卵巢综合征在生育期女性中的发病率是8%~10%,同时,有70%的患者未被诊断。
只要来了月经,就可能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以下情况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
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女性
(1)疑似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闭经、不规则子宫出血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另外再符合下列条件中的1项:有高雄激素临床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超声下表现为多囊卵巢。
(2)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具备上述疑似的诊断条件后,还需逐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雄激素的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柯兴氏综合征)和引起排卵异常的疾病,才能确诊。
青春期女性
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指标:
- 初潮后月经稀发持续至少2年或闭经;
- 高雄激素临床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
什么是月经稀发?目前认为月经周期是24~38天,大于38天算月经稀发。
什么是闭经?原发性闭经指年龄大于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者年龄大于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继发性闭经指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停止3个周期以上。
针对B超提示的多囊卵巢,一般患者无特殊症状,也无需进一步处理。但如果合并出现上述临床表现,临床上疑似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建议到生殖门诊进一步明确诊断,单纯超声提示多囊卵巢不必慌张。
如何预防和治疗多囊?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也是诱发因素之一。要预防和治疗,先从健康减肥开始。
低热量饮食
调整饮食结构,坚持低糖、高纤维饮食,改变不良的进食习惯,少吃高糖高热量的食物。
坚持运动
适量规律的运动,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5天,是健康生活的保障,不仅利于疾病的改善,同时能促进心理健康,使得生活方式干预的疗效倍增。
药物方面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不好的肥胖或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选择口服二甲双胍等药物调整代谢水平;高雄激素升高或有临床表征的患者可口服避孕药或螺内酯缓解症状;月经紊乱的患者,可予以达英-35等药物调整月经周期。▲
参考文献:
Spritzer PM, Barone CR, Oliveira FB. Hirsutism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Curr Pharm Des. 2016;22(36):5603-5613.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警惕:皮肤出现这些表现可能是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皮肤改变问题:
1、皮肤瘙痒:约有30%的糖尿病病人会出现全身性或局限性的皮肤瘙痒,特别是外阴、腰背部和下肢。瘙痒会很剧烈,常常因为搔抓而留下抓痕、结痂、脱屑,严重时还会导致皮肤感染。
2、糖尿病足:很象脚气(足癣),甚至大多数由于合并真菌感染而发生脚气,导致两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因此,很多医生会误诊,病人自己也常常觉得自己得了脚气。但是糖尿病足和脚气最大的不同是:脚气是真菌感染导致的红斑、皲裂、脱屑,会痒;糖尿病足是由于病人血管硬化、坏死,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差,营养供应不足造成的,因此,糖尿病足最大的特点是疼痛和坏死。
3、皮肤感染:由于皮肤的血管和神经硬化,皮肤局部免疫力下降,糖尿病病人的皮肤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真菌感染(脚气、甲癣、花斑癣等),细菌感染(毛囊炎、疖子、丹毒、脚气感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4、肤色的改变: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颈部皮肤变黑,成天鹅绒样改变,叫黑棘皮病。还有一种情况是小腿和足部的色素沉着斑。最常见的是小腿下三分之一处及踝部皮肤出现棕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斑,可以是斑点,也可以面积比较大的斑片,甚至是弥漫性的。除了小腿,在躯干、四肢也会有这种色素沉着斑,使得整个皮肤都呈暗褐色。
图1
图2
图1、2:糖尿病病人皮肤干燥脱屑、褐色色素沉着斑。
5、汗毛缺失:也是由于血管硬化和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许多患者的毛囊发生退化,导致汗毛缺失。
6、类脂渐进性坏死:好发生在小腿伸侧,通常表现为红棕色或紫罗兰色丘疹、斑块或结节,很快发展为黄棕色、发生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甚至溃疡。小腿最常受累,尤其是胫部。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常伴发于糖尿病,因此以前称为“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不合并糖尿病。
下面是一位皮肤科大夫的自述,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凭着肉眼就推断出邻居大妈得了“2型糖尿病”
前几天,邻居大妈找上门来,让我帮她瞧瞧她得了什么“怪病”。大妈的两条小腿伸侧变黄,硬如木板,用手指压都压不下去,一点弹性都没有。
“的确挺怪的。”我一边在脑海里飞快地搜索着可能的诊断,一边继续和大妈唠着嗑,“您还有哪不舒服?”
“不舒服的地方多着呢。你看我这脚最近也黑了许多,也没有什么感觉了,碰着都不疼。还有我这皮肤越来越干燥,痒得利害。”
我按着大妈手指的顺序依次检查了大妈的足部和身体其他地方。的确,大妈的足背、脚踝都已经变黑了,还有很多扩张的毛细血管和褐色斑点;脚后跟皲裂、脱皮;脚趾缝有白色的浸渍,甚至有糜烂、渗出;身上也由于搔抓而到处是抓痕。
检查完大妈的情况,我胸有成竹了:“大妈,您的糖尿病很严重啊。”
“糖尿病?我怎么会得糖尿病?”大妈狐疑地看着这个皮肤科医生。
“去医院内分泌科查个空腹血糖吧。”我建议。
大妈将信将疑地走了。没过几天,诊断出来了:2型糖尿病。大妈逢人便夸:程医生真是神了,看一眼就知道我得了糖尿病。
其实我不是能掐会算,而是大妈皮肤上的这些毛病都有是糖尿病的皮肤并发症。按图索骥,当然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邻家大妈不但有类脂渐进性坏死,还有皮肤颜色的改变、糖尿病足以及皮肤瘙痒等症状。虽然不能凭借单一的症状就说大妈得了糖尿病,但是各种症状综合到一起,得糖尿病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我们常说,皮肤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各种内脏器官的变化。这其中,有些皮肤变化是疾病的早期表现,也有些是疾病发展到晚期的表现。
友情提示:
糖尿病的皮肤改变绝大多数是由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引起的,一旦出现,就说明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已经侵害到了包括皮肤在内的很多器官。
生活中通过皮肤的异常变化,帮助我们发现被忽略的糖尿病,可以说是亡羊补牢,犹为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