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鹿肉(糖尿病能吃鹿肉)

红星新闻 0
文章目录:

吃红肉越多的国家糖尿病越多?那要怎么吃才健康呢?

为什么吃红肉糖尿病会高发?

我们需要先弄清几个关键节点:

什么是红肉?

红肉,就是来自哺乳动物的肉,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等都是红肉。

红肉是很多人餐桌上的主力军,不过红肉虽好吃,但是吃太多却可能带来健康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教授,曾在一档健康节目中分享一张“地图”,图中红色越多的国家,意味着糖尿病、癌症等恶性疾病发病率越高。

全世界红肉分布和恶性疾病分布

的相关性地图

于康教授介绍,日本人相对中国来说,吃红肉是比较少的,所以恶性疾病的相关发病率是低于中国的。而德国、美国、加拿大吃猪排、牛排、羊排比较多,他们的结肠癌、乳腺癌发病比例就超过中国。

为什么说红肉没那么好?

红肉吃的太多了,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

01.导致糖尿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美国学者采用1991-2011年的中国健康和营养数据进行的研究发现,有280万、180万和50万例糖尿病可归因于加工肉类、红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

而且据《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红肉吃得越多,9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就越大,包括:

癌症、心脏病、呼吸道疾病、中风、

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肾病、肝病

02.导致肥胖

红肉脂肪含量高,每100克猪肉中脂肪含量约30克,而每100克鸡肉中脂肪的含量约10克,只是猪肉的1/3。即使是猪肉中的瘦肉,肉眼看不到的隐形脂肪也能占28%左右。

所以,红肉吃太多,再加上不爱运动,很容易出现肥胖。

03.易伤血管

饱和脂肪酸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

相对鸡、鱼等白肉来说,红肉的中的脂肪多为“饱和脂肪”,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猪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一般占35-45%,羊肉45-55%,牛肉50%-60%。

04.可能致癌

2015年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了一项“致癌清单”,将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

2A类致癌物的意思就是“可能致癌”,也就红肉在动物实验中致癌证据充分,在人的研究中证据有限。

此外,肉类中还含有嘌呤碱,易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尿酸,易引起痛风、骨发育不良等疾病;过量吃肉,还会降低免疫力。

到底该如何健康吃肉?

肉量摄入

100克/天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的建议,每天摄入水产品40-75克、畜禽肉40-75克,那么肉类一天的量就是80-150克。这里重量是肉类的生重,即烹调前的重量。

一般,一个手掌心(不包括手指)大小及厚度的肉约50克,猪肉、鸡肉、鸭肉和鱼肉等瘦肉都可以按照这种方法计算。

如果是脂肪更少的肉,比如虾贝类,则一个掌心的量要稍微多点,约为85克左右。

种类选择

0>2>4

选肉顺序:没有腿的→两条腿的→四条腿的

【0】没有腿的:鱼或虾、蟹等

【2】两条腿的:去皮的鸡、鸭、鹅等

【4】四条腿的:牛、羊、猪等

可以多食用没有腿的和两条腿的肉类,但也要注意“红白搭配”才能保证营养均衡。只吃鱼虾和鸡鸭,会导致缺少血红素铁。

烹调方法

三个“多”

多切丝、片

将肉切成丝和片后,同等重量的肉要比切成肉块看起来份量多,既能让你觉得吃了好多肉,又能控制摄入量。

因此最好多切丝和片,少切块。

多炖和蒸

红肉在烧烤、长时间煎炸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杂环胺类化合物,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吃肉可以多尝试一些炖、蒸的方式。

炖肉的时候,不要中间忽然加冷水,温度聚然降落,会使得蛋白质与脂肪会凝固,不易煮烂。

同时,烧肉的时候不宜过早放盐,会使肉变质硬,且不易烧烂。

多小荤菜

“小荤菜”指的是大量蔬菜搭配少量的肉炒制成的菜肴,比如西兰花炒猪肉,这样可以控制肉类的摄入,还能保证蔬菜的摄入量,一举两得。

炖排骨、红烧肉、红烧鸡翅等“大荤菜”建议尽量少做。

本文来源:信息日报健康说、爱奇艺 编辑:王欢

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

新研究!这类肉每天多吃一口,糖尿病、心脏病风险会增加

红肉,包括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纤维层呈现为鲜红色的畜肉,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 2A 类致癌物。近年来的很多研究都证明“红肉与胃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患病风险增加存在正相关关系”。

一些观察性的研究也发现,红肉因为其过高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导致其与人类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关联。红肉吃得越多,心血管风险越高。2 型糖尿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合并症,是心血管疾病的既定危险因素。而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近 180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 30% 以上。

由于以往的研究样本量小,并未得出红肉摄入与增加糖尿病罹患风险之间的可信度较高的结论。而前一段时间,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荟萃分析了 43 项脑血管疾病研究和 23 项糖尿病研究,分析每天多吃 50 克加工红肉和 100 克未加工红肉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并将研究成果以《红肉消费、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为题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研究显示,大量食用加工或未加工的红肉,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每天多吃 50 克加工红肉,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26% ,患糖尿病风险增加 44% 。每天多吃 100 克未加工红肉,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11% ,患糖尿病风险增加 27% 。

这项荟萃研究不仅包含的样本量大,而且随访时间长——在 43 项 CVD 研究中包含了 446 万名参与者,且未加工肉的平均随访时间为 14.3 年,加工肉的随访时间为 12.8 年;在 23 项糖尿病研究中包含了 174 万名参与者,且未加工肉的平均随访时间为 9.5 年,加工肉的随访时间为 9.2 年。

研究表明,加工和未加工的红肉都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减少红肉摄入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为 120g~200g,其中畜禽类的摄入量为 50g~75g ,作为畜肉的红肉,每天摄入量不能超过 50g 。

需要指出的是,加工、未加工的红肉对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影响,在西方国家人群中较为明显,可能是因为西方饮食中的红肉摄入量较高,蔬菜和全谷物摄入量较低,而在东方饮食中,红肉摄入量较低,全谷物和蔬菜摄入量较高。在不同性别人群中,上述关联无明显差别。

多数疾病都与饮食有关,调节饮食模式,改善饮食结构,多元、均衡的饮食搭配才对健康最有利。

参考资料

[1]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d336

策划制作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作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曾心月 科普创作者

审核丨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

责编丨钟艳平 祁媛(实习生)

这类肉每天多吃一口,糖尿病、心脏病风险会增加

红肉,包括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纤维层呈现为鲜红色的畜肉,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A类致癌物。近年来的很多研究都证明“红肉与胃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患病风险增加存在正相关关系”。

一些观察性的研究也发现,红肉因为其过高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导致其与人类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关联。红肉吃得越多,心血管风险越高。

2型糖尿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合并症,是心血管疾病的既定危险因素。而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近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30%以上。

由于以往的研究样本量小,并未得出红肉摄入与增加糖尿病罹患风险之间的可信度较高的结论。而前一段时间,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荟萃分析了43项脑血管疾病研究和23项糖尿病研究,分析每天多吃50克加工红肉和100克未加工红肉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并将研究成果以《红肉消费、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为题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

研究显示,大量食用加工或未加工的红肉,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每天多吃50克加工红肉,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6%,患糖尿病风险增加44%。每天多吃100克未加工红肉,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1%,患糖尿病风险增加27%。

这项荟萃研究不仅包含的样本量大,而且随访时间长——在43项CVD研究中包含了446万名参与者,且未加工肉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4.3年,加工肉的随访时间为12.8年;在23项糖尿病研究中包含了174万名参与者,且未加工肉的平均随访时间为9.5年,加工肉的随访时间为9.2年。

研究表明,加工和未加工的红肉都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减少红肉摄入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为120g~200g,其中畜禽类的摄入量为50g~75g,作为畜肉的红肉,每天摄入量不能超过50g。

需要指出的是,加工、未加工的红肉对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影响,在西方国家人群中较为明显,可能是因为西方饮食中的红肉摄入量较高,蔬菜和全谷物摄入量较低,而在东方饮食中,红肉摄入量较低,全谷物和蔬菜摄入量较高。在不同性别人群中,上述关联无明显差别。

多数疾病都与饮食有关,调节饮食模式,改善饮食结构,多元、均衡的饮食搭配才对健康最有利。

作者:科普创作者曾心月

审核: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研究员唐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