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oag(糖尿病OAD可以联合预混胰岛素使用吗)
它是糖友的“神药”!能降糖、降压、减肥……
指导专家
郭立新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马凤海 青岛糖尿病医院副主任医师
赵靖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它被糖友称为“神药”,能降糖、降压、降脂,还能让糖友延长寿命!
它就是二甲双胍!今天小编带你了解它更多的传奇的故事和神奇秘密,且听小编讲讲~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健康时报-糖友会微信公号:“糖来糖往”(jksb2016)】
太长不看版
二甲双胍诞生于中草药“山羊豆”中。但有一段波折历史:它被搁置了30多年后才被人们重视。然后,二甲双胍一直被改进着,终于成为了“神药”。
详细版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1、诞生:它被发现于中草药—“山羊豆”中
二甲双胍从1957年发展至今已经有六十年历史了,你知道吗?科学家是从一株草药——山羊豆中发现的。
其实,山羊豆很早就被用来治疗糖尿病所致的多尿了。1927年,Tanret等科学家发现其中的山羊豆素能够降低动物的血糖。
为了抗击在当时尚无药可治的绝症——“糖尿病”,科学家们以极大的热情合成了一系列胍类衍生物,“二甲双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在历史舞台,那一年,是1929年。
2、波折:胰岛素比它早占领先机
了解医学史的朋友都知道,早在1922年,胰岛素就划时代被科学家发现并应用于了临床,其以神奇疗效挽救了一大批糖友。
当时,几乎所有医生都沉浸在对胰岛素的欣喜和狂热中,他们甚至信心满满地认为:糖尿病从此完全解决了。
所以,发现于此时的二甲双胍就显得生不逢时,在胰岛素面前只好偃旗息鼓,等待翻身之日,这一等就是三十年。
在这几十年间,胰岛素的缺点逐渐暴露在世人面前。
面对胰岛素的困境,人们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抗糖尿病药物,于是又掀起了药物开发的热潮。
3、再发现:重新被应用
1957年,巴黎的一位医生Jean Sterne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对蒙尘许久的二甲双胍产生了兴趣,他与药剂师Denis Duval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及临床试验,总结成《新的降血糖药物:二甲双胍》一文,发表于学术期刊《摩洛哥医学》上。
这篇在糖尿病治疗史上举足轻重的文章,其结论中既包含了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的结果,又兼顾了有效性及安全性。
自此,二甲双胍站上了糖尿病治疗的舞台。
4、目前:二甲双胍可是大红大紫!
近些年来,各种糖尿病专业机构所制定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中均指出:
对于2型糖尿病,除非存在特殊禁忌,均应从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且联合治疗方案中也应包括二甲双胍。
有些指南甚至已不把二甲双胍与其它药物并列在一起作为一线选择,而是把它当做超越一切同侪的首选用药!
既然,二甲双胍被奉为“神药”,到底神在哪呢?
1、安全降脂,有效改善血脂异常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赵靖平教授团队发现,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能有效改善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血脂异常,达到安全降脂。
湘雅二院精神科吴仁容教授介绍说,二甲双胍能有效改善体内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来改善血脂异常,且不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是比较安全的一种降脂方法。
2、降低脂肪,对抗肥胖
有研究显示,大部分2型糖尿病口服药会使体重增加1~5公斤,但二甲双胍不增加体重。
不仅如此,二甲双胍还能够改善体脂分布,降低内脏脂肪,这对改善中心性肥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二甲双胍对肥胖的糖友效果也更好一些。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二甲双胍并没有被批准作为减肥药使用。
大多数研究显示其确能表现出一定的减重效果,但是对于不合并糖尿病的单纯性肥胖者,减重作用并不确切。
所以,对于体重控制,还是应把生活方式干预放在首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降低体重,进而取得代谢改善的收益,而不能寄希望于用二甲双胍进行减肥。
3、控压降压
对多项研究综合分析后显示,应用二甲双胍后舒张压可下降,而收缩压变化不明显。
二甲双胍的降压机制非常复杂,可能包括胰岛素依赖(依靠胰岛素发挥作用)和非胰岛素依赖(不依靠胰岛素发挥作用)的致血管舒张作用。
有研究认为其降压机制可能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水钠潴留有关,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二甲双胍本身没有降压作用,而是加强了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
4、降低糖眼风险
美国医学协会曾发文表示,使用二甲双胍将能够减少糖尿病迟发性眼并发症开角型青光眼(OAG)的发生。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Lin HC等人对美国医疗网数据库中 40 岁及以上,既往没有OAG病史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服用盐酸二甲双胍患者OAG发病风险下降25%。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能会从多层次影响 OAG的发病风险,这是其他糖尿病药物无法比拟的。
5、延缓衰老效果好
2015年,英国卡迪夫大学的一项涉及超过18万人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后,不仅寿命要高于其他糖尿病患者,而且其寿命要高于健康的对照组的人群。
6、跨界抗癌,降低两种癌症风险
2015年,《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杂志上一项新研究证实:在患有糖尿病的非吸烟者中,那些服用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的人患肺癌的风险减少。
除此之外,有英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胰腺癌干细胞实际上更倾向于利用有氧代谢过程,根据这一特性可以使用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抑制胰腺癌干细胞生长。
日本冈山大学免疫学系的研究人员就曾用动物实验证明,二甲双胍通过增加肿瘤CD8 浸润淋巴细胞(TILs)数量,阻止CD8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因为凋亡而减少,二甲双胍表现出抗癌效应。
小编提示
二甲双胍虽好,也不是每个糖友都适合,糖友用药必须得在正规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健康时报-糖友会微信公号:“糖来糖往”(jksb2016)
本期编辑:毛圆圆
284斤大胖子7天减了20斤,怎么做到的?原来有一种手术叫OAGB
扬子晚报网6月1日讯(通讯员 王树文 王玉玲 记者 朱鼎兆)超级肥胖、糖尿病、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于40岁的淮安市民李先生(化姓)来说,他近几年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幸运的是,近日,他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一种名为“OAGB”的手术,一周后体重减轻20斤,而且血糖也被控制在个位数,并顺利出院。
手术后一个礼拜,李先生即减肥20斤。
手术前的李先生重达284斤
据介绍,今年40岁的李先身高1.68米,体重142公斤,肥胖程度评级已达超级肥胖。4年前发现空腹血糖高达20mmol/l,通过口服多种药物控制并不理想。患者同时合并有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氧分压仅有52.3mmHg,已达I型呼衰标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到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后,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合作模式,内分泌科对李先生进行术前精准血糖控制,麻醉科对李先生I型呼衰亲自制定方案,护士长带领个案管理师做好宣教及术前体重控制,减重代谢外科团队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团队对李先生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讨论,决定采用OAGB手术,并制定周密的术前诊疗方案。手术前一天,患安办召集减重外科及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对手术风险及预案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在征得李先生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后,院方顺利为李先生这位合并糖尿病及重度鼾症的超级肥胖患者开展腔镜下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
据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淑艳介绍,OAGB手术是一种环状胃转流术,主要应用于合并糖尿病的重度肥胖症患者,并发症少,长期降糖减重效果良好。淮安市一院作为中国肥胖及代谢性疾病专病联盟会员单位,2012年即开展苏北首例减重代谢手术。在多科合作下现常规开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腹腔镜胃旁路术等多种减重手术,近两年来成功施行微创减重代谢手术百余例,已逐渐形成稳定成熟的减重外科体系。此例复杂肥胖患者手术的成功开展,体现了该院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的治疗理念,标志着该院减重外科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充分展示了注重多学科合作、融合的医疗护理体系一体化建设的成果!
校对 苏云
一种常见的糖尿病药物或能挽救视力
一项新研究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较低。
青光眼有几种类型,而开角型青光眼(OAG)是其中一种。青光眼患者因液体不能从眼睛排出,导致眼内压力增加。这最终会损害视力,并可能导致失明。青光眼通常不会产生疼痛。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因身体无法分泌任何或足够的胰岛素(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而导致血液葡萄糖(血糖)水平升高。糖尿病患者必须经常服用药物来控制血糖。
高血糖可能引起很多并发症,包括心脏疾病、神经疼痛和视力问题。青光眼并非由糖尿病引起。然而,糖尿病和青光眼常常同时出现——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
“如果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可以在其他人群中证实这些发现,可以为这个威胁视力的疾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并减缓老化的其他风险。”研究的主要作者、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朱莉娅·E.·理查兹博士及其同事写道。
理查兹博士及团队考察了服用了二甲双胍(品牌名为Glumetza、Fortamet、Glucophage和Riomet)的糖尿病患者。
根据研究人员,过去的研究发现,类似二甲双胍的药物可能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但是这是第一个考察其对于青光眼这类年龄相关的眼部疾病的作用。
理查兹博士和团队考察了超过15万的糖尿病患者的数据。所有患者均在2001年至2010年间接受医疗护理。
在这些患者中,OAG的患病率接近4%。
除二甲双胍之外,患者也服用了其他常见糖尿病药物——如磺脲类(商品名格列吡嗪)、噻唑烷二酮类(商品名吡格列酮)、格列奈类(商品名瑞格列奈)或胰岛素。有些患者同时服用几个药物。
理查兹博士及其团队发现,服用了二甲双胍的患者出现OAG的风险低于未服用该药物的患者。如果病人服用每天2克的二甲双胍标准剂量足两年,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下降了近21%。
患者服用的其它药物时OAG的风险没有改变。
这项研究发表在5月版的《JAMA Ophthalmology》。
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Heed基金会奖助金和失明防止研究的一项基金资助了的这项研究。作者未披露任何利益冲突。(实习编译:黄欢 审校: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