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满满(尤其是肥胖人)

宋主任中西医科普站 0
文章目录:

肥胖真相大起底!告别体重误区,精准判断肥胖的秘籍在此!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很多人都在关注自己的身材,担心自己是否肥胖。但你知道吗?判断肥胖可不能只看体重秤上的数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那些科学判断肥胖程度的方法吧。

一、身体质量指数(BMI):最常用的“身材标尺”

BMI 的计算方法超级简单,只要把你的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就可以啦。比如说,小张体重 75 千克,身高 1.8 米,那么他的 BMI 就是 75÷(1.8×1.8)≈23.15。一般来讲,BMI 在 18.5 - 23.9 之间都属于正常范围哦。要是小于 18.5,那可就是体重过轻啦;在 24 - 27.9 之间呢,就是超重;一旦达到 28 及以上,就妥妥地进入肥胖行列了。不过呢,BMI 也有它的小“漏洞”。像那些健身达人,肌肉发达得很,他们的 BMI 可能会偏高,但人家可不是肥胖,而是满满的肌肉力量呀!

二、腰围:腹部脂肪的“警报器”

腰围这个指标可重要了,它能直接反映出你腹部脂肪到底囤了多少。测量的时候,要站直了,双脚并齐,然后在肚脐那个水平位置量一圈。对于男士来说,如果腰围超过 90 厘米,女士超过 85 厘米,那可就得小心啦,这意味着你腹部的脂肪有点多哦。为啥要特别关注腹部脂肪呢?因为腹部的脂肪就像个“不安分”的小家伙,它比身体其他地方的脂肪更活跃,会不停地把脂肪酸释放到血液里,这样就会打乱身体正常的代谢节奏,大大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这些麻烦病症的风险呢。

三、体脂率:脂肪占比的“精准秤”

体脂率,顾名思义,就是身体里脂肪重量占总体重的比例。现在有很多家用的体脂秤都能测体脂率,它们大多是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这个原理。一般正常成年男性的体脂率在 15% - 18%,女性在 25% - 28%。要是男性体脂率超过 25%,女性超过 30%,肥胖就开始来“敲门”了。当然,还有更专业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像双能 X 线吸收法、水下称重法,不过这些就得去医院或者专业的健身机构才能测啦。体脂率高了,就说明身体里脂肪堆得太多,这不仅会让我们的身材走样,还会给身体里的各个器官都带来不小的压力,生病的风险也会跟着蹭蹭往上涨。

四、腰臀比:身材比例中的“健康密码”

腰臀比就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量臀围的时候,要量臀部最丰满处的那一圈哦。正常情况下,男性腰臀比小于 0.9,女性小于 0.85。要是这个比值超出范围了,那就说明你身体的脂肪分布不太均匀,肚子上的脂肪有点多啦。这种脂肪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可是和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健康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比如说,有的朋友 BMI 看着还行,但是腰臀比比较大,那他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也不低哦。

了解了这些判断肥胖程度的方法后,大家是不是对自己的身材和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呢?如果发现自己的肥胖程度有点超标,也别灰心,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健康的身材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啦!

中年发福竟与代谢无关!想要甩掉小肚腩?饮食建议做到这几点→

迈入中年之后,“发福”成了横亘在每个中年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迈过29岁这个“坎”之后,想要保持苗条的身形会逐渐变成hard模式……过去吃什么都不胖的人,现在喝水都发胖;过去一顿三碗饭,现在半碗就管饱。

01

为什么中年发福来的这么迅猛?

过去我们总认为,这口让人发胖的锅需要基础代谢来背,走上下坡路的身体代谢让我们无法消耗摄取的能量,从而积攒在体内转换成了大把大把的脂肪。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却打破了这个认知——其实,我们20~50岁期间的能量消耗是稳定的,并没有在跨过某个坎之后就出现急转直下的降低。

比较明显的代谢水平下降,其实出现在60岁之后,人体已经迈入衰老时。60岁之后,新陈代谢每10年会降低7%左右,到了90多岁时,日常的能量消耗平均会被50多岁的人群低20%~25%。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下降,尤其是肌肉质量的下降,新陈代谢的降低也会越发显著。

显然,刚刚30多岁的中年人,远没有到代谢降低的这一步。咦?代谢没降低,吃的东西也没有徒增,为什么还会发胖?

原因很简单,动得少了。在研究中,人们发现30岁以后的人群比20岁的人群少动了20%左右。

遥想当年,20岁的我们精力旺盛,能熬夜K歌散步,还能说走就走,拎起行囊就一路硬座到西藏。而30岁的我们,被生活压榨得疲惫不堪,别说每天运动了,就是每天晚下班一小时就够让人心力交瘁了。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动得越来越少了,被繁重的工作死死地焊在了工位上。虽然我们吃不多,身体基础消耗也没变,但我们原本有的额外运动消耗没了,整体算下来能量还是能轻松累积下来,成为我们腰间的游泳圈,脸上的双下巴……

不仅如此,迈入中年后我们还面临着压力、熬夜、情绪问题等“催肥剂”,以及加班、带娃等一系列让我们有心运动也没时间运动的阻碍事件;再加上忙于工作只能吃高油高热量的外卖或者精加工的食品,而没有时间自己去做一顿美味又健康的食物……

总而言之,中年发福,哪里是我们不想减肥,分明是我们被生活压迫得死死的,根本没工夫减肥啊!也难怪,如今的中产们追求的潮流已经不是名车名表了,而是谁有钱又有闲,能够每周甚至每天坚持运动。

02

怎么减缓中年发福速度?

中年发福其实与代谢水平无关,主要由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日益减少的运动量,和增加的压力,以及为了释放压力而暴风吸入的不健康食品们,都是中年发福的推手。

看到这里,你或许想说:如果我有钱有闲,我当然也能每天运动啊!

确实,肥胖与个人经济情况也有很强的关联:收入水平、职业类型、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到人的体型。此外,性别也会影响到同年龄段内人群的体型。比如同样是中年,高学历男性就会比低学历男性更胖。有趣的是,在女性群体中确实反过来的,高学历的女性会比低学历的女性更苗条。这背后,显然也与个人经历、职业导致的个人观念差异有关。

但是,已经踏入中年的我们,显然已经来不及从奋斗中改变这些外在条件了。想要对抗中年发福,还是得靠最经典的那一句“管住嘴,迈开腿”。

对于缺少时间的中年人来说,像年轻时那样每天花上几个小时去做高强度有氧运动已经不现实了,但每天从工作和家务中抽出十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来做做HIT一类的短时高效运动还是可以的,它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提升你一天的能量消耗。

当然,管住嘴也同样重要,毕竟我们的运动量只有一点点,多吃的每一口高热量食物都在助推我们的发胖。要怎么管住嘴?其实不难,但需要长期坚持。

首先,摄取食物需要考虑整体的营养素密度,像高糖甜品、饮料,以及酒类、油炸食品、饼干、泡面一类的食物最好少吃。是的,你最爱的奶茶也最好戒掉,这不光减肥还省钱,毕竟几十块一杯的奶茶除了给你带来短暂的快乐,剩下的全是发福的痛苦。

其次,一定要长期关注摄入的总热量,以及膳食结构。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都要适量摄入,为了减肥目的可以优化结构,主食可以在白米饭里增加些粗粮的摄入,比如燕麦米、糙米、荞麦,甚至是杂豆也很不错。没必要为了减肥,而生生饿肚子,毕竟我们还需要满满的能量去应对事务繁忙的每一天。

最后,多吃蔬菜,适当吃水果,保证摄入了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果吃的不够,可以考虑吃复合维生素片补充,预防维生素摄入不足。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416斤超肥胖患者在肥完成减重手术

来源:【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胃肠外科成功为一位超肥胖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据了解,该患者年龄33岁,进行性体重增加5年,入院时体重达416斤,BMI=63.5kg/㎡,属严重病态性肥胖,患者平时喜食零食、喜喝饮料,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

“该患者是目前我们科室施行减重手术最大体重患者”,合肥市一院滨湖院区胃肠外科主任刘玉海介绍说,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是通过减少胃容积,限制摄入为主,切除胃底与胃大弯侧,保持原胃肠道解剖结构,部分改变胃肠道激素水平,是目前全球开展最多的术式,腹部仅有4—5个0.5cm-1.5cm戳孔,残留胃容积为80ml-100ml,成“香蕉状”通道,出血量极少,手术时间短,患者疼痛感轻,愈合后腹部基本上看不到手术疤痕。“该患者术后半年可以减重100斤,3到5年有望恢复正常人体重。”提到患者的恢复预期,刘主任信心满满。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疾病,全球肥胖人数从2016年的9.9亿人增至2020年的12.1亿人,预计到2025年全球肥胖人数将达到15.5亿人。2024年初,在合肥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胃肠外科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全国知名减重与代谢外科专家汪泳教授强强联合,成立汪泳教授名医工作室,并建立了“胃肠外科悦享瘦俱乐部”减重手术后医患沟通群,由汪泳教授领衔为广大胖友提供术后饮食、锻炼、复查等指导,截至目前,该名医工作室已为28位病态性肥胖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记者 徐慧媛 实习生 郭奕欣)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