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大卫肥胖(大卫的大卫)

南都娱乐 0
文章目录:

大卫·兰佩罗:饥饿与肥胖并存

慕思致敬世界大师系列之六

世博会需要话题,要不然,21世纪的我们早应告别这种传统的展会模式。世界各国的风情不再遥远,一张张打折的机票,一家家跨境交易的网络平台,以及更多单项商品货物的交易渠道都畅通无比。还能让大家聚在一起的,应该是更高一阶的东西。

今时今日的米兰世博会,毋宁说是对美好情怀的一次展示,各国拿出他们的想象,搞出一个巨大的主题派对。

米兰世博会意大利馆旁边的“生命之树”,包含意大利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元素。每天晚上会有兼具灯光、烟火效果的音乐喷泉表演,是世博会的地标建筑,也是人气所在。

2015米兰世博会的主题跟食物有关,“滋养地球,为生命加油”,即一场对现代食物文明的大型反思:当人类开始习惯化肥、优选种子、大棚作物、大规模养殖带来的充裕原材料,更加工业化的制式菜谱,更加快捷的进食方式,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肥胖率的上升、多样性的下降,更要紧的是人们的不再珍惜、不需动手,实质上是文明的一次大规模倒车,人和食物都被异化了。

这是思潮,同等重要的还有呈现方式。可惜的是,中国对食物的思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呈现。也许是上届世博用力过猛,本届米兰世博中国馆呈现水准之差令人失望。设计图上的中国馆,应该是麦浪中一座华夏食物的盛堂,但我们看到的“买家秀”,是菊花丛中升起的一座东南亚神庙,里面是以“全聚德”和袁隆平的枯燥介绍为主的塑料展品和展板,因此有人甚至在网上发帖建议,还不如直接播放《舌尖上的中国》。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

但中国馆附带的中餐馆加回了一点分。相对廉价,北方口味,出品在及格线以上,足够让外国人满意。

幸好,联合主题馆-零号馆让遗憾的我们得以醒了醒脑。零号馆是一座巨大的谷堆状的建筑,里面充满了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讲述了人类和食物的关系及其历史。在关于食物多样性的展示中,30种作物要为95%的人类提供食物能源的严峻现实让人震惊,瀑布一样下坠的照片墙里大量的农作物消失了。

零号馆内展品,提醒人们关注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安全。

在这里,米兰世博会艺术总监、联合主题馆-零号馆的馆长大卫·兰佩罗(David Rampello)先生,为我们上了一课。这是位68岁花白头发的老绅士,领巾、方巾、手表、蓝色西装、白色裤子、敞口皮鞋、红色细边金属眼镜全套齐备。

作为意大利著名策展人,意大利国家电视台的节目总监,兰佩罗先生曾和贝卢斯科尼共同创建电台。他不仅在策划和设计领域具有影响力,他的组织和沟通能力也显而易见,在他的讲解过程中,反复强调这令人炫目的投影和拍摄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他要讲述的故事。

除了投影,还有模型与机关设计。兰佩罗先生用一座火车模型串联起欧洲的文明革命,在十几平方米的微缩地图上,火车从中世纪一路开来,磨坊、水井匆匆掠过,大规模的播种和收割映入眼帘,地貌也发生了改变,信息时代到了,我们人类早已生产出了足够所有人食用的食物,虽然世界上仍然有8亿人需要忍受饥饿。

在看过最为用心的火车玩具之后,一面巨大的幕墙上是这位跨界电视人对信息时代的反讽,几百块小屏幕在实时播放着全世界各国的娱乐或真人秀节目,站在这里,好像在世界中心的导播台一样,让人发晕、愉快,兼有小小的恶心。这就是我们今天生活的地球,表面繁荣异常,而这面幕墙的背后则是一整个房间的厨余垃圾模型,看看我们浪费了多少,这个星球的不公平又增加了多少:

“每年,全球粮食产量的30%的损失和浪费发生在工业化国家,总量约13亿吨。而这个数量,是饥荒之人粮食需求量的四倍之多。与此同时,4200万的5岁以下儿童超重,超过5亿名成年人患有肥胖症”。

这场坦诚的秀,让人印象深刻,走出零号馆的最后一幕墙,被兰佩罗先生策划成了图书馆的模样,黑沉沉的,另一面不是门,而是巨大的门帘,外面有人进来,会投进阳光。

2021你还敢胖吗?新冠对肥胖人群威胁更大 病毒为什么“喜欢”脂肪?

前言:英格兰公共卫生局发布一份报告显,示新冠对肥胖人群威胁更大。

自疫情爆发以来,对超重或肥胖症患者而言新冠病毒的威胁要远大于其他人,因为肥胖人群一旦感染新冠患重症或死亡的风险更高。

疫苗对肥胖人群效果较差

英格兰公共卫生局发布一份报告显示,与身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人相比,BMI在30至35之间的人因新冠病毒死亡的风险高40%,BMI超过40的人风险高90%。

尽管超重或肥胖症患者通常会伴有糖尿病等健康问题,这会增加他们感染新冠重症的风险。但科学家们越来越认为,这一群体抵抗新冠病毒的脆弱性与肥胖本身也有关系。

此外,《卫报》在2月28日一篇报道称,意大利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辉瑞疫苗对肥胖者效果较差。相比于健康接种者,肥胖者在注射第二剂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减少了50%。

病毒“喜欢”脂肪

脂肪是病原体“储存库”

耶鲁大学医学院比较医学和免疫学教授迪克西特博士表示,脂肪组织不仅是储存油脂,也可以充当病原体的“储存库”,包括HIV和流感病毒等。“冠状病毒可以感染脂肪组织并储存在那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心脏病学教授大卫·卡斯博士说道。

因此,病毒可能会在这些脂肪组织中“徘徊”、复制并引发免疫系统反应。“而随着免疫反应滚雪球式地发展,就像一场风暴,在人体内最终形成了破坏性的炎症反应。”

意大利研究人员还发现, 至少辉瑞新冠疫苗对肥胖者的效果较差,注射第二剂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比健康人群少了多达50%。

东英吉利大学和英国Quadram研究所特意使用从减肥手术患者身上获得的脂肪组织,来研究是否会感染冠状病毒,并追踪各类细胞的反应。

研究发现,人体脂肪组织除了含有脂肪细胞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免疫细胞,而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感染这些脂肪细胞和免疫细胞,引发免疫反应。

病毒还会导致脂肪组织中的巨噬免疫细胞感染,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加重感染患者的病情,甚至造成死亡。

研究推测,感染新冠肺炎的肥胖症患者体内的脂肪甚至会导致“ 长期病毒反应”,在从急性炎症反应恢复后,还会出现持续数周或数月的疲劳。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心脏病学教授大卫·卡斯博士指出, 冠状病毒可以感染脂肪组织,并储存在那里,进而复制并引发免疫系统反应,而随着免疫反应滚雪球式地发展,会在人体内最终形成破坏性的炎症反应。

(中国小康网综合潇湘晨报报道)

研究:新西兰儿童肥胖率或与其生活所在社区相关

中新网3月6日电 据新西兰天维网报道,新西兰是世界上儿童肥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不过与其他地区的情况改善相比,低收入地区家庭的儿童仍未摆脱肥胖问题的困扰。

奥塔哥大学Sheree Gibb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与生活在低收入地区的同龄人相比,生活在诸如皇后镇等高收入地区的儿童超重的可能性更小。

通过新西兰卫生部B4学校检查数据及种族和贫困信息,研究人员发现社区之间肥胖率的差异有三分之一可以归因于社区的社会经济和城市构成情况,另外还有10%的影响因素为社区的种族结构。

根据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称,“孩子的肥胖风险可以从他们生活的社区情况推断出来。”

这份研究报告发表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公共卫生杂志》(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上。研究显示,2010年至2016年期间,大部分社区4岁儿童的肥胖率有所下降,不过降幅还不足1%。

在新西兰一些收入水平最低的地区工作时,健康与健身倡导者大卫·莱特尔(David Letele)就曾注意到了遍地都是肥胖儿童的情况,所以他对研究团队的调查结果并不感到惊讶。

“在我们工作的地区,比如南奥克兰,你很难找到健康饮食……到处都是快餐、酒水店。” 莱特尔说,“在奥克兰使命湾,没有麦当劳,可在南奥克兰有很多家麦当劳,这区别很明显。”

目前,新西兰卫生部的儿童肥胖计划由22项方案组成,B4学校检查是其基础项目。这份计划指南要求将被确认为肥胖的儿童转诊给专业健康人员,由后者进行临床评估,给出家庭营养、活动和生活方式建议。

经合组织2017年的数据显示,希腊、意大利和新西兰的儿童肥胖率最高。最新的新西兰健康调查结果证实,12岁到14岁的新西兰儿童每8人就有1人过胖。而生活在最贫困地区的儿童与生活在富裕地区的儿童相比,前者肥胖的可能性是后者的两倍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