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大学(肥胖大学生遇到狐妖开启修仙之路)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成功完成分期减重手术治疗超级肥胖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2日讯(通讯员 邹恒 陈楷)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胆胰代谢外科为一位“老病友”,来自湖南娄底的谢女士完成了二期减重手术。
谢女士2020年因为重度肥胖慕名来到湘雅二医院寻求刘威教授团队的帮助。当时经过检查后,谢女士体重达360斤,BMI高达67.7 Kg/m2,属于超级肥胖,并出现了肥胖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更加严重的是重度肥胖已经严重影响到谢女士的呼吸功能,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当时她被诊断为“2型呼吸衰竭”因而转入呼吸内科ICU抢救。
经过呼吸ICU的精心治疗,谢女士的身体状况得到缓解,刘威教授团队采用简单快速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为谢女士进行了减重手术,手术后第三天顺利出院。此后谢女士体重迅速下降,半年就瘦了90斤,1年后减轻了120斤,体重下降至240斤。通过复查,谢女士手术前的呼吸衰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症也随着体重下降完全消失,谢女士感慨道:“感谢刘威教授让我得到了重生,能瘦下来摆脱一身的病症是我做梦都想做到的事。”
此后谢女士无论增加运动量还是调整饮食,体重都未再继续下降,始终维持在240斤左右。谢女士考虑虽然第一次手术已经帮助自己减轻了120多斤体重,摆脱了呼吸机,治好了“三高”,但是目前的体重仍不能满足她重新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要求,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无法有效的进一步减重,所以她再次来到刘威门诊寻求帮助。
刘威向谢女士介绍了减重修正手术的相关知识,其实减重手术最经典的术式就是上世纪60年代诞生的胃旁路手术,这个术式不仅缩小了胃,还旷置了一段小肠,减少了食物的吸收,也改变了胃肠道激素,其减重效果显著,但是该术式比较复杂,对于超级肥胖以及手术耐受力不佳的人群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21世纪初出现了袖状胃切除手术,超级肥胖合并各种疾病的患者通过这个简单和相对安全的手术先减去一部分体重,健康情况和手术耐受力改善后,如果体重整体下降不够满意,再行胃旁路手术进一步达到理想的减重和治疗疾病的效果,谢女士就属于这种情况。经过相关知识的介绍,谢女士说道,“刘威教授给我做的第一次手术那么成功,第二次修正手术肯定会帮我再次完成完美蜕变。”
近日,刘威教授团队又为谢女士进行了二期减重修正手术,即精准腹腔镜胃旁路手术(RYGB)(如下示意图)。术后谢女士第一天便少量饮水及下床活动,第三天顺利出院。此次手术后谢女士体重将会继续下降,有望降至标准体重左右,健康状况也将进一步改善。
据刘威介绍,减重修正手术是指初次手术后减重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再次行同种或其他代谢手术,以期达到治疗肥胖和相关代谢疾病的手术。肥胖症和代谢病外科治疗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医生经验、术式选择、手术规范程度、病人术后接受饮食指导的依从性等,因且术后可出现手术效果不好的情况,如减重不足、代谢疾病不缓解甚至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等,由此产生了减重手术术后的修正手术,以弥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初次手术。减重修正手术的适应证包括,减肥效果不佳,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15%)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的手术并发症,如严重的胃食管反流、低血糖、营养不良等患者;相关代谢疾病复发患者等。减重修正手术在各方面会较初次手术难度增大,如病人腹腔解剖结构变复杂、粘连,病人心理负担较重等因素均可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湘雅二医院胆胰和代谢外科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减重手术的团队之一,已开展减重手术超过2000台,除了娴熟的手术技术外,一直坚持多学科团队诊疗,注重医患沟通与人文关怀,遵从循证医学原则及实现个体化治疗,将精准减重理念贯穿于术前评估与指导、术式规划、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等外科治疗全过程。湘雅二医院作为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所在单位,通过内分泌科、代谢外科、营养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和麻醉科等多个学科的综合诊疗,为合并诸如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冠心病、重症胰腺炎、肝硬化、尿毒症等严重疾病的肥胖患者制定最佳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管理方案,使众多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者安全顺利的渡过手术,重获健康。
肥胖大学生越来越多,高校开设“减肥课”
从2015年9月份开始,南京农业大学体育部副教授周全富开设了一门“减肥”课程。从第一期的二十多人,再到后来的四十多人,这学期,这门课有七十多位大学生参与。
在南京农业大学,运动减脂效果会被纳入期末考核指标之中,占期末总成绩的60%,减掉原体重7%及以上的同学该项可得满分。
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IC photo/图)
“我觉得减肥真的好苦。”2019年4月14日,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小付苦笑着对南方周末说。从2016年春天到2017年6月,整整上了3个学期的“运动减脂课”,小付每学期体重减掉了7到12斤不等。
从2015年9月份开始,南京农业大学体育部副教授周全富便开设了这门“减肥”课程。从第一期的二十多人,再到后来的四十多人,这学期,这门课有七十多位大学生参与。
实际上,“减肥课”在大学里已不鲜见。
南方周末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南京大学“减脂理论与实践课”要求学生每学期累计完成100公里的长跑训练;西北大学开设“素质减脂课”,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数/身高平方数)在28以上才可以入选;天津大学开设“燃烧我的卡路里”训练课程,在2018年底开始报名,仅仅12小时内,就有46人报名;北京师范大学更是邀请知名校友、“吊环王子”陈一冰跨界担任体育老师,开设“运动与减脂塑形”课程。
在这些别出心裁的减脂课程背后,是中国大学生急需提上日程的健康管理。
减肥重量,纳入期末考核指标这些课程的“推手”主要是任课老师。
“我自己其实是健身的受益者。”南京大学体育部副教授、“减脂理论与实践”任课教师陈刚告诉南方周末。很难想象,在几年前,这位体型壮硕的体育教师,体重曾一度达到200斤以上。再加上腰椎间盘脱垂,那时的陈刚饱受着病态带来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影响。
在经过一年半系统运动锻炼后,陈刚的体重减掉了40斤。“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进行分享,所以从2016年开始,我开设了这样一门课程。”
在南京农业大学,周全富很早便开始关注肥胖人群。他还曾对全校2013-2014学年度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以体重指数大于和等于30为重度肥胖判断标准,他发现全校重度肥胖学生超过200人,接近参与体测总人数的13%。
“我本身研究运动人体科学,做过类似的实验,也希望把运动处方能够推广,让更多人知道。”周全富说。
想要减脂瘦身,则必须下大功夫。各校减脂课的课程安排都包含了很多听起来很艰难的任务。
南京农业大学的“运动减脂课”每星期共3节,其中两节是在室内健身房做器械运动和有氧运动训练,另外一次是外景课。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周全富会带班上同学前往中山陵、玄武湖等景区进行快速徒步训练,一个下午会走10公里左右。392级台阶,小付还记得中山陵从山脚到山顶的台阶数量——他对这样的课程是“又爱又恨”,过程很难熬,但坚持下来很有收获。同样选修过“运动减脂课”的南京农业大学另一名学生告诉南方周末,同班同学基本上都减肥成功,最多的减了二十多斤。
这不仅仅是减肥,在南京农业大学,运动减脂效果也会被纳入期末考核指标之中,占期末总成绩的60%,减掉原体重7%及以上的同学该项可得满分。
“我们现在有四个维度去评价学生减脂效果,包括身体体重、体脂肪、体脂率和骨骼肌。”周全富介绍。
在南京大学,期中考核是70分钟10公里测试,要在70分钟内围绕400米一圈的操场整整跑25圈。“我以前根本不敢想象自己可以跑那么久。”南京大学学生彭书慧回忆。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张嘉雯曾在一个学期减脂训练后,整整瘦了14斤。她认为不单是体重上的变化,减脂课给她带来最大的改变是行动。
课程结束之后,张嘉雯并没有停止锻炼,而是养成了去健身房的习惯。背上蓝色的健身包,每周3次健身房锻炼已经成为了她的标配。小付也同样从最初的减肥“萌新”变成了健身房老手。
“我开这门课,是觉得高校人才应该加强方方面面的管理,首先是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最简单的是自己身体的管理。”陈刚告诉南方周末。
要想身体好,就得跑跑跑在上一个学期,周全富班上的“减脂冠军”的成绩是:减掉35.6斤。
周全富告诉南方周末,在这4年授课期间,每个学期他都会统计学生减脂效果数据,平均每位同学可以减10斤左右,男生女生间略有差距。
同时,由周全富主持的项目《肥胖大学生运动减脂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2016年南京农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在这一基础上,他也与其他老师合作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在2015年12月发表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分析与对策》一文中,他们调研发现,大学生的体质堪忧。
在陈刚看来,目前的大学生都在“透支”自己的身体。“就我了解的情况,很多学生在12点、12点半以后睡觉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不惟这些开设减脂课的老师,在不少研究资料里都提到了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山东科技大学教师刘国忠曾在2014年发表的《山东省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全山东省范围内580份问卷调研发现,高校大学生中学生肥胖率较高,肥胖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学生自控能力和改变意识不强,导致体质状况下滑。
南华大学体育部副教授李军等人在2013年,通过调研本校三个年级共15587位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柔韧与力量类项目、速度与灵巧类项目、耐力类项目等六个板块的具体情况得出结论:学生肥胖和超重的比例较大,学生体质状况处于一般水平。
体重,成了中国大学生绕不过去的健康话题。
教育部曾于2014年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其中认定,在大学阶段,男生BMI指数在17.9到23.9之间为正常,大于和等于28则为肥胖,大学女生BMI指数在17.2到23.9为正常,同样,大于和等于28认定为肥胖。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在全国31个省份进行了第4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2015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公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调研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周全富跟所有上过课的同学都说过一句话:“要想身体好,就得跑跑跑。”很多学生也正是因为减脂课的训练而逐渐爱上跑步。在周全富看来,体重下降后,学生各个方面都会提高。
“最明显的就是自信心的提高,我更关注学生们的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希望通过身体素质提高增强他们的自信,这对以后学习生活都是有益处的。”周全富说。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贾威
抗肥胖+抗肿瘤:复旦大学王立顺团队发现肥胖治疗新靶点和有效化合物
小鼠实验显示,番荔枝内酯的类似物AA005能够调控脂代谢,可显著减少饮食引起的肥胖,改善葡萄糖耐受和胰岛素抵抗。
一种中药有效成分的类似物被证明可以调控脂代谢,具有抗肥胖效果,有望被应用于肥胖症的临床治疗中。
番荔枝是一种水果,又称为林檎、释迦果等。番荔枝内酯是中药番荔枝根的活性成分。南京大学姚祝军教授团队根据番荔枝内酯合成了类似物AA005。
10月22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论文称,小鼠实验显示,番荔枝内酯的类似物AA005能够有效增加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肪积聚,显著减少饮食引起的肥胖,改善葡萄糖耐受和胰岛素抵抗。这些发现提示,AA005有望开发成为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一种新型药物。
该论文的标题是《番荔枝内酯的类似物AA005靶向线粒体三功能酶alpha亚基治疗雄性小鼠肥胖症》(Annonaceous acetogenins mimic AA005 targets 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enzyme alpha subunit to treat obesity in male mice)。
复旦大学王立顺教授,海南医科大学校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和南京大学姚祝军教授作为前述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韩冰博士、李占明博士和上海交大医学院赵旭赟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在最新发表的论文中,联合研究团队发现,AA005可以调控脂代谢。而且,AA005的抗肥胖效应依赖于其与线粒体内膜的蛋白HADHA相互作用,从而激活解偶联蛋白1(UCP1)介导的生热途径。
如果没有解偶联蛋白1(UCP1),AA005对减轻肥胖的有益影响就会失效。
番荔枝内酯的类似物AA005在HADHA敲除的小鼠中失去抗肥胖活性。而且,HADHA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的小鼠也有抗肥胖效应。该发现表明,HADHA可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治疗靶点。
研究人员发现,番荔枝内酯的类似物AA005具有脂溶性,会特异性累积在脂肪组织中,进入脂肪细胞的线粒体,与线粒体内膜的蛋白HADHA相互作用,导致HADHA的心磷脂酶活性发生改变,线粒体膜上的成熟的心磷脂含量下降,激活解偶联蛋白 1 (UCP1), 促进产热,有效增加能量消耗,升高体温。
此前,王立顺团队研究发现,类似物AA005可以杀死结直肠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
这些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中药番荔枝根治疗热毒血痢的功效的药理机制,也可能为伴有肥胖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