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肥胖(古代肥胖怎样描述)
血不通就会胖,古书一方活血化瘀促代谢,实现躺平“轻身”
肥胖常由脾虚湿盛引起,但血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血瘀型肥胖的特征包括皮肤粗糙、黑棘皮,以及在大腿内侧、胸部、颈部或腋下出现的黑色素沉着,形成乌青色斑块和斑点。这些斑点难以洗净,实际上是血液循环受阻、代谢功能下降的标志。
血瘀阻碍了气血的正常流动,影响了营养物质的输送和代谢废物的排出,导致机体代谢速率下降,痰湿废物在体内积聚,最终转化为脂肪,引发肥胖。在中老年人群中,血瘀型肥胖尤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血液循环减慢,血液易淤积,不仅增加体重,还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健康问题。
清代《医林改错》中记载的“通窍活血汤”对血瘀型肥胖有显著疗效。
该方剂由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老葱、鲜姜、麝香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
红枣能健脾和中,调和药性;老葱、鲜姜能通阳散结,宣通气血;麝香能开窍通闭,活血散结。这一方剂精选活血化瘀药材,畅通经络,确保血液流畅,同时融入红枣调养脾胃,确保在祛除病邪的同时不损伤正气,辅以老葱与鲜姜的温通阳气特性,增强药效,促使瘀血消散,新血滋生,整体配方精妙,效果显著。
以刘女士为例,30岁,身高170厘米,体重90公斤。她面色暗沉,头部及面部麻木不适,月经不规律,量少色暗,有血块,常感头晕目眩和耳鸣,情绪烦躁,身体沉重,四肢乏力,餐后易困倦,腹部赘肉多,颈部后方有大片黑棘皮。
舌象紫暗有瘀点,舌下脉络曲张明显,辨证为瘀血内阻兼痰湿阻滞导致的肥胖。治疗原则是通血化瘀、通络开窍、祛湿消脂。
在“通窍活血汤”的基础上加减,半个月后,患者体重减轻10斤,头晕目眩和耳鸣症状减轻。继续调整方剂,三个月后,体重减轻40斤,面色红润有光泽,颈部黑棘皮几乎消失,其他不适症状也得到缓解。
中医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文中方剂不适用于任何人,如有不适,请进行中医师专家指导
古人怎么吃姜?古书里的花式吃姜大法
小编导读
天越热,越要吃些热气的东西。夏季阳气在体表,脾胃肚子摸起来反而凉凉的。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保证脾胃的暖和,身体才能经受住夏季潮湿、炎热、耗气、空调冷饮的四重考验。若脾胃被寒湿困住,轻则食欲差、恶心干呕、四肢发凉、脸色发黄发暗、肢体沉重,重则肚子肥胖、月经不调、痛经、肾元虚衰等。
所以,养生古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吃姜养脾胃脏腑的阳气,保脾胃不困于寒湿。
姜作为养阳的“天选之子”,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古人都怎么吃姜?像现代人含姜片这么无聊吗?他们喝姜枣茶吗?
孙真人:呕家圣药是生姜
《神农本草经》: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姜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两个:
1、温中化痰湿止呕吐
胃主降,若困于寒湿,停滞不动,胃气不降反升便成了上逆,常见打嗝不止、恶心呕吐、口吐清水白稀痰。
生姜辛温能化去寒湿,健运脾胃,降逆止呕,孙真人说生姜是「呕家圣药」。易晕车、晕船的人若是脾胃寒凉,可以嚼姜或把生姜片贴在肚脐,让它暖脾胃,降气止呕。
生姜的温热还能解鱼虾等寒毒,吃螃蟹常配姜丝;生姜还能解半夏的毒,姜半夏便是用生姜煮汁来炮制的。
2、解表散寒
生姜辛散,能上升温肺、温表、开毛孔出汗,驱赶体表寒湿。淋了雨来一碗姜汤,就把感冒这个瘟神送走了。
在空调冷气盛行的现代,夏季吃姜有特别的意义,那就是:让阳气顺利进入孙络(络脉的细小部分)和肌肉。
《黄帝内经·四时刺逆从论》:「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大家多待在空调房里,出汗出得少,阳气上升实际上不完全。
而吃点生姜,引阳气到体表,出点汗(或不出汗)都有助于阳气走到体表的犄角旮旯,使那里不至于堆积寒湿等邪气,避免以后出现局部凉、麻或经络堵塞等问题。
别小看这些稍节部位,这些小地方恰好是气血能否正常回流的关键,关系到内脏的正常运行。
古人吃姜有什么收获?
今人吃姜也有很多反馈,比如下巴不再长痘、手脚不冰凉了、气色好了、瘦了等。那古人吃姜有什么样的反馈?
《东坡杂记》记载了大文豪苏东坡的一个见闻:
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渥丹,目光迥然,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姜能健脾温肾,活血益气。
其法取生姜之无筋滓者,然不用子姜,错之,并皮,裂,取汁,贮器中,久之,澄去上黄而清者,取其下白而浓者,阴干,刮取如面,谓之姜乳。
以蒸饼或饭搜和,丸如桐子,以酒或盐米汤,吞数十粒,或取末置酒食茶饮中食之,皆可。
聪云:山僧孤贫,无力治此,正尔和皮嚼烂,以温水咽之耳。初固辣,稍久则否,今但觉甘美而已。
这位聪药王说,做姜乳太麻烦,我只是和着皮嚼烂了用温水送服,也有作用。
古人吃姜、用姜的花样
1、姜乳
上面记载的姜乳是一种吃法,也叫姜淀粉、姜素,其实是像藕粉一样的白色粉粉,现在也有用姜乳来做饼、点心、放到粥里。
图源网络,侵删
姜乳粉其实是生姜里的蛋白质、姜辣素和其他微量矿物元素。经过提炼的姜乳味道不如生姜辣得刺激,给脾胃偏寒的小朋友喝也可以。
姜乳遇水即化,还可以用来做面膜或拌到乳霜里擦脸,一次一点点,脸上暖暖的,不容易长斑(若是脸红易过敏,油腻毛孔粗大不要轻易尝试哦)。
做法是把生姜研磨细,再绞出汁,静置两天等它澄清成粉,自己动手DIY需要姜的量大,不如在某宝上找哦,友情提示搜索关键词:姜素、姜淀粉、姜乳。
2、通神饼
出自宋代《山家清供》,姜能通神,通神饼其实就是姜饼。
图源网络,侵删
做法:
姜切成薄片,葱切成细丝,用放了盐的热水焯一下。和上白糖、白面,减淡辛辣。调入香油煎炸。食之能去寒气。
这个还是比较简单,有时间下厨的妈妈,可以动手做一下,毕竟让家人每天吃姜片有些无聊,变个花样,味道好又有利于他们的健康。
3、姜粥
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煮粥转小火时,直接放入姜丝,直到粥好出锅。一种是把姜绞汁,用姜汁来煮粥,《手集方》:捣汁煮姜,治反胃。
图源网络,侵删
4、佩戴生姜
很多人听过著名医家王孟英用随身佩戴的干姜救了老板一命的故事。王孟英并不是带着玩,佩戴姜是古人的传统。
古人出远门也会带「紧急小药箱」,不过不是我们的感冒药,而是生姜、干姜、蒜、艾、大黄、白术等。
唐《千金要方》:「凡人远行,随身常有熟艾一升……大黄、芒硝、甘草、干姜、蜀椒」。
古人在入伏的那天也会佩戴姜,《随息居饮食谱》:初伏日,以生姜穿线,令女子贴身佩之。年久愈佳,治虚阳易脱之证甚妙,名女佩姜。
女佩姜其实和三伏贴很像,三伏贴里一般有姜。没有贴三伏贴的日子,考虑佩块姜,当行走的养生标兵,哈哈哈。
5、姜汁牛乳茶
广东有名特产姜撞奶,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里有个姜汁牛乳茶。
图源《王凤岐的养生餐桌》
取鲜牛奶200ml,韭菜汁50ml,生姜汁15ml,白糖适量。把姜汁、韭菜汁冲入牛奶一同煮沸即可,加入白糖调味,每日2剂,早晚空腹温服。
一般阴虚的人是不适合吃姜的,但这个茶可润肺养胃、润肠通便、补虚解热,阴虚 体寒的人适合喝。病后、产后出现便秘,或老年性便秘都可试试这道茶。
姜枣茶取法于医圣
现在最流行的姜枣茶、姜枣丸均取法于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113个药方中,有35个都用到了生姜和大枣,健脾胃、散寒湿。
生姜助卫气发汗,大枣补益营血,防止汗多伤营,二者一走一守,能调和营卫,补而不滞。
用料:生姜3片,大枣6颗
做法:将大枣掰开煮,和生姜一起下锅,大火煮开,小火煮30-40分钟或焖烧锅焖30分钟;
要当正文看的注意事项:
1、枣一定要掰开,不掰开煮出来的汤或粥没有枣味,是枣的甘甜精华没有煮出来;
2、有条件的最好用小黄姜,是生姜入药的道地药材,效果比普通食材生姜好;
3、煮中药讲究利汤欲生,补汤欲熟。若淋了雨、受了空调寒气,煮2-3分钟即可倒出来喝,取其轻清走表。若是暖脾胃就久煮,出来的汤味醇厚走里,守中;
4、最好是在上午喝,下午和晚上不喝(主收敛)
5、若是完谷不化(就是食物吃进去是什么样子,拉出来还能看到原本的形状)、动则腹泻,可以把生姜换成干姜;
6、若是寒湿重(舌苔白厚腻,手脚凉,小肚子凉),可添加几粒花椒、或一小块白术;
7、适合的人:
舌质淡白,手脚冰凉、怕冷、常腹泻大便不成形、浮肿、小肚子凉的脾胃阳虚、寒湿、气滞血瘀等体质;
8、不适合的人:
阴虚的人(舌红苔少、地图舌、裂纹舌、五心烦热、常口干、眼干、皮肤干)的人少吃或不吃。
内热的人(舌红苔黄腻,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风热感冒)少吃或不吃。
肝炎病人一般忌吃姜。小孩纯阳之体,一般也不用吃姜。
中医好书推荐
农历养生包含哪些内容?怎么做才能获得健康?从四季、节气、时辰说养生,为健康保驾护航——
《杨力农历养生法》
本书为杨力生命养护三部曲之一,从这几大方面揭示了农历养生的科学原理及方法。全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农历养生的原理,精辟地介绍了农历养生的绝招,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健康的福音。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正安聚友会”微信公众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人最高级的自律: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我在网上刷到,有网友提问:“有什么事情是你明白时觉得还不算太晚”?
有个网友是这样回复的:“不管闲事”和“不说闲话”,这两句话可以让你免去很多麻烦。
听起来你会觉得有些夸张,但却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我们只有管好自己,不管闲事、不去说闲话,才能让耳根子清净,做到心底宁静。
心静下来自然能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在改正缺点和不完美的过程中约束自己。
01.不管闲事
有些人总喜欢管闲事,靠着对别人指手画脚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显得自己很有价值。
在《增广贤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休管,无事早归。
确实如此,爱管闲事的人,多少有些让人讨厌。
小舒就有这么一个爱管闲事的同事,人送外号刘学姐。
办公室的同事做什么她都要过问,,还要以过来人的身份发表看法,总之我是过来人,你听我的不会吃亏,于是大家给她取名刘学姐。
小舒在朋友圈晒了恩爱照片,刘学姐会在办公室公开说:“小舒,你们小年轻谈恋爱还天天秀恩爱,人家都说秀恩爱死得快,你和你男朋友谈恋爱三年了吧,怎么还不结婚,姐和你说,谈太久结不了婚”。
小舒偶尔在下午吃块蛋糕或者肯德基,刘学姐又会说,“小舒,你这会天天吃垃圾食品吃不胖,那是你没有结婚生孩子,等你以后生了孩子就知道了,想减肥都减不下去”。
一时间,小舒和刘学姐的关系非常紧张。虽然她也听说过谈太久不会结婚的道理,可她和男朋友是大学认识的,这才毕业没两年肯定不会考虑就结婚。
还有,她也不是天天吃零食,就是偶尔吃一下,她每天晚上都有锻炼。倒是刘学姐自己,饭吃得多,很少锻炼。
她并不觉得结婚生孩子就意味着肥胖,也有很多生孩子之后依旧保持身材的女性。
我认为不管闲事,是一种自我修养,也是高情商的表现。
每个人想法不同,你认为好的事情,别人不一定会喜欢。
尊重别人的想法,把握好分寸。就算是父母都不能过多干涉孩子,更多说普通同事或者朋友。
清朝诗人郑板桥曾在《赠君谋父子》中说过:“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用现在的话来理解就是,多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人的精神境界一旦提高,你管自己还来不及呢,又怎会去管闲事。
0.2不说闲话
能做到不说闲话的人,必定是自律的人。
事实上,所谓闲话,字面上一看就很清楚,根本毫无营养,毫无意义。甚至有时候,还会招惹是非,惹上无妄之灾
《口铭》中说道“祸从口出”。
背后说人闲话,往往会生出是非,生出争端,所以不要靠近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平日里多学习,让自己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北京女子图鉴》中,有这么一个场景。
戚薇饰演的陈科本来想招一群实习生,其中有个女孩,学历高、能力强、表现很出色。原本戚薇非常看好她,有想让她留下的想法。
谁知有一次,她和公司女同事在厕所议论陈可,被正在厕所的陈可听到。等到转正的时候,她直接失去转正的机会。
陆游《闲居自述》有这样一句古诗:“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我们要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活上,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远离那些说闲话的人,也不做说闲话的人。
说闲话,不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会影响别人。别人专心做事时,闲话令人反感;别人休息小憩时,闲话令人嫌弃。不在背后搬弄是非,不在当面传播谣言,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03.总结
金缨的《格言联璧·接物类》:“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越聪明的人,越不会说闲话。只有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我们才能得道多助,拥有快乐的人生。
人最高级的自律,就是不说闲话,不管闲事。把精力都放在重要的人身上,专注于自己。
人生短暂,我们只有专注自己,做到严于律己,才能收获幸福人生,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