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酸臭(胖人身体发臭)
专家:感染后半年内通常不会再次感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药方”→
近来,
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
患者对自身病情如何把握?
高烧不退怎么办?
什么情况下应该就医?
对此,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
李侗曾逐一解答。
60岁以下人群基本不用担心
“哪些人需要去医院?
现在这是应对疫情的关键。”
李侗曾说,
国家卫健委强调分级诊疗,
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在家休息,
自己对症处理即可。
判断风险高低,
主要依据年龄、基础病和疫苗接种
三方面因素,
其中最重要、最简单的就是年龄。
今年上半年的香港疫情中,
80岁以上老人
未接种疫苗的病死率为16.48%,
接种第三针疫苗的病死率为1.2%,
相差16倍之多。
80岁以上老人
全程接种疫苗
可以大大降低死亡风险。
60岁至80岁之间人群
则要更多参考基础病情况。
如果基础病比较稳定,
无论是否用药,
都可以先居家观察。
但一定要密切观察,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
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监测血氧。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如胸闷、憋气、呼吸急促、血氧下降,
或感到意识模糊,
高烧38°以上超过三天没有缓解,
都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60岁以下人群基本没有问题。
但如果基础病已经非常严重,
肯定也要去医院;
如果有基础病但比较稳定,
也没问题。”
高烧持续超过三天应就医
新冠感染后的持续高烧
使一些患者感到压力。
李侗曾再次强调,
新冠感染后高烧比较常见,
但一般不超过三天。
新冠感染后高烧可以达到39°甚至40°,
确实很难受、很痛苦,
也让人很担心。
退烧后如果感觉身体状态比较好,
那就也没什么问题。
“如果高烧超过三天没有好转的趋势。
比如第二天、第三天烧到39.5°,
第四天还是39.5°;
发烧的间隔时间也没有延长,
原来4小时到6小时一烧,
到第四天还是,
就应该去医院查一查是什么问题。”
李侗曾说。
从身体状态来说,
如果退烧之后身上还是很乏力、很虚弱,
也应该尽快去医院看看。
儿童退烧后
如果仍然嗜睡、吃得不好,
或者频繁呕吐,
也应及时就医。
肥胖人群无须担心奥密克戎
在疫情暴发初期和
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时期,
国际多项研究显示
BMI(身体质量指数)超过30的人
感染新冠后死亡风险较高。
但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流行阶段,
包括老人在内的所有人群,
感染后发展到肺炎的风险都很小。
肥胖人群如果年龄不大,
基本上也不会有问题。
“老年人感染奥密克戎后发展到重症,
也都是因为本身的基础病。
单纯因为新冠病毒得肺炎,
占比非常低的。
老年人因为肺炎导致重症的也就1%,
绝大多数人是由于基础病导致重症的。”
李侗曾说。
感染后半年内再感染风险非常低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极强。
感染过之后,
是否意味着具备了一定的抵抗力?
再感染的风险有多大?
李侗曾指出,
感染后再感染的风险
主要与自身免疫力和间隔时间相关。
“感染过以后,
半年内肯定不用担心再感染了。
老年人、婴幼儿再感染的风险比较高,
但基本上也是在感染过三个月、半年以后。
对年轻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
基本上半年内再感染的风险是非常低的,
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再次感染的风险也
与病毒进一步变异的情况有关。
李侗曾指出,
未来,
病毒变异越明显,
再感染的风险就越大。
在自身年龄、基础病等条件之外,
疫苗接种已成为减少新冠病毒危害的最重要“变量”。
李侗曾也强调,
感染前接种疫苗或者
感染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再感染的风险。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
39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
12月9日,经国家药监局审查,批准佰奥达生物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泰普生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3个企业的3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9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相关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
新闻多一点——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
(2022年12月10日)
一、治疗方案
(一)成人治疗方案
1.症见发热、恶风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或鼻塞流涕、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颗粒)、荆防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散寒化湿颗粒、感冒清热胶囊(颗粒)、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四季感冒片、感冒疏风胶囊(片、颗粒)等。
2.症见咽痛明显,发热、肌肉酸痛、乏力、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表,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热炎宁合剂、银黄清肺胶囊、连花清咳片、六神丸(胶囊)、银翘解毒颗粒、金叶败毒颗粒、蓝芩口服液、复方芩兰口服液、清咽滴丸、喉咽清颗粒、桑菊感冒片、桑夏菊颗粒、痰热清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柴芩清宁胶囊、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颗粒、消炎退热颗粒、清开灵颗粒、小柴胡颗粒等。
3.症见咳嗽明显者,宜服用具有宣肺止咳功效的中成药,如急支糖浆、咳速停糖浆、宣肺止嗽合剂、通宣理肺丸(颗粒、口服液)、杏苏止咳颗粒、连花清咳片、杏贝止咳颗粒、橘红痰咳液、感冒止咳颗粒等。
4.症见乏力、伴胃肠不适、如呕吐、腹泻者,宜服用具有化湿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等。伴便秘便干者,可服用防风通圣丸(颗粒)。
5.症见鼻塞流涕明显者,宜服用具有解表通窍功效的中成药,如鼻窦炎口服液、散风通窍滴丸等。
(二)儿童治疗方案
1.症见恶寒发热、肌肉酸痛者,可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风热清口服液等。
2.症见发热、咽干咽痛、咳嗽者,可用金振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减味小儿化痰散等。
3.症见发热、食少腹胀、口臭、大便酸臭或秘结者,可用健儿清解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4.症见咽痛明显者,可用小儿清咽颗粒、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等。
5.症见咳嗽明显者,可用清宣止咳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清肺止咳片等。
6.症见乏力、纳食不香者,可用醒脾养儿颗粒等。
考虑儿童体质特殊,病情变化迅速,宜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出现病情变化的,需及时就医。
(三)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哺乳期妇女、孕妇、老年人以及合并基础疾病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各地医疗机构可利用“互联网 医疗”,开展居家健康指导、健康宣教、用药咨询等服务,指导群众合理使用中医药。
注意:上述中成药选择其中一种,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一般3~5天或症状消失即停止用药,如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二、预防方案
(一)药物干预
1.代茶饮:生黄芪9g、金银花5g、广藿香3g。每日一剂,开水泡服,代茶频频饮服。适宜普通人群的预防服用。
2.玉屏风颗粒:每次5克,一天三次。适宜容易体虚感冒、自汗恶风者预防服用。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
1.功法锻炼:太极拳、八段锦等。
2.穴位按摩
(1)按揉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位于虎口,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操作方法:采用拇指按揉法在穴位上操作,右手拇指按揉左手合谷,左手拇指按揉右手合谷。揉动的过程中,以自己感到酸胀为度,带动皮下组织运动,拇指和皮肤之间不能有摩擦。在两侧合谷穴上按揉持续时间各约3~5分钟,每天早晚各做1次。
(2)揉擦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操作方法:采用擦法操作,左手擦左侧,右手擦右侧。先擦热双手,握空拳,以两手拇指指间关节背侧,紧贴于鼻梁两侧,上下摩擦;或以中指指腹上下摩擦。上下一次为一拍,可做4个八拍或以发热为度。每天早晚各做1次。
(3)按揉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后枕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采用拇指按揉法操作。双手放在头部两侧,掌心对着耳朵,双手拇指分别按在两侧的风池穴上。揉动的过程中,以自己感到酸胀为度,带动皮下组织运动,手指和皮肤之间不能有摩擦。
3.饮食有节
每日三餐规律进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多样,保证谷类、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多饮水。如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食两用食品辅助治疗,如萝卜、山药、薏米、藿香、菊花、荷叶、丝瓜、冬瓜等。
药膳,如银耳雪梨百合羹
组成:银耳、雪梨、百合、冰糖。用法:银耳用温水泡20分钟,将泡好的银耳去根,撕成小块。雪梨去皮核,切成小块。百合掰成小块。将所有原料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后调成小火炖煮20分钟,待锅内汤品炖制稍微粘稠,开大火加入适量冰糖,待冰糖融化后出锅,温食、凉食均可。每周三服。
4.起居有常
作息规律,夜卧早起,保障充分睡眠。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物和室内温度,注意防寒保暖和节气保健。应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
5.劳逸有度
运动和休息适度,可适当运用中医功法锻炼,或根据个人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6.情志畅达
应保持愉快心情,切勿发怒,顺应自然规律,不厌长日,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
三、康复方案
(一)中成药康复
1.症见气短、多汗、胸闷、心悸、干咳者,宜服用具有补肺益肾功效的中成药,如生脉饮、金水宝胶囊、蛤蚧定喘胶囊等。
2.症见乏力、纳差、腹胀、便溏者,宜服用具有健脾和胃功效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参芪口服液、潞党参口服液、香砂六君丸等。
3.症见失眠、焦虑、抑郁者,宜服用具有养心安神功效的中成药,如加味逍遥丸、百乐眠、疏肝解郁胶囊等。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
1.艾灸疗法
常用选穴: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孔最、肾俞等。
方法:大椎、肺俞与膈俞(或中脘与上脘):用温灸盒灸30分钟;足三里或孔最或肾俞:清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频次:每日1次。选用艾灸疗法时,一般隔2天施灸1次,每穴灸10~15分钟,持续2周;症状明显可交替选用不同穴位每天施灸,5次后休息1~2天,然后继续施灸5次。10次为1个疗程。
2.经穴推拿
(1)穴位按摩:太渊、膻中、中府、肺俞、肾俞、大肠俞、列缺、中脘、足三里等,咳嗽、咽痒、干咳者,可加少商、尺泽等。
方法:以大拇指放置于穴位上,拇指指腹触摸皮肤并稍加按压,小幅度的环转按揉腧穴,以产生酸胀温热感为佳,每次1~3分钟。
(2)经络推拿: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等。
方法:取坐位或卧位,均匀呼吸。用一手手掌大鱼际沿经络循行方向紧贴皮肤施力作直线往返快速摩擦,可两手掌交替进行,100~120次/分钟(每手摩擦 50~60 次/分钟) ,每条经络摩擦1分钟为宜。
3.耳穴压豆
常用耳穴:支气管、肺、肾、内分泌、神门、枕、脾、胃、大肠、交感等。
方法:耳穴压豆是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豆贴敷于相应耳穴并稍加压力,以穴位产生酸麻重胀感或发热为度。贴敷后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3~4分钟。每次贴压后保留1~2天,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次日再以同样方法贴敷,一般5~6次为1个疗程。
4.拔罐
背腧穴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椎等。
作用:拔罐是简便的中医康复手段,在调节亚健康状态、治疗多种疾病方面有较好效果。
注意事项:拔火罐应注意防止烫伤及引燃易燃物,留罐时间不宜太长,拔罐时如出现四肢发冷、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冷汗、头晕等应立即停止,并让患者平卧休息。
5.其他方法
可使用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功法适当锻炼。
(来源:锦观新闻)
不仅有“过劳肥”,还有“疲劳臭”?是真的!千万别小看了
现今高速运转的社会里,“劳累致胖”这一说法早已屡见不鲜。许多人因工作重任压肩、日常起居无序,身体日渐发福。你知道吗?除了过劳肥,还有一种叫“疲劳臭”的现象也在悄悄影响我们的生活。这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如何避免?
1. 生活的高压锅:不仅带来肥胖,还可能带来“气味困扰”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连续加班几天后,你突然发现自己身上散发出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气味。起初,你可能会以为是天气热、汗水的原因,但即使天气凉爽,依然存在这种气味。实际上,这或许就是“疲惫体味”的显现!
何为身体疲惫散发的不良气息?
简单来说,疲劳臭是由于身体在长时间的疲劳、压力状态下,无法正常代谢,导致体内产生某些异味。这种气味与普通汗臭不同,往往带有一股酸臭或异味,甚至有些人描述为“金属味”。然而无需忧虑,知晓了其中的缘由,我们完全有能力借助日常习惯的转变来加以优化。
2. 压力下的身体:一个正在“过劳”的机器
首要的是,我们的躯体犹如一台细致的机械装置。当它在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后,不仅外观上变得“负荷超载”(肥胖),而且内部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当人体承受过多的压力时,皮脂腺、汗腺的分泌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在紧张、疲惫的状态下,皮肤变得油腻,汗液也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从生理角度来看,长期的疲劳和压力会导致皮脂分泌增加,特别是油脂中的脂肪酸在氧化后,容易产生不饱和醛类物质,这些物质就是疲劳臭的主要来源。压力下体内的代谢废物排放也不顺畅,导致汗液中混合了更多有害物质,这也进一步加重了气味的产生。
3. “疲劳臭”不仅仅是气味问题,它还预示着你的健康状况
“疲劳臭”并不是单纯的气味问题,它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表明你已经处于过劳、压力过大或内分泌失调的状态。如果不重视这一点,长期下去可能会带来更多健康隐患,比如免疫力下降、慢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等。
事实上,过度疲劳与健康问题密切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因压力过大、过度劳累导致的健康问题数不胜数。肥胖、心血管疾病、胃肠功能紊乱等,都可能源于我们长期忽视的“疲劳信号”。而“疲劳臭”正是这些信号之一。
4. 科学解释:为什么疲劳会引发气味?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当你不停地使用一部手机时,电量越来越少,手机的性能会慢慢下降,甚至发热。而人体在高强度的工作和压力下,代谢功能就像这部手机一样逐渐减弱。这时,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变慢,废物堆积无法及时排出,最终导致“气味异常”。
从化学角度来看,压力会导致体内的皮脂腺、汗腺分泌更多的脂质和代谢废物,而这些物质一旦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就会产生异味。而疲劳臭正是这一氧化过程的结果。
5. 如何应对“疲劳臭”?这些生活小习惯很关键
1. 合理调整作息
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夜间是身体自我修复的关键时段,如果睡眠不足,身体无法有效代谢废物,疲劳臭就会更明显。确保每晚7-8小时的睡眠非常重要。
2.提升水分摄取量
水分乃人体净化毒素之“媒介”。当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代谢废物增加,如果水分摄入不足,这些废物很难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反而会通过皮肤的汗液排泄出来。每日至少摄取八杯水分,有益于减轻身体疲乏感及不良体味。
3. 注意饮食,避免“加重味道”
重口味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高糖食物,都会让身体的代谢负担加重,使疲劳臭更加严重。富含维他命C与E的食品,例如时令蔬果,能有效促进体内抗氧化过程,降低不良气味的形成。
4.适宜的身体活动
尽管疲倦之际众人皆倾向于休憩,但适量的锻炼实则能促进体内循环,助力身体迅速排除废物,降低不良气味出现。每天坚持30分钟的轻运动,比如散步、瑜伽,都是不错的选择。
5.关注情绪平衡
紧张情绪不仅会使你身体疲倦,还会经由体味外显无遗。学会管理情绪,及时减压,对缓解疲劳臭非常重要。无论是采用深吸气、静思,或是聆听乐曲、锻炼,皆能有效协助减轻压力,给予身体契机以恢复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
6. 数据背后:疲劳臭并不罕见,你并不孤单
根据最新的一项社会调查,约有30%的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感受到过身体异味的变化。特别是对于职场人群、加班族,这一现象更为普遍。这也说明,疲劳臭并不是个别现象,它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7. 听身体的信号,避免疲劳过度
疲劳臭不是一个需要回避的话题,它是我们身体在向我们发出信号。当面临职场重负、生活步伐急促之际,何不暂停步伐,赠予自己一段休憩时光,用以舒缓身心。通过调整作息、注意饮食和保持适度的运动,完全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预防“疲劳臭”就是在保护你的整体健康。莫待体魄发出更为危急的信号方采取措施,毕竟安康乃是我们追寻所有事物的基石。
为什么下面总有“臭臭”的酸臭味?过来人告诉你大实话!别害羞
“医生,我下面怎么老是有一股怪怪的味道,这是代表我生病了?”
“听人说健康的女性下面不会有啥怪味,我怎么突然就有了呢?”
“我下面怎么是酸奶味儿的,自己都能闻到,好苦恼,我妇科也正常的呀!”
最近,小艾在翻看私信时看到不少类似的留言。可见,很多女性平时对身体健康,尤其是私处部位的健康十分关注。
其实,人身上很多部位都可能会散发不同气味,女性的私处同样如此。有时候,私处的不同味道,其实是女性身体是否健康的一种反映。
正常情况下,女性私处会分泌含有蛋白质、脂类、含硫化合物等物质,这些物质在排出体外后遇到细菌分解会产生淡淡的腥味。在天气炎热时,还可能会混合汗液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在有些人闻起来就与发酵后的酸奶味道差不多。
但是,若私处出现下面这些异味,可能就需要警惕是疾病因素所致的了。
第1种异味:酸臭味
私处出现酸臭的味道,可能是感染了滴虫、细菌所致,细菌感染引起的酸味一般较为明显。如果只是淡淡的酸味,通常无需过多担心,且女性私处本身环境就是酸性的。
第2种异味:金属味
金属味多会在女性月经结束后、无措施同房后出现,因为经血、精液的pH值与女性阴道的不同,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影响到私处的味道,正常情况下很快就能缓解。要注意,要是私处出现金属味>1周以上,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可能是疾病因素引起。
第3种异味:鱼腥味
女性私处感染细菌、霉菌、滴虫时会引起阴道炎的发生,此时白带就可能会带有浓烈的鱼腥味。而之所以会有鱼腥味出现,主要是因为感染外来病菌导致阴道的酸碱平衡被打破,继而让大量的厌氧菌繁殖然后释放胺类物质,这些物质带有明显的鱼腥味。除此之外,身体还可出现阴道瘙痒、潮湿以及疼痛等症状。
第4种异味:恶臭味
私处出现恶臭需要高度警惕,多是由于肿瘤、生殖道严重感染所致,常见的有子宫内膜炎、重度宫颈糜烂、宫颈癌等。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一旦发现私处出现恶臭味,要立即就医检查。
对于女性而言,私处出现异味是非常难受的,尤其是在夏季更加明显。那么,该如何避免异味出现呢?
1.做好自身清洁:生活中要注意做好私处的清洁工作,建议每天都要用清水清洗私处、更换内裤。尤其要注意房事前后的清洁,男女双方都需要做,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预防病菌交叉感染。
2.选择合适的衣物:很多女性特别爱穿紧身裤,但这个行为其实并不推荐。长期穿着过紧的裤子容易让私处闷热潮湿,从而让滋生细菌、出现异味的风险提高。建议日常要穿着宽松的裤子,贴身衣物以纯棉的材质为宜。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上要注意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刺激、咸湿的食物,避免让体内湿热之气下注。
4.及时治疗:一些因罹患疾病而导致私处出现异味的女性,要及时去医院查明诱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原发病治疗好后,私处异味的现象也能得到缓解。
私处有异味的困扰,不仅仅只有女性身上存在,有些男性表示也有这个困扰,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包皮过长、包茎
男性如果存在这两个现象的话,很容易在包皮内储存大量的分泌物,且过长的包皮会让其温度、湿度增加,给细菌滋生提供温床,细菌大量滋生后,自然容易导致异味出现,且可能会诱发包皮炎、尿道炎等发生。
2.出汗
汗液内除了水和无机盐外,还含有一些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与皮肤上的细菌结合后会生成异味。一些身材较为肥胖或汗腺发达的男性,出汗后很容易会出现异味,特别是私处这种不透气的地方,异味出现的概率更大。
3.前列腺疾病
罹患前列腺炎后,男性私处容易出现炎症,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诱发私处出现难闻的异味。除了异味外,还可能会有一系列的排尿异常症状出现。
正常情况下,人的私处本身就存在一些味道,但味道并不强烈。日常一旦发现私处出现明显的异味,就需要警惕是疾病所致,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让疾病病程加重。
参考资料:
[1]《私处味道怪怪的,怎样才能变好闻?》.医学界妇产科频道.2021-07-29
[2]《女性私处有异味是什么原因,注意有可能是疾病的信号!》.西安华都妇科医院.2023-05-08
[3]《医生,我男朋友下面有味儿》.第十一诊室.2020-09-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