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集聚(肥胖人群的定义)
我国成人超重率达34.3%,如何科学减重?官方支招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那么,体重到底该怎么管理?如何科学减重?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加强体重管理 促进群众健康”。会上,多位中疾控和医院专家共同围绕公众体重管理提出了观点和建议。
如何判断个人体重情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首先要正确认识体重,体重BMI指数和腰腹肥胖指数是两个基本评判标准。以BMI计算,数值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则步入肥胖行列。
BMI是用体重数值除以两次身高数值。一个30岁的人,体重60kg,身高1.7m,60除以两次1.7是20.8kg/m²,体重指数正常,就是合理体重。另外对于成年人,腰围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判断脂肪在身体里的分布。如果两个指标都不正常,就是叠加问题,风险更大。
体重究竟如何管理?专家:保证食物多样化运动“零食”化
俗话说,保持健康需要“管住嘴、迈开腿”。对于如何科学减重,赵文华提到,减肥的关键在于控制“吃”“动”二者间的平衡,控制摄入的总能量,支出超出的多余能量。鼓励每个人进行定期自我监测,“少吃一点”同时“多动一点”。对于膳食的选择,也不能一味精简,要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膳食的质量。
同时,无暇运动是当代上班族经常抱怨的问题。对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主任徐建方建议,可以把运动“零食”化。动则有益,每天有若干个小于10分钟的锻炼,对于减脂都是有效的。通过力量练习增强肌肉含量,提高身体基础代谢率,身体安静状态下的脂肪消耗就会增加。针对当前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快,提倡体育运动生活化、碎片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比如上下班多步行一段;膝关节、踝关节没问题的爬爬楼梯;在办公室进行短时间运动,比如简单的拉伸。
赵文华建议,体重管理应纳入到健康家庭的目标和行动,倡导“大手拉小手”“小手帮大手”,实现家庭健康生活新理念。全家人一起去户外活动,共同采取积极的出行方式,一起监测体重变化,降低家庭肥胖聚集风险。
如何预防、调节肥胖?中医专家:大多数是“虚胖” 要因人制宜调节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体重管理中也有独特的技术支撑作用。从中医角度如何预防和调节肥胖?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任献青表示,肥胖人群中大多数都是“虚胖”,少数是“实胖”。虚胖大多是因为气虚、脾运无力,很容易酿湿生痰,积聚于体内,而成为肥胖;实胖大多数因为饮食的过量,导致脾胃的负担过重,超出了正常的运化能力,导致痰湿的堆积,从而发展为肥胖。因此,肥胖的干预要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体质特征进行调节。
任献青介绍,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吃一些像苦瓜、山楂、荷叶、薏苡仁、茯苓、山药等药食同源之品。另一方面,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也非常重要。中医也有一些传统健身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这些项目在防止肥胖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少吃多动体重却没有变化?专家建议用体脂率测试来判断减肥效果
为什么有人天天坚持运动,同时控制饮食,体重却没有变化呢?
“很多人把体重有没有变化当做减肥过程当中唯一的判断标准,这种认知是片面的。”徐建方解释说,肌肉的密度比脂肪的密度大,大概是1.2到1.4倍,也就是说相同重量的肌肉会比脂肪的体积要小。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锻炼,体重可能没有变化,但是脂肪减少了,肌肉增加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不仅仅使我们显得更瘦、更美,而且优化了我们的身体成分,对于健康状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徐建方建议通过体脂率测试来判断减肥效果。
多做腹肌锻炼就可以减掉腹部脂肪吗?徐建方表示,实际上脂肪的动员是全身性的,特定部位的锻炼对于特定部位脂肪的消耗没有明显作用,但对特定部位肌肉的强化有效。
过瘦人群“吃不胖”是怎么回事?专家:没有科学道理 可以调整饮食结构
部分过瘦人群光吃不胖又是怎么回事?赵文华表示,如果能够排除其他疾病或者健康原因的影响,“过瘦”人群“光吃不胖”的说法没有科学道理。“过瘦”其实是可以调整的,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身体活动,实现健康体重是不难的。
赵文华强调,健康饮食和积极的身体活动,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和药物一样的作用。减重没有捷径可循,综合措施特别是生活方式管理十分重要,所以不建议大家盲目地自己用药减肥。如果采取医疗措施干预,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发胖、胃口差、腹胀便溏都是「湿」的警告!别让一时安逸摧毁余生
本文导读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身体长久的小隐患总想着熬一熬就过去,熬一熬可能就熬到了尽头。文章带你了解常见的脾胃小不适如何产生并慢慢影响人体,进而酝酿疾病危机,并给出了三种调理的思路,希望能有所裨益。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经常食欲不振、吃东西后容易腹胀、容易消化不良,然后大便经常稀溏,经常感觉无力,身形肥胖浮肿或者消瘦,相比上班挣钱,却经常不在意,总说熬一熬就过去。
反正没接触中医以前,我也是这样觉得的,那时我比现在胖20斤,舌上白厚厚的苔也是现在的两倍,舌体也比现在胖大的多。
刚开始没在意,实在不舒服就吃点藿香正气水就熬过了,久而久之就生了一场大病,让我开始了中医的探索之路。
后来我知道了,胃口差、腹胀便溏、发胖这些很可能是湿气在体内集聚的信号。别小看湿气,常年缠绵的湿气积累可能就是让你生一百种疾病的开端。
现代人为何总易被湿困扰
天天听人说湿气重,你肯定是脾胃不好了。到底为什么湿气那么爱和脾胃纠结?!
这和它的生理功能有关。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供应各方面的需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活动的能源依靠于脾胃对每日摄取食物的消化转化能力,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充实都以脾胃的健运为基础。
如果脾失健运了,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往四肢肌肉输送,就会出现四肢乏力,形体消瘦或者肥胖;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往上输送,就会出现头晕、精神不振、视物模糊、耳聋耳鸣的症状,中医称之为清阳不升,清可以理解为一种由脾胃吸收食物营养转化的能量。
那么清气去哪了呢?清气这股能量当然没有少,只是能量没有很好地实现「脾精四布」,后果就是那些有能量有营养的东西都集聚在了中焦脾胃自己身上,这也是为什么脾虚会发胖。
有人说这不是好事吗,这样脾营养就充足了呀?然而需求总是有限度的,多余的营养物质囤积久了,就会腐烂变臭转为秽浊的垃圾——生痰生湿,「脾为生痰之源」「脾虚生内湿」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人营养丰富不像以前的人粗茶淡饭,还干农活劳作很多,体内的湿气能经常通过出汗排掉一部分。所以那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进入人体后,没有运动又待在空调房里汗也没出一点,多余的营养经常会产生堆积变成「湿气」给脾胃带来很大负担。
现代人很少有人能饿着了,所以很多都是痰湿的体质。
很多人顶着个大肚腩说没问题啊,我体检很健康。只能说如果体检都能在检查早期100%发现隐患的话,现代医学就不会有这么多棘手的难题了。
从中医的角度看,脾胃虚弱两三天没问题,但如果一直处于虚弱的状态久了,那些没能运化的过剩营养就会泛益肌肤,堆积起来变成肚子上的脂肪或者内脏的脂肪,甚者肿物之类的结聚。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写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就是这个道理。
抓住两点看脾虚
食物在胃里面腐熟以后,就交给脾来吸收营养了。脾主运化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运化食物,一部分是运化水液。所以判断自己有没有脾虚可以通过以下这两个方面来作为简单的参考。
脾虚食物不运化(消化):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不想吃东西、或者吃东西后肚子发胀。因为脾自己消化的能力减弱了,所以主动发出身体的信号,告诉你不要吃那么多了,消化不了。
脾虚水液转枢不利:容易出现不喜欢喝水,小便次数少,大便中水份比较多、大便次数多拉不干净而且很黏。脾虚消化不了水液,都集中在脾胃那里,这时脾胃就像一个水库,再往水库里注水就要决堤了,所以身体告诉你不能喝水。
然后脾虚不能把水导引利用起来,水液就只能从排便中流失了,肠道中变成十分潮湿的环境,就会出现大便粘滞不爽,或者水太多运不走大便稀溏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外在表现来判断。
脾虚的外貌:皮肤偏暗黄蜡黄、大肚腩、体重超标肌肉松松垮垮、嘴唇暗淡无华、眼袋重等等。
顺应喜好健脾,不做无用功
人困的时候不是说吃鲍鱼燕窝就能补了,人困了休息就是补,人渴了喝水就是补,顺应脾特性的才是补。
而脾喜燥恶湿,在中医里面有说:治脾不治湿,非其治也。
所以治脾的基本思路就出来了:
一是补气以健脾。
任何脏器功能的减退都以气虚为先兆,气虚久了就变成了阳虚。我们说阴成形,阳化气。有形的食物可以理解为一种有形的阴份,而消化这些阴的东西就需要阳份的火力。而气属于阳,就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所以补足脾气为健脾第一要务;
二是化湿以健脾。
脾是营养精微转枢之地,稍有疏忽就容易让过剩的营养集聚而产生湿气,干燥的坏境是脾所喜欢的,所以清化湿气的方法能让脾恢复生机;
三是消食以健脾。
有人说,脾本来就是消化食物的。对的,但有时候脾胃功能虚弱的时候,就像人馁了,除了给他补充营养外,得让他早点下班休息才能恢复元气。
帮它做完消化食物的工作,减少工作的负担,才能让脾胃有多点时间休息,有自我修复的时间,不然每天食物消化不了产的生内湿反过来又会把脾胃给困厄住。
治脾的方子有很多比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理中汤等。
但是对于普通的养生人士来说,一是太复杂严重的情况就直接就医了,容不得自己用药的机会;二是喝中药的方式与慢慢调理身体的原则有点不协调,担心中药用力过猛而变生他疾;三是现代人普遍工作忙碌,若不是病入膏肓,想必是不可能有慢工细活来熬中药的时间了。
如果觉得熬中药麻烦,又不想太正式的喝中药调理,可以尝试一些药食同源的养生食材,随时随地不受限制。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英国最胖的城镇:很多人每天吃三次外卖,麦当劳门前车辆排起长队
(埃布韦尔居民、57岁的布莱恩·布斯。)
英国埃布韦尔,这座前钢铁城镇,如今以另一个标签闻名——英国最胖的城镇。走在街头,你会发现这里的居民普遍体型偏胖,五分之四的人口被归类为超重或肥胖。
很多居民每天点三次外卖。城镇中心有十多家快餐外卖店,提供常见的汉堡、炸鸡、烤肉串等食品,均配有薯条。还有印度外卖店和达美乐披萨店,为该镇19500名居民提供外卖服务。
57岁的居民布莱恩·布斯说:“我家附近有一家麦当劳,经常有很多车排队买汉堡,我都没法进家门。”
68岁的安吉拉·卡彭特曾是一名外卖员,她说:“即便是就住在店后面,也有人点外卖。”
英国发起“每日五份水果或蔬菜”运动已有21年,而该镇却只有一家老牌蔬菜水果店。
专家认为,经济问题让埃布韦尔变成了一个肥胖者聚集的城镇,因为健康饮食需要花更多的钱。这里的居民都劳累过度且薪水过低,廉价快餐变得非常有吸引力。现在需要采取行动,改善居民的饮食习惯,减少肥胖问题的发生。只有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才能让这座城镇重新焕发生机。
编译/潇湘晨报记者何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