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美国 肥胖(美国肥胖人群比例)

Ta途说 0
文章目录:

巨惊人的中美印肥胖率:美国40%,穷印度28%,中国更是出乎意料

“哎,又胖了!”

这句在朋友圈里高频出现的感叹,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肥胖。曾经被戏称为“幸福肥”的现象,如今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数字触目惊心。更令人担忧的是,肥胖问题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的增长速度远超成年人,未来令人堪忧。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一、肥胖:一场没有硝烟的全球战争

打开任何一份权威医学期刊,你都能看到关于肥胖危害的报道,从高血压、糖尿病到心脏病、癌症,肥胖就像一个隐形的推手,将人们推向疾病的深渊。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9亿成年人超重,其中超过6.5亿人患有肥胖症。这意味着,全球每10个人中就有将近4个人体重超标。

肥胖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负担,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估计,美国每年因肥胖问题导致的医疗费用高达数千亿美元。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肥胖带来的生产力下降、劳动力损失等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是什么导致了这场全球性的“肥胖战争”?答案并非单一,。从经济结构、饮食习惯到生活方式,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肥胖问题产生的土壤。

二、美国的“甜蜜陷阱”:廉价食物背后的健康代价

走在美国街头,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社区,人们的体型往往更加“丰满”。这并非偶然,而是与美国的经济结构和食品工业发展密切相关。

20世纪70年代,美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导致玉米产量激增,玉米糖浆作为一种廉价的甜味剂开始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这些添加了大量玉米糖浆的加工食品价格低廉,却含有惊人的热量,成为了许多低收入家庭的首选。

然而,这种以廉价食物为代价的“甜蜜陷阱”却给美国人的健康带来了沉重打击。长期食用高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再加上缺乏运动,导致肥胖问题在美国迅速蔓延,特别是那些无力负担健康食品和健身成本的贫困人群,成为了肥胖问题最大的受害者。

三、印度的“素食悖论”:营养不良与肥胖的双重困境

提起印度,人们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素食主义”的标签。然而,这个以素食为主的国度,却也深陷肥胖问题的泥潭。

根据印度政府2022年发布的调查数据,印度成年人的肥胖率已经攀升至23%至24%。这与人们印象中的“素食=健康”相去甚远,也揭示了印度社会发展中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营养不良与肥胖并存。

一方面,印度长期存在着严重的贫困问题,许多低收入人群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导致营养不良现象普遍。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廉价的油炸食品和甜点开始充斥印度市场,成为了许多人,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零食选择。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再加上缺乏运动,导致肥胖问题在印度迅速蔓延,形成了一个“素食悖论”。

四、中国的“压力肥胖”:快节奏生活下的健康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也面临着肥胖问题日益严峻的挑战。虽然与美国、印度等国家相比,中国的整体肥胖率并不算高,但增长速度却不容小觑,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的上升趋势,已经敲响了警钟。

专家分析,中国肥胖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密切相关。

一方面,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许多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而压力过大又会引发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问题,最终导致肥胖。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中,高碳水化合物、高油脂的食品占据了很大比例,这也为肥胖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此外,中国不同地区的肥胖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北方地区的肥胖率普遍高于南方地区。这与南北方的饮食习惯、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

例如,北方人偏爱面食,而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食;北方气候寒冷,人们户外活动较少,而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更利于户外运动。

五、 从“幸福肥”到健康危机: 我们该如何应对?

肥胖问题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全球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经济结构的失衡到饮食文化的变迁,再到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肥胖问题产生的复杂背景。

面对这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将其视为个人的“私事”。只有从社会、个人、医疗等多个层面入手,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肥胖问题蔓延的趋势,守护人类的健康未来。

那些为了追求利润,在食品中添加过量糖、盐、脂肪的企业应该受到严惩。政府应该鼓励食品企业开发更加健康、营养的食品,并通过政策引导,降低健康食品的价格,让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

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普及健康饮食知识,倡导合理膳食,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饮食观念。同时,也要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肥胖问题的预防和治疗。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肥胖程度的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对于已经出现肥胖相关疾病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并提供长期跟踪服务,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这句老生常谈,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拒绝那些充满诱惑力的垃圾食品,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和优质蛋白质,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放下手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肥胖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政府、企业、医疗机构和个人,都应该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共同打赢这场“肥胖战争”。

六、 从“重量”到“重塑”:拥抱健康未来

肥胖问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负担,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许多肥胖者因为体型问题而感到自卑、焦虑,甚至抑郁,这又会反过来加剧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行为,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呼吁全社会对肥胖者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不要用言语攻击他们。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重拾自信,拥抱健康未来。

科技的进步也为我们战胜肥胖问题提供了新的武器。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被应用于营养健康领域,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例如,一些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根据用户的饮食习惯、运动量等数据,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和运动方案。一些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身体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将拥有更多战胜肥胖问题的利器。但最终决定我们能否赢得这场“战争”的,仍然是我们自己。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开始,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抱健康未来!

参考资料:

官方媒体:新华网 2023-09-22《美疾控中心:美成年人肥胖率上升》

官方媒体:BBC 2022年5月31日《印度全國健康調查:印度人越來越胖》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2023-09-21《2023中国肥胖地图发布!超40%男性超重,北方超重/肥胖率高过南方,发达地区超重/肥胖率低》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胖?

2020年至少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1.55亿人陷入粮食危机。这一数据比上年增加了2000万人。同时,全球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出现了营养不良。

但是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国民却越来越胖。不但欧美国家遍地超重人群,逐渐富裕起来的新兴国家人民,同样无法逃脱因为幸福而日益发胖的命运。不得不感叹这世界的参差。

粮食危机和肥胖率一起上升,多少有点反差感...

图:壹图网

那么,这些国家的国民到底是从何时起开始变胖的呢?让我们发胖的原因真的是幸福吗?

文 | 斯文的樊学长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原文首发于2021年10月11日,原标题为《美国人为什么这么胖?》,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全球越来越胖

首先,我们要先明白肥胖的科学定义。超重和肥胖被定义为“可能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堆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就得到体重指数(BMI),通过这一指数,可以将一个人的肥胖程度量化,通过数值大小分类为过轻、正常、超重和肥胖。

体重指数大致能体现身高和体重的对比

体型还受体脂率等指数的影响

图:BruceBlaus /wiki

欧美国家基于白人作为主体的国情,对于超重的定义是指BMI大于或等于25,肥胖是指BMI大于或等于30。亚洲人的腹部更容易堆积脂肪,肥胖的危害性更大,所以标准与欧美白人并不相同。中国所采用的标准是BMI大于或等于24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8为肥胖。

美国大码艺人拍摄MV

图:壹图网

提到肥胖,大家最先想到的毫无疑问是美国。如今,美国有将近70%的人超重或肥胖。不过,美国人也并非天生这么胖,体重失控大概是近30年来的事。美国的肥胖率从1990年的12%,增长到2000年的30.5%,进一步又增长到2017-2018年的42.4%。严重肥胖的患病率从2000年的4.7%增加到9.2%。仅在2008年,肥胖给美国增加的医疗负担便高达1470亿美元。

变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近几十年间,美国食品工业过于发达。高糖高脂的食物在美国本就深受喜爱,不齁不正宗、把糖当水嗑、近乎于生吞各种酱的行为大行其道,再加上发达的食品工业,使得获得这种不健康食品的成本降低。例如常见于零食中的添加脂肪,自1950年代消费量猛增了约三分之二。

美国一餐厅免费为350磅以上的顾客提供食物

如果吃不完,还会得到“护士”的温柔小拳拳

图:壹图网

同时,美国人的体重分布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族裔特征,中部与南部州肥胖率明显高于东北部与西部地区。黑人成年人肥胖率高达49.6%,西班牙裔与白人肥胖率在40%以上,只有亚洲人的肥胖率较低,仅有17.4%。而且,肥胖率与收入整体上负相关,即越穷越胖。

既然都已经这么穷了,不如吃吃喝喝潇潇洒洒

不过,不知道是因为这几年社交媒体上大火的生活方式博主真的让健康观念深入人心,还是美国人已经“胖到头了”。202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的体重进入了平台期,似乎停止了继续膨胀。

男性平均体重重了20磅,女性平均体重轻了20磅

总体倒是没啥改变

然而世界的肥胖之路才刚刚开始,自1975年以来,全球肥胖人数增加了近两倍。如今,大约有39%的成年人超重,13%的成年人肥胖。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80万人的死亡与肥胖症相关。

这种极度肥胖也伴随着很多并发症

需要专业医生治疗才能维持生命

图:壹图网

2 英语国家尤其胖

虽然肥胖日益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但是英语国家肥胖问题普遍严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新西兰包揽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肥胖人口。而且这些国家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从中可以总结出一些人类日益膨胀的规律。

一些比较富态的国家

肥胖的前提固然是充足的食物供应和民众生活相对富裕。经合组织(OECD)这样的富国俱乐部的国民,固然体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生活水平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人均GDP和平均体重的相关性就没有那么强了。

英国成年人64%在超重线以上,28%的人在肥胖线以上,10%超级肥胖(BMI在35以上),实属西欧国家“第一胖”,但是英国的经济并非西欧第一强。欧洲其它富裕国家人口超重的情况相对好一些,意大利为46%、瑞士为42%、荷兰为47%,比英国低出将近20%个百分点。

虽然经济不强,但是能吃啊

图:壹图网

可见,除了基本经济水平外,饮食文化也是重要因素。但英国人沉迷吃饭,并非因为英国菜太好吃,恰恰相反,英国饮食是南欧国家广为嘲笑的话题。

基础原因,英国地理条件并不适合农业;历史原因,英国过早城市化、工业化,大量农民转化为工人。工人既缺乏时间,也缺少条件发展厨艺,自制简餐和街头快餐是最常见的食物。综合起来,英国实在缺少美食传统。

最常见的食物应该就是炸鱼&薯条了

图:壹图网

英国的午餐相对简单,一个三明治就可以解决。表面上看这样摄入的热量较少,英国人应该更瘦才对。但是正餐不好好吃,就导致饿得快,下午就成了吃零食的时间。

英国经典的三明治大都比较简单

图中被当做游戏道具的就是一种-黄瓜三明治

图:壹图网

零食通常高盐、高糖、高脂、饱腹感很弱,而且容易成瘾,这才是全民发胖的关键元凶。2016年英国人每月平均吃掉700克零食,高于荷兰的625克,远高于意大利的192克。众所周知,只吃零食不喝饮料的肥宅是不合格的肥宅。英国人确实很喜欢含糖饮料,2020年人均消耗78升。相比之下,荷兰为61升、瑞士58升、意大利仅为34升。

有些人是行为艺术,有些人是真的胖..

图:壹图网

英国人一方面零食吃得多,一方面水果蔬菜吃得少。2020年英国平均每人食用的果蔬仅为101千克、荷兰为113千克、瑞士108千克、意大利高达160千克。而中国的这一数字是200千克。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英国人想不胖可太难了。

培养吃蔬菜的习惯,还是要从娃娃抓起

图:壹图网

据全球肥胖联合会的统计,36%的英国人运动量不足。不论成人或是儿童,英国人运动量都低于西欧国家的平均水平。

对于超重人士来说,不恰当的运动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自重大了后,运动真是肉眼可见的艰难

图:壹图网

运动量不足很大程度上源自英国的传统艺能——工作。英国是欧洲工作最努力的国家之一,工作时长比较长。

如今欧美绝大多数工作不需要站在机器前,进行高强度劳动;更普遍的工作形式是坐在办公桌前用电脑办公,更具弹性的工作时间反而被零食所填补。换句话说,过劳肥是信息化时代久坐不动 吃零食吃出来的工伤。

忙的时候废寝忘食,闲的时候对付一口

图:壹图网

同时,也正因为工作时间较长,英国人普遍没时间自己做午饭,何况还有外卖小哥。今天的英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在中心城市可以点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外卖,无疑会进一步拉低自己做饭的比例。

虽然没咱们的外卖小哥送得快

但好歹能送到手里,况且三明治也不怕凉...

图:壹图网

不同民族的相似性远高于差异性,上述问题绝不仅仅限于英国,除了已经胖起来的发达国家外,新兴市场也正在体重上加紧直追。

3 发展中国家的肥胖趋势

曾经被视为高收入症状的超重和肥胖症,如今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呈上升趋势,在大城市中尤为明显。2019年,超重或肥胖的5岁以下儿童几乎有一半生活在亚洲。即使在不时发生粮食短缺的非洲,自2000年以来,5岁以下超重儿童的数量也增加了近24%。

生活条件好了,人也愈发“富态”了

图:壹图网

发展中国家里,超重趋势最引人关注的毫无疑问是中国。

自明清以来,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带来人口膨胀的同时,也导致了耕地资源的高度紧张。这就造成了一个悖论,人口虽然变多了,但是普通人的生活却愈发困苦。在农业时代,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社会动乱,动辄引发大饥荒,肥胖绝对是属于少数人的甜蜜负担。

热量爆炸热量爆炸!!!

我刚才就不该吃炸鸡薯条四件套

图:图虫创意

中国人普遍日渐发福,是最近30年发生的事。30年来,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增长了2.5倍。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目前中国成年人去除肥胖的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

19%的6-17岁儿童和青少年、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整体来看,中国超重或肥胖的人数超过了50%,这还是报告发布以来的头一次。

梦回不回大唐不知道,身形倒是回去了

图:i舞光拾色/图虫创意

同时,按照绝对的人口数来计算,中国已经有6亿人超重和肥胖,位列全球第一。

肥胖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女性肥胖率远高于男性。但是近些年来,中国男性的超重、肥胖率在不断上升,整体上与女性肥胖率接近。儿童和青少年中男生的超重和肥胖率甚至高于女生。其实从日常生活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女性的身材焦虑远高于男性,更重视保持身材。

A4腰,锁骨养鱼,低于标准的S码...

无一不在提醒着女性-胖就是原罪

图:摄影师155024056328635/图虫

此外,近些年农村收入不断提高,这直接体现在了饮食,进而体现在体重上。超重、肥胖率的城乡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中国农村居民的超重肥胖率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大概也是中国缩小城乡差距成就的一个缩影。

不过,与欧美发达国家越穷越胖不同,中国整体上依旧处在越富越胖的阶段,可以说这侧面体现了我国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事实。特别是在我国男性中,收入越高超重肥胖率越高,受教育水平越高,超重肥胖率同样越高。而女性则不同,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女性,超重肥胖率反而会更低,可以说中国女性的身材管理意识值得男性学习。

锻炼起来吧朋友们

注意安全

图:一叶孤舟06/图虫

调研可能有偏差,报道可能有偏见,但是身体状态不会骗人。肥胖率极其真实地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经济差距与文化风尚。如何应对肥胖,可能会成为各个国家越来越头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https://news.gallup.com/poll/328241/americans-average-weight-holds-steady-2020.aspx

2.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56307516

3.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obesity-and-overweight

4.http://www.nhc.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3/08/20130808135715967.pdf

5.https://www.publichealth.org/public-awareness/obesity/

6.https://www.cdc.gov/obesity/data/adult.html

美国人的身材已经胖出了历史新高度,胖子横行的美国

文首,感谢关注我的64个粉丝,谢谢你们的爱,我一定会加油写作回报给你们。


数据表明:22.5%的英格兰人属于肥胖一族,墨西哥人的胖子比例为24%,而苏格兰人和美国人的肥胖比例分别为26%和32%。

美国人胖子比例全世界第一。

他们为什么那么胖,是他们自己的原因吗?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他们的祖先在欧洲,可是欧洲的胖子比例也没有他们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可要说道一下了,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任命一个叫巴茨的人当了农业部部长,巴茨精明能干,推动了大型的工业化生产,高额的玉米产量让地大物博人又少的美国人发了愁,既然人吃不完就拿去喂牛,于是随着牛的食物价格低廉,顺带着牛肉价格特别低,美国人终于可以大气的吃到低廉的牛肉了。

玉米不缺了,牛肉也不缺了,还剩了很多的玉米怎么办?

得想办法呀!

正在美国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名日本的科学家提出了足以改变美国人体态的意见。

那就是把玉米作为原料制糖。通过技术手段把玉米变成廉价的甜味剂——高果糖玉米糖浆。

又甜又便宜的玉米糖浆自然成为了糖的第一替代品,从此以后美国人又不缺糖了。

从此,高糖、高热量的食物霸占了美国人的餐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们的吨位越来越重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美国部长和日本人的科学家给他们下了一盘大棋,哈哈哈……

用玉米喂养的牛肉,加入了玉米糖浆的面包,薯条是用玉米油炸的,番茄酱和饮料里面都含有大量的玉米糖浆,越来越多的玉米糖浆被添加到饮料里面,美国人摄入的热量越来越多,每年人均都要喝掉600罐的含有玉米糖浆的高热量饮料,随着这种饮食习惯的培养,短短二十年,美国人彻底依赖了甜食,自此以后美国人再也脱离不了玉米的掌控,彻底沦为了玉米的奴隶。

对于甜味的追求让他们开始追求把各种食物都变成甜的,于是各种的水果酱风靡起来。

蔬菜酱、水果蘸酱、沙拉酱等等渗透到了他们饮食的方方面面。

你一定会觉得蔬菜酱,不是蔬菜做的吗?吃蔬菜,很健康,对不对?

问题是他们并不是在吃了蔬菜上只抹一点点酱,他们能生生把几片蔬菜叶,抹上各种各样的酱,简直丧心病狂的抹酱,为了省去麻烦,他们就发明了混合着多种酱料的蔬菜酱,所以这个蔬菜酱并不是真的蔬菜做的酱。

蔬菜酱的主要成分是蛋黄酱和酸奶油, 每一勺蔬菜酱有一半是油,我的天哪,我感觉他们是在喝油。

吃蔬菜酱就算了,问题是他们吃水果也要蘸酱。

草莓、葡萄、香蕉、菠萝,甚至连蛋糕,都要蘸酱吃。

为了追求口感,他们吃草莓蘸草莓酱,吃香蕉蘸香蕉酱,吃菠萝就要蘸菠萝酱,他们吃水果蘸酱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水果吃起来更像水果,这是什么神仙逻辑呀?竟然还能大卖?!

本来这些水果已经够甜的了,竟然还要甜上加甜?

美国人要是不胖就没有天理了!

快餐店里面,只要你花钱买了杯子,里面的饮料你可以随便喝,从早可以喝到晚。

更严重的是,戴维·沃勒斯坦推进了膨化食品的进程,玉米炸开变成爆米花看起来份量更大,薯条炸一炸,变更体积更大,可乐杯子也越来越大,于是乎美国人爱上了大大大!

说一个老美的黑暗料理,叫“油炸黄油球蘸果酱”,您没有看错,油炸黄油,炸出来之后再蘸齁甜的果酱,这能吃吗?

在超值套餐的轰炸下,他们对甜食的依赖越来越重,而且习以为常了。

现在有的美国人,索性直接抱一瓶酱拿根勺子直接吃,一顿能吃一瓶,我都替他们腻得慌。

其实在美国的中餐店,他们和咱们吃的中餐是不一样的,老美他不喜欢吃辣、咸,人家偏爱酸酸甜甜,为了经营下去,中餐馆卖的菜品全部都是酸酸甜甜的菜,比如糖醋里脊、糖醋鸡块、糖醋牛肉、糖醋龙虾、糖醋鱼……中餐馆都沦陷了。

很多美国人,已经吃成了一个大肉球带着五个小肉球的模样?

什么,看不到脖子?

您还真问对了,根本就没有脖子了!

你要是去了他们的超市,你会发现满货架的巧克力,好吃量大又不贵,因为巧克力他们还搞了一种叫“巧克力泡棉花糖”的神奇饮料。

闲着没事,他们开“冰激凌派对”、“奶油派对”、“水果派对”,都是甜甜的派对,一桶一桶地吃。

巧克力、麦丽素、果酱、冰激凌、披萨、薯条、汉堡、爆米花,日常不喝开水,人家喝柠檬汁,喝可乐。这样的酸酸甜甜的环境,让美国男人女人越来越臃肿,胖哭了的美国人,已经无法挽救了。

于是他们对瘦身的需求开始越来越大啦。


下一篇就开讲,美国女人为什么偏爱抽脂啦,关注我,听我给您扒一扒。

悄悄地告诉你,点赞加关注我的女生越来越漂亮,关注加点赞的男生越来越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