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old肥胖(old肥胖fat)

39健康网 0
文章目录:

调查2.7万国人发现:过了80岁,轻度肥胖更健康,死亡率显著下降

中国有句俗语叫“千金难买老来瘦”,意思是老年人瘦一点更健康长寿,胖了则容易生病。在一般的观念里,肥胖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

但最近有研究发现,中国的老年人如果胖一点,可能活得更健康长久。

一、权威研究:中国老人,胖点更长寿

4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施小明团队在权威期刊《自然 · 老化》上发表一篇为期20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揭示:中国80岁及以上的老人,超重或轻度肥胖者可能更为健康长寿。

研究人员收集并分析了从1998年-2018年生活在中国的27026名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健康数据,包括BMI(体重指数)、死亡年龄和原因等。

BMI和死亡率的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和肥胖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非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相关。

研究中,BMI在超重到轻度肥胖范围内(24.0~31.9)的老人寿命最长,他们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低。

与正常体重(BMI在18.5-23.9之间)的老人相比,体重较轻者(BMI小于18.5)的死亡和生活自理能力失能风险增加约30%,而BMI超重和轻度肥胖者的相应风险却降低约20%。

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腰围增加,男性和女性的全因死亡率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都呈现降低趋势。

研究人员表示,超重和轻度肥胖可能是营养状况改善的一个指标,带来的好处大于带来的危害。对于老年人腰围增加,非心血管死亡率降低的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是因为肥胖提供了保护性的能量储备、保护性脂肪因子、内毒素-脂蛋白相互作用和/或脂肪毒素隔离,从而获得存活优势。

这项研究结果或许说明,对于无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轻度肥胖可能并非坏事。而相反地,体重过低带来的“肌少症”,反而可能危害更大。

二、肌少症——老年人的健康杀手

“人生的最后一摔”,你听说过吗?这是指老年人的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可导致老年人长期卧床,并出现许多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肺炎、泌尿系感染、局部皮肤溃烂、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发生髋骨骨折后,老年人在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30%

而导致髋部骨折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和肌肉含量下降,都与肌少症有关。

肌少症是指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包括力量减退和躯体功能下降,严重威胁健康,例如:

  • 降低活动能力,使老人难以完成坐立、行走、举物、登高等日常活动;
  • 伴随营养不良和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流感、肺炎、癌症等风险;
  • 导致糖尿病、慢阻肺、心脏病、癌症等慢性病的预后不良,增加并发症和机体负担;
  • 降低对各种应激事件的抵抗和应对能力,进而容易跌倒、骨折、感染和死亡等。

肌少症会增加死亡风险和家庭负担,如果老人出现走路变慢、身体活动障碍、严重疲劳、体重下降、握力下降、厌食等症状,可能是患上肌少症了,应及时就医。

三、营养吃得对,身体才好

预防肌少症需要长期坚持,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建议从以下3方面做好身体管理,并坚持到老年。

◇ 饮食上

增加营养有助于预防肌少症,其中3种营养素尤为重要。

①蛋白质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充足,刺激肌肉蛋白质合成,有利于增加并维持肌肉质量,预防肌少症。

蛋类、奶类、瘦肉、禽类、鱼虾和大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的来源,推荐每日摄入蛋白质1~1.5g克/(千克·体重),例如体重60公斤的老年人,每天要摄取60~90克蛋白质。如果无法满足,可以额外摄入营养补剂。

②维生素D

缺乏维生素D会直接影响骨骼和肌肉系统,增加跌倒、肌少症和骨折风险。

由于日常饮食的维生素D含量较低,老年人的吸收能力减弱,建议除了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还可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按医嘱服用。

③膳食纤维

《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发现,多吃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和促炎细胞因子的浓度,从而减少肌肉蛋白的流失,有助于预防和应对肌少症。

全谷物、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都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其中,全谷物的膳食纤维含量最丰富,常见的有全麦、玉米、糙米等粗杂粮红豆、蚕豆、豌豆等杂豆类,芹菜、菠菜、韭菜、苹果、香蕉等蔬果的膳食纤维也很丰富。

◇ 运动上

运动可以维持骨骼肌质量和功能,预防肌少症,建议老年人做规律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每周3次,每次20-30分钟。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和游泳等,抗阻运动包括哑铃、器械等。

◇ 疾病上

老年人往往身患多种疾病,例如糖尿病、慢阻肺、甲状腺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这些疾病会增加肌少症的发病率,建议重视慢病管理,定期体检,积极控制病情。

对于老年人来说,微胖可能比过瘦更健康,体重过轻反而容易得髋部骨折和肌少症,降低生活质量。建议老年人饮食均衡,多运动,同时做好慢病管理,活得更健康自在!

#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 Lv,Y.,Mao,C.,Gao,X.et al. The obesity paradox is mostly driven by decreased n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the oldest old in China:a 20-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Nat Aging(2022).

[2]专家带你规避“人生的最后一摔”!.CCTV健康之路,2021-04-07

[3]老年人太瘦,当心“肌少症”!怎么吃才能预防?.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2019-08-0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百病之源为“肥胖”?最新研究发现,80岁后,老来胖也许更安全

过去,人们都希望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的,看上去更加富态,身体也会更加健康。但现在,对孩子的体型总是要求匀称,不然就可能在学校里引来同学们的嘲笑,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被称为“小胖子”。事实上,面临肥胖问题的,可不仅仅是孩子。

国人肥胖率不断升高,有何原因?

根据在2020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调查中的数据来看,在过去的5年里,对比2015年的健康数据,国人不仅高了,还胖了。和2015年对比,男性和女性身高的平均增加了1.2厘米和0.8厘米。但随之而来的是超重、肥胖等问题,成年人体重超重率达到了30.1%,而肥胖率达到了11.9%

而引发国人肥胖率不断升高,或许和3个因素有关,提前了解下。

首先,居民饮食水平提高,营养过剩问题不断加重

平时伙食更好了,几乎天天有肉,顿顿吃油。这样的饮食习惯在无形中给人体带来更多的热量摄入,身体无法及时代谢、分解这些热量,就会将人体内多余的油脂、糖分转化为脂肪,堆积在皮下、器官内,时间长了也容易诱发腹型肥胖、内脏器官肥胖

其次,居民运动量并不算高,久坐不动的问题比较严重

在吃饭后一直坐着不动,会让肠胃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滋养,也会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导致脂肪堆积,诱发肥胖。

第三点很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遗传

事实上,有研究发现肥胖是一种可能遗传的疾病。当父母双方中有任意一人存在肥胖的问题,那么生出来的孩子也有50%的风险会存在肥胖;如果夫妻双方都属于肥胖,孩子的肥胖率也会升高至80%。在备孕期间,父母是否能约束体型,对后代的健康也有影响。

百病之源是“肥胖”,身体4处或受伤不浅

有大量的研究发现,人体处于超重、肥胖的状态中,也可能带来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问题、甚至癌症等风险。因此也有人将肥胖称为“百病之源”。当你长期存在肥胖的问题,身体至少4处受伤不浅。

首先,心脑血管受伤较深

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较高,也可能增加血液粘稠度,更容易诱发血栓等问题。时间久了也会让心脑血管壁受到损伤,更容易出现动脉斑块硬化等疾病。

第二处是骨骼和关节

同样是身高160厘米,体重00公斤的人和200斤的人,关节承受的负荷是不同的。关节长期负重,可能加快软骨磨损,发生骨关节病的风险也会更高。

第三处是内分泌

对女性乳腺、卵巢来说,肥胖可能扰乱人体内的雌激素分泌,带来内分泌紊乱等问题,甚至可能因为肥胖而带来月经周期紊乱。男性睾丸、前列腺也可能因为肥胖而面临更高的增生、疾病风险

第四处是肝脏

肝脏作为人体代谢脂肪的重要器官,多余的脂肪堆积在肝脏内,也可能诱发脂肪肝,影响肝功能,甚至可能和其他的因素一起作用,诱发肝癌。

能够控制好自己的体重,摆脱肥胖,或许对健康更有好处。为此,不少中老年人也坚信“千金难买老来瘦”,想方设法的减肥。

《自然·衰老》发现,或存在“肥胖悖论”

但是在《自然·衰老》杂志中,却有研究发现,在80岁之后,老年人或许胖一点更健康,这个很多人印象中的肥胖伤身,似乎形成了一种“悖论”。

针对我国2.7万名8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BMI指数以及死亡率、心血管病数据等。分析了从1998年至2018年这20年间的健康数据,得到的结论却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在超过80岁的老人中,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和BM指数呈现出了一个相对下降的趋势

而80岁之后的人群最理想的体重,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标准体重,反而是BMI指数达到超重甚至中度肥胖。符合这一条件的老年人,全因死亡率等数值是相对最低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身体比较健康的老年人来说,不见得要追求“老来瘦”,或许体重稍微胖一些,对80岁之后的老年人来说更健康。

千金难买老来瘦被推翻,80岁后体重多少算标准?

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说,健康的体重标准应该是不同的。如果你家也有老人,不妨对照着老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看看体重多少算标准?

不满60岁的中老年人来说,在身体比较健康的情况下,BMI指数达到18.5至24.9较好。在这个范围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相对比较低的。而对60岁以上的人来说,体重微胖一些,死亡风险反而会比较低。BM指数达到25至29.9之间,对健康更有好处。

而根据《自然·衰老》中的数据分析来看,对超过80岁之后的老年人来说,BMI指数达到24-31.9,是最佳BMI指数。人们不妨用身高、体重简单计算一下,如果能达标,值得高兴。

多年来,人们一直坚信,“千金难买老来瘦”。但自然杂志中的研究却发现,对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来说,肥胖也存在一种“悖论”,BMI指数超重或中度肥胖,对健康更有益。

参考资料:

1、Lv,Y.,Mao,C.,Gao,X.et al. The obesity paradox is mostly driven by decreased n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the oldest old in China:a 20-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一项20年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肥胖悖论主要是由中国高龄老人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所驱动的). Nature Aging(2022).

2、“千金难买老来瘦”是真的吗?中老年人真的越瘦越好?·头条辟谣·2021-02-02

3、别再盲目减肥了!科学家历时73年发现:“微胖”的人更长寿!·健康时报·2021-11-17

3 个口腔问题,竟是肥胖引发的?这 4 件事,早做早受惠

又到冬天了

裤子是去年穿的

扣子是今年扣不上的

新的一年有新的胖法

肥胖

简直是人生一大敌人

不仅影响外貌自信

还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多种慢性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令人没想到的是

它也会能威胁 口腔 的健康

研究显示

肥胖者口腔健康状况较差

且具有更高的牙周病和龋齿患病风险

01

为什么肥胖会引发口腔问题?

✎高糖高脂饮食

肥胖者往往偏好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仅热量高,还易在口腔内滞留,形成酸性环境,侵蚀牙齿,同时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加速了牙周病的进程。

✎代谢异常

肥胖通过干扰激素平衡(如诱导胰岛素抵抗),触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损害牙周组织的正常功能,降低其自我修复与防御能力,从而显著增加了牙周病的风险。

此外,血脂异常促使脂质成分在牙龈沉积,诱发或加重牙龈炎症。

✎不良生活习惯

缺乏运动、不规律的作息、吸烟和过量饮酒等都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影响唾液的分泌和质量,从而降低口腔的自我清洁能力,导致口腔环境恶化,为细菌滋生提供有利条件。

02

小小的口腔问题

危害竟然那么大

① 与全身疾病相互影响

口腔问题会与全身疾病相互影响。例如,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存在密切关联。

② 影响外貌自信

口腔问题还会影响咀嚼、发音和美观,导致个体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

③ 影响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

同时,口腔健康的受损,使咀嚼效率下降,营养吸收受阻,悄然改变着我们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

疼痛与不适让我们不自觉地偏向那些易于咀嚼的高热量食物,并削弱我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和动力,使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天平失衡,与肥胖形成了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引发一系列全身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03

从生活细节做起

4点教你预防口腔问题

① 改善口腔卫生

坚持采用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作为日常清洁的补充、选择含氟或具有抗菌功能的漱口水并每日使用2-3次。

巴氏刷牙法

牙线使用方法

② 合理饮食

  • 选择富含纤维、富含钙、低糖、低脂的健康饮食,全谷物、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豆类、坚果等都是良好的选择。

  • 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如糖果、蛋糕、甜饮料的摄入。

  •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餐,避免睡前吃零食。

③ 适量运动

规律运动能提升新陈代谢,帮助控制体重,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全身健康状况。推荐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骑自行车等。

④ 定期口腔检查

早期筛查与治疗肥胖人群的龋齿、牙周病等口腔健康问题,是预防并发症、守护健康的重要一环。

/健康科普

本期封面:

参考文献:

[1]Ekbäck G, Näslund I, Montgomery SM, et al. Self-perceived oral health and obesity among 65 years old in two Swedish counties[J] Swed Dent J. 2010;34(4):207–215. [PubMed] [Google Scholar]

撰文:陈聪(潮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制作:范颖

专业审核:王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