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蜈蚣(很肥的蜈蚣)
用蜈蚣毒毒蜈蚣,蜈蚣会被蜈蚣毒毒死吗?
全球有超过760种毒蛇,
它们含有6万多种活性多肽,
但其中人类已知的仅有约1000种。
说到有毒动物,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呢?
比如毒蛇、蜈蚣、蜘蛛、蝎子、蟾蜍是常见的有毒动物,在民间被称为五毒。
其实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其他的有毒动物:比如较为低等的水蛭、水母、海葵、海胆以及较为高等的鸭嘴兽、懒猴等等。有毒动物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界中。据统计,57.5%的动物谱系中含有毒动物;全球约有150万种动物,含有毒液的约有22万种,有毒动物占全部动物总数的15%。
毒从哪里来?
自然界中存在着如此多的有毒动物,那么这些动物为什么要产生毒液呢?
▲ 有毒动物利用毒液进行捕食和防御
其实对动物而言,它们除了要面对极端的寒冷、炎热等自然条件,还得时刻提防着来自捕食者的侵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有的动物进化出了敏捷的速度,有的进化出了强壮的体格,还有的进化出了多变的体色。而毒液作为一种化学工具,对于有毒动物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蜈蚣为例。蜈蚣既没有强壮的体格,也没有敏捷的速度。不过,如果把一只30克的小鼠和一条2-3克的蜈蚣放在一起,30秒内,蜈蚣就可以快速地杀死小鼠。
原来,蜈蚣的毒液可以作用于猎物的受体,而这种受体广泛分布在猎物的皮肤、心血管以及大脑中。毒液作用在了小鼠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中,而后发挥了毒性,制服了猎物。
▲ 蜈蚣的防御
蜈蚣还可以利用毒液进行防御。我在最初接触蜈蚣时,被蜈蚣咬了一次,疼了我整整两天。蜈蚣它那么小,为什么却能够引起剧烈的疼痛呢?
我们对蜈蚣的毒液进行了追踪,发现它可以作用于上方视频展示的辣椒素受体。什么是辣椒素受体呢?大家吃辣椒时会感觉到热、辣、痛,就是辣椒与辣椒素受体结合的结果。被蜈蚣咬了,就相当于吃了个特别辣的辣椒,会产生一种剧烈的疼痛反应。
在动物界中存在着很多利用辣椒素受体的现象,比如,蝎子的毒素也会作用于辣椒素受体,引起剧烈的疼痛反应。
▲ 蝎子的防御
但不同的是,蝎子的毒液是弱酸性的。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辣椒素受体处于一种高能的状态。毒素把通道打开,就像是要把车从山脚推上山顶,是不那么容易的;而在高能的状态下,车子已经在半山腰,推到山顶相对容易。所以在高能状态下,毒素可以轻而易举地高效激活辣椒素受体,引起剧烈的疼痛反应。这个现象也从侧面说明了,被蝎子蛰伤以后,用肥皂水或碱水来清洗,疼痛就会减轻,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 蝎子利用毒素和质子的“分子组合拳”,让捕食者的痛觉反应急升。
蜈蚣之间也会打架,这叫做种内斗争。有意思的是,蜈蚣可以杀死体重大于自己15倍的猎物,但它却杀不死其他蜈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蜈蚣的受体发生了特异性的进化。有了这种进化,它的受体和毒液结合后的亲和力就会非常的弱,对自己也就没有影响了。
这样的例子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比如,眼镜蛇的毒液是剧毒,可以快速地杀死猎物。但是,眼镜蛇毒却杀不死眼镜蛇,这也是因为眼镜蛇的受体发生了特异性进化,使得眼镜蛇的毒液不能结合在自己的受体上。
所以,对于有毒动物而言,它们的进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们在捕食或防御时,会希望自己的毒液越毒越好;但对于它自身,这个毒液的毒性就得维持在适度的范围内,以保障适度的种内竞争。
有了剧毒,是不是就天下无敌了?
已完成:30% //////////
有毒动物能够利用毒液进行捕食、防御以及种内竞争,那它是不是就天下无敌、不可战胜了?答案是否定的,大自然始终是公平的。
例如,两栖类无尾目就能以有毒的蝎子为食。蝎子在捕食时,会把毒液注射到猎物体内,让猎物运动麻痹。而蝎子的毒液注射到蟾蜍体内后,蟾蜍的运动系统不会发生显著的改变。为什么蟾蜍可以规避这种侵害?因为蝎子的毒素作用于青蛙或蟾蜍的受体后,其亲和力会变得非常弱,这种低亲和力的现象使得毒素不能够影响蟾蜍的运动系统。
▲ 加州渍螈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不少防毒和施毒的军备竞赛。加州渍螈生活在美国的西海岸,它的腹部是鲜艳的橘色。受到攻击时,它就会露出自己的腹部,警告捕食者:吃了我,你就会毒发身亡。一只加州渍螈产生的毒素,可以杀死17个成年人或2.5万只老鼠。然而,束带蛇却可以以它为食。
▲ 红胁束带蛇
这是由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束带蛇对加州渍螈的毒素逐渐耐受了。这也就意味着,只有毒性非常强的加州渍螈才能存活下来,也只有抗性非常强的束带蛇才能在饱腹的同时不被毒死。两个敌对的物种不断升级自己的竞争能力,这就是一场典型的军备竞赛。
致命的毒液,救命的解药
已完成:50% //////////
有毒动物身上竟然有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自然就是如此的奇妙而美丽。那么,这些致命的毒液有没有其他用处呢?我们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毒液也可以成为救命的解药。
▲ 巴西矛头蝮蛇
巴西蝮蛇在南美很常见,它造成的死亡人数远高于其他毒蛇。巴西蝮蛇咬人后会引起受害者血压的急剧下降,进而晕厥。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利用巴西蝮蛇的毒液研发降血压药物。
科学家们利用巴西蝮蛇提取出了一种多肽,并对它进行了活性改造,得到了药物卡托普利。它是第一个口服有效的降血压药物,也是FDA批准的第一个毒液来源的药物。现在,卡托普利仍然是市场上最为流行、应用最广的降血压药。
▲ 吉拉毒蜥
吉拉毒蜥的毒液并不致命,但被它咬了会非常的疼。吉拉毒蜥还是动物界的大胃王:它有个特殊的生活习性,就是食量非常的大,进食次数却非常的少。它每年仅需要进食4次,但每一次都要吃超过一半体重的食物。
吉拉毒蜥暴饮暴食,却不会得糖尿病。于是,科学家们从它的唾液里发现了一种血糖调节肽,命名为艾塞那肽,它就是吉拉毒蜥能够暴饮暴食但不得糖尿病的关键。现在,艾塞那肽被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它还可以治疗肥胖。注射艾塞那肽以后,身体会产生饱腹感,来减少食物的摄入。
神奇的活性多肽
已完成:60% //////////
我所在的昆明动物所赖仞老师课题组,在有毒动物研究的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发明了基于有毒动物生存策略的定向挖掘技术,捕获了大量的活性多肽。
什么是基于有毒动物生存策略的定向挖掘技术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蚂蟥在吸血时,为了不让人察觉,它会分泌一种麻醉肽。那么如果想挖掘麻醉类药物,蚂蟥就是很好的目标。我们实验室从有毒动物里挖掘出了超过1300个具有抗菌、抗血栓、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肽。
▲ 两栖类:60多个多肽家族 500多条活性多肽
两栖类如蛙或蟾蜍,它们的皮肤是裸露的,没有鳞片或毛发,还时常受到来自天敌、紫外线和微生物的侵害。但是,它们的皮肤会分泌大量的活性多肽,包括抗紫外线的抗氧化肽、抗菌的抗菌肽、不让伤口留疤的皮肤修复肽等等。我们在两栖动物的皮肤中提取出了60多个家族、500多条活性多肽,而这些活性多肽有望为我们研发抗氧化、抗菌抗炎、镇痛、皮肤修复等多类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 吸血动物:20多个多肽家族 100多条活性多肽
以蚂蟥、牛虻为代表的吸血动物们在吸血时,也会在唾液里分泌大量的活性多肽,阻止血液凝固,从而延长它们的吸血时间。我们在它们的唾液腺里获取了大量的活性多肽:抗血小板多肽、抗凝血因子多肽等等。这些多肽可以为研发治疗脑血栓、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提供先导分子。
▲ 左:有毒节肢动物:20多个多肽家族 100多条离子通道调控肽;中、右:蜈蚣NaV1.7通道抑制多肽的镇痛活性是吗啡的1.5-3倍
以蜈蚣、蝎子、蜘蛛为代表的产毒动物,它们的毒液中含有大量的神经毒素,可以高效地作用于神经系统。我们从蜈蚣中分离出了具有强力镇痛效果的多肽,它的镇痛活性比吗啡还强。更令我们惊奇的是,与吗啡不同,这条多肽并不具有成瘾性,未来或许会成为替代吗啡的镇痛治疗药物。
另外,抗生素的耐药性也逐渐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甚至是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从有毒动物中,我们发现了自然、安全、稳定性好且不易耐药的抗生素替代物,那就是从金环蛇中分离出的BF30多肽。BF30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现在,我们已经申请了该药物的国家临床批文,正在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
不过,我们还希望能获得活性更好、能特异性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因此,考虑到生产的成本,我们先将这条毒素变得短小了。如果毒素越来越长,生产的代价也会越来越大。接着,我们以BF30为模板,进行了替换和修饰,最终得到了一个多肽分子,并命名为ZY4。
超级细菌每年会让全球100多万人因无药可治而亡,而经过实验,ZY4这个多肽分子就可以治疗耐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临床前的研究。
有毒研究,道阻且长
已完成:90% //////////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人类对有毒动物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对于中毒的物理基础以及作用机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而这对于针对性治疗有毒动物的侵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动物毒液的认识还远远不足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众多活性多肽有望成为药物研发的活性分子。但是,毒素研究领域里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为什么有的蛇有毒,有的却没毒呢?而且,人类对于毒的认识也远远不足。
以研究最为深入的蛇毒为例,全球有超过760种毒蛇,它们大约含有6万多种活性多肽,但其中人类已知的仅有约1000种。此外,人类已经识别到的蜘蛛毒素也不足总量的1%。
最后,毒伤的救治也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这需要我们毒素科研工作者不断努力、继续前进,寻找出更多的解决办法。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大自然创造了有毒动物,而人类利用它们研制出了新的药物。可以说,现在有毒动物对人类的益处远大于害处,毒物的出现,已经成为了生命的另一种机会。
来源:格致论道讲坛
原标题:用蜈蚣毒毒蜈蚣,蜈蚣会被蜈蚣毒毒死吗?|罗雷
编辑:virens
《人体蜈蚣系列》:从全彩到黑白默片 重口味背后的荒诞剧情
大家好,我是小Z。
今天我们来说下这个重口味的电影:《人体蜈蚣三部曲》,第一部豆瓣评分5.2分,第二部5.7分,第三部4.3分,第二部的评分比其他两部都要高,不过要是说到剧情,个人感觉第一部最合理,第三部其次,第二部反而最奇幻。
先来说说剧情部分,其实不用我介绍,这部“大名鼎鼎”的片子恐怕早已和《下水道的美人鱼》,《两女一杯》,《豚鼠系列》这些让人反胃的电影一样耳熟能详了。
不过说起来也可笑,人体蜈蚣一共拍了三部,全部看下来最合理的反而是第一部,难道连这种cult片也有着“续集比不过第一集”的经典传统?
第一部的剧情很简单,一位非常擅长连体婴儿分离手术的专家医生在退休了之后,开始打起了反向医学研究的主意。
他到处寻找猎物,用麻醉枪将他们麻醉,搬运到自己豪宅的地下室里,一旦满三人,他就会开始检查这三个人的身体状况。如果他发现猎物的身体组织和其他猎物不匹配,就会残忍杀害这个人,重新寻找新的猎物。
第一部中被医生盯上的猎物一共六名,上厕所的大卡车司机,度假的两个女孩,日本男,两名警察。上厕所的大卡车司机因为身体组织不匹配,直接被医生注射药物杀害了。
在医生的构思中,蜈蚣是多节肢类生物,所以人数最少要有三人才能完成,作为蜈蚣头的人必须强壮才能带动后面两节蜈蚣节,所以他选择了强壮的日本男,蜈蚣第二段不可能经常更换,他本来有些犹豫该选择那个,但是因为女主想要逃跑,所以被医生选做了第二段(同时承受双倍痛苦),蜈蚣尾处于随时可以替换存在,所以他选择了身体最虚弱的度假女二号。
而那两位警察,本来按照医生的构思是想要替换掉女二号,成为四连体,但因为闹出的动静太大 日本男打算就死一搏,一位警察白给,另外一位警察和医生同归于尽,最后只剩下女主一个人活了下来,本片到此结束。
去掉剧情,说句实话,日本男在死前说的那些话将这部血腥又重口味的片子主题升华了不少。
因为镜头过于血腥,还是不截图了,大致意思就是,日本男向神忏悔,说自己只是只微不足道的昆虫,赶走了父母,抛弃了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存在的价值,但是即使如此,自己也还是人类,而并非是医生驯养的狗。
说完这句话之后,日本男就自刎了,这里说实话,导演想要表达的观点很有意思,结合知乎豆瓣的一些观点,大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的,然而因为背景不同,每个新生命有着不同的定位:上流,中产,下层,电影中三个受害者,本身都是平等的,但是掌管生死的医生扮演的“神”给了他们不同的定位。
前面也说过,医生选择了虽然语言不通但最强壮的日本男做头部,而蜈蚣头得到的物资是最多,也是最干净的,象征着上流社会的特征:意志和力量,以及意志和真理的不可沟通(语言不通);选择了充满求生欲并且处处谨慎的女主为中段,不仅要忍受着上流社会输送下来的观念,还要忍受着下层社会传来的求助目光,象征了中层阶段的普遍状态;选择了最懦弱温顺而又身体虚弱的女二号为蜈蚣尾部,象征了大部分下层群众的普通特征。
如果这部电影正常地演下去,那肯定是尾部先死,然后是中段,最后是头部男性,而头部的男性选择了自杀,给我的感觉是:编剧希望上流社会能打破这种格局,做出改变,而不是一直这么默默无闻下去。
当然,编剧是不是这么想的没人清楚,这部电影说到底,也就只有结尾这一段稍微有些深度,去除这一段,电影中的bug确实让人很难忍受。
先不说那些常见的bug,比如女主明明有希望逃跑却偏偏选择了回去救女二号,其中一个警察发现自己同伴倒在了游泳池中居然没有任何警惕心就开始大喊大叫这些,只是简单说说关于这部电影的设定。
关于这个人体蜈蚣,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答案是:完全没有。
这种生物,不算人,也不算蜈蚣,真的要说,我感觉更像是蚯蚓一些,毕竟其他节肢体分开了都可以独自存活。
1:影片中医生的思路是,将三个人分为蜈蚣段的三节,头部,躯干,尾部,然后缝在一起,有意思的是,医生说的是,用人造组织让各自连接在一起,我本以为会是医生自己培养的人造皮肤加上组织液什么的能凝聚在一起,没想到连接部位是直接用订书钉缝合在一起的,人的肌肤和钢铁混合,肯定会引起组织排斥,局部坏死。这点让我很郁闷,看那个医生煞有其事地介绍了半天,结果说到底只是做个任何外科医生都会做的手术罢了。
2:关于进食的问题。
说的直白一些,人吃完东西之后,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源自百度百科)
而电影中医生的意思是,将三个人的消化道连接在一起,A消化完之后,食物顺着消化道末端传递给B,然后B消化完给C,这样就构成了人体蜈蚣的基础,然而A消化完之后的食物组成部分是食物中不消化的纤维素、结缔组织、上消化道的分泌物,如粘液、胆色素、粘蛋白、消化液、消化道粘膜脱落的残片,上皮细胞和细菌【一般有革兰(阳)阴性细菌】。并不能维生。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如果真的要让医生制作出来的这种生物活下去,那A必须摄取大量的营养,消化完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营养之后传递给B,然后B摄取了自己所需要的那一部分营养之后再传递给C,所以说A其实也是很辛苦的,他相当于一个人需要吃三个人的食物,才能让这个蜈蚣节活下来。
电影中医生给A吃的食物是牛排,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铁质、维生素B群等营养成分
当然,电影毕竟只是电影,虽然这部电影评分很低,但这里的医生比起其他两部的来说,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他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并且在这里大多数时候都是阴沉着一张脸,如果剧荒或者能接受重口味的话,不妨去试试,说不定能刷新你的三观呢?
接着《人体蜈蚣1》,我们再来说说它的续作:《人体蜈蚣2》。
有意思的是,《人体蜈蚣2》全程看下来,黑白的画风,默片一般的剧情,反而让我觉得要比第一部带给我的震撼要大很多,豆瓣评分也比第一部高些,5.7分。
之所以这部续集比第一部的印象让我深刻,可能要归功于主演的功劳,劳伦斯.R.哈维,在拍《人体蜈蚣2》之前,他从未拍过电影,一直都是在小剧场或者电视界扮演一些逗孩子发笑的小丑之类角色。
中间为劳伦斯.R.哈维,左边的男性为人体蜈蚣系列的导演,右边则是第二部主角的妈妈
而当哈维的助理前来询问他是否愿意出演《人体蜈蚣2》的时候,哈维欣然答应了,虽然未看过《人体蜈蚣》,但他觉得第二部剧本中,马丁这个角色有存在的合理性,并且和他有着一些相同的遭遇(指马丁被妈妈撕掉了《人体蜈蚣》的收藏本,而哈维的妈妈也曾经扔掉过他的日本色情DVD收藏),所以在看完剧本之后,虽然从未出演过电影,他还是非常希望能演好这个角色。
有意思的是,在《人体蜈蚣2》里,哈维没有一句台词,全程下来除了几句哭腔和愤怒的啊声之外,就只有他的肢体动作了,而这部片子并非是默片,除了哈维之外其他的角色都有台词,这也让他演的角色在片中显得格外另类。
哈维在本片中一句台词都没有,全靠他的肢体动作表演
如果说1里的医生是个冷酷无情的刽子手,那2代的马丁就是披着一张憨厚皮的恶魔,在他肥胖老实的表面下,隐藏着一颗因为歧视和虐待而扭曲的心灵。
在第二部中,哈维扮演的马丁是一位地下车库的保安,他的父亲被关进了监狱,妈妈整天抱怨,邻居成天音响外放,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感到压抑无比。而他每天的工作很清闲,空闲时光,他一遍又一遍地欣赏《人体蜈蚣》,对片中的医生倍感崇拜,最终,他打晕了楼上音响外放的邻居,两个酒鬼女,一对情侣,一对夫妇,一个孕妇,一个好色徒,还设计骗来了《人体蜈蚣1》的女主演,打算仿照《人体蜈蚣》里面的方式将他们弄在了一起做成了“人体蜈蚣”。
在这个过程中,他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干掉了给自己做心理辅导的医生,最终虽然成功制作出了一个十人蜈蚣,但自己也被第一部的女主角(第二部被他当成了蜈蚣头)反杀,直接用漏斗爆了菊,将他一直养的那条蜈蚣塞到了他的体内,马丁气急之下干掉了第一部的女主角,自己搀扶着离开了,镜头一转,马丁坐在监控室中,远处传来了孩子的哭声,全剧终。
单单看简介,可能很难明白为什么马丁能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但如果你看完了这部电影,可能你对他的处境或许会有些理解。
哈维所扮演的马丁,爸爸是个酒鬼,从小他就受到了来自爸爸的性侵害,这也给他当时还年幼的心灵留下了扭曲而又痛苦的记忆,即使张大之后,这种记忆依然在他每晚睡觉的时候回忆而起,如同梦魇缠身一般摆脱不掉,而他爸也因为这件事被人揭发而进了监狱。
但他的妈妈,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因为他父亲因为他进了监狱而到处诅咒他,咒骂他,使得他本来就脆弱的心灵更加扭曲。
而给他进行心理辅导的医生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经常借着检查的名义对马丁动手动脚。
他楼上的光头壮汉则是喜欢每天一下班就打开音响,声音开得巨响还不允许别人说什么。
受够了歧视,白眼和嘲讽的马丁,每天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因为童年时候的阴影加上他身体有着疾病(哮喘和过度肥胖),导致他每天都过得生不如死的生活,再加上他每天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着《人体蜈蚣1》这部电影,用砂纸进行着针线活,导致他的心理越发变态。
比起第一部来说,《人体蜈蚣2》要更加残忍一些,可能也正是因为过于残忍,才让画面变成了黑白色,方便观众接受一些?
不说别的,第一部中的医生起码设定是一位享有盛名的退休医生,不管是手术流程还是构造都肯定要专业得多,而第二部的马丁只是因为看了第一部的电影之后产生的想法,不管是环境,工具,专业程度肯定都远远不如第一部的,这也使得第二部的手术过程让人难以接受,甚至能感受到切肤之痛。
即使马丁为了电影专门做了个流程册,但也依然改变不了他对手术一无所知的事实
当然,可能看过第二部的人看到结尾都会有个疑问,马丁在结尾应该是被第一部的女主角反杀了,但为何镜头一转,如同没事人一样坐在监控室呢?
关于这个结尾,我个人有三种意见:
1:马丁干掉了第一部女主之后开车离开并且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把蜈蚣取出来了,然后开始策划下一次的行动(在结尾仔细听可以听到汽车发动的声音,然后才是这个画面)。
2:一切都只是马丁看完电影之后做的一场梦而已,他在现实中仍然是那个受别人欺负的可怜虫,而在监控室看电影的那段时间他经常不由自主地摸嘴唇,其实就是在脑补如果自己来的话会是怎么样的情景,脑补到最后脑补出了一个坏结局,所以一下子从幻想中惊醒。片尾婴儿的哭声也代表了马丁是在做梦(马丁在片中做梦的时候经常能梦到小时候受到父亲虐待那段场景,并且每次都伴随着婴儿的哭声)。
3:后半段为马丁脑补,实际上时间线是在他抓捕那对夫妇之后,正在准备今后的活动,远处的小孩哭声则是那对夫妇留在车里的婴儿发出的。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人体蜈蚣系列的第三部,于2015年上映的《人体蜈蚣3:最终形态》。
本片汇集了前两部的主角,将故事题材选在了监狱之中,场面比前两部要大了不少,不过要是说起猎奇度和血腥度,个人感觉是三部曲中最差的了,导演更多地描写了监狱长的残暴,而关于这个系列的主题:人体蜈蚣,在片中几乎是一笔带过,除去那个人体毛毛虫形态有些新意之外,本片其实可以当做一部监狱动作片来看。
可能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第三部的评分最低,只有可怜的4.3分。
简单说说剧情,《人体蜈蚣1》的光头男主在这里扮演一位囚犯暴动次数、医疗支出和狱警调动次数全都排名全国第一的监狱典狱长比尔,而《人体蜈蚣2》的男主扮演他的会计管杜海。比尔想让监狱里的罪犯对他服服帖帖,但是没有人鸟他,杜海多次向他提出建议,将这些囚犯做成人体蜈蚣,但是都被比尔拒绝了,他认为,做成人体蜈蚣并不能让囚犯真正的畏惧他。
为了让这些犯人服从,比尔用尽了所有的酷刑,他先是扭断了袭警黑壮的胳膊。
又给打骚扰电话给他的346号犯人来了个沸水洗脸。
接着,因为州长很不满意地批评了他一顿,大发雷霆的比尔将怒气发泄到了犯人身上,他选了那位看他不顺眼的纹身怒汉,并且亲手阉割了他。
不仅如此,他还将阉割后的东西让杜海交给厨师做成自己的午餐,希望借此让囚犯们知道他的残暴从而服从他。
但是结果很不如意。
346犯人对他的态度依然不服气。
黑壮依然想着要报复他。
看过人体蜈蚣2的应该对这位有印象,2里面的大胡子医生,这里客串了一个囚犯,说的不是英语。。。只听懂了可卡因。
最让典狱长感到憋屈的是,即使他亲手阉割了纹身怒汉,但后者对他的态度依然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是不服气和嚣张。
感到绝望的比尔开始自暴自弃,杜海再次向他建议人体蜈蚣无果,反而被他开除,喝醉了的比尔梦到了自己被暴动的犯人肾脏暴击的场景,开始害怕。
等醒来之后,比尔还是同意了还未离开的杜海的方案,并且与《人体蜈蚣》系列的导演见面商讨事宜(是的,导演本人亲自上阵),监狱的御用医生也同意了,比尔打算在每个月一次的观影节上给犯人们一个惊喜,播放《人体蜈蚣1》和《人体蜈蚣2》。
观影节当天,比尔播放了这两部电影,果然引起了暴动(不过犯人们都是瞎的么,电影里不就是你们亲爱的典狱长和他的副手?),愤怒的犯人们开始集体暴动,比尔不得不请求特种部队的帮助(其实本片里,人体蜈蚣1里的蜈蚣头也出演了一个炮灰犯人,最后被特种部队们一枪爆了)。
最终,人体蜈蚣计划开始进行,所有囚犯都被注射了麻醉剂,拖到了手术室中,第三部里,杜海对人体蜈蚣进行了一些改良,用肠胃咬环代替拔牙;用暂时性的麻醉剂替代切除膝盖韧关节;用拉伸皮带替代缝合连接部件,这样一来,那些没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人在刑期结束后,只要拆除皮带即可脱离蜈蚣节,只会在他的嘴唇上留下一些缝合印记,让别人知道他曾经犯过罪,成为了囚犯蜈蚣的一部分。
不得不说,杜海这个创意确实很不错,起到了威慑作用,让犯人们不敢再犯罪,而那些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人则是直接被锯断四肢成了人体毛毛虫,每天只能在地上蠕动着,默默忍受着这一切。
等到人体蜈蚣完成之后(本作的人体蜈蚣是参加人数最多的,足足五百人),比尔兴奋得让州长前来参观,却遭到了州长的排斥,认为他们这么做过于不人道,比尔一怒之下干掉了自己的医生,而离开的州长在路上仔细想了想,又觉得这个点子不错,并且回来告诉了比尔(医生:???),等到州长离开之后,比尔和杜海拥抱着欢呼,然而因为杜海一直自言自语道是他的主意,惹怒了比尔,最终被比尔一枪爆头。影片的最后,比尔裸着身子在监控塔上用喇叭大叫,看着操场上跪着的人体蜈蚣,感觉到了满足,本部电影到此结束。
如果要概述的话,人体蜈蚣的第一部反映了一位痴迷于连接手术的医生为了证明自己而做出的残暴举动;第二部则反映了一个身心皆受尽侮辱的胖子最终崩溃,用自己的方式报复社会;而第三部则是以监狱为舞台,反映了在监狱这个小小的阶级社会中的黑暗面。
虽然说,第三部的重口味与血腥程度并没有前两部高,但绝对不是一部没有任何看点的恐怖片,如果真要说的话,个人感觉第三部中导演想要传达的思想就是以暴制暴(有点像蝙蝠侠那样,喜欢给自己的犯人身上纹个烙印),州长迫于上头的压力,责问典狱长不干事,典狱长又把责任推给了杜海,而杜海则是提供了人体蜈蚣这种方法,在囚犯身体上留下难以消除的痕迹,并且用人体蜈蚣这种让所有正常人都难以接受的方式来让囚犯们感到恐慌与害怕,这样他们就不会再犯罪了。
总而言之,如果你对人体蜈蚣这个噱头十足的话题感兴趣但是又接受不了血腥和重口味,那建议看看第三部,其次是第一部,最后才是第二部,但如果你想认真了解一下这个系列,那我还是建议从第一部开始看起,整个三部全看完,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口。
15岁女孩腹部逐渐隆起,还长出了类似“妊娠纹”细纹!检查惊现40cm巨大包块
腹腔囊液16000ml,包块最大径40cm,腹壁布满“妊娠纹”。
15岁的小朱,在母亲张女士的陪同下来到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时,国妇婴妇科肿瘤王玉东主任医师也吓了一跳!
近2个月来,张女士发现女儿突然长胖了不少,因为小朱住校,妈妈以为是饮食原因导致的肥胖并未在意。谁料最近女儿的腹部逐渐隆起,还长出了很多类似“妊娠纹”的细纹,张女士顿时心急如焚,匆忙带着女儿前往当地医院进行了检查。
医院CT检查提示:小朱盆腹腔内见一巨大液性包块,最大径达到40cm,且伴有右侧输尿管及肾盂肾盏的扩张。由于盆腔包块巨大,性质不明。
主诊医生发现小朱的腹部明显膨隆,盆腔包块已达剑突下,且腹壁布满了“妊娠纹”,形似足月孕妇。主诊医生当即收治了该名患者,并组织妇科肿瘤联合诊治中心(MDT)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讨论治疗方案。
经过全面的医学检查后,明确小朱罹患的巨大盆腔包块来源于卵巢。“一般而言,针对这类情况,行单侧卵巢切除术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治疗办法。”王玉东医生说,“但考虑到其年仅15岁,今后的生育要求明确,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对手术范围和途径的选择除考虑预后疗效外,还应兼顾其今后的生活质量。”
由于小朱的腹腔充满了囊液,盲目穿刺活检,或将导致“可能的恶性肿瘤”经穿刺针道在腹腔内播散。国妇婴妇科肿瘤MDT专家团队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制定了“两套”治疗方案,即手术首选囊肿剥除,保留卵巢;术中送快速冰冻检查,明确病变良恶性。若术中病理提示恶性肿瘤,则行保留生育能力的分期手术。
此时,又一个难题摆在了专家团队面前:如按照常规方法,在患者腹壁做一纵行切口,切口长度近20cm,对于小朱来说不仅创伤大、恢复慢,更会留下难看的“蜈蚣疤痕”。加之其本身较为肥胖,切口愈合可能较差。如行普通腹腔镜手术,腹腔内巨大的囊肿根本没有空间可再置入腔镜器械。经过反复、严谨地讨论,专家团队最终决定采用单孔腹腔镜技术对小朱的囊肿进行剥除。
手术当日,由小朱的主诊医生王玉东主任及李玉宏、范琼等医生组成的手术团队首先在其脐孔上下做了一个仅约4cm的小切口,进腹后置入单孔腹腔镜Port。
就在这4cm的小孔里,40cm的囊肿露出了“冰山一角”。而后,主刀医生就在这暴露而出的“冰山”表面又再行一切口,荷包缝合,抽吸出囊液16000ml,约6瓶2.5升装可乐的容量。后囊肿体积明显“缩水”,专家团队将其整体托出腹壁,完整地剥除了该巨大囊肿。幸运的是小朱的术中冰冻结果提示,其罹患的是良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专家团队此前制定的后续治疗方案没有了“用武之地”,后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顺利结束。
术后小朱恢复良好,并于2天后出院。整个治疗,仅在其肚脐处留下一3-4cm长、可利用脐孔天然皱壁遮挡的切口,切口愈合后几乎不见疤痕。